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卵石地层小净距隧道围岩整体性与稳定性差、施工中易坍塌、围岩相互扰动大的问题,通过FLAC 3D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对卵石层小净距隧道左右洞合理净距和先后行洞掌子面安全纵向间距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当净距不大于6 m时,隧道地表沉降槽呈“V形”,沉降最大点位于中夹岩顶部;随着净距大于6 m,隧道拱顶部位地表沉降逐渐超过中夹岩顶部,地表沉降槽呈 “W形”。2)当2洞间净距不大于6 m(约1倍洞跨)时,2洞开挖后围岩压力叠加效应明显,极易发生失稳;当隧道净距大于18 m时,可按分离式隧道进行设计; 3)随着先后行洞间掌子面纵向距离的增加,后行洞施工对先行洞的影响逐渐减少,当纵向间距达到30 m(4.6倍洞跨)时,这种影响基本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2.
石林隧道位于云南省弥勒-石林板桥区间,全长18208m,为云桂线最长隧道、全国最长单洞双线隧道、全国最长岩溶隧道、世界上最长采用钻爆法施工的岩溶隧道。隧道最大埋深250m,最小埋深4.8m,进、出口均采用斜切式洞门。辅助坑道设置为“一贯通平导+两斜井”的模式。平导设于正洞左线线路右侧35m,全长18122m。石林隧道地质以灰岩为主,隧道大面积穿越碳酸盐岩地层,区内断裂交错发育,且位于弥勒富水块段,施工中遇岩溶裂隙、溶洞、溶腔的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3.
刘建生 《公路》2023,(4):423-428
以江西安源隧道(双向六车道连拱式隧道)为研究背景,采用管棚注浆的预支护手段,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软件研究连拱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围岩位移、应力和管棚支护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拱顶沉降、地表沉降以及周边收敛的现场监测数据进行数值模拟验证。研究表明:连拱隧道左侧主洞施工对围岩的扰动范围主要在左侧,对右侧主洞影响较小;左右主洞与中隔墙拱脚处存在拉应力集中,施工时需要注意拱脚位置的施工质量;由于隧道存在偏压效应,隧道浅埋侧管棚弯矩最大值大于深埋侧;靠近洞口处的管棚始终承受较大弯矩,施工时,要控制洞口处的管棚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老山隧道棚洞段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山隧道位于老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内建成最长的双向6车道公路隧道,单洞总长6805m。棚洞建成后,山体稳定,结构安全新颖,保护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给南京老山林区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完全达到了当初景观环保的设计理念。施工技术人员通过实践解决了在建设棚洞段过程中遇到陡峭边坡支护、溶洞密布和无现成施工经验可以借鉴的困难。本文介绍老山隧道棚洞段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5.
城市浅埋超大断面隧道的开挖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红旗河沟车站位于繁华城区中心,周边环境复杂,隧道最大断面达730m2,覆盖岩层仅8.6m厚,覆跨比约为0.4,为典型的超浅埋超大断面隧道。根据工程类比,施工前对几种开挖方法进行了多次的对比分析与探讨,认为均有各自的优缺点,每种方法都得采取有效施工措施才能实现,几种开挖方法的探讨为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宝林山隧道位于京珠高建公路粤境南段曲江县沙溪镇北西的宝林山,分左、右两线,两洞全.长1955m,隧道最大埋深约150m。介绍宝林山公路隧道工程概况,简述施工中的监理组织机构、监理工作情况、监理重点及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那丘隧道为长隧道,位于湖南省永吉高速第4合同段。左线K12+060~K14+935,长2 875 m,右线K12+060~YK14+920,长2 860 m。左线主洞掌子面施工至K14+513处,发现本次K14+350~520段大型溶洞,是一廊道厅堂式大型岩溶。从回填、改桥及改线及施工难度等角度对此岩溶的处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力求为工程及技术支持,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金鸡山隧道位于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上,该隧道全长虽仅295m,却为双向8车道连拱隧道,单洞净跨为18.198m,开挖总跨度达41.498m,行车时速lOOkm,已于近期开建。工期为20个月,是我国国内开挖跨径最大的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采用双侧壁导坑法开挖,中导洞先行,即先开挖中隔墙,并以此为支撑点再进行隧道左右洞开挖。在该隧道两侧10m远处还要建设两条双车道的福州市三环路辅道  相似文献   

9.
陕西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是国道主干线二连浩特至陕西境内的一段,而龙王潭隧道位于宁陕县梅子乡境内,为双洞双线4车道,左洞长1090m,右洞长1130m,由武警交通五支队施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包家山隧道大断面斜井进正洞挑顶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振宇 《隧道建设》2010,30(3):313-316
结合包家山隧道1#斜井与正洞交叉口处的施工实例,介绍大断面斜井(横断面84.315m2)进正洞的挑顶施工技术。在充分了解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了“超前支护、分部开挖、加强支护、随挖随护、及时封闭、加强监测”的施工方案。重点阐述接头部位的施工方法,对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经过近千名建设者的紧张施工,川藏铁路拉林段扎囊隧道近日顺利贯通,标志着拉林铁路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扎囊隧道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地层较新,地质结构复杂。隧道全长276 m,最大埋深33 m,于2016年4月13日正式动土施工。施工中,建设者克服了土层较厚、沉降量大、岩层风化严重、逆坡出洞等难题,经过191天的顽强拼搏,取得了全线隧道率先贯通的阶段性胜利。  相似文献   

12.
冉斌 《公路与汽运》2012,(2):194-197
在吉怀(吉首—怀化)高速公路杜夜隧道中导洞施工中发现隧道弃渣中含有有害物质和气体,对砼具有中等或微腐蚀性,需对隧道结构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采取一定防腐、加强处理措施,同时对洞外弃渣作专项处理。文中介绍了该工程含硫岩层施工及有害物质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长春 《路基工程》2018,(1):167-172
依托简浦高速公路长秋山大断面隧道工程,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该隧道采用三台阶工法的动态开挖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地表倾角下台阶长度对隧道洞周位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浅埋大断面公路隧道三台阶法施工,隧道洞周位移大小顺序为:仰拱隆起 拱顶沉降 水平收敛;不同地表倾角下,隧道拱顶沉降及仰拱隆起变化主要发生在台阶长度为4~6 m之间,说明短台阶或超短台阶法能够较好地控制隧道的洞周变形,更为适合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施工;台阶长度从10 m开始,隧道洞周位移逐渐收敛,可作为浅埋大断面隧道台阶法施工下洞周位移的"起始收敛点";隧道地表倾角对隧道洞周位移的变化影响较大,因此,实际施工中应根据地表的不同倾角,选择更为合理的台阶长度进行施工,确保软弱围岩大断面隧道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4.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浅埋偏压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方案有限元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双连拱公路隧道在平面线路、洞口位置的选择上较分离式隧道自由度大,在一些中短隧道建设中,往往采用双连拱隧道结构形式。结合山西省离石黄土连拱公路隧道,进行黄土连拱隧道的关键施工力学问题研究:正洞上下台阶法与侧壁导洞法施工方案比较研究;先左洞(靠山一侧)施工方案和先右洞施工方案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对于偏压黄土连拱隧道应采用先开挖靠山一侧的侧壁导洞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6.
结合浅埋大断面大跨度隧道工程实践,对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施工变形进行现场监测试验,分析隧道施工全过程及在不同开挖工序下的施工变形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左、右洞上台阶开挖引起先行隧道变形较大,引起的后行左洞变形较其它工序要大;2)后行隧道施工对先行隧道变形影响较大;3)右洞上台阶开挖对右洞变形的纵向影响范围为隧道跨度的1/4,右洞下台阶及左洞上台阶开挖对右洞变形影响范围为隧道跨度的1/3,左洞上台阶开挖对左洞变形影响范围为隧道跨度的1/3;4)对于浅埋大断面大跨度连拱隧道,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以控制隧道变形。研究成果可为日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湖北沪蓉西高速公路葛耳山隧道是中交公路二局承建的双洞小间距隧道,左洞长926m,右洞长917m,进口段间距最小约为12m,然后两洞问距逐渐增大至出口段为27.5m。于2004年12月17日和18日分别进行明洞施工,标志着隧道施工进洞开始,计划工期为一年半,预计2006年上半年贯通。  相似文献   

18.
陈浩  邓峰  吴银亮 《路基工程》2022,(4):184-189
针对贵州某高速公路隧道进口右洞施工掌子面YK21+125处发生涌水的实况,通过分析隧道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岩溶管道、地下暗河,综合判定该隧道形成了两组岩溶水系统,该隧道位于北部梁家屯岩溶水系统内,南部大尧寨岩溶地下水系统对隧道没有影响;设计开展了地下水示踪试验,查明隧道突涌水来源、途径以及地下水流速和岩溶管道介质特征。通过分析隧道岩溶水文地质特征及机制,提出防治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砒霜坳隧道位于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为单向行车的双车道隧道。全长左洞755m,右洞760m。隧道最小埋深仅29.6m,所处地质条件复杂,岩溶发育,工法转换频繁。介绍了砒霜坳隧道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所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法及其辅助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溪岭-湖雾岭隧道位于宁(波)台(州)高速公路临杨梅-乐清湖雾街段工程温岭同段及乐清合同段内。该隧道采用双洞单向行车双车道隧道(上下行分离),左右洞全长均为4110m,除进出口两端计长119.7m的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外,余长8100.3m的暗洞采用新奥法(NATM)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