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9 毫秒
1.
文章以无锡地铁1号线路中高架车站为例,对比分析了独柱双悬臂和双柱双悬臂结构型式的抗震性能和受力特点,介绍了"桥-建结合"车站的结构选型、荷载确定、结构分析和设计,阐述了路中"桥-建结合"高架车站结构设计的要点和经验。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本文以水平地震作用对天津地区地下车站结构的影响、结构抗震分析的科学方法以及如何采取构造措施为研究目的,通过以天津地铁10号线梅林路站为例,针对天津地区明挖地铁车站常见车站形式,考虑结构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组合,采用反应位移法和时程分析法进行专项抗震设计研究。研究结论:分析结果表明:(1)天津软土地区地震作用明显,软土较厚区域地震作用远大于基岩面较浅区域;(2)天津地铁地下车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可以认为结构处于弹性工作阶段;(3)分析得出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标准两层车站和局部三层换乘车站结构形式变化处为最不利受力位置,抗震工况可能在此处起控制作用,从而采用针对性措施,如加强薄弱的构件强度和提高构件节点的构造措施,切实提高地铁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天津地区地下车站结构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平剖面布置、客流组织和钢雨棚方案等方面,简要阐述无锡地铁2号线春阳路高架车站建筑、结构设计特点,并从加强高架车站单柱墩抗震性能、减少悬挑长度、保证上部结构形成完整抗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结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铁14号线某站为地铁车站上盖物业结构形式,文章采用时程分析法、粘弹性人工边界,建立结构-基础-地基整体计算模型,对地铁车站上盖物业这种地下+地上复合结构进行专项抗震计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组合工况在地铁结构设计中不起控制作用,地下结构的最大相对水平位移峰值发生在地下结构顶板上,应加强对其抗震设计,切实提高地铁车站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地下结构设置减震层的力学机理及减震层参数对减震性能的影响,依托西安地铁某新建换乘车站工程背景,借助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动力响应计算模型,应用振动理论推导地震波作用下"岩土体-减震层-地铁车站"三自由度结构体系振幅表达式,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分析泡沫混凝土减震层参数对减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将...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长悬臂岛式地铁高架车站的抗震性能,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钢混组合结构横向独柱高架车站、钢混组合结构横向双柱高架车站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高架车站3种结构形式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及分析。基于整体建模和结构性能设计理念,比较不同结构形式下长悬臂地铁高架车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整体受力性状、位移变形及墩柱和悬臂构件的延性比等关键指标,得出长悬臂岛式地铁高架车站的设计性能控制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钢混组合结构可以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力,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以期为现行地铁高架车站的性能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佛山南海区环岛车辆段与综合基地采用"地铁+物业"模式,一层为车辆段,二层为车库层(转换层),三至十四层为住宅。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为超限复杂高层结构,本文介绍其结构体系、设计参数、超限情况,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基于性能目标的抗震设计方法,多软件对结构及重要构件进行各抗震设防阶段的分析。最终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结构体系传力明确、构件安全合理,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借鉴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念及以往工程实践,总结了液化场地条件下地铁隧道抗震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的原则,并基于有限差分程序FLAC3D研究了地铁隧道与液化层处于不同相对位置关系时结构的动力反应,从而提出地铁隧道计算设计的抗液化处理原则。研究结果表明:当液化层位于地铁隧道拱顶附近及以上时,如不影响施工,可以不对液化层进行处理;液化层位于隧道拱腰及以上时,地层液化对结构内力及变形将产生一定影响,建议对该部分液化层进行加固处理;隧道周边土体全部为液化层时,地震时结构的内力和地层变形会大幅增加,必须对液化层进行加固处理。不论地铁隧道与液化层相对位置关系怎样,一般均应进行抗浮验算。  相似文献   

9.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5):45-45
哈尔滨地铁控制中心是哈尔滨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地上22层、地下3层,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哈尔滨市地铁的控制枢纽,预计将与地铁1号线同时竣工并投入使用。地铁控制中心被称为地铁指挥“大脑”,是地铁运行、控制、防震和电力调度指挥中枢。哈尔滨市在建的地铁控制中心建设方案在设计、主体结构施工、大厦智能化等方面均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铁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仍相对滞后,特别是在各种抗震计算方法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方面。针对这种情况,以北京某地铁车站为背景,采用惯性力法、反应位移法及动力时程分析法3种抗震设计方法对地铁车站进行了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得出了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矩形车站结构的柱、板、墙各构件内力分布特征。结果显示:3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各内力分布规律较为一致,其最大受力部位在底板与柱子交接处,但对于同一个内力而言,内力值有所差别。重点分析了3种抗震设计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