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号系统是有轨电车主要的技术特征之一,由于有轨电车路权形式的特殊性,正线道岔控制就成为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了现有正线道岔控制技术,分析了仿真系统的总体架构与功能。借助Visual Studio 2013与Keil集成开发环境,使用C#和C语言,完成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并基于西南交通大学城市轨道交通控制实验室,搭建了该仿真系统,通过仿真测试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不同于MATLAB实现的已有仿真,更真实可观,为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学习人员及类似仿真系统开发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现代有轨电车正线道岔控制系统的研究,包含道岔控制模式的选择、轨旁联锁控制器的开发设计、轨旁联锁控制器设置方案及道岔区域电车定位方式的比较和选取。车载进路模式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司机的劳动强度。轨旁联锁控制器采用全电子化执行单元代替了有接点的继电器。联锁控制器区域化设计将集中和分散控制的优势集为一体,结构简单且投资小。组合电子标签定位克服了其它单一定位手段的缺陷。该设计方案使得现代有轨电车正线道岔控制系统的结构简单,性能安全可靠,且投资小,适合现代有轨电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行环境和人工驾驶保障安全的运营模式,通过对正线信号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可知,现代有轨电车的正线信号系统实质上是一个正线道岔控制系统.从正线道岔控制区域、道岔(进路)控制模式、进路触发方式、道岔控制主机设置方式等几个方面,对现代有轨电车正线道岔控制的方案进行了详细比选,得出了结构简单、功能适用、安全可靠的正线轨旁优先控制的道岔控制方案,同时也对现地控制的几种控制模式的实现方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有轨电车道岔控制方案及安装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轨电车具有无污染、速度较快、运量较大、建设成本低等优点,但其设备配置尚无统一标准。针对有轨电车项目特点对道岔控制系统方案和转辙机安装方式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国内外在建及运营有轨电车项目进行考察,提出适应于有轨电车项目的道岔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国内首次自主研发的三开组合道岔结构复杂,制造加工难度大,可实现两条横向与两条纵向并行线路之间的分别连接及转向,是轨道交叉口迫切需求的一种道岔形式,其应用前景极其广泛。道岔整体平面布置依照轨道走向需求进行设计,相邻道岔中心的合理间距为6.05 m,在满足机车安全有效运行和道岔结构完整可靠的同时,使得道岔的整体长度达到最小,可最大限度地节省道岔占地空间,提高场地的利用率。道岔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4组转辙器、16颗合金钢辙叉及多种零配件,分为第1转辙器区、第2转辙器区、复合辙叉区、中间菱形区、尾部菱形区等5部分。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针对提速道岔三相交流转辙机电功率测量进行研究与设计.硬件设计以嵌入式处理器ARM为主要控制芯片,在最小系统基础上外扩液晶显示.该提速道岔电流功率采集器可分别对道岔系统的电参数进行测量,包括电压、电流及功率的测量,并可通过判断开关量来输送功率曲线.输出通过RS-485通信接口传送,可以与PLC、RTU等终端直接组网.  相似文献   

7.
对原计算机联锁直流转辙机电路进行改进,使道岔进行定位或反位操纵时,若转换不到位,道岔可以自动恢复到原来位置,无需车务人员根据经验判断道岔是否转换完毕。当道岔不能转换到预期位置时,自动进行恢复原态的操纵,避免转辙机在大电流状态下工作时间太长,延长了转辙机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某工程拟采用的有轨电车车辆特点,建立了计算车辆模型,提出一种作图求解计算车辆在道岔区几何偏移量的方法。应用实例证明,该方法适用于所研究有轨电车车辆道岔区几何偏移量的求解,也为其他结构型式有轨电车车辆道岔区几何偏移量的计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代有轨电车的运营特点,借鉴铁路运输的关键技术,研究了现代有轨电车信号系统的主要结构,设计了一套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代有轨电车道岔控制模块。重点分析了模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实地测试证明,该模块具有体积小、功能完整、性能稳定等特点,有较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有轨电车通过道岔区域时所产生的轮轨冲撞以及钢轨异常磨耗问题,以某有轨电车路段轮轨异常磨耗为例,对道岔各部分轨距及间隔尺寸进行验算。根据道岔设计图纸,计算护轨端部轮轨间接触关系,提出有轨电车轮轨线型关系的改进措施。根据不同类型道岔磨耗情况,对各类型道岔的几何线型以及翼轨缓冲段槽宽进行优化分析和分类汇总。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辆转向架以自由内接形式通过曲线时,可能出现2种轮轨撞击情况,即后轴外侧车轮与护轨撞击和前轴内侧车轮与护轨相互撞击;为保证辙叉区护轨及翼轨处不发生轮轨撞击,护轨及翼轨缓冲段起始点与内外轨作用边槽宽应取各种工况下最不利值;合理加宽护轨及翼轨缓冲段起始槽宽,可实现辙叉区车体平稳转向;通过对有轨电车道岔几何线型进行调整,可以极大地减缓轮轨之间的冲撞。  相似文献   

11.
12.
介绍一种新型有轨电车路口道岔的控制方案,并探讨可能存在的控制模式、功能实现过程及接口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3号道岔侧股的曲线半径较小,受到的轮轨冲击力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有轨电车侧向过岔的安全性。为研究有轨电车侧向通过3号道岔时的动力学性能,选取了列车运行速度、摩擦系数、轨距和坡度4个参数作为影响因素。基于车辆动力学理论,对比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不同取值下有轨电车侧逆向和侧顺向通过3号道岔时轮轨垂向力、轮轨横向力、脱轨系数及轮重减载率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有轨电车侧顺向通过3号道岔的动力学性能总体优于侧逆向;在不同的速度、轨距和坡度工况下,侧顺向过岔的安全性优于侧逆向;在不同的摩擦系数工况下,侧逆向过岔的安全性优于侧顺向。4种影响因素对有轨电车侧向通过3号道岔时的轮重减载率影响最大。4种因素中,列车运行速度和摩擦系数对有轨电车侧向过岔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跟端形式对尖轨转换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有轨电车6号道岔尖轨跟端不同形式对尖轨转换计算的影响问题,基于变分形式的最小势能原理,建立尖轨转换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尖轨跟端形式对尖轨转换的影响规律。结论是不可更换尖轨平直接头焊接形式的尖轨跟端稳定性最好,但转换较困难;可更换尖轨带卡槽斜接头形式的尖轨,结构稳定性较好,但转换也较困难;可更换尖轨斜接头形式的尖轨,稳定性较差,但转换最容易。选用不同的尖轨跟端形式需配置不同功率的转辙机才能满足尖轨转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有轨电车信号系统国产化,推进有轨电车应用,对系统中唯一涉及安全的正线道岔控制子系统进行研究。采用轨旁优先控制方式,为满足设备体积小、可靠性高的要求,基于全电子分析其结构组成,执行采集部分采用全电子执行单元代替传统的继电器;参考EN系列标准,重点研究系统中的安全平台、道岔逻辑控制软件、全电子执行单元及安全通信采用的技术及原理;系统能够达到SIL3级所要求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对3个牵引点的大号码道岔常用的直流转辙机控制电路进行分析,发现既有十线制控制电路电缆加芯严重且没有切断保护功能,经分析研究提出电路改进方案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首组城市轨道交通用三段定心式道岔在研制过程中的转辙分析过程.以三开道岔为例,通过自编程序对道岔转辙过程进行模拟,得到了转辙全过程中道岔各梁段的运动情况,找到了转辙过程中加速度变化的最大位置,为道岔转辙机构的具体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转辙机电缆距离常规计算方案以及单相交流电路电压损失计算方法,得出单相交流转辙机的电缆距离计算的一般公式,并结合独有的单相交流电机相关参数,最终得到与转辙机相匹配的电缆加芯方案.  相似文献   

20.
武(武汉)康(安康)增建二线工程于2009年初正式投入运营,其中武汉—老河口东段设计时速为200 km,老河口东—胡家营段设计时速为160 km。随着提速道岔设备的分段投入使用,列车经过岔区时普遍出现晃车现象,严重影响运输安全。为此,武汉局集中开展工电联合整治,改善武康二线提速道岔运用状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