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s)与早发冠状动脉疾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CA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远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300例PCAD患者(冠心病发病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及冠脉造影正常者250例为对照组。用双标记流式细胞仪对全血进行检测获得RPs百分比(RPs%)。随访24月时,评估RPs与远期主要不良心脏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及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性。结果随访24月共发生MACE 20例(占6.7%)。PCAD组与对照组的吸烟、糖尿病、家族史、心力衰竭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AD组RPs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Ps>10%组ISR的发生率与RPs 6%~8%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RPs>10%是预测心脏不良事件的一个独立变量(HR=2.58,95%可信区间:1.12~5.35,P<0.01)。Kaplan-Meier事件生存率曲线显示,RPs>10%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RPs<10%组。结论 RPs是预测PCAD行PCI术后远期预后的独立分子标志物。RPs>10%与PCAD患者PCI术后ISR相关,且MACE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连续收入因胸闷、胸痛至我院心内科住院的NSTE-ACS患者共114例,按照GRACE评分分为高危、中危、低危组,另设正常对照组58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MMP-9浓度,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浓度,Gensini积分表示冠脉病变程度,并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进行随访6个月。结果 1MMP-9、lgNT-proBNP水平在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ROC曲线分析显示lgNTproBNP水平可预测NSTE-ACS随访期MACE,其曲线下面积为0.795,截断值2.069,相应NT-proBNP值为116.56ng/L;MMP-9水平可预测NSTE-ACS随访期MACE,其曲线下面积为0.696,截断值32.49ng/mL;2项指标均异常预测MACE的灵敏度为80.41%,特异度为82.19%,正确诊断指数为0.63。3Cox回归分析显示,MMP-9及NTproBNP均异常与随访期MACE发生率独立相关,OR值为3.751。结论 MMP-9与NT-proBNP可以作为NSTEACS危险分层的血清学指标,二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MACE的风险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内皮炎症与无复流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AMI患者120例,其中术中出现无复流的患者40例为病例组,未出现无复流的AMI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无复流组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14例、两支病变组10例和三支病变组16例。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方法对上述患者术后即刻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病例组PCI术后即刻循环血EMPs及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EMPs和sICAM-1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5和0.701,表明EMPs和sICAM-1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发生无复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和EMPs随病变支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且EMPs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AMI患者循环血EMPs及sICAM-1水平能够较好地预测无复流的发生,并对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血脂水平、心脏功能及MACE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PCI术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63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强化组20mg/qd,对照组10mg/qd,均连续用药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脂和心功能指标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及炎症指标在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强化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强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6.35%,远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不良事件共发生7例,强化组4例(6.35%),对照组3例(4.76%),主要为恶心、发热、ALT升高。强化组有1例肌酸激酶升高,没有其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短期内适当地提高瑞舒伐他汀的用量,其降脂疗效更佳,可以更为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连续入组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的老年患者1 188例,平均随访24.8个月,得到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MACCE)的发生情况,依据是否发生MACCE将患者分为MACCE组和非MACCE组,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筛选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对1 188例行PCI术的老年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到随访期间共有341例(28.7%)发生MACCE。和非MACCE组相比,MACCE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症更多,冠脉病变更复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病史和尿酸升高是发生MA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及尿酸升高是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这一类患者的监护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冠心病危险性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住院并行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9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30例;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非冠心病患者(NC)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浆sCD40L和Lp-PLA2水平,比较不同组间水平的差异;用冠脉Gensini积分评价NSTE-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分析sCD40L、Lp-PLA2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同时对NSTE-ACS患者入院时行GRACE危险评分,分析sCD40L、Lp-PLA2水平与GRACE危险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NSTEMI、UAP组sCD40L水平高于SAP和NC组(P<0.05),NSTEMI和UA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和N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Lp-PLA2水平高于UAP、SAP和NC组(P<0.05),UAP组Lp-PLA2水平高于SAP和N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血浆sCD40L水平与Lp-PLA2水平明显相关(r=0.284,P<0.01),sCD40L水平和Gensini积分、GRACE危险评分明显相关(r=0.213,P<0.05;r=0.224,P<0.05);Lp-PLA2水平与冠脉Gensini积分、GRACE危险评分明显相关(r=0.270,P<0.05;r=0.323,P<0.01)。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Lp-PLA2水平是NSTE-ACS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NSTE-ACS患者血浆sCD40L和Lp-PLA2水平明显增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并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评估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成功进行PCI术后随访并再次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无再狭窄组(non-ISR组,113例)和再狭窄组(ISR组,102例),又根据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将患者分为HsCRP>1mg/L(113例)和HsCRP≤1mg/L组(10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以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相关指标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ISR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3%,高于non-ISR组的30%(P<0.05);ISR组年龄明显大于non-ISR组(P<0.05);ISR组血清HsCRP水平高于non-ISR组(P<0.001);ISR组血清CRP水平高于non-ISR组(P<0.05);ISR组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non-ISR组(P<0.05);ISR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non-ISR组(P<0.05);ISR组冠状动脉的病变明显较严重,Gensini评分较高(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HsCRP水平以及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是ISR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糖尿病、血清HsCRP水平和Gensini评分是PCI术后IS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TC和LDL-C水平与ISR相关,但不能独立预测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91例成功接受冠状动脉内药物涂层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5.6%)、B组(HbA1c5.7%~6.4%)、C组(HbA1c≥6.5%),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间为术后6月~24月,以造影显示支架置入节段管腔直径狭窄≥50%参考管腔直径确定为再狭窄,初步探讨HbA1c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3组间HbA1c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91例患者共231处病变,造影随访显示PCI术后再狭窄18例,再狭窄率7.79%,其中A组、B组、C组再狭窄率分别为3.26%、7.46%、13.89%,3组间ISR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0),C组ISR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1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水平与ISR发生率独立相关(P=0.001)。结论 HbA1c水平与ISR发生率密切相关,HbA1c水平升高是ISR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超声三维成像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体积,与传统斑块厚度比较,斑块体积能否更早预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方法共收集99例患者,其中无症状单纯颈动脉斑块组66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组33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动脉超声三维成像检查。冠心病合并颈动脉斑块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计算冠脉Gensini积分。比较组间斑块厚度、面积及体积,分析斑块体积与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及与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斑块体积[(1 312.38±513.70)mm3]高于无症状组[(947.54±321.41)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而斑块厚度及斑块面积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体积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519,P=0.002),与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史、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569,P=0.002),与心血管事件保护因素如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87,P=0.038)。结论与斑块厚度相比,超声三维成像技术所评估的颈动脉斑块体积可更好地预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3例冠心病患者成功置入单个药物洗脱支架,术后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术后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CI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Ang-2浓度。结果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患者,无再狭窄组101例患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术前Ang-2浓度[(849.6±234.6)pg/mL vs.(796.9±198.7)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ng-2浓度[(629.7±137.3)pg/mL、(504.3±107.6)pg/mL]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再狭窄组术后Ang-2浓度降低更为明显,低于再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后Ang-2浓度均明显降低,且无再狭窄组降低更明显,推测Ang-2与支架术后再狭窄相关,可作为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达格列净联合治疗射血分数减低型心力衰竭(HFrEF)不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出院后随访的96例HFrEF且不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服用沙库巴曲缬沙坦,观察组联合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达格列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血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肌钙蛋白T(cTnT)、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评分(MLHFQ)、心衰再住院、全因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cTnT、NT-proBNP、LVEDd、LVPW、LAD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LVEF值明显升高(P<0.05),MLHFQ和MACE发生率也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的FBG、HbA1c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沙库巴...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血糖状态时血小板的变化及与相关生化指标、GRACE(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危险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共82人,其中男性47人,女性35人,测定入院时的随机血糖值,根据血糖值的不同,分为正常血糖组(随机血糖<6.1mmol/L)和高血糖组(随机血糖≥6.1mmol/L),比较两组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等临床指标。血生化检测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脂蛋白A(LPA)、血清肌酐(CREA)、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型脑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D-二聚体(D-Dimers)。心功能检测指标为射血分数(EF,%)、GRACE评分。比较血小板相关检测结果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分析MPV与hsCRP、D-Dimers及GRAC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正常血糖(<6.1mmol/L)组和高血糖(≥6.1mmol/L)组比较,MPV、hsCRP、GRACE危险评分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糖组MPV与hsCRP、D-Dimer、GRACE危险评分均有相关性(r=0.28、r=0.41、r=0.56,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MPV增加、炎症标志物hsCRP的改变以及临床GRACE危险评分分值的增加。入院时的高血糖状态、MPV的异常预示着不稳定型心绞痛风险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38例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血管再通率(mTICI分级≥2b)、围手术期并发症、出院时NIHSS评分变化及90 d良好预后率(mRS评分≤2)。结果 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62.89±12.41)岁,其中男性21例(55.3%),术后血管成功再通率为100%,血栓逃逸3例(7.9%),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1例(2.6%)。出院时NIHSS评分平均1分(0~1分)较术前NIHSS评分平均4分(4~5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0 d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率89.47%,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比例为91.2%,影像学随访评估病变血管通畅性良好,支架置入患者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临床随访期间无新发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轻型卒中接受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外周动脉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single pulse wave velocity,PWVβ)与经冠脉造影所得冠状动脉狭窄数量的相关性,以及PWVβ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5月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183例,按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设无狭窄者为对照组。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前,均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vascular echo tracking technology,ET)测量颈总动脉、股动脉、腘动脉等外周动脉PWVβ,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递增,PWVβ值和β值在3个外周动脉中呈逐渐升高趋势。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3个外周动脉的PWVβ值与冠脉狭窄数量均呈正相关性,以颈总动脉PWVβ值与冠脉狭窄数量相关性为著,其次为股动脉和腘动脉。颈总动脉PWVβ值对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91.2%,特异度为84.5%,阳性预测值92.7%,阴性预测值81.7%,约登指数0.76。以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体质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尿酸(UA)、肌酐(Cr)、颈总动脉PWVβ值为自变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为应变量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总动脉PWVβ值是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WVβ值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预测早期病变的观测指标;颈总动脉PWVβ值可作为动态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CAPB)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因拟诊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Gensini积分法对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定量评估,应用Sullivan提出的方法对CAPB进行评估,并对CysC、hs-CRP与Gensini积分及CAPB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相比稳定性心绞痛组明显升高(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P<0.05)。结论血清CysC、hs-CRP水平与CAPB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急性冠脉事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对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与诊断价值,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的冠心病患者261例,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再狭窄(ISR)组(70例)和无再狭窄(non-ISR)组(191例),测定CAG复查前外周血big ET-1、NT-proBNP及其他血液学指标。结果与non-ISR组相比,ISR组血浆big ET-1和NT-proBN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01)。CAG复查前big ET-1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2.03,灵敏度为55.7%,特异度为91.6%;lg NTproBNP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为2.72(相应的NT-proBNP值为624.0),灵敏度为65.7%,特异度为83.2%。相关性分析显示big ET-1和lg 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488,P<0.001)。结论血浆big ET-1和NT-proBNP关系密切,并且在预测和诊断ISR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住院期间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75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长期随访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达标率。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且于住院期间行经皮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年龄≥75岁的ASCVD患者,通过HIS系统收集患者的住院基线资料和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随访情况,分析其每次随访检测的LDL-C水平及达标率。结果 共入选1 129例患者,年龄为78(75,89)岁,72.1%为男性,心肌梗死为ASCVD的主要类型(71.5%),高血压为最常见的风险因素,占85.2%(717/842),糖尿病次之,占58.6%(493/842),其中74.6%符合2020年《超高危ASCVD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的超高危标准,其LDL-C达标率仅为8.1%;1 129例高龄ASCVD患者常规4次随访率分别为49.5%、24.1%、17.1%、24.6%,完成常规随访并行LDL-C的检测率分别为26.3%、5.3%、10.4%、13.8%,其中超高危ASCVD患者随访期间的LDL-C达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rs10754558位点C>G和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8(CARD8)rs2043211位点A>T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450例ACS患者和380例对照组人群,使用ABI Snapshot方法分析NLRP3rs10754558位点和CARD8rs2043211位点多态性;冠状动脉造影后以Gensini评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 NLRP3rs10754558位点对照组和ACS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22),NLRP3rs10754558位点G等位基因与ACS发病相关(AOR=1.334,95%CI=1.085~1.642,P=0.006)。而CARD8rs2043211位点两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582),且与ACS发病无明显关系(AOR=1.168,95%CI=0.942~1.449,P=0.156)。ACS患者NLRP3rs10754558位点GG基因型Gensini评分高于CC基因型(74.07±2.13 vs.42.91±1.80,P<0.001);IL-1β质量浓度GG基因型显著高于CC基因型[(3.21±2.68)pg/mL vs.(1.37±1.36)pg/mL,P<0.001]。结论NLRP3rs10754558位点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CS发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G等位基因是ACS发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其作用与IL-1β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LDL-c/HDL-c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7年内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支架术后造影的216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再狭窄组(73例)和非再狭窄组(14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按照LDL-c/HDL-c的值,将216例患者分为3组,记为T1、T2、T3组,探讨LDL-c/HDL-c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1)支架内再狭窄组的LDL-c/HDL-c水平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P<0.01);(2)高水平LDL-c/HDL-c组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低LDL-c/HDL-c组(P<0.05);(3)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糖尿病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4)ROC曲线分析显示,LDL-c/HDL-c可预测支架内狭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0%,曲线下面积为0.66(P<0.01)。结论 LDL-c/HDL-c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因为血管分叉处斑块的稳定性难以判定,本研究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人群中梗死相关动脉(IRAs)血栓性病变与血管分叉的关系,从斑块破裂后的结局探索斑块破裂的规律.方法 2003年6月至2009年11月连续274例STEMI患者,冠脉造影(CAG)后剔除6例支架内血栓及1例伴有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