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敏敏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1):17-22
依托广州地铁22号线工程,通过数值模拟探究了盾构下穿既有双线隧道时的变形行为,分析了不同注浆压力和掌子面支护力下,既有双线隧道和地表的变形规律。基于数值模拟结果,给出了实际工程中注浆压力和掌子面支护力选用依据,并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既有隧道纵向变形曲线呈单峰分布,最大沉降位于新建隧道拱顶对应位置;地表变形建隧道纵向呈单谷(沉降)或单峰(隆起)分布,最小沉降或最大隆起位于既有双线隧道中间位置;既有隧道、地表沉降和注浆压力、掌子面支护力呈负相关,隆起和注浆压力、掌子面支护力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富水软弱底层的扰动影响,以大连地铁某标段盾构隧道施工为例,首先基于修正剑桥模型建立土体本构关系,利用Shell结构单元模拟盾构初衬;然后采用流固耦合方法研究土体固结过程对盾构开挖引起软弱地层扰动问题;最后根据仿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绘制地表沉降对比分析曲线,给出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孔隙水在盾构开挖完成后仍持续向隧道方向渗透,并引起距隧道较近区域的扰动趋势大于周围较远区域.本研究对提高富水软弱地层条件下盾构施工过程建模的准确性和实效性、指导盾构施工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恒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23,(1):46-50
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高层建筑物是城市市政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施工状况,在盾构掘进过程中隧道周边土层会发生一定的变形,从而威胁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稳定,对此类工程施工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和结构变形计算是十分必要的。以此类工程施工为研究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原位监测的手段,发现大直径盾构掘进过程和掘进后对高层建筑沉降影响较大,并且盾构下穿过程对地下室底板和独立式桩基变形也有显著影响;采用洞内同步注浆有利于减少建筑物沉降。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应明确施工风险,严格控制掘进参数,制定有效沉降控制措施是降低施工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确保盾构区间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保护既有结构物的安全,是目前地铁隧道下穿施工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基础,通过有限元软件GTS-N X构建三维实体模型,基于实际施工情况前提下,将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普铁路基作为分析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法分析其变形规律,并对施工过程中路基的沉降规律进行观察.为后续...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铁6号线下穿既有4号线段是国内采用矿山法下穿既有盾构区间的首例,在下穿过程中,既有线和在建线变位是本工程控制的重点。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软件,对实际下穿过程进行动态数值模拟,获得不同WSS加固措施下既有线和在建线的位移及变化规律。数值计算和施工实践表明:WSS上半断面加固措施达到了安全与经济的平衡。其结论可为类似穿越工程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沈阳市南运河管廊采用盾构法施工,管廊区间下穿南北二干线隧道,南北二干线隧道为明挖矩形结构,下部为公路隧道,上部为综合管廊,对变形控制较为严格,工程风险较大.南北二干线隧道建设过程中已对南运河管廊进行规划,并已为管廊盾构区间下穿通过预留条件,采用有限元模拟的方法,计算了管廊盾构区间施工对南北二干线隧道的影响,对既有隧道的... 相似文献
7.
赵林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13,(Z2):261-264
针对深圳地铁7号线某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区间实际工程,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盾构施工的物理力学模型,模拟了盾构隧道穿越既有线施工过程,预测分析了盾构施工对既有盾构区间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对隧道间土体进行洞内注浆加固的条件下,盾构区间施工对既有地铁线沉降变形存在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可以满足既有线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某地铁线机场延伸线盾构隧道下穿某机场停机坪为工程背景,通过二维数值模拟盾构施工过程,对地表沉降槽曲线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计算了不同注浆压力值与地表最大沉降量的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单线开挖结束后,横断面的地表沉降近似呈现V型的正态分布曲线,盾构下穿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约为洞径的5倍,双线开挖结束后,地表沉降槽沿横断面方向近似呈现U型,注浆压力与地表沉降近似成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红层新建地铁盾构隧道与既有隧道长距离交叉下穿时,既有隧道的变形问题,以长沙市轨道交通3号线下穿长沙地铁1号线工程为背景,采用FLAC3D有限元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实测数据,研究施工参数对地层变形和既有隧道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仓压力增大,有助于减小不均匀沉降,沉降差值比随着土仓压力的增大逐渐趋于平稳。土仓压力在0.24 MPa附近变动时,既有隧道的轨向不均匀沉降模式发生较明显的改变。随着同步注浆压力的增大,交叉点处拱底竖向位移值逐渐减小,且轨向不均匀沉降差值比与同步注浆压力成正比。分析土仓压力和注浆压力对既有隧道轨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规律,建议土仓压力值范围为0.08~0.13 MPa,注浆压力值范围为0.2~0.5 MPa。通过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土仓压力和注浆压力取建议值时,各监测断面盾构掘进过程中,管片和轨道板的不均匀沉降均在控制范围内,该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内力及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内力及变形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弹性地基梁方法对一具体实例,从土层与衬砌两方面综合分析了影响衬砌内力及变形的各个因素,分析了管片的内力及变形随各参数变化的一些规律,得出了对衬砌内力及变形影响较大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尤庆忠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2006,19(3):125-128
针对地铁盾构施工的地层变形特征,分析引起地层变形的因素和变形机理,介绍地层变形预测分析方法,结合广州地铁具体实例,对地铁盾构隧道施工中地层变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提出了盾构前方的隆陷控制、盾构通过时的沉降、固结沉降的控制等控制地层变形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杨俊达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39-44
以某轨道交通工程中盾构隧道下穿绕城高速高架桥为背景,研究地铁盾构隧道下穿高架桥的影响。该工程中,盾构隧道与桥桩最小水平净距仅3.1~3.2 m。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考虑了盾构机土仓压力、地层损失率、注浆压力和盾构机推力等因素,模拟盾构隧道掘进施工过程;分析了盾构隧道施工对高架桥桩基的水平位移影响,以及盾构施工对桥面竖向沉降的影响;对比研究了有无超前注浆加固两种情况下盾构施工对高架桥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的盾构隧道下穿高架桥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以徐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区间盾构下穿铁路为背景,研究下穿施工对铁路设施的影响.首先分析铁路箱涵和运营线路的控制标准,而后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并对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地铁施工期间引起地表最大沉降量、列车振动荷载增加的地表沉降量均满足铁路最大沉降量控制标准;隧道开挖后,铁路箱涵各部分内力较小,结构本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白倩倩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24,22(1):61-64+23
工程盾构区间左右线均下穿呼和浩特市中山西路与锡林郭勒南路交叉路口正下方地下过街通道,连接通道采用 1.5m矩形预制钢筋混凝土管节顶进施工完成,下穿时两结构物之间最小净距离仅为 2.5 m.采用通道内型钢支撑加固、通道内预注浆加固、盾构同步注浆、二次补注浆加固、全天候实时监测等措施,有效保证了盾构隧道、地下过街通道的结构安全,地面沉降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管振祥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4,(6):43-47
鹰窝山隧道浅埋段下穿以运煤车辆为主的锦赤公路。车辆超载现象严重,隧道围岩为全风化花岗岩,围岩稳定性极差。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公路正常运营,施工难度大。基于现场试验获得了围岩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数值方法对施工方案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隧道变形结果均表明,所采用下穿公路的隧道施工方案是合理的,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和下穿公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某大断面盾构下穿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精确建模,分析了不考虑上方既有地铁动荷载的开挖阶段与开挖后考虑地铁动荷载两种工况问题。结果表明:下部隧道施工阶段,在不考虑列车荷载情况下,既有隧道拱顶沉降量最大值为1.85mm,新建隧道拱顶沉降量最大值为4.37mm。新建盾构隧道南线开挖对土地的扰动比北侧更大。运营阶段,当列车在上部既有隧道对向运行时,交叉断面是最不利断面。数值分析揭示了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影响大小、分布规律,以及施工控制与监测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以K隧道施工为背景,结合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变形规律分析,提出了K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变形的控制措施;最后对三台阶法施工技术在K隧道施工中的技术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