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应力张拉施工是高铁桥梁工程的关键控制环节,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与预应力准确施加密切相关。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可以精准高效地完成张拉施工行为,进而使施工项目的张拉质量得到保障,张拉过程及质量可以做到实时监控。根据郑万铁路河南段推行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技术应用数据,总结技术特点,展望预应力智能张拉技术在高铁桥梁施工应用中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预制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人工干预较多,张拉误差大,难以保证制梁质量。通过市场调研、设备比选及现场试验研发适用于我国铁路预制梁的预应力自动张拉系统,以实现对预应力施加全过程智能化、精确控制。该系统包括高性能机械动力系统、传感器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实现了梁体两端同步平衡张拉,预应力施加精准、均匀,力值和伸长量可精确校准。张拉数据自动化存储、传输并信息化管理。该系统还具有故障智能诊断、报警等功能。试验验证表明,预应力自动张拉系统功能全面,性能稳定、可靠,适应性强,高效便捷。  相似文献   

3.
现代桥梁工程中,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已被广泛采用。它提高了桥梁结构的抗裂度与刚度,使桥梁的竖向剪应力和主拉应力得以减小。但是,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不好,将会对桥的内在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成都市三环路工程中的川陕路立交桥施工实践,对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的预应力分析、张拉器具的选用、张拉工艺、施工中的质量检查和张拉过程中出现的病害及防治作了系统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缓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实验研究,给出了不同龄期下张拉预应力筋所需克服的摩阻力范围,从开裂弯矩,极限弯矩,裂缝形式和荷载-挠度曲线等各个方面,把缓粘结预应力构件与传统的后张法(有粘结,无粘结)预应力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缓粘结预应力构件在张拉两个月后,其工作性能可等同于有粘结预应力构件的结论,为缓粘结预应力体系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平截面假定和截面内力平衡条件,推导了预应力AFRP(一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及截面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并对5组具有相同整体配筋率、不同初始张拉控制应力的AFRP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预应力AFRP筋混凝土构件抗弯承载力及开裂弯矩计算公式可有效描述该构件的受力特征;AFRP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对AFRP筋混凝土构件极限抗弯承载力影响较小;而张拉控制应力的增大可有效提高AFRP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承载能力;当张拉控制应力接近于预应力AFRP筋极限抗拉强度的25%时,构件抗裂承载力相应提升77.65%,有效地延迟了截面裂缝开裂的时间,提高了结构的抗弯刚度。  相似文献   

6.
以岳常高速中的25m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箱梁预制施工为背景,介绍先张法折线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施工中张拉台座、弯起器的设计与施工、预应力的张拉与放张工艺等3项关键性施工技术和相关施工经验,并对张拉台座、弯起器的设计提出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改进后施工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箱梁预制质量良好,该项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设计和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7.
哈大客运专线轨道板采用双向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张拉是决定预应力结构安全与无砟轨道板稳定性的重要条件之一,可提高轨道板的整体抗压能力和耐久性,使用寿命更加长久。在原有的液压系统基础上通过对张拉千斤顶的液压油路中安装传感器,将传感信号传送到中央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实现张拉过程的自动控制。自动张拉系统的应用更好地控制了预应力施工的精度,使预应力钢棒均匀受力、均匀变形,使张拉质量安全可靠,并实现一个泵站带4个千斤顶同时作业,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京沪高铁苏州北站站台雨棚设计采用单向张弦梁主体结构,通过介绍几何找形分析确定构件加工尺寸、确定吊装方案、安装预应力拉索及张拉设备、合理安排预应力的张拉顺序及分级、索力监测及变形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以及相应的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总结了高速铁路"线正下式"的站台雨棚张弦梁结构的安装方法,形成了张弦梁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9.
对预应力张拉施工中常见的张拉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克服传统预应力施工方法的缺陷,研制了铁路桥梁预应力自动张拉系统。该系统可实现预应力自动化平衡张拉及精确施加,并用伸长量来实时校准和调控,具有张拉、持荷、锚固全过程智能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存储,数据无线远程传输等功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张拉力偏差0.5%、伸长值偏差6%、两端不平衡力5 k N。与传统张拉工艺相比,应用该系统可显著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