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黄土滑坡最不利滑面综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在滑坡稳定性计算中,滑面位置的选择对计算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黄土滑坡因受含水率影响较大,常常存在多重滑面,本文研究目的就是确定最不利滑面的位置。研究方法:以宝中线某高路堤黄土滑坡为例,探讨了综合考虑液性指数、塑性指数、含水率、新老土层接合面和坡面开裂及鼓出控制点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滑动面的方法。根据地质钻探获得的数据,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形成一系列的折线滑面,依据坡面开裂及鼓出控制点确定各组圆弧滑面,从单因素分析到多因素综合,从而找出最不利滑面。研究结论:根据最不利滑面计算的滑坡推力及据此做出的抗滑桩设计应用于工程实践的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它适用于已有一定微量蠕动和变形,而又尚未发生明显整体位移,且又无法通过复杂表象确定滑动面位置的均质土体滑坡。  相似文献   

2.
我国华南、华东、华中地区及沿海城市地下水丰富,地下水压力是影响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受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水头高度的变化结构受力会随之发生改变。为了研究不同的水位对车站主体结构受力的影响,结合众多地下水丰富的地铁工程实例,选取多种水位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影响顶板、中板、底板及侧墙的最不利水位并不是统一的水位。为了方便设计,通过将众多正常使用中的地铁车站结构受力情况对比分析,认为:选取工程场地内最高水位进行车站结构受力计算,然后对部分构件配筋面积进行调整,能够满足车站结构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单层球面网壳的最不利地震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同时考虑几何非线性与材料非线性,对单层球面网壳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不利荷载进行分析。通过对场地卓越周期及地震波平台段持时的研究,建立结构动力响应与场地卓越周期及地震波平台段持时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何种条件下的荷载为结构最不利外荷载。  相似文献   

4.
以客运专线直坡矩形桥墩为分析对象,采用ansys软件计算桥墩顶帽应力,得到应力控制位置。通过分析桥墩顶帽应力流流向,指导桥墩顶帽的实际配筋和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通过建立不同高度的桥墩模型,分析比较了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桥墩顶帽应力值变化情况,得到桥墩顶帽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列车经过时气动效应对隧道内附属设施的影响,通过现场测试分析不同因素对隧道附属设施表面气动荷载、振动加速度和列车风速的影响,给出隧道内气动荷载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附属设施受到的气动荷载与列车运行速度平方近似成正比关系;隧道长度和编组对附属设施气动荷载存在耦合影响,存在最不利隧道长度,车型和季节对附属设施气动荷载...  相似文献   

6.
以电气化铁路常用的三角腕臂接触网系统为原型,建立5柱6跨接触网系统有限元模型,采用反应谱法,通过对接触网系统有限元模型不同方向施加地震荷载,展示不同地震动输入方向接触网系统各部分的地震响应,得到最不利地震动输入方向为纵向地震,抗震计算时也应考虑横向地震与竖向地震对悬挂结构产生的较大振动,为接触网系统抗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降雨入渗对滑坡渗流场和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以鹰厦铁路K290处滑坡为例,运用饱和-非饱和渗流有限元法模拟在降雨及地下水位变化条件下,饱和-非饱和土坡暂态渗流场的变化情况,探讨在降雨入渗条件下坡体孔隙水压力及基质吸力的变化规律,分析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等参数对滑坡稳定性及安全系数的影响.从微观和基质吸力的角度评价滑坡防治效果,为维护线路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研究结论:降雨入渗及地下水位变化使得坡体内孔隙水压力发生急剧变化,并且各区域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降雨初期,孔隙水压力变化最明显;滑带土各区域基质吸力因降雨及水位变化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降雨后期滑带土基质吸力基本丧失,对坡体的稳定和安全不利;水位变化、降雨强度、降雨持续时间对坡体的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受降雨强度和水位变化的综合影响最显著,在强降雨和地下水位升降时,坡体稳定系数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地下水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认识还不统一,实际勘察中难免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本文首先梳理了现行规范对地下水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定义及测量方法,其次以太原轨道交通2号线勘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基础,对钻探过程中地下水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测量作了一些探索和总结,提出了可行性强的测量地下水初见水位和稳定水位的方法,对现阶段轨道交通勘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水平荷载计算K法为依据,在广州某典型含有较厚淤泥质砂土和粗砂层的地铁车站详细地勘资料基础上,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为主要手段,以梁单元和弹簧单位为对象,分别模拟基坑围护桩和被动土压力行为.按照实际施工过程分析,拟合桩的内力和变形情况,得出桩在受地层的空间分布控制和在受施工过程的时间分布上的内力、变形分布规律,即空间上最不利位置出现在粗砂层,时间上最不利时刻出现在筑底板拆底撑时刻.  相似文献   

10.
贵广铁路榕江车站路堑挖方位于卵石层内,线路临近自然河沟,段内百年水位在地面以上3 m左右.通过方案比选确定了最佳隔水加固措施,并对贵广线榕江车站路堑边坡隔水咬合桩的变形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有限元法对百年水位下的路堑边坡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咬合桩和路堑在百年水位下的安全稳定性,并为工程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建...  相似文献   

11.
对拼装时缆索吊机主塔架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并对在最不利风荷载作用下塔架受力及位移情况进行计算,保证缆索吊机主塔架拼装过程中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对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架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一系列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分析发展机遇和趋势,提出智能通号系统解决方案,包括定义、总体架构及目标。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5个智能技术层面分析现代铁路通信系统和信号系统的智能化方式;同时,分析典型的应用场景——智能融合调度通信系统和智能化实践的边缘云计算平台,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系统的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简要分析影响铁路IP数据网安全运行的几点因素,并从管理、设备和业务配置等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120 km/h速度下地铁扣件节点垂向位移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广东某城市地铁现场测试结果与多刚体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的对比分析,探讨行车速度及轨道不平顺对地铁扣件节点垂向位移的影响。最后对该地铁在最不利行车情况下扣件处钢轨垂向位移做出预测。研究结论:实测120 km/h速度下地铁扣件节点处钢轨垂向位移值仅比84 km/h速度下的值小5.89%,表明列车速度并非地铁扣件节点垂向位移的主要影响因素;仿真分析表明:轨道不平顺是影响钢轨垂向位移的主要因素之一,定期养护对控制钢轨垂向位移至关重要;最不利行车情况下DZ-Ⅲ型地铁扣件节点垂向位移约为2.051 mm,比试运营实测位移增长约86.27%。  相似文献   

15.
地铁列车救援演练过程中,因司机的不恰当操作导致险情及事故时有发生.针对此问题,文章基于Simulink模块建立地铁列车纵向动力学模型,确定最不利工况,对列车救援工况下车钩力进行仿真分析,通过研究不同阶段紧急制动时全列车的车钩力分布规律,提出救援演练制动操作方式优化建议,为地铁列车司机救援演练制动操作方式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综合分析研究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在秦岭山区方案研究范围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等地质条件,确定地质条件较好的线路位置.研究结论:铁路客运专线在秦岭山区的地质选线,应查明方案研究范围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不良地质等地质条件,分析各方案的在平面和坡度方面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对西成客运专线在秦岭山区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CK方案地质条件较好,且方案在平面位置和坡度方面能很好地适应该区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就铁道部公布的招标文件补充文本,结合工程实践及招投标过程中的使用情况,对评标办法中的不降造费用、总承包风险费、安全生产费相关条款在实际中可能产生的歧义和可能执行难的问题,提出修改或改进的建议;对投标报价算术性校核、不平衡报价的处理、甲供材料设备的供应和结算以及施工图量差的处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通过探讨铁路招投标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推动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铁路穿越不良地基时,要采取一些特殊的工程措施加以解决,以满足铁路运行要求.本文针对采动区铁路地基加固问题,对采用高压旋喷桩和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加固方案进行对比,分析CFG桩加固采动区铁路路基的优越性,为类似地基加固提供借鉴.研究结论:以某煤矿铁路专用线为例,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软土路堤的极限高度;在不满足路堤采动下沉加高的要求下,采用CFG桩对地基进行处理.通过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理论验算和沉降量的有限元分析,以及与高压旋喷桩加固方案的对比,验证了CFG桩加固软弱地基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软弱地基加固中,加固方案完全相同的情况下,CFG桩更具优越性;根据规范和相关文献,提出了CFG桩加固设计要求;CFG桩推广使用,对于发展废物利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并对权重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以便达到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客观、准确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和不足,并为以后的建设及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改进方向,在保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的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