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章结合一种压力传感器失效问题,从问题调查、原因分析,找到问题的可能原因,并通过生产工艺、试验逐一排除,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传感器陶瓷板清洗工艺为堆叠清洗,导致陶瓷板未清洗干净。最终通过调整陶瓷板的清洗工艺,问题得到了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2.
汽车在怠速工况下,存在异常抖动,严重影响驾乘舒适性。针对该问题,对车辆的振动特性和发动机燃烧特性进行了全面测试。综合利用时域分析、频谱分析和阶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异常抖动原因。研究表明,0.5阶异常抖动原因来自于发动机激励,问题车辆的发动机燃烧稳定性较差,其中的第三缸燃烧不充分,是整车0.5阶异常抖动的原因。建议通过发动机标定或结构优化来改善该问题。  相似文献   

3.
汽车发动机异响在发动机故障中尤为突出和常见,发动机异响,意味着发动机某一部位或结构出现了与预期相违背的状态,文章从人为操作不当、装配过程有异常、发动机材料有变化、运行环境恶劣或异常磨损的等方面探究发动机异响出现的原因,首先要判断的是发动机异响的部位及异响的频率,检查判断后,可根据常见故障经验需要进一步拆解,直到找到故障源,分析与诊断故障原因,选取最优方案实施维修。  相似文献   

4.
离合器是手动挡车型的关键零部件,通过离合踏板的操作(踩踏板、松踏板),实现离合器的结合、分离,进而实现车辆的起步、换挡、倒车等。汽车离合器助力器涉及整车操纵性能,直接对用户使用体验造成影响,同时对车辆行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隐患,文章基于某卡车车型的离合器故障问题,从问题调查、原因分析,找到问题的可能原因为系统性问题、零部件质量问题、密封性问题,并通过离合助力器工作原理、试验逐一排除,找到了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密封圈唇口厚度不足,从而导致离合助力器发生漏油故障。最终通过修改密封圈模具,增加密封圈唇口厚度,问题得到了最终解决。提升了离合器助力器的可靠性、产品竞争力及顾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某轻型卡车发动机线束接插件烧蚀问题,通过对可能引起插件烧蚀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导致该车型发动机线束插件烧蚀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插件的护套结构和端子进行改进,有效的解决了发动机线束接插件烧蚀问题,加强了整车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并为以后的设计和类似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一款1.0 L 气道喷射增压汽油机上研究了机油稀释的分布区域及其产生机理,发现机油稀释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高速大负荷工况。通过对喷油器喷孔直径、喷油相位、VVT 动作角、空燃比、水泵流量、机油冷却器散热量、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 PCV 阀补气量等相关特性参数的调整验证,发现喷油相位靠后、空燃比过浓是机油稀释严重的主要原因,水泵流量、PCV 阀补气量、VVT 动作角、机油冷却器散热量对机油稀释也有一定的影响,喷油器喷孔直径的变化对机油稀释无影响。最终在该款发动机上综合采用优化喷油相位、水泵流量、PCV 阀补气量、机油冷却器散热量的措施,最大机油稀释水平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7.
汪茵 《时代汽车》2023,(24):178-180
本文主要讨论了汽车发动机异常敲击声现象的分析与判断。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相关概念和定义。接着从发动机敲击声的定义和特点出发,探讨了汽车发动机异常敲击声的可能原因,包括燃油系统的问题和发动机内部机械部件的问题。在判断方法方面,文章详细介绍了发动机异常敲击声的表现形式和监测仪器的应用,以及人工检查的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措施方面,作者分别列出了轻微敲击声、严重敲击声和不同部位异常敲击声的处理方法。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汽车发动机维护与预防异常敲击声的重要性,以及发动机敲击声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和危害。最后,文章总结了结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综合了理论和实践经验,对汽车发动机异常敲击声现象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售后服务市场所反馈的各种汽油发动机异响轴瓦异常磨损案例,对发动机内部轴瓦异常磨损的不同故障表现进行原因分析及措施制定。首先基于售后市场客户使用车辆轴瓦出现的不同故障模式完成初步案例分类,再通过故障发动机内部关键关联零部件的性能及材料分析,结合轴瓦异常磨损情况,确定轴瓦异常磨损根本原因,最终制定对应解决措施,提高发动机售后市场质量表现,对发动机制造质量提升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薄壁件结构振动及噪声较大的问题,应用有限元、多体动力学相关软件,对发动机表面振动水平进行评估.通过发动机弱点分析,确定优化方向,进行缸盖罩、正时罩和机油盘三大溥壁件结构优化,最终得到合格的优化样机.台架试验验证结果证明了仿真优化方案的合理性,同时,优化后的发动机达到了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0.
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车内异常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轿车车内异常噪声现象,在整车半消声室,通过对振动噪声的主观评价,并结合振动测量及发动机转速跟踪测量试验进行了振源识别,找出了引起车内异常噪声的原因,采取改进发动机悬置结构的方法消除了车内异常噪声,提高了该轿车的振动噪声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某发动机缸盖燃烧室密封性超差情况的统计分析,找到了影响该燃烧室密封性超差的主要原因,进而查找到影响该气门座密封带泄漏的原因。从工艺上对该气门座密封带泄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通过具体的试验研究得出了一些有关气门座气密性影响因素的结论及这些影响因素最终对发动机的性能是否会产生影响的看法,并对缸盖气密性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发动机冷测试的工艺特点,并以某小排量发动机为案例,重点分析了影响该发动机冷测试合格率的可能原因,逐个验证确定主要原因,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最终提高了该型号发动机冷测试合格率,达到提高发动机制造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冯祖龙 《汽车电器》2012,(10):64-66
通过根据ECM的传感器及信号输入及输出的逻辑关系,对一辆宝骏630手动档发动机换档过程转速异常升高的故障进行诊断和查找,最终找出导致故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北京汽车》2011,(1):F0004-F0004
发动机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PCV阀) PCV阀是国家环保局认定的汽车净化装置,可消除发动机曲轴箱排放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对发动机性能无不良影响。 北京新峰天霁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研制并批量生产系列PCV阀的企业。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发动机混合汽稀的三大原因,再从发动机运行工况归纳出三种情况。以混合汽稀故障为例,介绍其故障诊断的整个过程。电控发动机一旦出现混合汽故障,故障原因可能出自系统本身,也可能出自系统外其他部分。本文重点介绍故障诊断的一些基本步骤,以及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故障点。汽油发动机要保证正常工作,必须同时具备三大要素:一是足够的汽缸压力;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水套方案优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涡轮增压发动机开发过程中,出现了缸垫黏结、机油积炭、缸孔轻微拉伤等过热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制订了5个发动机水套优化方案,然后通过制造工艺性、制造经济性、发动机可靠性、CAE计算结果多方面综合评估,优选出2个相对较好的方案。对优选出的方案进行样件试制、试验测试,确认优化效果。结合试验测试结果,确定出最终工程实施的技术方案。最终通过台架耐久性测试及试验后发动机拆解分析,确认过热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7.
<正>一款刚投放市场的国Ⅳ轻卡车型,在使用过程中发动机有掉油现象,用户抱怨较大。为此技术人员对各种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最终找到了解决方案,希望对设计人员及市场维修人员有所启示。某轻卡国Ⅳ单体泵车型在小批投放市场后,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发动机掉油现象,该车型装配的为单体泵国Ⅳ排放发动机,掉油的时间有长有短,一般在放置12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后,发动机启动困难,甚至不能正常启动,拆开高压油泵螺丝,有大量气泡冒出。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某GDI发动机研发阶段出现的发动机在低负荷工况下烧机油问题,通过分析烧机油问题的原因,最终确定采取了优化油气分离器结构的方法来降低机油耗,通过将原发动机的旋风式精分离油气分离器变更为纤维棉式精分离油气分离器的方式,成功将小时机油耗由1.425g/h降低至0.38g/h。经过整车路试验证,机油消耗量明显下降,可以得出纤维棉式精分离油气分离器可以有效降低发动机在低负荷状态下运转的机油消耗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形式及几种油气分离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确定了曲轴箱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案:滤网油气过滤+旋风式油气分离器+PCV控制阀。在发动机机油量为标准值、最小值、最大值增加20%工况下,进行了全负荷曲轴箱通风试验。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曲轴箱通风系统在活塞窜气量增加1倍时,油气分离器和PCV控制阀之间无可见油流,曲轴箱漏气量和曲轴箱压力符合评价指标要求,提高了油气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20.
<正>发动机PCV阀漏气是比较容易出现的故障,在维修过程中也会经常碰到因为PCV阀漏气而导致的发动机运转不良的故障现象。下面结合PCV阀的工作原理,针对PCV阀漏气带来的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对同一个故障部件为什么会有2种不同的故障现象进行深入的讲解,希望大家对曲轴箱通风系统有更深的认识,便于在维修过程中对发动机怠速不良的故障进行全面的诊断和维修。一、工作原理发动机工作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可燃混合气和废气经活塞环泄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