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志文 《时代汽车》2024,(4):165-167
纯电动汽车空调压缩机制冷和制热需要不仅包含车内需求,还需冷却或加热电池,压缩机负载增大。汽油车压缩机的转速和发动机有固定速比,常用转速840~3600rpm,电动车压缩机转速由负载决定,通常为800~8000rpm。纯电动车没有发动机屏蔽,怠速压缩机噪声变得特别显著。需优化压缩机支架模态和压缩机刚体模态与车内空腔模态的避频、方向盘模态避频等,来解决车内噪声和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动力总成引起的轿车车内异常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某轿车车内异常噪声现象,在整车半消声室,通过对振动噪声的主观评价,并结合振动测量及发动机转速跟踪测量试验进行了振源识别,找出了引起车内异常噪声的原因,采取改进发动机悬置结构的方法消除了车内异常噪声,提高了该轿车的振动噪声品质.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自主品牌纯电动乘用车怠速开空调车内噪声及振动过大的问题,经详细分析及试验诊断后,排查出压缩机工作转速在4000rpm时车内舒适性较差;通过传递路径及模态分析得出压缩机在高转速下与压缩机支架产生共振;结合样车实际情况,在不影响性能情况下,提出优化支架及框梁结构的方案;通过试验验证表明,优化方案有效降低车内噪声和振动,提高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4.
乘用车室内噪声是影响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乘用车室内噪声模拟试验入手,通过客观生理指标的变化来评价汽车乘坐舒适性,实现对主观评价的客观化,尝试提出一种乘员烦躁度的客观—主观模糊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心率变异性分析中的LF、HF及LF/HF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车内乘客的噪声舒适度.随着噪声舒适度等级的降低,相应...  相似文献   

5.
某SUV量产车型售后客户抱怨发动机转速3000~4000rpm时车内加速噪声大,通过主观评价及客观数据分析发现该转速段内存在轰鸣声。借助模态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轰鸣声的形成原因,识别了轰鸣声的主要传递路径,确认了副车架模态对车内轰鸣声的影响。通过采用在前挡板和纵梁连接处增加支架的优化方案,有效解决客户抱怨的车内加速噪声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热泵系统的振动噪声性能在新能源汽车整车NVH舒适性评估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热泵系统的结构和工作特点,结合汽车振动噪声控制原理,从振动噪声激励源、结构模态分布、传递路径、评价工况等多个维度开展了热泵系统振动噪声控制方法研究。通过分析某国产混合动力轿车在热泵产品开发中的NVH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表明:热泵NVH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压缩机、空调管路、HVAC箱体、声学包以及压缩机控制策略是NVH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新能源汽车热泵系统的振动噪声性能控制提供了清晰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车内噪声源识别的主要方法,针对国内某型车在研发过程中的车内噪声问题展开研究,试验分析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主观评价、频谱分析和运转消去法,确定涡轮增压器冷却水泵电机振动是车内噪声问题的噪声源。分析引起车内噪声问题的原因,提出对涡轮增压器冷却水泵电机振动隔离采用二级隔振的改进方案,并且通过试验和主观评价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电动汽车车内噪声对乘客的驾乘舒适性感受具有较大影响,在追求高性能与长续航的基础上匹配最优的车内NVH性能,将大大提高电动汽车的竞争力。本文以电动汽车车内噪声为研究对象,以多维度声品质优化为研究目标,使用声学材料对车内关键部位进行包装,降低车内高频噪声,利用噪声主动均衡系统,对车内噪声的各临界频带进行抵消或者放大,通过软件仿真确定各临界频带的最佳增益系数,并将最佳控制的仿真结果进行基于心理声学声品质客观评价,搭建主客观评价的关系模型,获得影响车内驾乘人员听觉主观感受的客观参量,通过噪声控制技术有针对性地加以控制和改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汽车空调压缩机引起的车内噪声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汽车空调用斜盘式压缩机在怠速工况下运转时引起的车内噪声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分为台架试验和整车试验两部分。通过试验,不仅了解了压缩机单机振动和噪声特性,而且对压缩机振动引起的车内噪声特性,以及影响车内噪声的机理也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初步结论。这些结论对于解决压缩机,乃至汽至汽车空调系统的减振降噪问题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款车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在3 600 r/min左右车内出现轰鸣噪声,文章利用试验和CAE相结合的方法,明确进气系统存在120 Hz声模态和空滤支架安装点动刚度不足是产生车内轰鸣声的要因。通过提升空滤支架安装点动刚度,出气管设计120 Hz谐振腔,降低了问题转速的噪声峰值,主观评价轰鸣声改善明显。另外,针对出气管隔振波纹的隔振方向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验证隔振波纹解耦对车内噪声峰值有2 dB(A)的优化效果,此优化方向为工程化控制和解决进气系统噪声问题提供了有效可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某车型怠速时冷却风扇开启后车内出现节奏性轰鸣声的问题,采取理论研究和实车测试发现车内噪声与双风扇转速变化及动不平衡量密切相关,进一步对双风扇转速所带来的拍振现象、动平衡不良造成的振动异常及系统模态频率进行研究,并结合拍振的机理详细分析了风扇实际转速和理论转速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双风扇转速消除拍振、调整风扇动不平衡量、优化减振元件,可解决车内出现的噪声问题,提高车辆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汽车怠速工况车内噪声振动情况是影响整车NVH(噪声、振动和平顺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且影响乘车舒适性。以某款车型为例,对车内噪声源及传递路径进行分析,通过对悬置和冷却风扇等系统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提出为保证悬置隔振和制冷效果,需对悬置系统和风扇转速合理匹配,同时提高转向柱的固有频率。验证表明车内轰鸣声消除,噪声及振动明显减小,效果良好,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参考车内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基于模糊数学原理,通过确定模糊隶属函数、隶属度矩阵、模糊权重集,客观判断一组车内空气质量的等级,并通过模拟数据验证了结果分布,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可排除主观人为误差,客观合理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的等级。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汽车产品开发过程中声品质主观评价方法的不足,介绍了各心理声学参数的应用。以10种类型轿车在不同车速下不同位置座椅处的耳旁噪声为评价对象,对车内噪声品质用成对比较法进行了主观评价试验;分析计算了各噪声样本的主要心理声学客观参数;在精确计算评价结果误判率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匀速车内噪声主观偏好性与心理声学参数间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与轿车匀速车内噪声品质相关的主要心理声学参量根据车速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车型加速过程中发动机转速2800rpm时引起的车内轰鸣问题,利用LMS Test.lab测试系统,对该车进行NVH测试。通过频谱分析,找到引发车内轰鸣问题的频率范围,对相近模态的零部件进行排查,判断为空调压缩机系统模态偏低,与发动机工作频率产生共振导致车内轰鸣,降低了车内声品质。为此基于有限元仿真方法提高压缩机系统的模态,避免与发动机在常用转速下的共振,改善了车内轰鸣噪声。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发动机转速的车内有源消声控制策略和自适应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测试分析某轻型客车车内噪声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车内噪声主要峰值频率与发动机转速密切相关的特点,提出以发动机转速信号来构造车内有源消声系统初始次级声源参考信号的方法,研究基于该方法的车内有源消声控制策略和自适应控制算法,构建车内有源消声系统。通过对某轻型客车进行有源消声的试验研究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并可显著降低由发动机振动和噪声辐射引起的车内低频噪声频谱中主要峰值处的噪声,在不同发动机转速下,使驾驶员耳旁噪声降低10dB(Lin)左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自主纯电动车制动减速时车内产生的啸叫问题,经主观驾评及客观测试分析后,排查出整车制动电机转速为4300rpm~3700rpm时车内出现啸叫噪声;通过齿轮啮合原理分析阐述了减速器制动减速噪声的产生机制,并进行整车测试、阶次分析等研究分析方法排查出整车制动减速过程中啸叫激励源头来自减速器一级主动齿轮阶次。结合该车型设计开发进度,提出对整车调整制动能量回收扭矩策略方案,对实施方案优化后的车辆进行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结果表明一级主动齿轮阶次突变大幅削弱,制动减速工况车内相关阶次声压级峰值降低了5.1dB,解决了驾驶室内啸叫问题,提高了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对车内声振舒适度要求不断提高。车内噪声的量化评价主要沿着主观评价和基于心理声学评价指标的声品质客观量化模型两大方向。前者不够客观,评价结果不具有普适性;但人是最终评价者,后者仍难以满足声音评价因人而异的要求。大量研究表明,脑电方法能客观反映人的主观感受,如情绪和疲劳等。本文中将脑电方法引入车内噪声评价,利用脑电特征参数客观反映车内噪声造成的乘员烦恼度,构建脑电特征参数与烦恼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支持向量机在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汽车加速时车内声品质进行预测。以噪声样本的响度、尖锐度、粗糙度、AI指数等客观评价参量作为输入因子,主观烦躁度评价结果作为输出因子,利用支持向量机回归方法建立了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的预测模型。对比结果表明,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汽车加速车内声品质预测模型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客观评价参量与主观烦躁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20.
自动空调系统依据收集各传感器信号,控制压缩机工作、自动调节各风门开度、鼓风机风量,达到车内所设定的温度,提高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