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的电气化铁道供电调度管理信息化系统有铁路供电调度控制系统(铁路SCADA系统)和铁路供电调度智能化管理系统(铁路PDMS) 2个应用系统。供电调度组织架构日趋复杂、人员数量增多、作业范围扩大、作业内容增多的现状,对供电调度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分析、研究铁路SCADA系统和铁路PDMS现状,总结铁路SCADA系统和铁路PDMS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优化建议。这不仅能提高停电送电作业和应急指挥效率,实现电气化铁道供电调度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也为电气化铁道供电调度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以及供电调度管理信息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共享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依靠计算机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构建PSMIS系统,实现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管理、运营和事故抢修的信息化、标准化,提高牵引供电管理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气化铁路虽然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供电数据采集及监控操作系统(SCADA系统),但既有供电调度管理模式传统低效,不能满足供电调度岗位高标准、多角色、高负载、一职多能等管理要求,还需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供电调度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专业化管理平台,提升供电调度管理水平。主要针对铁路供电调度运行管理系统的总体方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早期的综合自动化系统、调度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是相对独立的,在实际生产中需要现场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运行状况及时观察、汇报反映,经营成本高,人为失误较多。在科学技术进步,自动化生产水平全面提升的背景下,电力行业及电气化铁路供电专业提出集约化管理,推行无人或少人值守,从而达到减少经营成本,控制人为失误等目的。在此需求下,视频监控系统联动技术应用而生,这一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有效解决了操控人员无法及时了解现场环境的缺陷,使变电所现场情况能够第一时间从视频监控系统中反映,也使电力行业及电气化铁路供电专业的集约化管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世界轨道交通》2013,(8):51-51
2011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运输局成立供电部,各铁路局成立供电处,强化了铁路供电系统“总公司-局一段”三级管理体系。供电系统将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努力提升供电安全管理与维修装备水平,全面提高供电安全保障能力,全力打造现代化的、安全优质高效的供电网.促进铁路供电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铁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程度相对滞后的现状,开发了基于工作流引擎的铁路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将铁路无线电管理业务划分为频率管理、台站管理、设备管理和秩序管理4个方面;分析了机车制式电台许可、GSM-R频率许可、地面台站许可的业务办理流程;对基于工作流思想的铁路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架构进行详细设计,实现了多种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并进行了测试试用。试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显著提升了铁路无线电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铁路信号技术设备履历簿管理系统,实现了总公司、集团公司、电务段三级管理体系对信号设备履历的统一录入、自动汇总和集中管理。但目前的信号设备履历簿系统需要每年人工汇总更新一次,不能及时反映设备当前现状,而且缺乏动态的维护管理信息,无法满足现场维护需求。因此,实现信号设备履历管理的网络化、台账化、共享化,对铁路电务信号专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铁道部直属专业运输企业,中铁快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方式,坚持以管理强服务,以服务促营销,以营销争市场,以市场创效益,不断完善产品体系,提升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市场化进程,向发展成为现代化铁路物流企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相似文献   

9.
针对铁路局集团公司汽车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汽车管理未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内在原因,探讨应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开发集团公司汽车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解决汽车管理存在问题。构建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所属单位以及单位所属部门(车间)三级范围内的汽车综合管理系统,以期实现汽车管理全流程信息化,提升集团公司汽车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智慧车站建设中客运管理在组织、联动指挥方面存在的不足,研究和探讨了智慧车站运营指挥系统设计及其实现方案;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实现功能、关键技术和难点;总结了该系统研究对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车站提升客运管理、联动指挥,以及提升车站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支撑轨道交通系统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需求,在光伏发电及储能方面展开研究。设计城轨交通系 统用分布式光伏-储能供电系统方案,研究多系统、高可靠度的供电模式和源储荷多能源耦合下的能量管理策略。 面向光伏储能接入单个牵引变电所,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能量管理与优化方法。该方法使用深度 Q 网络 对列车负荷、光伏单元和储能单元功率输出等状态信息进行训练学习,通过训练好的代理对直流牵引网进行能量 管理,解决光伏发电系统难以适应城轨列车启停频繁、工况多变,以及多能源系统引入后带来的供电稳定性、容 量配置和能量管理等问题,有效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绿色能源利用率,降低变电所输出能耗。  相似文献   

12.
郝昱  查理  胡峰 《铁道技术监督》2009,37(10):40-42
现有铁路供电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将信息汇总,方便用户浏览,多数不具有分析功能。为此,提出一种将多Agent技术应用于供电MIS的方法,并以铁路供电管理信息系统设备状态监测子系统为例,论述系统的层次结构和工作流程、各个Agent的功能部署和协作机制、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
地铁供电系统外部电源供电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目前地铁供电系统所采用的外部电源供电方式,从供电质量、供电可靠性、运营管理以及工程投资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得出集中供电方式优于分散供电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分析目前供电系统安全防护方面的不足,特 别是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整体性的安全运行管理的 风险防范以及现场作业时间短等问题,探讨全线整体 性供电运行防误操作管理、接触网直流验电闭锁、工作 票和操作票的电子开票及网络化流转、接地线管理、接 触网智能验电接地技术、远程视频联动监护等关键技 术的创新。通过对各个创新点的研究,建立全线整体 性供电运行防误操作管理系统,较好地解决城市轨道 交通供电系统整体性的安全运行管理问题,进一步提 高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邵明 《电气化铁道》2012,23(1):8-11
针对目前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牵引供电视频监控系统统一平台建设方案和与牵引供电远动系统互联方案。该方案能够实现牵引供电视频监控系统资源共享和与牵引供电远动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和牵引供电的自动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智能化是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信息高度共享、智能化程度更高的AT牵引供电系统才能保证高速铁路安全、可靠、舒适的运营。智能牵引供电系统在信号采集和传输方式上的变革,使得变电所内控制、保护以及电流、电压信号均以数字信号方式在网络中传递,传统的测试手段都不再适用。以智能牵引变电所模型为基础,致力于解决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现场试验评估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现有智能牵引供电系统检测标准和方法,结合智能牵引变电所评估基本原理和传统测试经验,提出供电系统运行参数测试和短路试验的方法,对符合IEC61850协议的多种类型网络报文进行试验数据解析和重构,从而形成一套有效的智能牵引供电系统现场试验评估方法,对智能牵引供电系统验收试验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现有AT牵引供电系统仿真研究的特点,基于RTDS平台对牵引供电系统各元件如牵引变电所,牵引变压器及接触网系统进行了建模,实现了AT供电方式下的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数字实时仿真,比较了AT供电方式下单线和复线牵引供电系统的网压水平,证明本文建立的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具有较高的可用性和精确性,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8.
李军 《都市快轨交通》2021,34(1):149-154
从供电设备运维现状和智能化、精细化管理需求出发,引入预知性维修方法,应用智能传感、大数据、软件集成、人工智能、视频分析、虚拟现实等科学技术,构建一个涵盖"前端监测+后台管理+过程管控"的智能管控体系,实现安全、高效、智能的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运维管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铁路电网施工供/用电过程中存在的电量统计不及时、电费核算工作量大、供/用电线路及设备无法实时监控等问题,研发铁路施工电力智能管理系统。从供/用电监测、用电量智能分析与生产评估、用电安全保障3个方面研究系统的关键技术,实现电量电费自动统计分析及供/用电情况可视化展示等功能。该系统的建设及应用提升了铁路施工供/用电的稳定性和效率,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施工用电管理决策提供了辅助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储能式有轨电车项目的运用管理水平,优化后续新建项目设计,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以广 州海珠试验段、广州黄埔 1 号线及三亚有轨电车项目的车辆储能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各自线路供电系统的设计 特点,对 3 种不同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原理、能量存储及消耗参数、运营维护重难点、使用寿命及成本等方面 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在设备运用可靠性方面,超级电容和电池电容储能系统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可维护性方面, 3 种系统制式均存在维护难点;电池电容储能系统的衰减程度较大。综合来看,在提升单一制式储能系统的续航 能力和混合供电系统运用可靠性的基础上,适当简化供电系统,开展集约型的设计,将是今后储能式有轨电车工 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