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与子宫及卵巢血流动力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 4 0例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经阴道测定子宫动脉和卵巢基质血流阻力指数 (RI)和搏动指数 (PI) ,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以及血清性激素浓度。结果 黄体生成素、睾酮、PRA和AngⅡ浓度、子宫阻力指数和子宫搏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数目、卵巢容积、卵巢髓质容积显示 :PCOS组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卵巢阻力指数以及卵巢搏动指数 ,PCOS组小于对照组 (P <0 .0 5 ) ;PCOS组AngⅡ与睾酮、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数目、子宫阻力指数和子宫搏动指数呈正相关 (r =0 .4 2、0 .34、0 .2 7、0 .4 5、0 .4 5 ,P <0 .0 5 ) ,AngⅡ与卵巢阻力指数和卵巢搏动指数呈负相关 (r =- 0 .32、- 0 .34,P <0 .0 5 )。结论 ①PCOS患者存在肾素 血管紧张素 雄激素级联亢进现象 ;②RAS亢进可能参与PCOS生殖器官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生育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罗格列酮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生殖内分泌门诊150例PCOS患者,检测血清性激素水平、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135名月经周期规律的正常女性为对照组。PCOS组分为胰岛素抵抗(IR)组和非IR(NIR)组,IR组46例口服罗格列酮4mg,1次/d,共12周,3月后复测上述化验。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两组受试者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结果①PCOS组和对照组脯氨酸/丙氨酸(P/A)型频率分别为6.7%和5.9%(P>0.05),丙氨酸(Al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3%和3.0%(P>0.05);②PCOS组睾酮(T)水平与空腹胰岛素呈正相关(r=0.69,P<0.01);T与PPAR-γ2 Pro12Ala变异频率呈负相关(r=-0.91,P<0.05),PCOS-P/A组T水平小于脯氨酸/脯氨酸(P/P)组(2.24±1.14,2.58±0.83nmol/L,P<0.05);③罗格列酮组(46例)均是P/P型基因,用药后,27例排卵(58.70%),12人妊娠(26.10%),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升高(0.02±0.01,0.03±0.01,P<0.05),T浓度下降(3.56±0.45,2.21±0.63,P<0.05)。结论①PPAR-γ2基因Pro12Ala突变的PCOS妇女雄激素水平低下,提示Ala等位基因是一个保护基因;②罗格列酮改善PCOS患者卵巢功能的临床疗效异质性与PPAR-γ2Pro12Ala多态性可能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青春期女性月经失调与卵巢形态学的关系,为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和妇女保健门诊就诊的、初潮2年后青春期月经失调2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12例月经失调患者中,以月经稀发最为常见(33.96%),其次为闭经(16.51%);不同类型月经失调患者F-G评分及痤疮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39、1.77,P均<0.05),以月经稀发患者的评分最高;月经稀发患者卵巢体积、窦状卵泡数目、卵巢最大面积均显著高于非月经稀发组(t值分别为2.89、5.76、6.23,P均<0.05);正常卵巢组、多滤泡卵巢组、多囊卵巢组的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5,P<0.05);多囊卵巢组月经稀发的发病率最高(49.30%),其次为多滤泡卵巢组(42.59%);血黄体生成素(LH)、睾酮(T)、LH/血清卵泡刺激素(LH/F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45、2.43、2.76,P均<0.05),且多囊卵巢组均为最高;3组中诊断为青春期PCOS的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58,P<0.05),同样多囊卵巢组最高,但多滤泡卵巢组也有12例确诊为青春期PCOS(22.22%);212例青春期月经失调患者中共诊断青春期PCOS者45例(21.23%),根据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肥胖患者卵巢体积、窦状卵泡数目、卵巢最大面积均显著高于非肥胖者(t值分别为3.42、7.89、4.02,P均<0.05),且空腹和2h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均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8.89、10.62,P均<0.05)。结论月经稀发是青春期月经失调最为常见的类型,月经稀发及肥胖患者多数伴卵巢形态学异常,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异消方剂对整合素亚单位β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方法EM不孕患者50例,随机分为内异消治疗组30例,丹哪唑对照组20例,治疗前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内膜上皮细胞TNF-α、整合素亚单位β3表达情况。结果整合素亚单位β3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表达于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提高且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TNF-α的表达两组均于治疗后明显降低,但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内异消方剂可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的接受性(增强整合素亚单位β3的表达)来提高EM不孕患者的受孕率。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和囊液CA125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血清及囊液CA125水平。结果巧囊组囊液CA125高于血清CA125水平(P<0.01);巧囊组血清和囊液CA125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与病情程度成正相关(r=0.8564,r=0.8118,P<0.01);血清CA125与痛经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545,P<0.01);而囊液CA125水平与痛经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血清和囊液CA12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CA125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测定CA125有助于EM的诊断及病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苦参碱(MT)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K组)、Model组,低、中、高剂量MT组(MT-L组,50 mg/kg; MT-M组,100 mg/kg; MT-H组,200 mg/kg),美沙拉嗪组(MSLM组,0.42 g/kg)、MT-H+rIL-6(IL-6激活剂)组(200 mg/kg+0.05 mg/kg),每组18只。除CK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50 g/L三硝基苯磺酸(20 mg/kg)缓冲液与500 mL/L乙醇按照1∶1比例混匀后灌肠以构建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进行给药处理,每天1次,持续7周。分别在给药1、3、5、7周时对大鼠进行体质量的测量;比较各组大鼠结肠长度的变化;HE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7(IL-17)、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超声形态与性激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超声形态与性激素的关系。方法30例有正常排卵功能的育龄妇女,于尿中黄体生成素(LH)阳性日经阴道超声确定子宫内膜超声形态类型。按Gonen等子宫内膜超声形态的分型标准分为A、B、C三组。于月经周期第3天、尿LH阳性日和排卵后第6~7天放免法测定血清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水平。结果卵泡早期及围排卵期的血清E2浓度:A组>B组>C组,A、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排卵期LH和黄体中期血清P浓度为:A组>B组>C组,A、B组与C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围排卵期子宫内膜呈现不同的超声形态与雌激素的增殖效应、内膜分泌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氯米芬与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促排卵患者子宫动脉及内膜下血流的影响,为提高患者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PCOS排卵障碍患者1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不同分为氯米芬组(CC组,102例)、来曲唑组(LE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动脉及内膜下血流、促排卵率和妊娠率等。结果 (1)两组患者促排卵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0.302~1.644,P均>0.05),LE组子宫内膜生长速度显著优于CC组(t值3.750~9.573,P均<0.05),两组患者内膜下血流PI无统计学差异(t值0.153~1.042,P均>0.05),但LE组促排卵后月经第17、19、20天内膜下RI显著低于CC组(t值分别为2.809、4.776、5.231,P均<0.05);(2)比较两组促排卵成功患者相关数据发现,LE组注射hCG日、排卵后5~6d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高于CC组(t值分别为4.839、4.438,P均<0.05),且子宫内膜形态显著优于CC组(χ~2=12.674,P<0.05),两组排卵日、平均优势卵泡直径、优势卵泡数、排卵数、注射hCG日及排卵后5~6d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值0.402~1.234,P均>0.05);(3)CC组促排卵成功率为63.73%,LE组促排卵成功率为59.3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396,P>0.05),LE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33%、27.08%,显著高于CC组的20.59%、14.71%(χ~2=4.098、4.614,P均<0.05);(4)两组促排卵成功患者注射hCG日、排卵后5~6d子宫动脉PI、RI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435、0.324、0.564、0.879,P均>0.05),且两组子宫内膜下PI亦无统计学差异(t=0.442、0.490,P均>0.05),但子宫内膜下LE组RI均显著低于CC组(t=3.097、4.036,P均<0.05)。结论来曲唑用于PCOS患者促排卵能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形态和厚度,使内膜血供增加,容受性好,进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IPF患者及正常对照肺成纤维细胞,MTT法检测NAC(5、10、20、40mmol/L)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再分为NAC(20mmol/L)、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组)单用及联用组和正常对照组,RT-PCR检测I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α-肌动蛋白(α-SMA)及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结果 5、10、20、40mmol/L NAC对正常及IPF患者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C组能够明显抑制正常及IPF肺成纤维细胞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分别为0.28±0.04vs.0.52±0.07,P=0.001;0.56±0.08 vs.0.74±0.03,P=0.017);NAC联用TGF-β则可以减弱其抑制作用(0.75±0.03 vs.0.28±0.04,P=0.012;0.71±0.03 vs.0.56±0.08,P=0.000)。正常肺成纤维细胞表达一定水平的α-SMA,而IPF肺成纤维细胞则表达水平明显增高(0.97±0.06 vs.0.63±0.04,P=0.001),NAC能够明显抑制IPF肺成纤维细胞α-SMA及STAT3表达(分别为0.48±0.02 vs.0.97±0.06,P=0.000及0.43±0.05 vs.0.76±0.02,P=0.000),NAC联用TGF-β则可以减弱其抑制作用(0.93±0.04 vs.0.48±0.02及0.89±0.03 vs.0.43±0.05,P均=0.000)。结论 NAC能够抑制正常及IPF肺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这可能与抑制α-SMA及STAT3的表达有关,但这种作用可被TGF-β所抑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来曲唑(LE)与克罗米酚(CC)在诱导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排卵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PCOS排卵障碍患者46例(58个周期),随机分为LE组和CC组,分别用LE、CC进行促排卵治疗,比较两组发育及成熟卵泡数、排卵数、平均卵泡直径、子宫内膜厚度及形态、排卵率、黄体化卵泡未破裂(LUF)的发生率及妊娠率。结果CC组发育和成熟卵泡数、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及排卵后1周血清雌二醇浓度、LUF发生率较LE组显著升高(P<0.05),而注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三线征阳性率(A型%)显著低于LE组(P<0.05);两组血清孕酮浓度、排卵率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LE适合PCOS患者的诱导排卵治疗,有望作为PCOS患者的一线促排卵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与雄激素及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PCOS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妇女各40例,检测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胰岛素、血糖和性激素水平。结果①F-G评分、LH/FSH比值、T、PRA和AngⅡ浓度,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显示,PCOS组>对照组(P<0.05);②PCOS组PRA与月经周期、AngⅡ、LH/FSH、T、FINS、Homa IR、Homaβ、β细胞功能评定指数(MBCI)呈正相关性(分别为r=0.40,0.44,0.37,0.35,0.50,0.42,0.48,0.38,P<0.05);AngⅡ与月经周期、LH/FSH比值、T呈正相关(分别r=0.34,0.32,0.42,P<0.05);AngⅡ与FSH呈负相关(r=-0.36,P<0.05)。结论①多囊卵巢综合征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雄激素级联亢进;②RAS亢进可能参与PCOS胰岛素抵抗和生育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自然杀伤细胞(uNK)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子宫动脉血流与胚胎种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小于35岁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30例,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收集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uNK细胞标记物CD56+、血管内皮细胞标记物F8因子及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标记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重链肌球蛋白(SMM)的表达、定位。随访助孕结局,根据是否临床妊娠及至少有2次或2次以上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失败史,分为妊娠组和反复种植失败组。结果①uNK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与F8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581,P<0.01)。②uNK细胞的阳性表达率与αSMA、SMM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r=0.572,r=0.569,P<0.01)。③反复种植失败组和妊娠组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分别为(0.85±1.51;0.93±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P>0.05)。结论①人种植窗期子宫内膜uNK细胞与微血管密度、血管成熟度呈正相关,提示uNK细胞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②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对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妊娠组和反复种植失败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 (IR)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测定 5 1例PCOS患者及 2 3例正常妇女性激素、血脂、胰岛素 (Ins)及口服糖耐量 (OGTT)试验 ,OGTT示IR者给予二甲双胍 (1 5g·d-1)治疗 ,3月后复测上述指标。结果 PCOS患者血清Ins、胆固醇 (CHO)、甘油三酯 (TG)、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 (a)〔Lp(a)〕、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显著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显著降低 ;IR组TG、FFA、Lp(a)、T水平显著高于NIR组 ,HDL低于NIR组。PCOS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血清Ins、T、CHO、TG、FFA水平显著下降 ,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HDL显著上升。结论 血脂异常是PCOS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 ;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是PCOS患者血脂异常的重要原因 ;二甲双胍可阻断IR对PCOS发展的促进作用 ,改善PCOS的血脂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去卵巢大鼠下颌骨结构及血清雌二醇(E_2)水平、血清骨保护素/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OPG/RANKL)平衡的影响。方法将4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去卵巢模型组(OVX)、骨碎补总黄酮高剂量组(GB-H)、骨碎补总黄酮低剂量组(GB-L)和戊酸雌二醇组(EV)。采用摘除大鼠双侧卵巢的方法构建下颌骨骨质疏松模型,给药12周后处死大鼠。截取大鼠下颌磨牙段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和形态计量学测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_2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OPG、RANKL水平。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下颌骨呈疏松样改变,E_2水平显著降低(P<0.001),OPG和OPG/RANKL比值显著降低(P<0.001,P<0.001)。与OVX组相比,EV组大鼠下颌骨结构获得良好修复,血清E_2回升(P<0.001),OPG/RANKL比值显著增加(P<0.001)。与OVX组相比,GB-H、GB-L组下颌骨骨小梁面积百分率均增加(P<0.001,P=0.029)及血清OPG/RANKL比值(P<0.001,P=0.007)均增高,GB-H组下颌骨骨小梁厚度及血清OPG水平增加(P=0.019,P<0.001),骨小梁间距减小(P=0.001),但均对血清E_2水平无影响(P=0.432,P=0.459)。结论骨碎补总黄酮能抑制去卵巢大鼠的下颌骨结构破坏,从而减缓下颌骨骨量丢失,但不能提高血清E_2水平,其途径可能是通过调节OPG/RANKL平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妇炎舒胶囊对苯酚胶浆剂致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模型组、金鸡胶囊组(0.65g/kg)、妇炎舒胶囊大剂量组(1.8g/kg)、妇炎舒胶囊中剂量组(0.9g/kg)、妇炎舒胶囊小剂量组(0.45g/kg)。采用子宫内注射苯酚胶浆剂致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8d后,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妇炎舒胶囊可降低大鼠子宫卵巢脏体比值,抑制病变子宫肿胀,改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大剂量妇炎舒胶囊还可降低大鼠血清IL-2水平。结论妇炎舒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炎有治疗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巢颗粒细胞雌激素分泌功能和其上P450芳香化酶(P450arom)、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和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表达的影响。方法对27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PCOS患者的颗粒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并分组,A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0、10、102、103、104nmol/L)吡格列酮、B组为不同浓度吡格列酮与卵泡刺激素(FSH,50ng/L)及C组为不同浓度吡格列酮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50ng/L)。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雌二醇(E2)浓度,Real-time PCR法检测颗粒细胞上P450arom、IRS-1、IRS-2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在A、B、C组中,人PCOS卵巢颗粒细胞培养48h的E2产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各浓度组间P450arom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吡格列酮浓度的增加,E2水平和P450arom mRNA表达也随之下降;人PCOS卵巢颗粒细胞在相同浓度吡格列酮时,C组E2水平和P450arom mRNA表达明显高于B组(P<0.01)及A组(P<0.01),B组E2产生量和P450arom mRNA表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PCOS卵巢颗粒细胞经不同浓度吡格列酮刺激48h,各浓度组间IRS-1、IRS-2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吡格列酮浓度的增加,IRS-1mRNA表达随之下降,IRS-2mRNA表达随之上升。结论吡格列酮可能直接或间接通过对P450arom的抑制,减少E2的生成,改善颗粒细胞上IRS-1和IRS-2表达的失衡,抑制PCOS卵巢的局部胰岛素抵抗状态;吡格列酮可抑制FSH和IGF-Ⅰ刺激卵巢颗粒细胞分泌雌激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花青素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花青素组。模型组和花青素组采用血管夹闭肝左中叶血管分支90min再灌注4h构建肝缺血再灌注模型,花青素组在缺血前90min腹腔注射花青素(100mg/kg),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再灌注4h后处死大鼠,取肝组织和采集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ALT、AST活性和促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法测定IL-6、IL-1β和TNF-αmRNA的水平;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JAK2、STAT3、p-JAK2、p-STAT3和P5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LT、AST活性增高,血清和肝脏中IL-6、IL-1β、TNF-α分泌量和mRNA表达增高,MDA含量增高,p-JAK2、p-STAT3、P53表达增加,肝脏病理改变明显,而CAT、G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JAK2和STAT3表达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相比,花青素组ALT、AST活性降低,血清和肝脏中IL-6、IL-1β、TNF-α分泌量和mRNA表达降低,MDA含量减少,p-JAK2、p-STAT3、P53表达降低,肝脏病理改变减轻,而CAT、GPx和SOD活性明显增加,JAK2和STAT3表达依然无明显变化。结论花青素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2/STAT3/P5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蛋白3(NLRP3)rs10754558位点C>G和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8(CARD8)rs2043211位点A>T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的关系。方法入选450例ACS患者和380例对照组人群,使用ABI Snapshot方法分析NLRP3rs10754558位点和CARD8rs2043211位点多态性;冠状动脉造影后以Gensini评分评价冠脉狭窄程度;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结果 NLRP3rs10754558位点对照组和ACS组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4,P=0.022),NLRP3rs10754558位点G等位基因与ACS发病相关(AOR=1.334,95%CI=1.085~1.642,P=0.006)。而CARD8rs2043211位点两组间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P=0.582),且与ACS发病无明显关系(AOR=1.168,95%CI=0.942~1.449,P=0.156)。ACS患者NLRP3rs10754558位点GG基因型Gensini评分高于CC基因型(74.07±2.13 vs.42.91±1.80,P<0.001);IL-1β质量浓度GG基因型显著高于CC基因型[(3.21±2.68)pg/mL vs.(1.37±1.36)pg/mL,P<0.001]。结论NLRP3rs10754558位点C>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CS发病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G等位基因是ACS发病的危险等位基因,其作用与IL-1β浓度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及3T3-L1脂肪细胞内脂素mRNA表达的检测,探讨内脂素mRNA表达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体重指数(BMI)将116名研究对象分为肥胖组和非肥胖组.①测量研究对象的体征指标和代谢参数,计算BMI和腰臀围比(WHR);②采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地塞米松联合方案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的脂肪细胞;③应用RT-PCR方法检测受试者皮下和网膜脂肪组织以及3T3-L1前脂肪细胞在不同分化时段内脂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①肥胖组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的表达较非肥胖组显著升高(P=0.048),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的表达水平较非肥胖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相关性分析显示,网膜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的表达量与BMI(r=0.26,P=0.047)、甘油三脂(TG)(r=0.298,P=0.000)和腰围呈正相关(r=0.191,P=0.041);皮下脂肪组织内脂素mRNA表达量与TG呈显著正相关(r=0.384,P=0.000).③在3T3-L1前脂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内脂素mRNA表达水平逐渐升高,至分化末期达到较高水平且趋于稳定.其中,诱导分化后第6~12天较分化第0天显著升高(P<0.05),诱导分化第10~12天较第2~6天显著升高,诱导分化第12天较第6~8天显著升高.结论 内脂素可能与维吾尔族肥胖及脂代谢有关;体外实验证实内脂素与肥胖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以及JAK2-STAT3信号通路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体质量250300g,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PC组)、舒芬太尼预处理联合JAK2激酶抑制剂组(S+A组)及JAK2激酶抑制剂组(A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PC组于心肌缺血前股静脉泵注舒芬太尼1μg/kg,泵注5min,间隔5min,重复处理3次,总量共3μg/kg;S+A组:舒芬太尼预处理前5min给予JAK2激酶抑制剂AG490(1mg/kg),缺血前30min舒芬太尼预处理;A组:缺血前35min给予JAK2激酶抑制剂AG490(1mg/kg)。心肌缺血前30min(T0)、缺血前即刻(T1)、缺血30min(T2)、再灌注30min(T3)和再灌注120min(T4)时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再灌注120min抽取动脉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实验结束时,各组取6只大鼠心脏测算心肌梗死面积,其余6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比较各组间不同时点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其余各组T2300g,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舒芬太尼预处理组(SPC组)、舒芬太尼预处理联合JAK2激酶抑制剂组(S+A组)及JAK2激酶抑制剂组(A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SPC组于心肌缺血前股静脉泵注舒芬太尼1μg/kg,泵注5min,间隔5min,重复处理3次,总量共3μg/kg;S+A组:舒芬太尼预处理前5min给予JAK2激酶抑制剂AG490(1mg/kg),缺血前30min舒芬太尼预处理;A组:缺血前35min给予JAK2激酶抑制剂AG490(1mg/kg)。心肌缺血前30min(T0)、缺血前即刻(T1)、缺血30min(T2)、再灌注30min(T3)和再灌注120min(T4)时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再灌注120min抽取动脉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实验结束时,各组取6只大鼠心脏测算心肌梗死面积,其余6只大鼠采用Western blot测定心肌组织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比较各组间不同时点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组相比,其余各组T2T4时MAP降低(P<0.05或P<0.01);血清CK-MB和LDH活性明显增高(P<0.01)。与I/R组相比,SPC组MAP数值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MB和LDH活性降低(P<0.01);心肌梗死范围减小(P<0.01)。与S组比较,I/R组和SPC组P-STAT3表达上调(P<0.01),且SPC组上调高于I/R组(P<0.01)。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上调P-STAT3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