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移动机器人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更是移动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文章设计了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ROS)智能车的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以Gmapping为核心算法,首先采用电机编码器构建的里程计对单线激光雷达的每帧数据进行运动畸变补偿,以运动畸变补偿后的激光雷达数据和里程计数据作为Gmapping算法输入;然后通过Gmapping算法粒子初始化,构建考虑观测量的提议分布并对粒子进行采样以估计智能车位姿,以重采样重要性系数对粒子进行重采样并设置重采样阀值,利用二值贝叶斯滤波器对每个粒子的地图状态更新;最后基于Gmapping算法输出智能车的位姿估计和地图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同步定位与建图系统,在小尺寸环境下对智能车位姿估计和构建的地图较为准确,满足设计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驾驶的发展如火如荼,作为其关键技术之一的定位与建图方法目前主要依赖于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类方法易受天气以及高层建筑物的影响。考虑到现有方法的局限性,文章提出了基于激光雷达的轻量化定位与建图方法,该方法主要由前端配准、回环检测、后端优化、建图等四个部分组成,通过以上几个部分对采集到的周围环境的数据进行提取、匹配、识别、优化,得到兼具精度和鲁棒性的定位与建图效果,为自动驾驶的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等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3.
地图与导航是无人驾驶与机器人领域的关键点,针对单线激光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系统功能优化问题,利用DOE(实验设计),提出了基于单线激光雷达的SLAM系统功能优化方法。首先,基于SLAM小车平台,利用Gmapping、Hector、Karto、Cartographer四种算法对室内环境进行建图,分析建图结果,提出最优建图方法。其次,依据AMCL定位算法,分别利用A*和Dijkstra两种路径规划方法,通过对比定位导航效果,提出基于参数匹配的定位导航功能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功能匹配优化方法,完成SLAM系统功能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tion and Mapping, SLAM)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我导航能力的重要保证。目前SLAM算法使用的主传感器基本是激光雷达或视觉相机。二者各具优劣,激光雷达能更精确地进行测距,视觉相机能反映环境丰富的纹理信息。与使用单一传感器相比,将二者融合的SLAM算法能够获得更多环境信息,达到更好的定位和建图效果。文章提出一种融合激光雷达和视觉相机的帧间匹配方法,通过在SLAM帧间匹配过程中加入地面约束以及视觉特征约束,提高帧间匹配过程精度,增强算法鲁棒性,从而提升SLAM算法整体效果。文章最后利用采集的地下停车库数据进行结果验证,与开源算法A-LOAM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相比A-LOAM的帧间匹配方法,文章提出的方法相对位姿误差提升约30%。  相似文献   

5.
采用遗传算法对动态交通网络平衡微分博弈模型进行求解,将动态混合行为交通网络平衡模型构造为一个开环信息结构下N个局中人非合作非零和博弈,并考虑了一个单OD对之间有两个平行弧的简单网络和两类局中人--用户平衡(UE)和古诺-纳升(C-N)--在拥挤现象中的相互作用,针对此简单网络阐明了遗传算法求解模型的具体步骤。遗传算法求解不必要求目标函数连续可微,大大提高了模型的适用性。通过算例对所设计的算法进行了验证,在算例中将Wie BW(1993)的研究中部分参数取值作了修改,使其更加合乎交通实际,并将计算结果与Wie B W(1993)采用最小值原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其计算结果更符合交通实际。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中存在的复杂光照场景下检测精度不高、实时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算法的抗光照目标检测网络模型YOLO-RLG。首先,将输入模型的RGB数据转换为HSV数据,从HSV数据分离出抗光照能力强的S通道,并与RGB数据合并生成RGBS数据,使输入数据具备抗光照能力;其次,将YOLOV4的主干网络替换成Ghostnet网络,并对其在普通卷积与廉价卷积的模型分配比例上进行调整,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检测速度;最后,用EIoU替换CIoU改进模型的损失函数,提高了目标检测精度和算法鲁棒性。基于KITTI与VOC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原网络模型比较,FPS提高了22.54与17.84 f/s,模型降低了210.3 M,精确度(AP)提升了0.83%与1.31%,且算法的抗光照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7.
卡尔曼滤波算法具有动态性、实时性的优点,但在用FCD数据对城市快速路进行行车时间计算中,要求对参数计算值进行实时跟踪与识别,需要使用具有一定跟踪能力的自适应递推算法,如自适应卡尔曼滤波(AKF)算法。文中通过采用AKF算法计算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的行程时间,定量证明了AKF算法的高精度。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夜间车辆检测基于车灯特征的提取和识别,这类方法容易发生误判、检测精度和检测实时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改进Mask RCNN(mask RCNN-night vehicle detection,Mask RCNN-NVD)的夜间车辆检测算法。将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ResNet)结构中的普通卷积修改为数量为16组的分组卷积,通过16组1×1卷积实现通道数叠加,将网络参数降至普通卷积的1/16,提升检测速度,并实现与普通卷积相同的效果;将通道注意力机制模块(squeeze-and-excitation,SE)嵌入ResNet结构中,通过2个全连接层构建瓶颈结构,将归一化权重加权到各通道特征,增强网络表征能力;在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s,FPN)后加入自底向上结构,将底层特征强定位信息传递到高层语义特征中;加入自适应池化层,根据区域候选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RPN)产生的候选区域分配至不同尺度特征图中,并在底层特征与各阶段最高层特征之间加入跳跃连接结构,实现缩减模型参数的同时保留...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软弱破碎围岩地层隧道松动圈测试的难题,分析现有松动圈测试技术现状,以全长黏结型玻纤锚杆为载体,提出一种适用于破碎软岩隧道的围岩松动圈测试技术。该测试技术以锚杆微应变变化趋势为基础,结合锚杆中性点理论,可大致确定围岩松动圈范围。将该技术应用在大(理)临(沧)铁路杏子山隧道破碎炭质板岩大变形地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全长黏结型玻璃纤维锚杆在松动区可与软弱破碎围岩有效协调变形,锚杆微应变变化趋势与中性点理论相符,采用锚杆微应变变化趋势表征围岩松动圈范围合理可行。同时该技术测试精度可通过调整沿锚杆长度粘贴应变片的密度来控制,有效弥补传统物探松动圈测试技术对岩体要求高的问题,在软弱破碎围岩地层中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无人驾驶车辆的定位精度,提出一种基于GPS与视觉同步定位与建图(VSLAM)相融合的定位算法,在VINS-Mono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 VINS-FAST算法进行角点提取,并将VINS-FAST与GPS技术相结合,提出了 GPS与VSLAM相融合的VINS-GPS算法.试验结果表明:VINS-GPS在KITTI...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SegNet算法难以精确区分裂缝和灌封裂缝等具有相似特征的沥青路面病害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SegNet网络的沥青路面病害提取方法。针对道路标线和光照不均匀等导致路面病害图像质量差异化的因素,本研究在去除道路标线的基础上,运用带色彩恢复的多尺度视网膜增强算法,降低道路标线和光照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增强路面病害图像的对比度、色调和亮度,提高病害的识别精度;为了充分利用图像的上下文信息,解决SegNet网络对细微病害分割效果不佳的问题,引入残差神经网络(ResNet)作为编码器,并对解码器中每个上采样产生的特征图拼接2个分别由卷积层(1×1的卷积核)和空洞卷积层从对应的编码器中获取的尺度相同的特征图;运用形态学闭运算连接分割结果中不连续的裂缝。为了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将其与典型的语义分割方法(SegNet和BiSeNet)在测试集上进行测试和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平均交并比(MIoU)和F1分数(F1-score)分别为(82.4%,98.9%),(69.4%,94.0%),(80.5%,98.1%);利用这3种方法对甘肃省部分路段路面病害的提取效果进行对比测试,提出方法的裂缝漏检率和误检率分别为2.91%,1.94%,优于SegNet(10.68%,14.56%)和BiSeNet(6.80%,12.62%)。本研究所提方法能够更精确地提取和区分沥青路面裂缝和灌封裂缝。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某基坑开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该基坑工程加强了监测手段。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准确地掌握了整个基坑支护结构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变形,保证了基坑的稳定。本文介绍了监测方法、监测项目、检测数据分析和通过分析对开挖工作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袁新杰  刘芳  侯中军 《汽车工程》2023,(9):1702-1709
车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催化层的孔结构识别效率低、精度差且实验要求严格,无法适应日趋规模化的行业发展体系,因此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遗传粒子群的最大化类间方差(GA-PSO-Otsu)优化算法,实现对催化层扫描电镜图孔径分布和孔隙率高效、精确且自适应的识别和测算。首先,协同引入高斯卷积核与二值化阈值最大化类间方差,有效降低噪声和手动调参对精度和效率的影响,实现自动化去噪和孔结构识别;其次,进一步提出遗传粒子群算法,有效解决传统方法遍历参数耗时长和易陷入局部优化的问题,兼具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最后,通过对催化层结构和灰度分布差异明显的扫描电镜图的对比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具备良好的鲁棒性、自适应性和实用性,与遍历所有参数的传统Otsu算法的孔隙率误差小于0.5%,测算耗时降低约26.2%。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强化学习算法下智能车辆训练中动作选择过程随机性强、训练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规则约束和深度Q网络(DQN)算法的智能车辆行驶决策框架,将引入的规则分为与换道相关的硬约束和与车道保持相关的软约束,分别通过动作检测模块(Action Detection Module)与奖励函数来实现。同时结合竞争深度Q网络(Dueling DQN)和双重深度Q网络(Double DQN)对DQN的网络结构进行改进,并引入N步自举(N-Step Bootstrapping)学习提高DQN的训练效率,最后在Highway-env平台高速路场景下与原始DQN算法进行综合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改进后的算法提高了智能车辆任务成功率和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动态系统最优(DSO)模型。以总的花费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模型的节点集、路段集分别进行研究。通过模拟路段的流入量、流出量和路段上的交通量来建模。用传统的迭代算法解决动态交通分配问题非常复杂,而对传统迭代算法进行改进或用遗传算法等新的智能算法求解则会很简洁和方便。  相似文献   

16.
公路客运量数据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呈现非线性等特点,为了提高其预测精度,文中提出粒子群算法(PSO)优化支持向量机(SVM)的公路客运量预测模型,利用PSO寻优能力突出的优点,对支持向量机的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并用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对公路客运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显示,相比BP神经网络和传统的SVM预测方法,基于PSO SVM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7.
针对重型车实际使用过程中载重估算精度低、成本高等问题,提出基于递归最小二乘法(RLS)和贝叶斯优化(BO)算法的内燃机重型车辆载重估算方法。该方法提出了基于数据滤波的车辆加速度和道路坡度计算方法,使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和全球定位系统(GPS)高程数据,基于车辆纵向动力学和RLS进行重型车载重估算。采用BO算法对12组训练数据建模,对车辆载重估算模型中的多变量滤波参数进行寻优配置,并利用测试数据进行模型估算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载重估算精度,估算误差在6%以内。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车辆行驶过程中,时常出现的信息丢失、数据接收障碍等问题,提出了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反距离权重插值算法因其简单,普适性强被广泛用于车辆轨迹重构,但车辆轨迹数据的分布多呈现离散、不均匀状态,当分布点采集不均匀时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会严重影响插值精度。针对这一问题,结合自然邻近关系的良好自适应分布特性,提出一种改进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首先,将车辆轨迹数据与道路路网数据进行匹配后,采用3σ准则法对车辆轨迹数据进行粗差剔除预处理。其次,对轨迹数据构建初始路网,并通过逐点插值法对初始路网进行插值,局部调整得到新的车辆轨迹,以待插点的一阶邻近点作为反距离权重插值参考点,通过建立自适应规则,调整各子区域内的变化参数,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待插值点周围,再进行反距离权重插值计算。最后,采用山东省淄博市的出租车轨迹数据对提出改进的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进行验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并在插值精度方面与当下应用较广的插值算法进行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改进的反距离权重插值算法在原有性能的基础上具有更高的插值精度,可以应用于车辆轨迹数据丢失后的修补工作。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考虑参数估计的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的、智能辅助驾驶的商用车的车道保持算法,对于难以直接测量的质量和横向速度进行估计。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和状态误差方程,通过扩展Kalman滤波(EKF)和递推最小二乘法(RLS)分别对车辆的横向速度、质量进行估计。基于估计得到的车辆参数,设计MPC车道保持控制器。构建硬件在环(HIL)仿真平台,设置不同的测试工况对车道保持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与普通MPC相比,在偏移回正工况中,车辆纠偏消耗的时间减少28.6%,并且超调量更小;高速路工况的横向位置偏差的均方根误差减小了4.2 cm。该方法提升了纠偏能力和跟踪精度,降低了传感器成本。  相似文献   

20.
精确估计锂电池荷电状态(SOC)对纯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行驶有着深远影响,对锂电池SOC状态的估计主要有参数辨识算法和SOC估计算法两个热点问题。针对辨识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饱和”现象以及锂电池SOC状态估计时的滤波发散问题,文章提出了自适应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ARWLS)-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AUKF)联合算法。首先建立了二阶R-C锂电池数学模型,并针对传统最小二乘法在参数辨识过程中出现的“数据饱和”现象,引入了自适应遗忘因子动态修正新旧数据权重,提升在线参数辨识的准确度以及效率。其次,针对无迹卡尔曼滤波存在的滤波失效问题,提出了自适应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来自适应调整系统噪声和观测噪声,从而提高SOC估计时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最后在混合动力脉冲能力特性(HPPC)工况下对扩展卡尔曼滤波(EKF)、无迹卡尔曼滤波(UKF)和AUKF三种SOC估计算法进行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AUKF算法估计的SOC曲线跟随SOC真实值曲线变化的性能最好,估计精度也优于其他两种算法,具有更小的估计误差,收敛性也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