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奇趣珍闻     
在加拿大的一个省内,有一个面积不太大的小岛叫“塞布尔岛”。这个岛每年竟会流动约  相似文献   

2.
宇帆 《航海》2006,(1):33-34
海上的涌浪从大西洋扑向鲁恩伯格港,在我们要去的目的地——克劳斯岛和斯库尔宾浅滩之间形成起伏的波涛。当船长比尔·佛劳厄将“VI岛民”号潜水服务船靠上系泊浮筒之后,我和我的潜水伙伴考利·斯特朗便跃入海中,开始了下潜。尽管已到夏季,但5℃的水温使厚厚的氯丁橡胶潜水服透入阵阵凉意。在15米深度,我看到下面泛起一片幽灵般的白光。继续向下潜去,我发现这些微弱的光线源于一大片类似白色海葵的海洋生物的反射。它们附着在一处不  相似文献   

3.
天津港东疆港区从2002年启动建设至今10 a间,由一片浅滩发展成为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在开发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东疆港区开发建设历程的回顾与分析,总结出政策支持是先导、体制机制创新是核心、规划超前是保障、建设高效是基础的4点经验,并结合四点思考和存在的不足对东疆二岛开发建设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闽江潮汐河口汊道浅滩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梓 《水道港口》2005,26(3):172-177
闽江河口属多岛式强潮河口,河道内多有汊道,在汊道口或汊道内均出现有浅滩,水深一般都在2.5 m左右,严重阻碍了船舶的通航,为此对闽江通海航道进行了一期和二期整治。通过整治各浅滩水深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整治工程的成功。文中介绍了闽江河口水文泥沙的形势,并着重介绍了汊道浅滩整治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5.
基于瓯江河口和温州浅滩多年实测水文泥沙及地形水深资料,研究其冲淤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瓯江流域径流量呈现年际、洪枯流量差别大的特点,此特性对瓯江河床冲淤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瓯江口外及温州浅滩区域由于风浪作用引起泥沙再悬浮,导致其含沙量增大;瓯江河口地形表现为"洪冲枯淤"的特点,尽管河床纵、横向冲淤变化频繁,但河床冲淤幅度和河道容积在年间与年内变化不大,相对稳定;而温州浅滩则处于不断淤涨状态。特别是近期的人工围垦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其淤积速度,浅滩内普遍发生淤积,其中浅滩南端、北段及邻近灵霓大堤附近淤积最甚。同时,温州浅滩靠南口水道部分由于灵霓北堤建设及完成后封堵了其北侧上浅滩的潮量,从而加大了大、小霓屿岛间进入浅滩的潮量,使得其在1999—2010年间处于冲刷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最近,关于“海洋钻石”号邮轮沉没原因的调查报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经希腊国家水文服务机构允许,调查报告披露,海岸至船舶触礁处的实际测量距离为130.5米,而官方出版的主要海图则显示浅滩距海岸约57米。调查报告认为“海洋钻石”号在驶往圣托里尼岛的费拉港时受到风和海流的影响向海岸漂移并撞击到未在第425/8号海图上标识的浅滩。  相似文献   

7.
采用自然条件分析、岸滩演变分析、马家浅滩成因及稳定性分析,以及泥沙回淤与骤淤积计算、设计波浪计算、流场及其变化计算等手段,对大连长兴岛北港区(马家咀至高脑子角)建设深水大港条件进行了探讨.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从水动力泥沙角度考虑,大连长兴岛北港区具备建设30万吨级大港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
航道整治中整治线宽度的确定是整治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考虑山区河流挖槽稳定性以及船舶上滩能力基础上对整治线宽度计算公式进行改进,提出适合山区河流沙卵石浅滩整治线宽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工程实例借助数学模型对计算的整治线宽度进行验证并提出优化。整治线宽度的确定是一个系统性工作,传统的整治线宽度计算公式与该公式的计算值仅可作为参考值。为达到良好的整治效果,需要通过数学模型以及河工物理模型试验对整治线宽度进一步修正。  相似文献   

9.
6.关门海峡(KANMON KAIKYO) 关门海峡位于本州西部、九州西北角。海峡西端连接日本海,东端连接日本内海。其水域包括:从东口的部崎(HESAKI)至西口的六连岛(MUTSURE SHIMA)全长约16海里。东口以中洲浅滩(NAKA.NOSU)为界将水域隔成北、中2个航道。西口以六连岛、马岛(UMA SHIMA)片岛(KATA SHIMA)将水域分隔成东、西2个水道。东、西口之间的整个水域称关门海峡,呈U字型。 海峡是连接日本内海和日本海的交通要道,两岸有众多港口和船厂,每天船舶流量达1000艘次以上,异常繁忙,也是事故多发水域。海峡细长弯曲,可航宽度最阔处1海里左右,最窄处仅500米。关门大桥就建立在海峡最窄地段。海峡内水流湍急,沿岸多暗流、回流。海峡最窄处的九州门司崎(MOJI SAKI)大潮期平均流速达5~8节。  相似文献   

10.
登高栏岛     
初夏时节,我有幸游览了美丽而神秘的高栏岛. 高栏岛位于珠海西部,属亚热带气候.清晨,远远望去,高栏岛被一片云雾笼罩,忽隐忽现,随着朝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乳白色的晨雾像纱幔一样轻轻飘散而去,巍峨的观音山现出它那雄伟的英姿.  相似文献   

11.
大连长兴岛马家浅滩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志远 《水运工程》2011,(7):125-130
通过分析马家浅滩的沉积环境、泥沙来源、水下地形变化及泥沙活动性,探讨了马家浅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1)马家浅滩为砂质沉积物厚度超过10m的水下沙脊,浅滩上的沉积物颗粒较粗,分选性也很好.2)多年来马家浅滩的形状和位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马家浅滩水下地形处于稳定状态.3)马家浅滩泥沙大风浪作用下也难以发生全面推移,浅滩泥沙不会被大量掀起而出现大浪淘刷,因此马家浅滩可保持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鲤鱼碛滩为洪水分汊、枯水浅、险的弯曲河道过渡段浅滩,河床边界与水流条件复杂。采用贴体正交坐标系下的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研究河段的水流条件。通过多方案计算,优化了鲤鱼碛建岛尾坝、右岸深槽潜坝的工程整治措施,推荐方案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侯极  周勤  张春泽 《水运工程》2017,(5):125-129
长江上游河段分布众多卵石浅滩,大多数属于碍航浅滩,通过对卵石浅滩形成条件的分析,深入了解浅滩的碍航成因,为航道整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基于对卵石浅滩成因与演变的分析,从泥沙起动机理和卵石浅滩形成的基础出发,导出了顺直过渡段卵石浅滩形成可能性的比降和河道宽深比的范围区间。利用大量的野外实测资料和试验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卵石浅滩形成是在一定的比降或河宽范围内的,同时提出了相对应的上下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以琼州海峡白沙浅滩海上人工岛工程为研究对象,在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基于非结构网格建立潮流数值模型,分析了工程前后的流场动力变化特征,同时采用悬沙模型和底沙模型预测工程实施后工程海域的地形演变特征,研究了如意岛工程对周边海域的动力变化影响,对工程海域泥沙冲淤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15.
近底流沙是航道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针对已有观测方法的局限性,需研究一种可行的新的观测方法来进行航道近底流沙含沙量的观测。本文通过利用密度计和双频回声仪测取底流沙的密度分层,并测定不同密度分层的密度值,然后建立起含沙量与相应的密度层的密度值对应或函数关系,从而获得近底流沙含沙量的观测方法,并通过实例对方法的原理、测验过程及误差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徐曼 《航海》2007,(1):32-34
卡尼岛——奢华在梦里的天堂卡尼岛有75间超豪华水上套房,以木桥互相连结,远看就像漂浮于浅滩上的橄榄树。每个房间都面对大海,以木装饰为主,厅内有梳妆台、衣柜。有一排玻璃门由卧室通往露台,浴缸建在正对露台和大海的大窗户下。很大的露台上面有沙滩椅和茶几,露台一侧有直接通往大海的木阶梯,木梯旁还周到地装有淡水花洒,方便你浮潜回来及时冲掉身上的海水和沙子。另外还有20间豪华沙滩别墅和143间高级房。豪华沙滩别墅坐拥沙滩园景,并设有用玻璃、石头装饰的户外浴室,高级房则面对美妙海景。直到踏进水上屋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幻境。水上…  相似文献   

17.
分析新洲水道两汊汇流口形态特征及汇流口浅滩年内年际间变化特征,探讨浅滩出浅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认为:新洲南汊汇流顶托对汇流口浅滩的影响是存在的,但不是主要因素,新洲南水道上深槽走向以及北水道入流的变化是汇流口浅滩出浅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汇流口浅滩治理思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4月10日,广东湛汀东海岛,一块面积达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平整完毕。举目四望,除了一座孤独的灯塔外一无所有,海风所到之处,黄沙滚滚,天空暗黄一片。  相似文献   

19.
闫新兴  刘国亭 《水道港口》2012,33(6):469-474
在现场地貌调查及沉积物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兴化湾的自然条件、沉积特征、泥沙来源及运移趋势进行了分析。判明石城岛以西水下沉积物以粘土质粉砂分布为主,泥沙粒径在0.01 mm左右,为河流下泄泥沙沉积为主。石城岛以东局部区域沉积物质为极粗砂,为近岸山体及浅滩冲蚀物质沉积为主。兴化湾的泥沙主要为河流输沙,其次是周边沿岸冲蚀入海物质及岬角岛礁受风浪侵蚀泥沙。由于湾外涨、落潮流路的稳定和潮流动力的强劲,湾内水深地形与潮流动力有很好的对应性和稳定性,泥沙运动仅限于湾内泥沙的再搬运。  相似文献   

20.
<正> 1 前言 松花江是黑龙江的最大支流,通航里程928km,河道水量充沛,含沙很少,是一条自然条件较为优越的平原冲积性河流。地处松花江中游的三姓浅滩是松花江水深最小、航行最困难并闻名于国内外的碍航浅滩群。 三姓浅滩的治理始于1899年,长达百年的整治均因受种种条件所限未能达到预期效果。1983—1985年航道整治工程是一次比较全面、系统的治理,浅滩航道有明显改善。然而整治标准尚低,且一些整治技术亟需研究与深化。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满足千吨级驳船船队的通航要求,三姓浅滩航道整治工程被列入“八五”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交通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进行了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