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12月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以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51例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生存分析以及贝伐珠单抗的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SD)15例,疾病进展(PD)19例,有效率(ER)为33.33%,疾病控制率(DCR)为62.75%。一线治疗32例,ER为40.63%,DCR为75%;二线治疗19例,ER为21.05%,DCR为42.11%。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二线化疗患者的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贝伐珠单抗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及分别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ER和D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贝伐珠单抗联合一线化疗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明显优于联合二线化疗(P<0.001),但总生存期(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贝伐珠单抗联合FOLFIRI、FOLFOX、XELOX及XELIRI方案的中位PFS及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以贝伐珠单抗联合以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更佳。贝伐珠单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高血压7例(13.73%)、皮疹6例(11.76%)、蛋白尿2例(3.92%)、出血2例(3.92%),绝大多数是可控制的。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疗效是肯定的,贝伐珠单抗一线治疗的DCR及PFS均优于二线,且以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FAC联合Bu改良预处理方案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evere aplastic anemia, SA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收治的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8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预处理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FAC方案预处理组和FAC+Bu预处理组,观察两组患者预处理的毒副反应、造血植入、移植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病毒感染、肝静脉闭塞病(VOD)发生率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能状况、患病距离移植时间、供受者性别关系、移植类型、输注骨髓有核细胞、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 MNC)及CD34+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FAC组相比,FAC+Bu组患者预处理后幻听幻视副反应增加,移植后混合嵌合发生率降低,血小板重建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提高人宫颈癌SiHa细胞对卡铂化疗的敏感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iHa细胞,分为空白组、PDTC组、卡铂组和PDTC+卡铂联合组。MTT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NF-κBp65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PDTC能够有效地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小剂量PDTC(12.5μmol/L)和卡铂联合应用与单用卡铂相比,能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P<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示,各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及PDTC+卡铂联用组与单用卡铂组比较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SiHa细胞经PDTC作用后G0/G1期比例较空白组明显增加,卡铂单用组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PDTC+卡铂组使细胞周期进一步阻滞于G2/M期,同时降低S期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显示,NF-κBp65在宫颈癌SiHa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卡铂诱导24 h后细胞质中的NF-κBp65转移至细胞核,其活性增强,PDTC能够抑制此作用。结论卡铂能够诱导NF-κBp65的活化,小剂量PDTC(12.5μmol/L)和卡铂联合应用与单用卡铂相比,能明显增加细胞生长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提高宫颈癌SiHa细胞对卡铂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hCTR1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减轻铂类药副反应的临床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4例手术后接受含顺铂方案一线化疗的NSCLC患者组织中hCTR1的表达情况,其中35例患者于化疗前后采取水化、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B2及姜黄素等措施,分析hCTR1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化疗疗效及化疗副反应的关系。结果 hCTR1的免疫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NSCLC细胞的细胞质;hCTR1表达与含顺铂方案的化疗疗效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2,P=0.01),而与年龄(P=0.29)、性别(P=0.32)、病理类型(P=0.19)、临床分期(P=0.52)、分化程度(P=0.62)及是否吸烟(P=0.89)无关;化疗副反应大小与性别(P=0.87)及年龄(P=0.47)无关,与在化疗前后是否采取水化、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B2及姜黄素等措施有关(P<0.05)。结论 hCTR1的表达可能是NSCLC患者以铂类为基础治疗的化疗疗效及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因子。对于有高表达hCTR1的NSCLC患者化疗时,在化疗前后采取水化、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B2及姜黄素等措施,可以减轻化疗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和反应。方法  6 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入超分割加同期化疗组 (研究组 )和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组 (对照组 )。放射治疗方法两组相同 ,鼻咽部放疗方案为 1.2Gy·次- 1 ,每天 2次 ,间隔 >6h ,总剂量 74Gy ;颈淋巴结 (+)给予治疗量 ,DT79Gy。化疗用PFL方案 :顺铂 6 0mg·m- 2 ,第 1天 ,氟尿嘧啶 75 0mg·m- 2 ,第 2~ 4天 ,亚叶酸钙 10 0mg·m- 2 ,第 2~ 4天 ,每 4周重复。研究组放射、化疗同期进行。结果 研究组的病灶全消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皮肤黏膜Ⅲ度放射反应较多 (P <0 .0 5 )。 1年、3年和 5年生存率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96 % ,6 7% ,4 3%和 73% ,4 3% ,33%。结论 超分割放疗加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超分割放射治疗 ,晚期鼻咽癌患者加用化疗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术前化疗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术前化疗方案采用BPF方案 ,采用DNA末端标记法染色观察食管癌术前化疗组 (62例 )化疗前胃镜标本和手术标本石蜡切片及 3 5例单纯手术组的手术标本石蜡切片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术前化疗组患者中 5 4例自觉吞咽困难、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明显改善 ,8例无变化 ,无症状加重者。消化道钡餐检查示CR 9例 ,PR 3 7例 ,NC 1 2例 ,PD 4例。术后常规病理检查发现除病变进展的 4例外 ,其余 5 8例均可见化疗后改变。术前化疗组的胃镜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平均为 (5 .2± 1 .3 ) % ,术后标本为 (2 7.6± 3 .8) %。单纯手术组术后标本肿瘤细胞凋亡指数为 (4 .9± 1 .6) %。结论 术前使用顺铂、5 Fu、平阳霉素联合化疗可以诱导食管癌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应用大剂量5-Fu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腹腔内恶性肿瘤59例的方法及效果。完全缓解(CR)2例,占3.5%;部分缓解(PR)28例,占47.4%;稳定(SD)17例,占28.8%;进展(PD)12例,占20.3%。总有效率(CR+PR)30例,占50.9%。平均生存期11个月。指出腹腔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腹腔内恶性肿瘤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 GA)对肾移植受者(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RTR)继发移植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 PTD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年龄≥18岁、移植前无糖尿病、首次肾移植患者,排除移植前甲状腺功能异常、移植后空腹血糖受损、移植肾失功、移植肾切除、失访或死亡患者。按照2014年PTDM诊断标准,根据肾移植(renal transplantation, RT)45 d后至少2次空腹血糖(FPG)结果分为移植后糖尿病组(PTDM组)及移植后空腹血糖正常组(PTNFG组),并随访1年。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GA对RTR继发PTDM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筛选282例RTR,有72例不符合条件,最终210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PTDM组21例、PTNFG组189例。PTDM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均高于PTNFG组(P<0.05);低镁血症发生率PTDM组高于PTNFG组(P<0.05);术前GA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14 d,PTDM组GA均高于PTNFG组(P<0.05);其中术后14 d GA预测价值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9,当术后14 d GA为14.55%时,约登指数最大,预测PTDM的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87.3%,阳性似然比为4.5,阴性似然比为0.49,阳性预测值为57.1%,阴性预测值为87.3%。结论肾移植术后14 d GA可预测RTR继发PTDM。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根据2015ATA指南术后复发风险评估为中高危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DTC)131碘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水平与其131碘治疗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评估131碘治疗前DTC患者的复发风险,对评估为中高危的患者治疗后临床转归进行随访观察。采用χ~2检验及One-way ANOVA比较治疗反应满意(ER)、可接受(AR)和欠佳(IR)3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前sTg水平,ROC曲线及最佳诊断界值点评估sTg对碘治疗后ER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2016年3月至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接受131碘治疗的DTC复发风险中高危的患者91例,其中男23例,女68例,平均年龄(45.62±11.84)岁,平均接受131碘治疗剂量(121.4±17.3)mCi。因失访等原因最终对7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其中ER 46例、AR 14例、IR 18例。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甲状腺腺外侵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0.299,0.274),3组原发病灶直径、颈部淋巴结转移、131碘治疗剂量及术后sTg水平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8,0.003,<0.001,<0.001)。IR组的sTg水平及131碘治疗剂量水平均显著高于非IR组(P=0.008),而两者在AR组与IR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786)。IR组的sTg界值点为9.69 ng/mL(灵敏度66.7%,特异度86.9%),ROC曲线(AUC=0.897,95%CI:0.826~0.968)。结论 sTg水平对DTC复发风险中高危患者在131碘治疗后的临床转归有预测意义,术后sTg>9.69 ng/mL可作为提示其疗效欠佳的界值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分析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探讨术前血糖水平与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6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胰腺癌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术前血糖水平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67例患者中共110例被纳入研究,其中男性68例(61.82%),女性42例(38.18%),年龄(41~84)岁,平均年龄(61.34±10.33)岁。术前空腹血糖升高者(>6.1 mmol/L)共74例(67.27%),正常者36例(32.73%);术前CEA显著升高者57例(51.81%); CA125升高者33例(30.0%),CA199升高者83例(75.45%)。110例患者中,肿瘤大小<3 cm的56例(50.91%),≥3 cm的54例(49.09%);肿瘤位于胰头部73例(66.36%),位于体尾部37例(33.64%);病理学类型:腺癌占92.73%,鳞癌占2.73%,腺鳞癌占2.73%,黏液性囊腺癌占1.81%;病理学分级:高分化6例,中分化65例,中-低分化12例,低分化27例;TNM分期:ⅠA期2例,ⅠB期13例,ⅡA期27例,ⅡB期20例,Ⅲ期15例,Ⅳ期33例;19例患者伴有淋巴结转移,22例伴有远处转移,22例伴有神经浸润。110例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为(1.0~14.0)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6±3.8)月,截至末次随访,共14例患者复发或转移;正常血糖组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而高血糖组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为4个月。术前血糖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原发肿瘤大小、TNM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及神经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结论术前高血糖水平是胰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IAP方案和MV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将 4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IAP组 (异环磷酰胺 2 .0g·d- 1 ,静滴 ,第 1~ 3天 ,吡喃阿霉素 5 0mg·m- 2 ,静冲 ,第 1天 ,顺铂 40mg·m- 2 ,静冲 ,第 1~ 3天 )和MVP组 (丝裂霉素 6mg·m- 2 ,静冲 ,第 1天 ,长春地辛 3mg·m- 2 ,静冲 ,第 1、8天 ,顺铂 40mg·m- 2 ,静冲 ,第 1~ 3天 ) ,观察其近期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IAP及MVP组有效率分别为 42 .9%及 3 5 .0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IAP组中腺癌有效率(46 .7% )高于鳞癌 (3 3 .3 %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粒细胞减少及可耐受的胃肠道反应。结论 IFO联合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在Ⅱ期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6例Ⅱ期结直肠癌术后癌组织中ERCC1的表达,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癌组织中ERCC1表达低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复发或转移患者ERCC1表达低于未出现患者(P=0.002),T3患者ERCC1表达高于T4患者(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RCC1表达与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呈正相关(P=0.000;P=0.000)。ERCC1高表达组中,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辅助化疗患者和未接受化疗的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51;P=0.465);ERCC1低表达组中,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辅助化疗患者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高于未接受化疗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2)。ERCC1(P=0.031)和复发转移(P=0.009)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复发转移(P=0.000)是影响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RCC1是影响Ⅱ期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ERCC1低表达患者预后差,但可从含奥沙利铂方案的辅助化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3.
观察枢复宁TM两种不同给药途径预防各种中晚期癌症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根据所选抗癌药的不同,将147例中晚期癌症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为大剂量顺铂组、B组为低剂量顺铂组、C组为非顺铂组。各组患者按所用上吐方案分一剂一片组(枢复宁8mg,静注第一天和口服第二天);一片一片组(枢复宁8mg,口服第一天和第二天),连续观察5d。结果:A、B、C三组止吐有效率分别为75.6%、72.7%;SL5%、75.0%和94.6%、94.4%(A与C组比较P<0.05)。两种枢复宁TM简化止吐方案均对顺铂和非顺铂类化疗药物引起的急性呕吐有效,疗效没有差别,一片一片的止吐方案更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对胃癌结直肠癌的预后价值及差异。方法采用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imFISH)检测平台检测32例胃癌和36例结直肠癌患者CTCs细胞数,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TCs<2组有8例(25%),随访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s≥2组有24例(75%),仅有8例存活,两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结直肠癌组患者中外周血检出CTCs<2组有28例(78%),随访时间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s≥2组有8例(22%),其中6例患者在随访终点时间存活,结直肠癌中CTCs<2组与CTCs≥2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胃癌与结直肠癌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CTCs检出结果与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病理分级均无关(P>0.05)。结论采用阴性富集和imFISH技术检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TCs,CTCs值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且胃癌较结直肠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患者接受或不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全身转化风险。方法 回顾了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日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注册登记的OMG患者的资料,按照是否接受免疫抑制治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使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比较了发病后2年内两组患者的疾病转化风险。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估了免疫抑制治疗时程以及不同免疫治疗方案下的转化风险;使用分层分析,评价了不同亚组因子水平下主要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共收集702例以眼肌症状起病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信息,367例(52.3%)患者被纳入治疗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0.54±15.1)岁,其中159例(43.3%)为女性。335例(47.7%)患者被纳入对照组,平均年龄(49.1±14.6)岁,159例(47.5%)为女性。治疗组中28例(7.7%),对照组中106例(31.6%)患者在观察期内转化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经多变量校正的Cox模型分析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全身转化风险明显降低(HR=0.24;95%CI:0.15~0.37;P<0.001)。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在胃癌结直肠癌预后的价值和差异。方法采用阴性富集联合免疫荧光原位杂交(imFISH)检测平台检测32例胃癌和36例结直肠癌患者CTC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胃癌组患者外周血中检出CTC<2组8例(25%),随访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2组有24例(75%),仅有8例存活。两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结直肠癌组患者中外周血检出CTC<2组28例(78%),随访时间结束时,全部患者存活;检出CTC≥2组有8例(22%),其中6例患者在随访终点时间存活。结直肠癌中CTC<2组与CTC≥2组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4)。胃癌与结直肠癌的生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C检出结果与胃癌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病理分级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采用阴性富集和imFISH技术,检测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CTC,CTC值升高的患者预后不良,且胃癌较结直肠癌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 LGG)患者术后出现复发及恶性转化(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MT)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9年3月至2019年4月接受LGG切除手术及随后进行术后随访的163例患者资料。将术后未出现复发或MT的患者纳入对照组(85例),术后出现复发的患者纳入观察1组(44例),术后出现MT的患者纳入观察2组(34例)。基于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探讨复发和MT的危险因素与预测价值。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术前癫痫发作、术前卡氏(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评分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2组患者在性别、术前KPS评分、肿瘤大小和手术方式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观察1组患者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突变、增殖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肝癌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编码产物P-gp(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肝癌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来我院行肝穿刺检查的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各组肝组织中MDR1的mRNA水平,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切除后的肝癌组织P-gp的表达。根据P-gp表达水平将患者分为耐药组和非耐药组,分析P-gp表达水平与原发性肝癌术后TACE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癌组患者肝脏组织中MDR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中肝癌组MDR1的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76例,MDR1的mRNA/正常水平<2的患者32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gp呈棕黄色,主要表达于肝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其中P-gp蛋白阴性患者(非耐药组)35例,阳性患者(耐药组)73例。非耐药组患者化疗有效率(74.28%)明显高于耐药组患者(43.28%)(P<0.05)。非耐药组1、2年累积生存率为77.14%和42.86%,明显高于耐药组(54.12%和27.40%,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组织中MDR1编码产物P-gp异常过表达与肿瘤化疗耐药性相关,提示其可作为临床术后化疗用药的指导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盐酸吉西他滨(GEM)联合顺铂(DDP)和长春瑞滨(VNR)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住院的39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联合化疗:GEM 1000 mg/m2,d1,d8,静脉滴注;DDP 80 mg/m2,静脉滴注,2 h,d1;VNR 25 mg/m2,静脉滴注,d1,d8。每21 d为1个周期。结果治疗总有效率41.3%,中位生存时间为10.48个月。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2例。主要化疗毒副作用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恶心和呕吐,机体可以耐受。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长春瑞滨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20.
顺铂对小鼠耳蜗毒性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鼠顺铂耳毒性模型,研究不同剂量顺铂对小鼠耳蜗毒性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69只昆明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顺铂2.5mg/(kg·d)组、顺铂3.5mg/(kg·d)组和顺铂4.5mg/(kg·d)组,腹腔连续注射5d.通过听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测试观察用药前后小鼠听力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耳蜗中的表达.结果 不同剂量顺铂组小鼠体重和听力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并且随着顺铂给药剂量的增加,小鼠耳蜗中caspase-3表达亦明显增强.结论 应用顺铂可建立小鼠耳毒性模型;caspase-3参与了顺铂致小鼠耳蜗细胞损伤的过程,提示内耳细胞凋亡可能是顺铂的耳毒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