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京沪高速铁路和枣庄市为研究对象,围绕高速铁路对城市空间发展和城市经济转型的影响进行剖析。研究显示:枣庄市借力京沪高速铁路廊道,成功取得了城市转型发展的阶段性成果。枣庄市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通过系统化的规划手段,将京沪高速铁路廊道的正面效应最大化,科学引导人才流、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生产要素在枣庄市集聚。从枣庄的经验可以看出,高速铁路廊道对促进城市和区域的平衡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会通过土地增值给沿线土地利用产生深刻的影响。泰 国曼谷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始于上世纪 90 年代,当时旨在解决曼谷市区主要交通廊道严重的汽车拥堵问题,并没 有在规划上引导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然而,在强大的市场力量驱动下,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在近 20 年间发 生了深刻的变化。通过基于遥感影像的用地变化分析,以贯穿城市中心的、完全民营的“曼谷捷运系统公司”(BTS) 线路为考察对象,研究轨道交通带动的土地和房产再开发特征、与土地利用功能和密度的转变,阐述轨道交通沿线 土地的增值过程。以 BTS 核心段为例阐述市场驱动下立体 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 发)廊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步行廊道可达性的提升对于城市中心商业繁荣的影响。通过分析曼谷案例,揭示了市场 力量在交通与土地利用演变中的作用以及市场力量驱动下由房地产业主自发的 TOD 带动城市更新过程,并据此讨 论了基于市场的 TOD 廊道规划对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关系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热平衡方程推导出接触网在线防冰过程的临界防冰电流。借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接触网整体吊弦模型,对接触网系统在线防冰过程的横向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利用流体分析模块,对接触线和承力索温度场进行流-固耦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整体吊弦模型的接触网的温度场分布与通过流-固耦合模型仿真所得结果基本吻合,且与预期目标温度接近,验证了仿真模型及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贺州站衔接既有贵广高铁和益湛铁路,规划的柳州-贺州-韶关、贺州-梧州-玉林-北海城际铁路也从贺州站引出,市域信都至南乡和黄姚至姑婆山支线铁路旅客也在贺州站集散,贺州站是区域主要交通节点,也是地区最重要的客货流集散地。贺州站站区的综合交通规划为贺州市打造桂粤湘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建设有贺州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设依据。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铁路的地区通信均以纵横制为主.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改造,但仍有部分旧设备在运用.现对其出现的铃流串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重点分析北京地铁10号线线路特征,由此构思出概念设计创意主题,确定"黑-白-灰"线路风格,强调纵向的天花处理,体现出交通空间的流动感,确立共性为主、个性为辅的公共空间定位,在CBD区段以金台夕照站与国贸站着重体现重点站的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7.
载流摩擦磨损中不同放电现象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试验研究不锈钢/浸金属碳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并记录试验过程中的放电现象.试验结果表明,与电源阴极相连的销试样以火花放电为主,与电源阳极相连的销试样以电弧放电为主.不同放电的形式对销试样的磨损特性有明显的影响,且放电强度随着电流的增加而增强.分析放电现象的机理表明,摩擦副的振动、电源的极性、接触的面积和摩擦副的相对运动是造成上述2种不同放电现象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放电机理和磨损特性的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线一受电弓系统稳定运行,提出减小弓网离线放电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兰新铁路十三间房段的戈壁风沙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通过对兰新铁路"百里风区"风沙成因进行分析,研究戈壁砾漠地区风沙流密度沿高度变化的特点,不同高度风沙流密度与风速的关系及大风携沙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结论:戈壁地区大风携沙主要集中在3 m以下,约占总携沙量的87%左右;在同一高度条件下,风沙流密度随着风速的增加显现e的指数增加;而当风速条件一致时,风沙流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显现下降趋势。集沙颗粒分析则指出:在不大于3 m的高度范围内百里风区的风沙流运动形式是以跃移为主;超过3 m以后,则以悬移为主。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两种供电受流形式并进行利弊比较,确定大连金州线选择弓网受流的原因.分析城轨车辆弓网关系,论述了弓网受流试验、检测的重要性.介绍了大连金州线车辆弓网受流试验检测项目,并对试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试验表明,大连金州线弓网受流试验和检测结果满足《铁路应用-机车车辆-干线机车车辆受电弓特性和试验》及《轨道交通-机车车辆-地铁与轻轨车辆受电弓特性和试验》的各项要求,弓网受流状态稳定,磨耗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通过廊道效应对沿线的城市土地利用产生影响,不同性质的用地因此出现了不同的空间分异特征。以上海轨道交通明珠线(一期)为例,运用PIS和RS技术,建立上海市中心城区的土地利用、交通等综合数据库,构建了空间分析模型,对轻轨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异情况及其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绿色通道的设计与主体工程的设计同样重要,对平原河网地区普速铁路绿色通道的设计,从总体设计原则,绿化植物的选择,路基边坡的合理防护与绿化,路基坡脚至防护栅栏间的绿化,站区绿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以期对铁路绿色通道的设计能起到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川藏铁路主要地质灾害特征及地质选线探析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3  
拟建川藏铁路横穿三山,跨越五水;沿线地形起伏大、构造活动强烈、地层岩性及气候复杂多变;大型崩滑体、高位危岩落石、泥石流、碎屑坡、水毁、雪崩、冰害及生长期高陡岩质边坡等山地灾害发育,其具有规模大、破坏力强、灾害发生频繁且难于治理等特点。在调查拟建川藏铁路沿线主要地质灾害及分析其特征的基础上,从地质角度研究其选线原则。研究认为:拟建川藏铁路高山峡谷地貌段选线首先应遵循线位服从桥位、桥位服从地质及线位服从车站、车站服从地质的两大总体选线原则;对于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应先确定桥位,再以越岭的长隧方案或以傍山的长隧短打方案展线为宜,尽可能地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对于藏东南宽广的高山峡谷地貌段,铁路选线宜外移绕避大型滑坡、岩屑坡或展线于对岸避开泥石流,主要以路基或桥的方式、局部可辅以隧道绕避大型不良地质体通过为佳;而针对迫龙藏布峡谷段,铁路选线宜以傍山的长隧短打的方案通过为佳,尽可能减少线位露头以绕避地质灾害体。  相似文献   

13.
铁路区间绿色通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绿色通道建设是我国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如何做好铁路绿色通道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某高速铁路为例,借鉴了该高速铁路通道范围内高速公路和相关铁路绿色通道建设的经验,探讨了铁路区间绿色通道建设的方法。研究结果:总结了高速铁路路基边坡绿化的基本原则和绿化林带植树绿化的基本原则。研究结论:按照路基边坡和林带绿化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绿化草种和树种的选择以及树种配置和植树位置。  相似文献   

14.
结合阿联酋联合铁路工程背景,采用CFD技术对风沙防治措施进行模拟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风沙防治措施设计,使设计更趋于合理化。基于阿联酋风沙实际情况,分别利用GAMBIT软件和ANSYS软件建立路基整体风洞模型和阻沙栅栏二维模型,并用FLUENT软件进行求解,根据对比分析选取适宜的路基边坡坡率、地表覆盖物粒径、阻沙栅栏疏透率等设计参数,进行风沙防治措施设计。结论:(1)风沙路基应采用放缓路基边坡坡率的措施,路堤边坡坡率以1∶2~1∶5为宜;(2)路基两侧应平铺砾石土覆盖于沙地表面,粒径不宜小于5 cm;(3)阻沙栅栏高度宜采用1.5m,按疏透度0.4采取适宜的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15.
吉图珲客运专线位于东北山区,誉为"东北风景最美高铁",建设方案是采用客运专线还是客货共线是前期研究重点,从运量特征、能力适应性、运输组织、工程投资等方面分析,采用客运专线方案定位准确;为体现出与公路、航空的竞争力,从工程成本与相邻路网适应性分析,研究确定速度目标值采用250 km/h;铁路选线应考虑规划、环保、地质、工程经济等因素基础上综合选线,客站布局结合规划和既有设备合理选择;工程设计的重点是抗冻防寒措施,特别对路基和隧道的工程措施应采取专项设计,保证铁路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穿越藏东横断山区和藏东南高山峡谷,走行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南迦巴瓦东构造结附近,地形环境极其艰险、地质构造极其活跃、不良地质极其发育。分析拟建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提出了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表明:拟建铁路具有"九极"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极为复杂的宏观地质环境孕育了岩爆和软岩大变形、高地温、深大活动断裂带、高位滑坡崩塌、泥石流、溜砂坡(岩屑坡)、雪崩、冰害、生长期高陡卸荷岸坡、放射性、有害气体等工程地质问题,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在拟建铁路的勘察设计过程中,本着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原则,探索复杂艰险山区勘察方法手段的革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研究重大地质灾害和问题的评估技术。  相似文献   

17.
非埋式桩板结构广泛应用于我国高速铁路的建设工程中,尤其是山区陡坡段,但对该结构的水平承载特性缺乏相应的研究。以杭黄高铁陡坡段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为原型,通过水平承载模型试验,研究结构内力弯矩、土压力分布形式,分析结构变形规律以及路基破坏形式。研究表明:当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承受水平荷载时,结构内力变化以桩基为主,并且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加,桩基弯矩呈基本不变至稳步增长最后剧烈增大的趋势;结构变形以水平位移为主,最大水平位移达7.25 mm,承载板发生内高外低的翘曲变形;当水平荷载达到一定时,路基边坡发生浅层破坏与局部压溃破坏,桩板结构的桩基于桩顶处与滑动面附近产生裂缝。试验过程中,桩板结构整体稳定性良好,但在水平荷载超过一定范围时结构变形过大,因此在水平推力较大的地段应谨慎选用非埋式桩板结构路基。  相似文献   

18.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冉理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1):32-40,59
研究目的:青藏铁路格尔木一拉萨段全长1142k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跨越高原多年冻土地段里程最长的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高,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文章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特点及主要工程问题,科技攻关工作与采取的措施,所取得的主要阶段性成就等几个方面,对如何更好解决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区修建铁路这一难题,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为“世界一流高原铁路”,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问题。 研究结论:文章经过系统分析和研究,查清了线路通过地区多年冻土的热稳定性、含冰量和不良冻土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攻克冻土难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工作保证。对路基工程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治理原则和具体工程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路基病害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速铁路路基受列车荷载及自然条件的影响,易产生病害。根据我国已建高速铁路路基病害情况,分析了路基基床病害中翻浆冒泥、基床下沉、外挤等现象的形成机理;指出了目前高速铁路路堤边坡及路堑边坡在施工方法、防灾措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剖析了造成路基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因素,包括刚度差异、地基基础不良、压实质量不足、施工计划安排等方面,并提出预防及治理路基基床病害、边坡冲刷溜塌、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措施,这些对我国高速铁路路基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的制定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截止2019年,我国已建成高速铁路3.5万km,其中路基长度约1万km,涵盖我国由南到北、从东到西,除西藏地区外的不同气候、不同地貌、不同地形、不同地质区域。大规模的高速铁路建设,极大促进了我国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本文梳理、总结了我国无砟轨道铁路路基取得的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1)建立了一套无砟轨道铁路路基设计理论;(2)建立了路基与桥、隧等构筑物连接刚度协调匹配的技术体系;(3)创新了不同区域、复杂环境、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毫米级沉降变形控制技术;(4)创新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稳定状态长期保持技术。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无砟轨道铁路路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