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用户对车辆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智能化需求的增加,高带宽、低延迟的车载通信特点,促进了车载以太网的快速应用及发展。本文概述以太网参考模型,对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架构进行分析,全面阐述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内容及方法,对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政 《时代汽车》2021,(1):14-15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不断发展,车辆对数据传输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车载以太网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车载以太网的特点及其应用过程,着重研究了车载以太网的DoIP诊断通信技术,剖析了DoIP技术对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四个网络层级的需求以及DoIP数据的结构.  相似文献   

3.
慧文 《汽车与配件》2014,(28):32-33
博通BroadR—Reach单对线车载以太网技术可以从多重封闭应用转向统一的开放式、可扩展网络,从而使汽车制造商能够采用多种电子系统和设备。采用非屏蔽车载以太网线束并配合使用结构更紧凑的连接器,线束重量可以减少30%,连接成本可以降低80%。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车载以太网技术逐渐成为车载通信领域的关键技术,车辆应用需求迫切,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概述车载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协议架构及测试概况,阐述车载以太网系统级测试环境的设计、系统测试内容及系统测试示例等,为车载以太网系统测试人员开展测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整车智能化快速发展,增加大量车载功能,导致整车线束系统越发复杂,不仅增加整车重量,也让整车电源分配系统变得更复杂,可靠性降低。为了满足整车功能需求,并保证线束系统安全,需对保险盒进行智能化开发,提升整车线束电源分配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等级,也能节约部分导线回路,同时通过铝导线的使用来降低整车重量,实现线束系统轻量化。  相似文献   

6.
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汽车产业增长的新动力,电子电气硬件系统架构的先进性以及数据处理的速度直接影响智能汽车的性能。本文综述了国外智能汽车(以奥迪A8、宝马7系和特斯拉为例)的车载传感器、自动驾驶控制器和车载总线技术等电子电气架构的组成。通过分析认为,基于高速以太网总线技术的多传感器、多控制器相融合的电子电气硬件系统架构将是今后智能汽车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汽车向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以太网技术逐渐应用到汽车领域,并且使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针对车载以太网,介绍了车载以太网技术与发展情况,车载以太网的相关标准制定情况,并且研究了目前车载以太网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智能化和娱乐化的不断发展,传统CAN通讯已经无法满足车载娱乐系统对传输带宽的要求,迫切需求高带宽的新一代车载网络技术及架构。因此,车载以太网应运而生,其高传输速率能够满足现代汽车娱乐系统的音频、视频、云端等数据传输的要求。SOME/IP协议是车载以太网的重要应用层协议之一,掌握SOME/IP的应用方法对车载信息娱乐模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由于当代新能源汽车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增添许多智能网联新功能,继而车辆上的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单元也日益增多。如果继续采用过去传统汽车点对点的通信方式,会产生重量增加、布线复杂等问题。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采用分布式通信网络架构,线束简单、重量减少并且扩展性高的优点,但针对新能源汽车分布式通信网络架构的实训教学设备不完善。文章以比亚迪E5车型为例进行详细分析,针对新能源汽车分布式电气架构的教学设备进行方案设计,旨在提供一套针对新能源汽车完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设备资源。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一年多以后的今天,重新关注我国专用车上装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生存状态,在某种程度上是在重新审视我国专用车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为什么要这么说?几年前,时任中集车辆集团副总的李贵平在上海专用车展上说过这样一句话:"专用车零部件是专用车行业的脊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用车整车的水平。"从我国专用车行业这几年的发展看,上装零部件的技术、品种发展滞后的现象愈加严重,难以满足专  相似文献   

11.
在车辆电气系统日益复杂,车辆内部数据流日益增加的今天,传统的车载网络已经无法满足数据传输的需要。文章将车载以太网与传统的车载网络进行了对比,对以太网的回音消除技术和波形特征等物理层特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以太网拓扑结构进行了分析。针对车载以太网的特点,对于车载以太网故障诊断上和传统总线的区别进行了总结,以为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载功能电器设备迅猛增加,直接导致连接各功能电器的汽车线束设计的更加庞大和复杂;从而导致汽车线束制造工艺的复杂性也大幅提高。基于TRIZ原理引入超系统资源,在线束制造过程中引入数字化信息平台,利用服务器、计算机客户端、网络、手持终端、数字化系统软件等资源,对线束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文件、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数字化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现实。然而,经过一年多的汽车线束数字化制造系统的应用,汽车线束的智能化制造也逐步提上日程,推动着线束工程师对汽车线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制造相结合的应用与研究,进一步推动汽车线束生产制造技术的向前发展,提高线束的品质和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正朝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汽车将成为互联网当中高度自动化的智能终端.智能化的汽车依赖于高效、可靠的车载网络通讯系统,以太网技术以自身的优势引入汽车通讯领域,给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已成为未来智能汽车发展的基础.文章结合当前车载网络技术的现状和需求,从汽车智能化的角度对车载网络技术进行研究,并对未来车载以太网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CAN总线作为一种车载网络,随着汽车工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在车辆智能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文章通过对CAN总线技术上的线束数量少、体积小、可靠性高及通信速率快等优点的分析,提出了一个智能传感器CAN总线接口方案,阐述了当前CAN总线在车用智能传感器方面的主要应用,指出CAN总线技术必然会成为未来车用智能化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车载电子电气架构的网络架构深刻影响智能网联车辆的通信安全性和确定性。针对面向时间敏感网络(TSN)的区域-功能域电子电气架构,本文首次建立了以端口数均匀、负载均衡和信息流端到端延时最低为优化目标的网络架构多目标优化框架。通过求解TSN流量调度问题获得信息流延时,将流量调度抽象为周期性车间作业调度问题(JSP),提出适用于流量调度的多种群遗传算法(MPGA),相比于传统遗传算法求解效果提高16%。为了快速求解多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了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通过引入迭代因子和拥挤因子对算法进行自适应交叉变异概率改进,优化效率提高了25%。仿真验证了多目标优化框架的有效性并为面向TSN的车载以太网网络架构优化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气系统也越来越向着功能复杂化、操作及维修智能化方向发展,采用传统的电气元件堆积起来的车辆电气系统在设计、安装接线和调试维修等方面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在功能上也无法满足用户需求,采用总线技术将车辆电气系统模块化,可以大大降低安装调试工作量,减少线束连接的复杂度,且电气系统智能化程度高,便于用户操作,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7.
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对车载网络通讯速度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车载以太网因其传输速度快、功耗低等优势在汽车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车载以太网在传统以太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更符合汽车对通讯质量和电磁兼容的要求。为保证车载以太网在汽车中应用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需要开展相关测试工作。本文分析了车载以太网物理层、交换机、通讯协议的技术特点以及一致性测试方法,为主机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开展车载以太网的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8.
车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着车载以太网技术的迅速普及,使得已经实现的诊断协议和标准不能满足要求。本文通过对ISO13400 DoIP协议进行介绍,分析其帧格式、诊断通信流程等,搭建了车载以太网诊断架构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设计方案,为车载以太网诊断系统的建立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前汽车上只有几个单独的系统利用汽车控制单元进行控制,现在系统越来越多,为了简化线束的数量和智能地进行数据交换,汽车上大量使用汽车车载网络系统,个别高级车型使用的汽车控制单元达50多块,所以,汽车维修人员要想把整个汽车电气原理搞懂,必须参考各个车型车载网络拓扑图。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汽车消费者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前汽车上只有几个单独的系统利用汽车控制单元进行控制,现在系统越来越多,为了简化线束的数量和智能地进行数据交换,汽车上大量使用汽车车载网络系统,个别高级车型使用的汽车控制单元达50多块,所以,汽车维修人员要想把整个汽车电气原理搞懂,必须参考各个车型车载网络拓扑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