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艇横向刚性构架区域应力计算解析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对框架肋骨及平面舱壁船体结点区域的应力进行理论求解,考虑了内、外框架肋骨和结点区域嵌入厚板,以及厚、薄板连接处由于中曲面不一致引起的附加力矩和邻近普通肋骨对框架肋骨及平面舱壁纵向弯曲的影响.应用本文的计算方法、现行计算方法和有限元方法进行实际结构结点应力的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计算方法比现行的计算方法更合理、更全面.  相似文献   

2.
建设在水工平台上的建筑物单体,通常把水工平台顶面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点,仅对上部结构进行建模计算.实际上,由于水工平台自重比上部结构各楼层的自重大很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地震质点,地震作用下水工平台自身变形会带动上部结构变形,进而影响上部结构的内力及配筋计算.水工平台桩底部嵌固点位置及水工平台厚度等因素对上部结构计算结果的...  相似文献   

3.
李艳 《船舶》2017,28(1)
以29 800 t大湖型自卸散货船的自卸臂为例,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对不同的长高比L/h、表面粗糙度及不同速度情况下的自卸臂箱型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比较计算结果,得出风力系数在不同的长高比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为后续的自卸臂风阻计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某浮船坞改造为三体客船后,其长宽比较小,不能按照船舶规范通则要求进行结构校核,需对该船船体结构进行直接计算,作为审图文件报送CCS审核。本文通过有限元整船建模计算该110客位三体客船船体结构强度,校核其总纵强度及扭转强度。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数学模型存在响应性能低的缺点,为此提出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学模型研究。对舰船上层建筑结构的刚度、质量分布与阻尼进行计算,为动力响应数学模型的构建做准备,以上述准备条件为基础对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放大系数进行求解,以得到的动力放大系数为依据采用数学公式对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值进行计算,并对动力响应进行分析,实现了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数学模型的构建。通过实验得到,构建的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数学模型响应时间比传统模型快了271 ms,动力放大系数比传统模型增加了0.41,充分说明构建的舰船上层建筑结构动力响应数学模型具备更好的响应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FPSO单点区域复杂的载荷情况,提出一种单点结构在受到环境载荷和FPSO船体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计算分析方法,根据单点所受载荷的长期分布数据及各种载荷对应的载荷应力比,在线性假设的前提下,通过长期分布累加法对单点或船体结构进行疲劳累计损伤计算,最后得出疲劳结果,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单点及界面附近船体结构疲劳计算,也适用于多点系泊系统等界面载荷长期分布复杂的局部船体结构疲劳计算。  相似文献   

7.
鱼道进口段暗涵结构基坑为特大型深基坑,两侧分别建有电站标志性建筑物和三门渠闸室,上部建有电厂进厂公路。针对施工场地狭窄、限制条件较多的问题,进行支护结构类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对支撑式结构、双排桩式结构及箱涵顶进施工方案进行详细设计,采用定性分析与复核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对撑支护方案作为实施方案,同时提出施工期观测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双层隔振系统结构参数改变对结构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流-固耦合条件下船舶隔振系统结构振动问题的计算方法,在考虑流-固耦合状态下,详细研究了双层隔振系统主要结构参数改变对系统结构振动响应的影响,如上下层隔振器刚度、中间体与被隔设备的质量比以及基座弹性模量等,同时进行了计算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模拟了200 L LNG气瓶容器在稳态导热情况下的整体温度场分布,并对不同充满率下的漏热量进行了计算,漏热量的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试验结果一致,说明本研究方法切实可行。根据内容器高径比H/D的不同对气瓶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充满率下,高径比H/D越大,漏热量越小。  相似文献   

10.
水下爆炸作用下舰船的剩余强度及可靠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水下爆炸作用下的破损舰船结构,提出了一个基于船体剩余强度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应用逐步崩溃原理,对船体的剩余强度进行研究.基于船体结构剩余强度的失效模式,建立爆炸作用下船体结构的可靠性分析模型,并采用重要抽样法对其进行计算.运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基于剩余强度的破损船体结构可靠性的完整分析程序,通过算例对不同破口位置和横倾角的剩余强度及可靠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舰船中垂时的失效概率比中拱时大;舰船底部破损是最危险的,此时可靠性较低;且横倾角对破损舰船的剩余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