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铁路卸车业务管理缺乏准确的重车到达预报信息,难以及时发现卸车量与车站卸车能力不匹配,致使卸车组织工作常处于被动的局面.为此,充分利用现有的车流历史信息和车流实时追踪信息,研究开发了铁路重车到达预报与卸车预警系统.文章介绍该系统的架构和功能,详细描述重车到达预测算法和卸车分级预警机制.该系统能够动态预测未来3日内全国铁路...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为满足俄罗斯进出口和直通过境货物运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加强铁路与港口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协调配合非常重要。2006年,俄罗斯全国港口每昼夜装运出口货物的车辆平均卸车4044辆,只占港口换装能力的68%,大量到港重车积压待卸,全年造成近40万辆货车装车的能力损失。其原因包括港口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组织管理不善,  相似文献   

3.
刘丹 《铁道货运》2023,(1):12-19
煤化工项目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项目通常位于煤炭矿区或水陆交通枢纽地区,项目投产后在设备非检修状况下,应保证连续性运转。结合具体煤化工项目,按照大运量、高连续性、高可靠性的原则,分析输煤铁路卸车系统和交接站布置形式及选址,重点研究翻车机卸车方案和底开门漏斗车卸车方案,结合铁路功能定位,优选翻车机卸车方案。在满足运量需求的情况下,将利用率和翻卸循环次数等基本参数纳入翻车机能力计算,综合考虑2类交接站布置形式优缺点,全面分析车站选址方案,推荐采用交接站(折返式卸煤系统)与工业站分设布置。  相似文献   

4.
翻车机是发电厂、钢厂等大型企业实现煤炭整列车快速卸车的重要设备。工作方式是利用翻车机将重车翻转180°,把煤炭倒入煤巷之中,然后利用输送带将煤炭送入到指定地点。为确保安全运输,必须保证使用翻车机卸煤时,不损伤货车车体。据统计,运煤货车使用翻车机后,车辆配件损坏和丢  相似文献   

5.
大型港口是我国商品内外交流的窗口,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到达港口的大宗货物组织开行装车地直达运输是铁路运输一种最合理、最基本的形式。出港远程重车直达列车主要有直达卸车地列车、港口基地站组织远程直达列车、出港远程循环直达列车和针对牵引定数不统一的区段进行加减轴作业的列车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鉴于黄骅港站的停时有增大的趋势,车站组织对近几个月停时较大车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车列在Ⅲ场等本务机是影响车站停时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空车列在港前换挂后等本务机、翻车机卸车时间长、重车列港口Ⅰ场等调车机等。据以提出了黄骅港站采取的措施,以缩短车辆停时。  相似文献   

7.
<正>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要求,7月份,各铁路局继续推进货运组织改革各项措施落实,紧扣零散、批量及集装箱运输等重点,促进增运增收。在日常运输中,铁路部门加强车流组织,保持机列衔接和分界口畅通,积极协调企业抓好卸车组织,消除点上重车积压,组织好空车调配,保证有效货源装车。铁路部门把握集装箱上量有利契机,推进标准箱和  相似文献   

8.
2 车辆制动能力2.1 单容积系统   与欧洲实际情况显著不同的是,北美大多数车是称作“单容积”型式。这意味着不管车辆的空与重,制动力是不变的。为设计目的所使用的一个工业标准(AAR Sec.E)提出了“制动率”概念,将制动力除车辆净重,在标准状态下导出空车和重车制动率。众所周知的净制动率可以认为系统中的摩擦和其他损失不计,使用高摩闸瓦,重车制动率约为7%~10%、空车制动率为30%。由于最新的车辆自重和总载重之间有较大的差别,设计一种可以在载重状态下提供合适制动力,同时可以避免空车时制动力过剩导致车轮问题的制动系统变得越来越困难。 2.2 变容积系统——空/重车调整装置   已经研制出多种“空车/重车”调整装置,绝大多数调整装置通过S1或相似的载荷传感阀,来比较车体相对于转向架侧架的高度,并应用于通过P1或相似的载荷比例阀,在制动缸内产生大小合适的压力。后来出现的系统Ellcon-National 6600-I、NYAB EL-60和WABCO ELX-B将传感和比例阀集中在同一装置中。相似的系统如Ellcon-National 6600-IU(图16)和WABCO ELX-U,将容积风缸包含在组合单元内。图17为典型的ELX型空/重车制动装置。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3月份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郑州局管内运用车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最高日保留达6000辆以上。为强化日常卸车组织,加快车辆周转,郑州局建立了三级卸车响应机制。从6月8日开始,站段待卸车超过100车时,局运输处、货运处、调度所派督导组到站段督导卸车;站段待卸车超过50车时,站段主管领导要亲自负责卸车的组织盯控,协调卸车部门提高作业效率;车间(车站)待卸车超过20车时,车间(车站)主管领导要到现场组织卸车作业,防止卸车积压。  相似文献   

10.
8月22日,成都、南宁、昆明三个铁路局分界口协调会在昆明召开,就进一步打好区域运输、做大区域运量、提高区域运输效率、增强分界口协作达成共识。会议要求,西南三局要立足自身,眼睛向内,在现有基础上,创造一切条件,深入挖潜提效,充分发挥货源互补的优势,加大区域内装车,努力实现增运补欠;要积极加强组织,尤其要提高卸车消化能力,对到达重车做到接得进、卸得下、装得上,同时保持相对合理的运用车水平;要加强日常组织协调,共同维护和创造区域良好的运行秩序,组织好均衡运输,充分利用分界口能力,努力做到大出大进。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成都铁路局主要干线通过能力、分界口、技术站及货运站能力的基础上,分析成都铁路局既有货运系统存在的卸车点能力不足、主要枢纽和部分铁路地区点线能力失调、主要分界口出入车不均衡等问题,围绕成都铁路局?2014—2016?年卸车任务目标及主要卸车站能力配置方案,提出卸车能力配置的配套保障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重空车流运动组织的协同优化理论及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如何把重车流和空车流的改编策略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即把空、重车流的运行方案作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然后从费用消耗最小化的角度,确定哪些车站之间开行空车直达去向,哪些车站之间开行空、重混合直达去向,以及哪些车站之间既开空车直达又开重车直达。通过设置4组决策变量:空车直达决策变量,重、空车混开直达决策变量,空车流改编方案变量,重车流改编方案变量,建立了空、重车流综合编组计划的数学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13.
由前民德进口的B21,B22型机冷车上装有LV4型杠杆式空重车调整装置。通过分析其作用过程对整个制动系统的影响,认为该装置存在问题,弊多利少,应该拆除,改用国产空重车调整结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动车组制动系统的空重车设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2种普遍采用的空重车设置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重车设置方式,可以确保在各种工况下,车辆均能达到设计的制动力。  相似文献   

15.
为提升昆明局集团公司卸车能力,满足全路货运装车需求,阐述卸车能力影响因素,从系统角度构建铁路三级服务卸车系统,包括运输通道子系统、枢纽作业子系统与货运站点作业子系统.针对昆明局集团公司卸车能力紧缺的现状,分析各级服务子系统的能力,提出相应的能力提升措施,并分析其效果.经研究可知,通过实施运输组织优化、车流径路调整、货运...  相似文献   

16.
黄骊 《广西铁道》2005,(2):13-15
车站货车停留时间是重要的运输效率指标,其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货车使用效率。茂名车站为了压缩货车停时,把货车停时的完成分为调车、装车、卸车、运行组织和管理协调5个子系统,运用系统理论,通过采取路厂联合进行装车作业流程再造,加强卸车组织,提高调车作业效率,确保分界口交车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Universal Mechanism建立60自由度的悬挂式单轨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主要基于乘客舒适度评价指标,探讨空、重车以80 km/h速度通过平竖曲线时动力学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结构的特殊性使得悬挂式单轨驶过缓圆点和缓直点后车体横向摆动幅度明显,车体横向偏角时变率、未被平衡离心加速度及其时变率结果均会产生一个较大的跃变现象,且重车工况下变化量更大。由于重车惯性更大的缘故,导致振动衰减过程中车体横向低频晃动更剧烈,同一平面线路工况下,重车比空车要多3个振动衰减周期;竖曲线条件下空、重车的振动衰减周期基本一致,但重车的最大垂向加速度更大。因此,鉴于空、重车在平竖曲线处动力特性差异的事实,有必要综合考虑两者用以后期悬挂式单轨列车线路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18.
吴斌  苏帅 《铁道货运》2021,(4):7-11
面对"公转铁"政策以及环保管控新形势,太钢集团专用铁路卸车和装车比例急增,需要采取有效措施,以适应本厂钢铁生产和铁路运输的需求.在阐述太钢集团专用铁路基本概况的基础上,从存车、装车、卸车以及运输组织4个方面分析存在问题,基于太钢集团专用铁路规模在短期内不宜改变的情况,针对缓解存车压力、提升装车效率、改进卸车系统、强化运...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货车空重车调整装置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克钧 《铁道车辆》1995,33(6):36-42
货车空重车调整装置将随着我国货车载重和速度的提高而发展。笔者就我国货车空重车调整装置的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货车空重车调整装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路外液动油泵卸车工艺的调查,结合在梅坎铁路梅州机务折返铁路施工设计中首次采用液动潜油泵卸车工艺的实践,以及在我们编制的“铁路轻柴油卸、发油新工艺研究”参考图基础上,介绍了液动潜油泵卸车工艺的原理、工艺流程及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