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影响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斜坡坡高、开挖坡角、软弱夹层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地震烈度、降雨、弹性模量、岩石的重度等方面。文中以这些因素为物元,提出稳定性评价的物元关联函数及物元关联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合适的分类标准,引入AHP(层次分析法)求权重。运用可拓学理论对顺层岩质斜坡开挖后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4.
结合垄茶(界化垄—茶陵)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的施工,从顺层岩质边坡的破坏机理、破坏类型出发,在分析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敏感性的基础上,对顺层岩质边坡的施工方法及支挡结构的选择与优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一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分析,以及边坡防护设计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顺层岩质边坡的一般破环模式、稳定分析模式,以及运用边坡地质条件对边坡支护进行设计。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稳定分析及支护设计时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查明边坡结构特征以及地层岩性特征的前提下,对宜巴高速公路第四合同段黄花互通D匝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并对软弱结构面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FLAC软件对边坡变形破坏进行数值模拟,对边坡变形破坏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顺层岩质边坡中软弱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起到主控作用,存在夹层物质的黏性土具有遇水膨胀性质,对边坡失稳有推动作用。上覆岩体沿着软弱结构面发生滑动,前缘率先发生滑动,拉动后缘岩体发生滑动,破坏模式属于顺层滑移拉裂型破坏。通过预应力锚杆对边坡进行加固后,边坡稳定性得到改善,可保持其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7.
刘春龙;徐青苗;刘丰永;胡芳芳;吴正富;张缘 《公路》2025,(3):11-18
顺层岩质边坡在实际工程中较为常见,确定该类边坡的稳定性及合理开挖坡角是设计的关键。以顺层岩质边坡的平面滑动为研究对象,首先推导了顺层岩质边坡安全系数的简易解析公式及稳定坡角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静水压力作用,对上述解析公式进行了修正,并分析了岩体力学参数和边坡几何参数对顺层岩质边坡安全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工程对简易解析公式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1)顺层岩质边坡的最危险滑面为通过坡脚的软弱结构面;(2)边坡安全系数和稳定坡角受岩层倾角影响较为明显,随着岩层倾角的增加,安全系数和稳定坡角先减小后增大;(3)边坡安全系数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增加而线性增大,随边坡高度和坡角的增加而迅速减小;(4)经验证,简易解析公式和数值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可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8.
以有限元强度折减理论为基础,利用软件ANSYS9.0,对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并排序,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黄成岑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21,(3):30-32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穿越顺层坡发生病害频次越来越多,文章以乐业至百色高速公路隧道正交穿越顺层坡病害处治为例,分析隧道口坡体病害形成的原因并观察其空间位置、地质情况、变形特征、地形条件,研究显示此类病害分为滑坡变形及隧道开挖的协调变形,并有区别的提出处治方案和处治措施.研究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红砂岩顺层岩体边坡由于胶结物质和风化程度的差异,其强度的变化较大,在开挖卸载、自重应力、爆破震动等作用下,极易发生变形破坏,影响边坡的施工进度。因此研究红砂岩顺层岩质边坡开挖变形特性十分有必要。以垄茶高速公路典型路堑边坡为依托,分析了红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采用ADINA有限元软件计算开挖变形位移,将计算结果与开挖变形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所得计算位移量与实测位移量基本一致,验证了用ADINA中的Mohr-Coulomb材料模型计算红砂岩顺倾岩质边坡开挖变形位移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12.
运用基于有限差分法的分析软件FLAC,在边坡土体本构模型中考虑湿度场的变化,并通过分析土的变形参数和强度参数受湿度场变化的影响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膨胀土路基边坡失稳变形的特性,为此类边坡在雨季状态下的稳定性分析提供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15.
由于岩质边坡的失稳几乎都是沿着结构面发生的,而岩体结构面的抗剪性能并不完全满足莫尔—库仑准则,因此在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中采用莫尔—库仑准则会带来较大误差。本文用Barton经验公式代替莫尔—库仑准则进行岩质边坡的极限平衡稳定性分析,以更好地反映岩体结构面的抗剪性能,并通过简单算例阐明了莫尔—库仑公式及Barton经验公式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与治理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209省道宣恩段东门关隧道进口段的典型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为例,针对该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前期变形破坏迹象,判断出边坡的可能破坏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行规范推荐的不平衡推力传递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在治理设计过程中,提出避开规范使用的常规技术,而采用削坡、锚杆、格构以及挡墙等措施,为解决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的分析与治理难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深埋隧道层状岩体围岩变形破坏的复杂性,以渝沙高速公路共和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自行研制的弹脆性相似材料构筑层状岩体隧道物理模型,利用应变监测技术和内窥摄影技术,研究了层状岩体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围岩应力分布及变形破坏过程特征。结果表明:深部层状岩体受层理结构面的影响,围岩具有明显偏压特征;在沿层理面方向主要受到与其一致的应力挤压从而产生剪切破坏,垂直于层理方向的破坏呈X型裂纹且沿洞壁深部发展;掉落块体呈楔型体,隧道围岩破坏范围呈明显的不均现象;模型试验结果与现场测试结果基本一致,为理论分析深部层状岩体破坏机理提供了可靠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Fisher判别分析法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岩石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CSMR体系,建立了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判别分析模型,选用岩体质量、结构面特征、边坡几何条件等方面的综合指标作为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因子,以多个岩石边坡工程的稳定状况样本数据进行学习训练,建立了相应的线性判别函数对待判样本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判别分析模型评价边坡稳定性准确度高、误判率低,能够反映CSMR体系各参数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程度,是一种有效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