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席位智能预分系统的功能及预分策略,探讨新的预分策略和预分方法,研究如何实现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席位预分管理效率,展望席位智能预分系统的发展方向。通过对预分策略的阶段性调整,使席位预分结果更加接近实际客流值,增加运输企业的收益,提升旅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铁路的客流特点、季节特征和预售票规律,结合客流的历史数据和专家经验,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旅客列车客流预测模型,预测旅客列车的OD客流.以预测的OD客流为基础,以旅客列车全程的客座率、收入以及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研究提出先长途后短途、先有座后无座、先按数量预分再按比例预分等旅客列车票额预分等主要原则,给出票额预分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铁路旅客列车票额智能预分系统.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铁路旅客列车票额的动态分配,提高了旅客列车沿途停靠车站组织客流的积极性,提高了旅客列车的客座率.  相似文献   

3.
介绍铁路新一代客票系统,基于铁路新一代客票系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的系统运行、业务运营等数据,结合分布式数据存储和计算框架、实时流式计算分析和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构建铁路客运大数据平台,实现了票额智能预分、铁路旅客画像和客运运营支撑等大数据应用创新。提出铁路客运大数据在扩大铁路客运业务应用范围,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以及构建交通大数据业务生态圈等方面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分析铁路客票票额预分管理工作的现状和特点,详细阐述票额预分管理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业务流程、功能结构、实现难点。该系统的实现,提高了预分管理的效率,实现了列车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以Hadoop为核心的大数据分析平台架构,并设计了基于MapReduce的分布式预测算法、动态票额预分、敏捷票额调整等流程,构建了动态票额智能预分系统,使得客票销售形成“预测、预分、监控、调整、再预测”的闭环流程,实验数据证明,该系统可有效提升铁路客运产品收益。  相似文献   

6.
铁路客票系统售票组织管理自动化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尽可能降低和避免人为干预的前提下实现席位发布、席位共用和复用、席位预分和席位动态调整,实现席位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其目的在于降低劳动强度,优化席位的管理方式,实现席位在不同车站间最优化配置,为席位的合理发售提供良好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依据铁路信息化总体规划,开展铁路客运营销辅助决策系统的研制。介绍系统的架构及功能,并对系统在数据仓库技术、客流预测模型与技术、票额智能预分及预警技术、分析评价展现技术等关键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铁路收益管理需要面临多个站点的复杂网络问题,探讨适用于铁路客运收益管理的在同一乘车站各区段席位控制模式。以2013年5月24日G565次列车为例,计算同一乘车站新的席位嵌套控制模式下的可售数量。研究表明,新的席位控制模式下,大多数区段可售数量大于目前的预分数量,能够更好地满足铁路旅客的出行需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直通动车组列车的开行数量及密度不断地增加,旅客长途票与短途票之间的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为有效缓解这一矛盾,对直通动车组列车实行票额自动预分策略,并采用模糊预分的预分模式,实现旅客列车效益最大化目标。同时,通过一定时期的应用,相关客运评价指标均有所提升,为进一步推广其售票策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考虑客流本身的波动、客流预测的误差以及沿途车站的票额实际利用等问题,提出一种给定客流条件下的旅客列车票额预分算法。根据实际工作的特点和需求,总结旅客列车票额智能预分原则,并提出基本流程。将票额预分过程划分为基于给定客流的基本票额分配优化及剩余能力优化利用两个主要步骤。针对基本票额预分优化,以客运周转量和平均运距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双目标优化模型,并基于e-constraint方法提出了求解算法。针对剩余能力优化,以平均运距最大化为目标,并考虑车站的保护票额构建了优化模型,提出了相应算法。案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客流预测是铁路路网规划、线路及场站设计、铁路运营等工作的重要基础.针对多层面、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铁路客流预测业务需求,依托铁路客运大数据平台,构建铁路客流预测系统,能够在同一系统平台上完成客流预测方案的测试、评价和规范化应用.该系统集成各类客流预测算法模型,可充分利用历史售票数据,并考虑年度、季节、星期、时间、节假日...  相似文献   

12.
客流预测是铁路运输进行运力布局,产品调整的重要基础。预测的科学性、精确度将直接影响运输生产,因此努力提高客流预测的精度与可用性,是目前运输学科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本文提出基于历史与预售的时间序列(HAP)预测方法对铁路客运中、短期客运总量进行预测分析,以预测铁路客流总量,控制预测误差。经过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客流预测是铁路客运运营管理的重要依据,铁路客流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特点,传统预测模型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因此利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客流进行自适应的分解,利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对固有模态函数(IMF)进行预测,建立基于EMD的SVR铁路客流预测模型。利用Matlab对SVR预测、BP神经网络预测和基于EMD的SVR预测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得出3种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25%和13%。结果表明,基于EMD的SVR方法的预测精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种预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铁路客流预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客运价格灵活调整的需要,设计并开发了铁路客运价格调整应用系统,该系统采用主流的互联网开发框架和技术,具备待办事务管理、方案管理、公布票价变更、执行票价变更等功能,充分满足各级价格管理人员对于客运价格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需要。该系统应用于铁路客运价格管理业务,能够助力铁路实现增运增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铁路运输客运成本指的是铁路运输企业为了完成客运运输作业在运输过程中所耗费的一切费用的支出,包括运输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消耗和劳动力的消耗。合理地控制铁路运输成本可以有效地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经营状况等。可见,选取符合具有铁路成本特点的预测方法准确地对运输成本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铁路客运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取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RBF神经网络超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建立铁路客运成本预测模型进行预测。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得到RBF神经网络对客运量成本具有很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6.
客流分布特征及规律是铁路客运运输组织的依据,根据客流状态及时调整运力配置,充分满足旅客出行需求,铁路主要的运营目标。京张高铁目前已投入运营,并将成为北京冬奥会铁路运输系统。文章基于京张高铁历史客流数据和已公布的冬奥会赛事日程信息,对冬奥会期间崇礼和延庆赛区的基本客流构成和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分析冬奥会赛事期间突发客流成因及形成过程,确定了客流密度分级定义,以对客流密度进行分级监测和预警,准确把握铁路运输系统面临的客流压力大小;分别从客流和运力利用状况两个角度,定义冬奥会突发客流预警指标,提出实现突发客流与铁路运力相匹配的应急措施,实现冬奥会期间突发客流应急处理闭环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路有普速车站2 000多个,这些车站只有很少一部分建设了旅客服务集成管理平台(简称:旅服平台),建设速度缓慢。主要原因是由于普速车站列车运行和客运组织情况复杂,现有旅服平台到发管理作业无法满足现有车站客运作业需求。因此,研究设计采用基于进站咽喉智能视频分析的车次识别与运输调度管理系统(TDMS)临站压轨数据相结合的旅服智能到发作业系统,对列车进站、停稳等状态进行预测判断,并在此基础上依托c#编程语言对到发管理作业进行新的算法设计与实现。通过对现场到发作业改进前后与列车到发作业时间预测结果对比分析,采用基于进站咽喉智能视频分析的车次识别与TDMS临站压轨数据相结合的智能到发作业系统时间预测准确性远高于现有旅服平台只接收TDMS方式的到发时间预测。  相似文献   

18.
铁路旅客运输密度的算法研究及应用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旅客运输密度是铁路旅客运输的一个重要统计指标,该指标的实现对编制客流图,进行旅客运输组织调整以及铁路线路改造等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统计分析、可运用性和可实现性的角度剖析了铁路客流密度的含义及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客流密度的计算机实现算法和流程,该方法在实现时极大地减少了计算机运算次数,提高了运算效率,并在铁路客票营销统计分析系统、铁路客票地区中心级营销系统和铁道部假日运输管理信息系统中得到了充分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部分客流预测系统存在预测客流指标不全,时空粒度较粗,多场景的适用性不足等问题,以大规模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精细化客流预测需求为研究对象,分析适应多场景铁路网客流预测实现方法,利用Hadoop、Spark&Hive、Redis、微服务、H5等先进技术搭建客流预测大数据平台,实现铁路网交通出行量(OD,Origin Destination)的精细化客流功能,为调度指挥和客运管理提供进站、出站、换乘、断面客流量等全指标、精细化时空粒度的客流预测数据支持,提升轨道交通调度指挥针对性、客流组织合理性和客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大型铁路客运站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各种交通方式的换乘接运能力协调匹配模型.应用该模型对北京南大型综合交通客运站的换乘接运能力协调性进行评价分析,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出租车交通以及城市社会车辆交通等与城间铁路交通的换乘接运能力合理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