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药物阿魏酸钠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改良的马血清加甲强龙的方法成功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的动物模型。80只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分别选取激素注射后2、4、8、12周4个时间点,每组随机处死6只动物进行股骨头大体观察、HE染色、TUNEL凋亡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分析每组各时间点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大体观察、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早期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建立成功;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股骨头坏死表现明显减轻、细胞凋亡数目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酸钠可以有效地减轻骨细胞凋亡,延缓或降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体外大鼠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将鼠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直接共培养的实验方法,研究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成熟的影响。方法按照M-CSF 30μg/L、RANKL 50μg/L的浓度对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诱导培养6 d,与原代培养3 d的鼠成骨细胞按细胞数量1∶1直接共培养,加入1,25-(OH)2D31×10-8mol/L和PGE21×10-6mol/L,利用形态学观察、TRAP染色、骨吸收陷窝检测等方法对共培养细胞进行鉴定。结果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培养时,成骨细胞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大量呈单层排列的成骨细胞,偶见TRAP( )的破骨细胞。结论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功能成熟的影响与两者的相对数量有关。本实验中,由于成骨细胞快速生长,当其数量多于破骨细胞时,可能使1,25-(OH)2D3对成骨细胞RANKL表达的上调作用不足,且PGE2对成骨细胞OPG表达的下调作用不足,从而主要表现为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分化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后外周血液流变学变化规律和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 (FHNG)中的作用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以日本白兔为实验动物每周一次皮下注射醋酸氢化泼尼松 8mg·kg-1,测定全血和血浆黏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脆性、毛细血管内血流速度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股骨头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 实验组全血黏度在 8周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血浆黏度比在用药 4周后开始升高 ,至 12周已显著升高(P <0 .0 1)。红细胞电泳时间 (EET) 8周时显著延长。实验组红细胞渗透脆性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增加 (P <0 .0 1) ,外周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实验组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成骨细胞、脂肪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骨细胞早期均有脂肪变性发生 ,晚期则可见坏死表现。结论 全血黏度升高可以使股骨头血液灌注量减少。FHNG同时存在有全身血液流变学改变 ,血液黏度升高与FHNG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氧化应激对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微血管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微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不同原因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30例,按病因分为A组(激素性)、B组(酒精性)和C组(特发性),每组10例;另选1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D组(正常对照).测定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观察氧化应激水平;Verhoeff氏染色法观察微血管损伤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股骨头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A组T-AOC、SOD、GSH-PX、GSH、MDA水平较其他组变化显著(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Verhoeff氏染色结果显示A组微动脉损伤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透射电镜下A组骨组织中微动脉管壁不完整,闭锁的微动脉多见,内皮细胞结构不清,凋亡细胞多见,较B、C组损伤程度重.结论 氧化应激可能通过微动脉损伤途径在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带蹬吊带体系治疗婴幼儿先天性髋脱位155例199髋。对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22例30髋股骨头坏死,进行了2~9年连续观察发现:吊带疗法和石膏固定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虽然都有股骨头坏死出现,但头坏死的情况截然不同,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吊带疗法有防止、减轻和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影像组学方法开发一种基于CT影像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预后预测模型,探究对侧正常股骨头区域的影像特征对预后预测的附加价值。方法 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CT扫描。对每位患者勾画坏死股骨头和对侧正常股骨头两部分作为感兴趣区域。对患者的感兴趣区域共提取968个影像组学特征。综合利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根据股骨头坏死区域、对侧正常股骨头区域和综合两个区域的特征开发了3个预测模型。使用10次随机实验的方式进行模型构建及验证,计算10次实验的平均结果作为最终结果。结果 对于坏死股骨头的影像特征,37个特征显示出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平均AUC值为0.708 2±0.029 9。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911 0±0.029 4和0.688 6±0.089 3。对于对侧正常股骨头的影像特征,14个特征显示出对预后的预测价值,这些特征的平均AUC为0.703 6±0.006 9,基于正常股骨头的影像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分别为0.867 2±0.039 5和0.669 0±0.072 6。综合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均高于基于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早期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24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PNS组3组。模型组采用马血清(10mL/kg)加激素(40mg/kg)的方法建立兔SONFH模型;PNS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同时给予PNS(50mg/kg)干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养。2周后处死动物取双侧股骨头进行脱钙包埋,TUNEL染色观察细胞内凋亡变化,BCA法检测股骨头内caspase-3活性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股骨头内Bax及Bcl-2含量的变化。结果 TUNEL染色结果发现,模型组骨组织内可见大量凋亡细胞,PNS组骨组织内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经PNS预处理后股骨头组织内的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P<0.05);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证实,模型组骨组织内Bax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而与之相反的是PNS组骨组织内检测到的Bax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而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PNS可能通过增强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抑制caspase-3活性,减少早期SONFH股骨头组织内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并研究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每组各24只,按照甲强龙20mg/kg的剂量给予双侧臀大肌交替肌注造模,1周1次,共8周。其中干预组在每次激素注射后,同时给予10mg/kg TAK242药物静脉注射;另12只大鼠设为对照组,仅在同等条件下给予生理盐水肌注。在激素注射后的8、10、12周时分别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各组动物,采用ELISA测定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的含量,并对股骨头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和TRAP特异性染色观察。分别提取各组大鼠股骨头总mRNA和总蛋白,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TLR4、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MyD88)、NF-κB p65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股骨头坏死的组织病理学表现明显,其中血清TRAP含量、TRAP特异性染色面积、各因子的mRNA和蛋白含量表达均较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各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激素的使用可以引起TLR4信号通路过度激活从而介导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行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9例术后股骨头坏死的患者资料与同期其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伤后手术时间、术前牵引、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等因素,分析可能导致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前牵引与术后股骨头坏死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前牵引显著相关(P<0.05)。结论骨折类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术前牵引是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伤后手术时间和内固定是否取出等与术后股骨头坏死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对糖皮质激素(Glc)诱导的股骨头内微血管内皮细胞(HUVECs)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从人股骨头标本分离、培养以及鉴定HUVECs,构建Glc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MIF组、高剂量MIF组,予以对应干预。AlamarBlue检测评估细胞活性,Live/Dead细胞染色检测活细胞数目,细胞骨架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划痕实验对比各组细胞的迁徙能力,ELISA方法检测细胞分泌VEGF的水平。结果细胞模型构建成功。高剂量MIF组细胞活性百分比为(178.3±15.2)%,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100±8.4)%及低剂量MIF组(149.1±13.8)%(P<0.05)。高剂量MIF组相对活细胞数量(139.5±14.3)%高于低剂量MIF组(121.3±12.9)%,两组均高于空白对照组(100±8.4)%(P<0.05)。空白对照组细胞骨架形态异常,MIF干预组细胞骨架形态正常。划痕实验结果提示,高剂量MIF组细胞迁移能力最强,划线后24h划痕消失。干预24h空白对照组VEGF表达量为(170±15.7)pg/mL,低剂量MIF组VEGF表达量为(328±25.3)pg/mL,高剂量MIF组VEGF表达量为(405±31.2)pg/mL。低剂量组的VEGF表达水平低于高剂量组(P<0.05),但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 MIF具有促进HUVECs增殖、迁徙作用,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同时可以上调VEGF的表达,可以改善Glc诱导的受损内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研究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ONFH)股骨头骨组织中Toll样受体4/核因子κB(TLR4/NF-κB)的表达,初步探讨自身免疫在酒精性ONF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酒精性ONFH组织标本16例。根据Ficat分类法分为FicatⅣ期组9例,平均年龄(65.761±8.316)岁,其中男8例,女1例;FicatⅢ期组7例,平均年龄(64.832±6.814)岁,其中男6例,女1例。取9例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标本为对照组,平均年龄(64.515±7.834)岁,其中男7例,女2例。通过HE染色法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PCR(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标本中TLR4、NF-κB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组织标本中TLR4、NF-κB表达情况。计数指标进行卡方(χ~2)检验,三组间方差齐的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不齐的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三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显示,对照组骨组织正常,坏死的股骨头骨组织内骨小梁减少、稀疏,甚至中断。TLR4、NF-κB在3种组织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两种蛋白在股骨头骨组织细胞胞质内表现为棕褐色,FicatⅣ期组表达最强;对照组两种蛋白的表达较弱。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FicatⅣ期组股骨头骨组织的TLR4、NF-κB mRNA及蛋白含量表达最高,对照组表达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LR4/NF-κB在酒精性ONFH股骨头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提示TLR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自身免疫可能参与了酒精性ONFH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直接促进破骨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RANKL和M-CSF诱导骨髓单核细胞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观察LPS对RANKL预处理的破骨细胞前体分化调节作用;RT-PCR检测LPS对RANKL预处理的破骨细胞前体表达TNF-α、IL-1β。结果 LPS通过刺激破骨前体细胞表达和分泌TNF-α、IL-1β促进破骨细胞向成熟分化,并且不依赖于RANKL-RANK途径。结论 LPS促进RANKL预处理的破骨细胞前体向成熟分化的途径可能是通过增加其自分泌TNF-α和IL-1β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及其发病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用改进的马血清加甲强龙的方法诱导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通过X线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坏死模型建立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造模后2、4、8周兔股骨头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局部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双侧股骨头内骨质密度不均一,关节面模糊;骨小梁稀疏变细、断裂,骨小梁骨细胞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数目增多,骨髓腔内造血组织明显减少。造模后2、4、8周时,模型组动物股骨头内PPAR-γ表达逐渐增强;BMP-2在2周时呈阳性染色,4、8周时转阴性。结论用改进的马血清加甲强龙的方法诱导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其病理变化及影像学改变符合临床典型的股骨头坏死的特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可能与PPAR-γ表达增强、BMP-2表达减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甲醛制备小鼠炎性疼痛模型研究炎性疼痛对机体局部组织形态结构、炎症反应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64只健康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右前肢腕部注射生理盐水40μL(NS组)、50mL/L甲醛40μL(FCOH组)、5μg/mL利多卡因0.3mL(L组)、5μg/mL利多卡因0.3mL+50mL/L甲醛40μL(FCOH+L组)处理;48h后分离局部组织,HE染色观察炎细胞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NF-α和MCP-1表达水平。结果与NS组相比,FCOH组于处理24h后出现炎症反应高峰,右前肢腕部厚度增加(1.73mmvs.4.02mm,P<0.05),体温升高(37℃vs.38.3℃,P<0.05);FCOH+L组于处理48h后出现炎症反应高峰,右前肢腕部厚度显著增加(1.68mmvs.5.10mm,P<0.05),体温升高(37℃vs.38.5℃,P<0.05)。此外,处理48h后,同FCOH组相比FCOH+L组小鼠右前肢局部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增高,而TNF-α和MCP-1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炎性疼痛参与调控局部炎症反应的进程,在修复损伤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反应发生起始阶段阻断疼痛传递可以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局部组织中TNF-α、MCP-1的表达,进而影响炎症反应进程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心肌缺血大鼠外周血骨髓干细胞动员和归巢的变化以及缺血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变化。方法首先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雄性SD大鼠糖尿病模型,然后通过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糖尿病心肌缺血模型,并分为缺血1d组、缺血3d组、缺血7d组、缺血28d组;另设相应时间点的糖尿病对照组(开胸但不进行动脉结扎)和正常对照组(不进行腹腔注射和动脉结扎),每组6只。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大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百分率;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动物缺血心肌中CD34+细胞归巢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大鼠糖尿病心肌缺血组于术后出现骨髓干细胞动员,1周内达高峰,随时间延长减弱;同时术后1周内缺血心肌组织中相应地出现骨髓干细胞归巢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明显增加。结论糖尿病缺血心肌早期可通过组织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升高而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外周血,并归巢至缺血心肌,从而启动自体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achyranthes bidentata polysaccharides,ABPS)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髓核样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5只4周龄SD大鼠,处死后解剖分离BMSCs,反复贴壁纯化,取第3代BMSCs,不同浓度ABPS作用48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择对BMSCs生长无毒性的ABPS最高浓度进行后续实验。根据处理方式不同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ABPS组(200 mg/L ABPS)、Notch1组(转染Notch1)、Notch1阴性对照组(转染Notch1阴性对照)和ABPS+Notch1组(转染Notch1后加入200 mg/L ABPS)。诱导培养14 d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collagenⅡ、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Notch1、Hes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取第1、4、7、10、14天细胞培养基阿尔新蓝法检测葡糖胺聚糖(GAG)。结果400 mg/L ABPS作用BMSCs 48 h...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小RNA-126(miR-126)修饰的间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SC-126-Exos)对类固醇激素诱导的早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SANFH)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潜在机制。方法分别以80 mg/L MSC-126-Exos和MSCExos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并设PBS处理组为对照,MTT、划痕实验以及成管实验分别观察各组细胞增殖、迁移和毛细血管网的形成,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的表达。构建大鼠SANFH模型,分别注射等量MSC-126-Exos、MSC-Exos和PBS,6周后,通过对股骨头区域组织进行CD31免疫荧光染色及其Micro-CT扫描,观察股骨头血管数量及骨质情况。结果体外实验中,MSC-126-Exos组的HUVECs的增殖、迁移和成管较MSC-Exos组显著增强,且VEGFA的表达水平也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实验中,MSC-126-Exos组大鼠股骨头坏死区CD31免疫荧光标记的血管数量较MSC-Exos组和模型组显著增多(P<0.05),且股骨头坏死区Micro-CT扫描显示MSC-126-Exos组的小梁厚度(Tb.Th)、小梁数(Tb.N)和每组织体积骨量(BV/TV)值也显著高于MSC-Exos组和模型组,而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降低(P<0.05)。结论 MSC-126-Exos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功能,改善股骨头区的血运从而增强骨质沉积,对大鼠SANFH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