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电动尾门为车主提供很大便利,驱动气弹簧和普通气弹簧结构差异较大,对整车布置、车身结构、性能等要求各不同。针对某配备电动尾门新开发SUV车型,利用Hypermesh软件建立车身模型,进行拓扑优化分析研究,结合项目开发周期、工艺和成本等因素,寻找并确定合理车身结构设计。通过实车试验验证,电动尾门骨架侧安装点刚度等性能满足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2.
正由长安福特生产的福特锐界车部分车型配有电动尾门系统。本文将着重从电动尾门系统的结构、功能原理和故障诊断等方面进行介绍。1电动尾门系统的结构和组成福特锐界车电动尾门系统由尾门控制模块(RGTM)、尾门锁块、尾门撑杆电动机、左右侧防夹开关、感应式尾门传感器控制模块、上部和下部感应式尾门传感器等元件组成,各元件的位置和分布如图1所示。2电动尾门系统功能和原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系统分析了感应式电动尾门的构成及采用不同脚踢开关接入方式下的控制逻辑。对不同脚踢开关接入方式下的控制逻辑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感应式电动尾门的前装开发与应用,同时,适用于后装市场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汽车电动尾门在很多高端车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电动尾门不仅提高了汽车使用者的便利性,也很好地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为了探究电动尾门开关门耐久试验,首先对电动尾门系统控制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电动尾门在不同路面坡度下的力学模型,力学模型表明车辆在不同位置状态对电动尾门的受力具有较大影响。搭建汽车电动尾门开关门耐久试验装置,运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进行逻辑控制,并与总线仿真系统进行通信,实现对电动尾门的过程控制,再运用光电传感器和高速脉冲模块可以精准地获取电动尾门开关门的速度。试验系统采用全闭环的PID逻辑控制策略,可以精准地控制汽车电动尾门手动开关门的速度。在不同使用工况下,对电动尾门进行失效模式研究,为电动尾门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尾门是SUV车型车身结构重要组成部件,对整车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某SUV尾门进行了强度和刚度CAE分析和研究,然后进行了台架强度工况测试,CAE分析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此SUV尾门的力学性能满足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故障现象一辆2019款江淮瑞风嘉悦A5车(车型代号为HFC7152BS),搭载1.5T发动机和6速手动变速器,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万km。车主反映,近期突然发现脚踢开启尾门功能失效,于是将车辆开至4S店进行检修。故障诊断接车后首先试车验证故障现象。在尾门关闭的状态下,携带遥控钥匙至车辆后部,在后保险杠下方执行踢脚动作,尾门没有打开。从脚踢传感器天线有效检测区域的其他位置执行踢脚动作,尾门依旧没有反应。依次操作遥控器上的尾门按钮、尾门上的控制开关(包含尾门外部开关和尾门下边沿开关)和驾驶人侧尾门控制开关,尾门均能正常开启和关闭。用手机蓝牙诊断设备进入尾门控制器(PLG ECU)和车身控制器(BCM)进行诊断,无任何故障代码存储,读取ECU信息(图1),显示脚踢传感器已配置。  相似文献   

7.
驱动机构作为电动尾门的关键零件,直接影响了尾门系统在整车上的性能表现。文章主要介绍了3种驱动机构的结构形式和布置方式,并对比研究了不同驱动机构对整车布置空间、感知外观、操作性能以及噪声表现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电动撑杆式汽车电动尾门系统主要包括控制器模块(ECU)、电动撑杆模块、电动吸合锁模块与防夹胶条,各模块通过控制器(ECU)的统一控制实现尾门电动开启与关闭并进行防夹检测。其中电动撑杆的弹簧力设计与电机输出力设计、手动操作尾门的开启与关闭力计算以及电动锁吸合力与尾门系统支撑反力的匹配是电动尾门系统设计的难点,本研究对尾门系统开闭过程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Excel软件的公式编辑功能,输出了上述参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新开发纯电动车型配制动系统电动真空泵这一开发项目,来阐述整车制动系统高原试验的方案制定、试验设备以及试验方法的确认和实施,进而得出高原制动系统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数据分析从而得出该车型所配置电动真空泵对整车制动性能影响,为这款纯电动汽车配备电动真空泵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准确的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电动尾门系统建立力学模型,计算出在手动大力关门的滥用工况下,电撑杆安装点、尾门铰链安装点的最大受力值,并通过实验得到了验证。最大力值为车身和尾门钣金优化设计提供了准确的输入,一次性解决了某车型电动尾门车身铰链安装点变形塌陷问题,更为后续新车型开发提供设计计算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某纯电动修井机底盘以一款成熟车型为基础进行了差异化设计,文章介绍了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总成的选型匹配;利用仿真软件对整车动力性能进行了分析,以保证底盘具有充足的动力性;对转向系统的电动泵、制动系统的电动空压机进行了匹配;对车架进行了适应性改进设计以满足修井机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扬宇  张争 《时代汽车》2023,(10):134-136+179
乘用车尾门与顶盖的相关配合一直是整车匹配中的难点。本文围绕某车型尾门与顶盖的间隙配合相关工作展开,基于三维偏差分析软件VSA建立尺寸仿真装配模型,模拟尾门装配过程,计算装配后尾门与顶盖间隙超差概率及各个影响因子的贡献量。通过相关工装定位块的使用,优化尾门装配过程,并对优化后的方案进行仿真验证,有效降低了尾门与顶盖间隙超差概率,减少了实车匹配阶段的重复性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电子产品的增多导致车辆静态电流越来越大,由此对整车静态电流的准确测量及评价也越来越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整车级的车辆静态电流测试方法,同时开发了一套整车静态电流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以NI CRIO主机为核心,通过集成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板卡进行整机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及总线信号的采集,通过PC执行测试软件完成数据通信、记录及后期数据的处理分析。应用该系统对某款车型进行整车静态电流测试,实车试验验证该车辆整车静电流稳态值不符合整车静态电流设计目标要求,同时准确地定位到问题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针对某车型电动尾门无法关闭的问题,通过受力分析,对阻力过大的因素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找到影响关闭的主要因素为尾门密封条、控制器参数、锁钩对中度,并给出解决措施,为后续三厢车型项目过程中遇到的尾门关闭困难提供参考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某整车生产企业需要对某燃油SUV车型进行换代升级,新车型需要在纯电动、增程式、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中选择合适的类型与参数作为新车型采用的动力系统。针对这一问题,通过计算得到动力系统的功率与扭矩的需求指标,并结合供应商资源对不同动力系统的具体参数进行选择确定。通过cruise软件搭建整车仿真计算模型,并建立相应的纯电动、增程式车型的控制策略、确定减速器速比,最后对整车搭载不同动力系统时的动力性、经济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车型搭载纯电动动力系统时的能源消耗费用最低,搭载增程式动力系统能够大幅提高燃油经济性,搭载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能够获得最好的整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其结果对同类车型动力系统类型的匹配、选择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Wanlon 《汽车之友》2020,(4):68-69
作为一款豪华车,沃尔沃S90只有顶配版才有电动尾门配置,而且其电动尾门的功能简单,比如它不具备位置记忆、电吸功能。而畅翼这款针对沃尔沃S90开发的电动尾门功能更齐全,而且在安全上做了全面升级。给新车装电动尾门是很多新车主的常规操作,不过随着市场快速发展,消费者对电动尾门的需求,不再是停留在简单的功能使用层面。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一种新型电动滑移门驱动系统的设计,分析了它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以及系统设计等领域。通过整车试验以及市场表现,该电动滑移门系统使用方便,质量稳定,达到了各项性能指标和客户满意度要求,体现了商务车的豪华、智能等特性。  相似文献   

18.
<正>汽车电动尾门,是一种将汽车尾门打开和关闭的方式由手动变为自动的装置。本文以2021款丰田威兰达车为例,介绍汽车电动尾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电动尾门的组成如图1所示,2021款丰田威兰达车电动尾门系统主要由电动尾门ECU、尾门门锁总成、电动尾门单元、踢脚传感器、触摸式传感器、控制开关/按钮及电动尾门警告蜂鸣器等部件组成。主要部件的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9.
整车质量对车辆的续航里程、操稳、制动等整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而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导致整车质量上升,使得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尤为迫切。结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针对不同级别车型的车身系统、底盘系统、三电系统等轻量化技术路径进行了探讨。从轻量化结构设计、轻质材料应用、先进成形工艺方面,论述了轻量化技术发展主要方向。提出了基于不同车型级别和定位,实施合适的轻量化策略,推动轻量化技术的工程化应用。  相似文献   

20.
防夹力是汽车电动尾门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电动尾门关闭过程中接近关闭位置偶发关不上反弹的现象,阐述了误防夹的原理,对误防夹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实车验证,提出了电动尾门三级防夹力策略,通过控制单元软件策略更新及实车标定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三级防夹力策略在保证汽车尾门正常防夹功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升电动尾门的关闭能力,优化了现有汽车电动尾门关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