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决玻璃导槽密封条和滚压窗框实际装配中存在的定位不牢及实车匹配间隙问题,文章从玻璃导槽密封条和滚压窗框的定位、结构对比等方面分析了玻璃导槽密封条定位结构的设计优化。改善了因为定位不牢靠而引起的实车外观匹配间隙等问题,从而提高了侧面装饰系统的外观感知效果,为后续滚压窗框车门项目的玻璃导槽密封条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轿车玻璃导槽密封条结构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仿真分析、材料对比测试和快速样件装车评价,对某款轿车玻璃导槽密封条进行了唇边设计、涂层设计和接角设计的分析,确定原设计存在唇边压缩负荷过高、内外唇边支撑力不平衡、涂层耐磨性差、接角超声波泄露超标、接角易脱落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通过计算机仿真、零件性能测试、台架性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结构设计改进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轿车玻璃导槽密封条结构设计改进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导槽密封条的气味性,本文对导槽密封条的气味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原材料中的原胶、活性剂,一段胶中的硫磺、促进剂,二段胶,植绒胶水的气味值较大,半成品在停放、烘烤后气味值有所降低,成品接角后的气味值有所提高。在不降低产品性能、不提高生产成本的前提下,采取优化一段胶材料、植绒胶水、生产工艺等措施,能有效降低导槽的气味。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某车型三角窗玻璃导轨与欧式导槽密封条匹配处在高压水枪洗车时漏水情况的分析,从三角窗玻璃及欧式导槽密封条实际匹配状态及设计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查出进水路径及改进方案,从而得出后续新车型类似匹配结构设计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乘用车用热塑性弹性体导槽密封条装车后,在环境交变情况下摇窗机升降耐久后产生的窜动问题,文章研究了窜动产生的三种原因:玻璃对导槽密封条的拉动力偏大、导轨与导槽密封条之间的摩擦力偏小、无物理定位结构。并从此三种原因着手,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并结合CAE分析保障了设计准确性。经过零件耐久、系统耐久、整车耐久试验证明此方案非常有效的解决了导槽密封条环境交变耐久后的窜动问题,给后续热塑性弹性体类导槽密封条在乘用车中的应用提供了有效的防窜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张芳  韩林芳  赵怡琳  桑运龙  刘学增  高尚  杨研 《隧道建设》2022,42(11):1913-1920
为解决富水地区高承压水环境条件下深基坑抗浮稳定性技术难题,提出在封底与地下连续墙之间设置榫接结构的新思路,采用理论分析的手段,研究榫槽几何参数及布置方式对承载性能的影响,得出几何参数设计原则及双榫的参数设计步骤。同时,利用上述方法对上海某富水地区基坑风井封底进行双榫设计,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榫槽设计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1)榫槽底部长度、榫槽宽度、榫槽侧向接触面高度是影响榫槽抗剪承载力的关键几何参数,且各参数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当封底受力不均衡时,对称分布的双榫几何稳定性更高; 3)深基坑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榫接结构作用下封底稳定且受力合理,验证了榫槽设计方法的合理性,为基坑抗浮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款减振器支座的开裂分析及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款减振器支座开裂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从减振器的运动特性、支座主要受力特点及故障件状态分析三方面剖析其发生开裂的根本原因;通过采集车辆在不同路面行驶的载荷数据,采用CAE仿真分析其应力应变情况,详细地说明其开裂原因,证明了结构设计因素对支座开裂问题的重要影响;从优化结构设计、采用高强度钢板、增加板材厚度三个方面提出优化设计方案,并在优化结构设计方案更改前后,仿真分析对比其抗开裂能力。结果表明采用内、外板双层结构及增加翻边设计可以提高减振器支座的抗开裂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提高某款乘用车排气一级消声器固定支架使用寿命为例,通过对支架的材料、厚度、槽型梁结构的分析;结合实车具体情况进行优化,提升支架的使用寿命。通过Hyper Works验证支架的应力集中情况和位移大小,理论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通过路试试验,实车验证了该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排气系统一级消声器支架优化有效。  相似文献   

9.
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会受到施工环境的限制,空间受限是其一。基于工程实践,对空间受限情况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限制条件,将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空间受限条件分为三类:低净空限制、导洞内限制以及障碍物限制。对三类受限情况以及对应受限情况下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分别进行阐述,并对低净空以及障碍物限制下地下连续墙施工进行了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某槽形梁斜拉桥塔梁固结区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槽形主梁在两侧与塔柱固结、主梁下设横梁与桥塔形成横向框架体系.为研究该槽形梁斜拉桥塔梁固结区的受力特性并验证结构安全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塔梁固结区空间模型,验证模型正确性后分析固结区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并探讨了槽形梁底板上缘与塔柱交接角、槽形梁过人洞与塔柱人洞交接角以及塔柱过人洞折角等构造细节对固结区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塔梁固结区整体应力满足使用要求,但存在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最大主压应力、最大主拉应力分别出现在槽形梁底板上缘与塔柱交接角处及槽形梁过人洞与下塔柱人洞交接角处.构造细节改进后,塔梁固结区应力集中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轮胎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表水膜受力特征及其受刻槽的影响,采用SolidWorks和Ansys WorkBench,构建了轮胎-水膜-路表有限元模型,基于CFD控制方程和流固耦合理论,分析轮胎作用下路表水膜流动规律以及水膜厚度、行车速度、刻槽宽度、间距和方向对轮胎所受动水升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轮胎迎水面所受动水升力随水膜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水膜厚度超过轮胎花纹深度后,动水升力增幅明显变大;增加路面刻槽宽度或减小刻槽间距,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胎所受的动水升力;在相同的刻槽参数下,路面横向刻槽的排水性能和对动水升力的降低幅度要优于纵向刻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沥青路面坑槽破坏形式及成因分析,将坑槽分成三种表现形式即表面层产生坑槽、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产生坑槽、底面层和基层间产生坑槽。根据沥青路面坑槽破坏成因、修补的最终目的和效果以及坑槽修补材料的受力状况,对坑槽修补机理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获得理想维修效果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既有桥梁护栏的防护性能,兼顾护栏改造经济性及施工方便性,通过仿真分析与碰撞试验,确定了一种利用原混凝土护栏底座接高三横梁的组合式护栏改造方案。依据相关规范、标准对组合式护栏构种强度、弱翼缘桥面板强度、护栏抗倾覆性能等进行了理论计算;采用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对护栏进行模拟碰撞分析,不断优化护栏部件及参数;并通过实车碰撞试验对护栏安全性能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护栏防撞等级达到SS级;上部钢梁柱及防阻块的变形吸能可有效减小传递至桥面板的碰撞荷载,弱翼缘桥面板满足受力要求。  相似文献   

14.
汽车行驶工况的识别,可以用于优化车辆能量策略,在获得分类好的工况数据样本后进行输入输出的模式识别。对于现有的工况识别模型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工况数据前处理过程划分为基于实车采集数据和基于已知循环工况两种工况识别模型。同时给出构建工况识别模型流程,包括了工况块的划分,特征参数的选择,确定参考循环工况构建样本,主流的工况识别方法,以及样本模型的搭建与实车数据的验证。最后总结工况识别模型的特点,提出构建工况识别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从沥青路面的水损害、界面的受力状态和维修的技术条件等角度,分析引起沥青路面坑槽界面早期破损的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某大型酒店工程为例,从地下连续墙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和后续问题处理三个阶段对三轴搅拌桩槽壁加固、地下连续墙导墙施工、成槽施工、钢筋笼制作、混凝土浇灌、接缝处理和渗漏水封堵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进行探讨。通过对地下连续墙各重要工序的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围护工程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为后续基坑开挖和地下工程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避免了由于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不到位导致周边市政管线损坏、道路下沉及地下连续墙渗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车门玻璃升降是整车使用的一个重要功能,因其运动复杂且出现问题难以判别区分,是整车设计的一个难点。文章通过对车门玻璃升降系统中各部件的结构和装配关系进行分析,指出玻璃升降器、尼槽、挡水条、车门及玻璃导槽等部件导致玻璃升降困难的原因。解决了某SUV车门玻璃升降卡死和玻璃倾斜的问题。由于车门玻璃升降涉及部件较多,设计初始阶段应注意部件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充分考虑制造、装配及使用等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波形梁钢护栏及新泽西混凝土护栏的优缺点分析,在耒宜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新型混凝土护栏-单坡面槽形混凝土护栏,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新泽西护栏的缺点,并具有防撞、绿化、防水、防眩等综合功能.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碰撞试验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其安全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近些年陆续建设的强风蚀地区公路暴露出的标志结构优化问题,立足于受力及破坏形态机理分析,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与标志板强度有关的厚度、槽铝规格以及间距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从造价与受力效果的合理匹配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方案。结论认为:提升槽铝规格与加密槽铝均能较大改善标志底板主受力载体槽铝的应力分布,尤其是提升槽铝规格,力学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在自制的基于摩擦力的活塞环槽温度限值测试装置上,采用火焰加热活塞模拟内燃机燃烧室的燃烧过程,在加热强度一定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不同冷却强度、配对副以及润滑介质时缸套-活塞环间的摩擦力随活塞环槽温度的变化。结果发现:活塞环槽温度限值随冷却强度的增大而逐渐提高;CKS环与镀铬缸套配副时比镀铬环以及喷钼环与镀铬缸套配副时活塞环槽温度限值高;SAE15W/40润滑油作为润滑介质时比SAE40,SAE10W/30润滑油作为润滑介质时活塞环槽温度限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