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沪杭客专松江特大桥136#、137#门式墩施工,介绍了上跨既有铁路的门式墩盖梁采用工字钢膺架法施工技术,论述了在紧靠既有铁路、结构底面紧邻接触网承力索情况下,盖梁现浇的主要控制要点,对上跨既有线结构现浇法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建路基开挖卸载施工对下方既有隧道的覆盖地层产生扰动,导致既有隧道围岩和结构应力状态的改变,影响既有隧道结构安全。文章依托新建赣深铁路路基上跨既有S29从莞高速公路石山隧道工程项目,采用地层-结构与荷载-结构相结合数值分析方法,进行了上方开挖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受力变形影响分析,并提出施工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在上方路基开挖施工过程中,既有隧道结构以竖向变形为主,在相交位置处隧道拱顶产生最大竖向变形1.86mm,结构变形较小;采用荷载-结构法进行二次衬砌受力分析,结构受力最不利部位为拱顶,最小抗压安全系数为3.94,最小抗拉安全系数为4.05,结构安全性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在上跨既有线时通常采用墩底转体法施工,墩底转体法存在对路基扰动增大,防护工程量与止水工程量大;转体重量大,转体结构加工、运输、安装难度大,转体的重心较高,转动过程中对既有铁路安全风险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张呼客专怀安站特大桥采用(60+100+60)m悬臂现浇+墩顶转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上跨京包铁路,通过对墩顶转体工法中的球铰安装、称重配重、转体前、中、后期安全稳定、顶梁装支座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总结阐述了施工技术细节,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4.
隔离桩施工对邻近铁路桥墩位移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盾构近距离穿越既有桥梁时可采取隔离桩作为地基加固措施,但当隔离桩距离既有桥梁较近时,需分析隔离桩施工对既有桥梁结构的影响。以南京某城际铁路高架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分析了隔离桩(钻孔灌注桩)施工对铁路桥墩的影响。研究表明:隔离桩钻孔引起铁路桥墩上浮,隔离桩浇筑引起铁路桥墩下沉,隔离桩施工最终导致铁路桥墩下沉;隔离桩施工过程中,铁路桥墩向加固区轻微偏移,最终水平位移较小,在可控范围内;在南京地区采用施一隔五的施工顺序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对铁路桥墩的位移影响较小,也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1 工程概况 鱿鱼头大桥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是325国道改造工程中的控制工程.该桥横跨漠阳江主流,桥长360 m,桥宽12.5 m.上部采用8跨40m现浇刚架拱结构,横向由4道拱片和3幅微弯板组合而成,桥面4孔一联.采用钻孔桩和明挖扩大2种基础型式. 2施工过程简述 2.1 基础施工 本桥共有7墩2台,桥台在岸上,桥墩均在水中.为使桥墩基础施工有一个比较开阔的作业面,决定在阳江一侧自岸边沿桥的两侧用粘土填筑2道堰坝至4#、5#墩间合龙,形成半岛式围堰,抽出半岛内蓄水,使1#~4#墩由水中施工变成陆上施工,并且便于拱片支架中临时墩的架设.5#~7#墩施工采用搭设钢管桩、工字梁组合便桥的方法,并在各墩位处设置由钢管桩、工字梁、木板组成的钻孔平台.5#~7#墩承台施工采用钢套箱围堰进行,钻孔平台可为钢套箱的沉放提供很大便利.  相似文献   

6.
贺振中 《铁道建筑》2006,(12):26-28
沙坡头黄河特大桥10#~12#墩为变宽度矩形薄壁墩,9#、13#墩为薄壁空心墩。墩高47.15~58.39 m,基础采用多排2 000 mm钻孔灌注桩。文章介绍钻孔桩、左右幅桥整体承台以及墩身混凝土等多项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黄土地区高边坡路基帮宽施工对既有高铁路基附加沉降的影响规律,采用了实时化、可视化、远程化、自动化的静力水准监测方案,对并行段落既有高铁路基进行了2年的持续监测,并运用数据采集、数据滤波、数据平滑等处理方法,得到了高铁路基沉降监测点纵断面、横断面的累计沉降监测结果以及不同施工内容与沉降曲线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高边坡路基帮宽施工对既有高铁沉降变形影响较大(影响最大值为73. 2 mm),既有路基的沉降变形程度受填土量和涵洞等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惠新大道跨东江大桥主跨跨径(76+2×128+76)m,为大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该桥15#~17#墩为主墩,其承台都在东江河床面以下,属于深水低桩承台。设计采用双壁钢围堰作承台施工挡水结构,以16#主墩双壁钢围堰施工为例,阐述双壁钢围堰首节原位拼装、自浮接高、下放着床、辅助下沉就位、水下混凝土封底等关键施工技术。实践证明采用的施工工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解决了下沉遇阻等施工难题,对砂卵石地层中深水低桩承台的施工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南东环藤桥东河特大桥原设计10#~18#墩位于河道内,墩位处河水深度范围0~5 m,水面宽度250 m。原设计水中墩施工措施为:11#、12#、16#基础设计采用混凝土围堰筑岛施工,其余浅水墩采用草袋围堰筑岛施工。由于该河长期采砂,致使河道水面宽度和河床深度增大,最大河深13.5 m。因此,需要重新计算水中施工措施费用。通过筑岛和栈桥两种方案对比,从经济和施工两方面进行了论证,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桥梁平转施工是目前跨越既有线路连续梁桥采用的常用施工方法之一。根据转体位置,桥梁平转可分为墩底转体和墩顶转体两种技术,但是在高墩连续梁桥转体施工中,这两种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大树村龙川江三线大桥是世界上首次采用墩中同步转体方式施工的跨越既有成昆铁路的一座连续梁桥,本文以该桥转体施工实践为背景,介绍了墩中转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主要阐述了墩中转体系统设计与构造及用于墩中转体的新型托架结构、墩中转体的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施工工艺的控制要点,对今后类似桥梁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