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支变连续T梁桥因其结构受力合理、行车平顺且成本较低等优点而获得青睐,并成为我国小跨径桥梁中的主要桥型。但是,根据统计资料及现场调研发现T梁桥在使用多年以后,翼缘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而翼缘板厚度不足或厚度不合理是导致其在超载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产生开裂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文章以福建某简支变连续T梁为依托工程,建立ANSYS有限元模型,考虑不同翼缘板厚度的情况,研究分析翼缘板厚度变化对其应力状态的影响规律,确定变化的厚度值与翼缘板混凝土应力变化的关系,提出合理的T梁翼缘板抗裂厚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出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薄腹梁的破坏准则,针对火灾下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桥的破坏问题,研究火灾高温传导模式和热传导混合边界条件,设定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的火灾作用模式,分析其温度场分布状态,并给出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变形破坏的计算细节和判定条件。采用热力场耦合计算方法,研究不同火灾模式下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桥的破坏模式,跟踪不同火灾模式下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的梁肋变形和翼缘板变形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仅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的梁肋受火时,梁肋的破坏时间和翼缘板的破坏时间相同,其耐火时间相对于其他受火模式较长;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下部单侧受火时,T形截面梁的截面产生显著畸变,受火侧翼缘板的破坏先于梁肋的破坏,破坏时间提前10min;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下部和顶部均受火时,两侧翼缘板的破坏均先于梁肋的破坏,破坏时间提前10min;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顶板受火或整体受火时,T形截面梁的破坏时间相对较早,为40~60min,顶板受火对预应力混凝土T形截面梁的耐火极限影响显著,该研究可为预应力混凝土薄腹梁的抗火性能研究和抗火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汽车侧面碰撞的耐撞性,以车门防撞梁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点弯曲试验搭建有限元模型,对比4种防撞梁的仿真结果。综合考虑质量、材料、结构以及成本因素,分析各防撞梁的吸能特性和抗弯能力,为今后车门防撞梁的选型提供可借鉴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同种材料的防撞梁,随着厚度的增加,性能越好;热成型钢与冷成型超高强钢性能差距不大,但成本相对较高; W型防撞梁的抗弯性能优于管状防撞梁。  相似文献   

4.
兰新(兰州—乌鲁木齐)铁路第二双线部分桥梁采用双线四片式的新型16m后张法预应力砼简支T梁,为满足桥梁架设后现浇翼缘板需求,采用悬臂模型进行施工。文中根据兰新LXTJ5标桥梁结构特点,对现浇翼板模型设计、结构检算及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型及施工方法能够保证翼缘板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5.
张改  邰永刚 《公路》2012,(3):174-178
针对目前市场上公路防撞垫价格较高的现状,依据薄壁管梁的吸能原理,设计了一种缓冲吸能梁,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研究,确定了单个吸能梁的吸能能力.吸能梁与支撑架组装成防撞垫,该防撞垫具有可导向功能,并且可根据需要调整吸能梁的组数以满足不同的车辆碰撞速度要求,最大程度地保障车内乘员安全,该防撞垫与国内外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其性价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发动机冷却效率,减小冷却阻力,对原始防撞梁、开口防撞梁和NACA翼型防撞梁分别在冷却模块和整车上对冷却气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数据归纳出了冷却气流流量和冲压速度以及冷却风扇转速的关系,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形式防撞梁下的冷却模块进行了流场分析。结果显示,在抽吸效应下,防撞梁对冷却气流没有影响;在冲压效应和组合效应下,NACA翼型防撞梁能够增大冷却气流流量。与原始防撞梁和开口防撞梁相比,NACA翼型防撞梁后方产生的涡流强度和大小均有所降低,提高了散热器表面的速度均匀性。通过对冷却气流流场的优化,提高了散热器冷却效率,在保证足够的冷却需求的同时,可通过降低冷却气流流量来减小冷却气流阻力。  相似文献   

7.
车门防撞梁可以减少侧面碰撞时对乘员的伤害,在被动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轻型客车车门防撞梁一般采用圆形直缝焊接钢管。本文结合轻型客车车门防撞梁的开发,介绍了管形防撞梁的用材,重点介绍了22MnB5超高强度钢管在轻型客车车门防撞梁上的应用,内容包括22MnB5管形防撞梁的化学成分特点、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以及管形防撞梁的制造工艺和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8.
防撞梁是汽车碰撞系统中的重要零件,承担能量吸收与传递的重要角色。文章阐述了不同碰撞工况对于防撞梁的性能要求,介绍了不同防撞梁的概念形式,以及其特点,帮助工程人员在设计初期选择防撞梁形式。文末就新能源汽车趋势下,延伸出防撞梁开发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T形梁桥腹板竖向裂缝是该类桥梁的典型病害之一,混凝土梁体不均匀收缩是引起裂缝产生的因素之一.为准确分析T梁截面内不均匀收缩效应,探索不均匀收缩效应对T梁腹板受力性能的影响,取不同影响因素对T梁进行了分析.该文以梁体各部位构件理论厚度(比表面积)及GL2000收缩预测模型为基础,引入桥面铺装和普通钢筋对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的影响,通过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计算模型,以等效温度法对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根据计算可知:由于T梁各部位体表比不同,导致T梁截面产生不均匀收缩应力,腹板较薄,呈受拉状态,而翼缘板与马蹄呈受压状态;桥面铺装和普通钢筋对截面不均匀收缩效应有显著影响,该效应使T梁腹板内产生可观的拉应力,对T梁腹板开裂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裂缝对钢筋混凝土梁的耐久性、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造成较大影响。当混凝土梁体裂缝出现后,要分析裂缝特征,判定裂缝原因,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修复缺陷,使梁体达到设计寿命。结合工程实例,对某铁路桥梁的T梁翼缘板裂缝进行检测,分析裂缝特征,判定梁体裂缝原因,制定裂缝精细分类处理工艺,修复裂缝缺陷,提高了梁体耐久性,处理效果显著,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汽车车门防撞梁开发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外目前汽车车门防撞梁开发的比较分析,分别介绍了铝合金、CFRP/AL、超高强钢等3种材料的车门防撞梁的结构及其制造方法.针对国内普遍采用的感应淬火车门防撞梁,提出了对车门防撞梁的原材料、机械性能以及零部件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针对焊接对热成型前防撞梁碰撞性能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针对焊缝结构进行了布置优化。结果表明热成型焊接热影响区母材脆化,抗拉强度下降40%,导致ODB偏置碰撞时防撞梁横梁在焊缝处断裂,优化焊缝布置结构,减小焊缝长度可有效防止防撞梁横梁断裂。  相似文献   

13.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元洪航道桥为(132+196+532+196+132)m双塔钢桁混合梁斜拉桥。针对该桥防撞等级高、船撞力大、风流及波浪力大、防撞结构尺度大的特点,经比选,该桥最终采用钢套箱+V形防撞梁的组合式防撞体系。V形防撞梁的基本防撞机理为构造斜面削能、削力,为对其梁体刚度及张开角进行合理取值,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梁体刚度对船舶和梁体的变形产生较大的影响;V形梁张开角取90°左右较为合适。根据分析结果,元洪航道桥V形防撞梁梁体采用了较船头略大的刚度,张开角取为90°。经计算,设置V形防撞梁后,该桥船舶撞击力峰值削减幅度达22.7%。  相似文献   

14.
王占强 《世界汽车》2011,(7):110-113
如今,防撞梁成了一个热门的讨论话题。很多消费者在买车时都会问问该车有没有防撞梁。仿佛没有防撞梁就不安全了,那么防撞梁真的有那么神奇吗,本文就为你做一下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某车型设计了碳纤维复合材料防撞梁,建立了其有限元分析模型,并用传统钢制防撞梁碰撞试验与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然后采用全因子实验设计确定其横截面形状与铺层顺序的最优组合,最后应用NSGA-Ⅱ遗传算法对防撞梁结构铺层厚度进行了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在其碰撞性能提高的基础上,轻量效果达到将近65%,且优化后的防撞梁结构与吸能盒和前纵梁结构连接后,在高速碰撞过程中变形模式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储继业 《交通科技》2009,(Z1):16-17
T梁施工中,普遍采用单导梁架桥机安装。图纸设计说明中,要求按《规范》规定:先安装的构件固定和受力较大的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进行继续安装。即要求每孔T梁安装完毕后,先要进行梁间横隔板和翼缘板的现浇工作,待其混凝土强度达到75%后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才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文中以潘谢公路西淝河大桥架梁为例,讨论了在已安装梁孔未浇横隔板和湿接缝之前直接进行下一孔安装的可能性,并根据有关规范要求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17.
深入开展车辆与护栏碰撞的安全研究,对提高我国交通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车辆与护栏碰撞的研究,利用ANSYS以及LS-DYNA软件建立车辆和护栏模型,通过碰撞模拟和计算,研究车辆防撞梁单元车速因素对防撞梁碰撞性能的影响,对防撞梁碰撞性能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GB 17354-1998法规的试验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防撞梁低速碰撞性能预测方法。通过将防撞梁的几何结构进行参数化表征,构建防撞梁几何结构数据集;结合几何参数和布置参数,构建简化的摆锤冲击工况,进而形成机器学习训练数据集。以摆锤对防撞梁的侵入量作为性能指标,采用三种预测模型进行侵入量的预测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和多层感知器模型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并在实际工况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方法可在整车开发中实施应用,能够大幅缩短防撞梁摆锤冲击性能的评估周期,同时可为几何结构的寻优提供帮助指导。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不同车辆碰撞试验工况下,前防撞梁的布置区域和防撞梁截面对碰撞安全的影响,分析得到前防撞横梁应布置区域和防撞梁截面尺寸设计范围,为工程设计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本文中基于抗撞性要求将某乘用车保险杠原钢制防撞梁替换为CFRP,并进行铺层优化设计。首先对CFRP层合板进行力学性能试验以获得材料参数,并通过三点弯曲仿真试验验证其准确性,然后根据等刚度设计原理,确定CFRP防撞梁的厚度,并通过保险杠低速碰撞有限元仿真对比分析两种材料防撞梁的抗撞性能。在此基础上,以质量、比吸能、最大侵入量和碰撞力峰值为目标,采用熵权TOPSIS方法对CFRP防撞梁进行铺层优化,确定出最优铺层方案。结果表明,在保证抗撞性能要求的条件下,优化后的CFRP防撞梁比原钢制防撞梁减轻了76.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