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中,作业追踪反映出编组站内的作业实绩,为系统内的其他模块提供基础数据,是系统走向智能化的保障。根据已开通SAM系统的编组站作业追踪的运行情况,从分散自律的角度提出作业追踪的方式,旨在提高其稳定性、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编组站作业信息流的产生、传递过程,探讨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下编组站作业如何适应作业自动执行的要求,初步提出编组站作业信息流程的整合原则。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普及,为使编组站作业人员能够掌握SAM系统的功能,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实操培训及上岗考核,基于SAM系统设计并实现了SAM培训系统。主要阐述了SAM培训系统的整体框架,并重点描述车列走行仿真和教师机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4.
SAM系统基于EAI企业应用集成思路,整合和发展成熟的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提高了编组站运输生产指挥体系的信息化。随着该系统的运用,编组站日常运输生产对SAM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保证日常作业组织安全高效,提出必须明晰应急处置流程,形成正确的应急处置机制和方法,以提高SAM系统运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与TDCS信息共享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编组站办理行车作业大都通过TDCS完成,为实现编组站行车作业自动化控制,编组站改用SAM办理行车作业后,SAM要与TDCS接口。通过建立专用局域网和可靠的通信协议,防火墙隔离,双机冗余设计,满足信息交互的带宽和网络安全的要求。分析两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流程和行车作业办理方法等,提出两系统的互联方案。  相似文献   

6.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近年来已在全国多个编组站进行推广。作为一种新型技术设备,该系统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的特点显而易见。而系统的安全性则更是重中之重。在本单位维护新丰镇SAM系统经验基础上,对系统架构、硬件、软件以及维护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为后续其他编组站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编组站作业自动执行功能的探讨,提出作业自动执行模块的主要数据与流程,以及重点环节的基本算法思路等。  相似文献   

8.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实现了"管控结合"的设计理念,介绍SAM系统技术特点和设计实践,比较新丰镇编组站和兰州北编组站的SAM系统,并展望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在西安局新丰镇编组站成功运用了4年,目前正准备在南宁铁路局柳州南编组站规划设计实施应用。介绍南宁铁路局柳州南编组站现状和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设计思路,以及柳州南编组站(SAM)系统初步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编组站综合自动化模拟系统根据SAM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系统架构,针对集中控制、联锁、驼峰、车辆跟踪等主要功能,采用演绎法,利用经验的技术信息建模,设计搭建工程化的模拟系统,建立编组站作业动态模拟模型。SAM系统借助模拟模型,采用离线建模方式进行系统测试,验证系统的功能、性能等,提高系统的成熟度、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以建设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为目标,分析当前编组站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题,阐述其研究的意义,并提出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编组站运输能力自动计算系统,该系统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决策树C4.5算法,从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系统数据库丰富的数据信息中自动筛选、汇总能力计算所需数据,自动建立符合当前编组站实际情况的能力自动计算体系,按照预先设置的能力计算单位时间,自动计算编组站全站能力或单项设备能力.最终通过人机界面以图表方式显示能力计算及查询结果,为编组站技术装备的管理和运营组织方式的调整提供更加丰富、客观的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钩计划传输打印系统在编组站信息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C/S结构,数据库编程技术,采用FTP协议,在作业岗位实现了编组站钩计划的自动传输与动态打印。系统的应用不仅改善了设备质量,而且提高了钩计划的管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SAM,Synthetic Automation of Marshalling yard)系统以"管控结合"为设计理念,实现了编组站运输生产指挥的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针对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昆明东编组站作业具有复杂性、安全管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联合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兰州北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的构成和系统方案。对SAM系统的综合管理系统和综合控制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新丰镇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系统结构及特点,阐述在电务维护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经验;以及对SAM系统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及可维护性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从设计思路、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创新等方面,简要介绍了由西安铁路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和铁道部信息中心联合研制开发的新一代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S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