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评级分数确定地铁运营基础安全现状的传统评价方法,未能考虑到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问题。因此,通过引进集对分析理论的“三划分”思想,把区间评定值转化成同异反联系数的形式,构建了具有元素权重的地铁运营基础安全现状评价结果的三元联系度函数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某地铁集团下属5条地铁线路运营基础安全现状评价结果的权重联系度、集对势、悲观势、同一度、差异度以及对立度,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形象而客观地揭示了5条地铁线路运营的基础安全现状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中城市的地铁建设和运营已进入规模化、网络化阶段。地铁车站的安全运营是整个地铁系统运营安全的重要保障。对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因素进行梳理与凝练,科学合理地选取出风险评价指标,并采用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将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与可拓物元法相结合,提出了改进可拓物元法,提高了地铁车站运营安全风险评价的时效性和科学性。结合南京地铁大行宫站的实地调查数据,对模型进行实例验证,以说明实施步骤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GB/T 50438-2007《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中的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体系为基础,增加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评价指标,作为最高层次的独立安全评价单元,建立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重新确定人员安全职业适应性、安全管理、运营组织、设备设施、外界环境5个最高层次安全指标的权重,并经过一致性检验 运用改进后的安全评价指标,可得到较为客观的地铁运营系统基础安全评价总分,为地铁安全运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长大公路隧道安全运营潜势,根据隧道运营环境特点,提出分段评价思想,运用Delphi法建立了隧道各区段运营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乘积标度法分别确定了各指标权重;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提出了适用于长大公路隧道的主、客观相结合,定量分析为主的综合评价方法,并且建立了基于评价结果的响应机制。最后,通过某特长隧道的实践验证,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能够真实地反映出隧道运营安全态势,而建立的响应机制也能合理地评判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
变权和相对差异函数在地铁运营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50438-2007)及传统综合评价方法在指标分值、隶属度确定和指标权重上存在的不足,引入变权理论和相对差异函数.建立了地铁运营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指标分值,用变权方法调整已建立的指标常权,用相对差异函数确定单因素对各安全等级的隶属度,以优化和显示某些因素在体系中的重要性.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表明,引入的这两种方法不仅可行,而且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该项工作可为我国城市地铁运营安全评价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定量评价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运营安全风险水平,构建包括列控设备风险、操作风险、维修风险、环境风险、安全管理风险和更新改造风险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运营安全风险多级可拓评价模型.以国内某高速铁路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运营安全风险定量评价为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四电系统集成的安全性是实现高速铁路高效可靠运营的基础和保证。以郑西客运专线四电系统为例,建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AHP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和隶属度矩阵,并结合综合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郑西客运专线四电系统集成进行定性描述以及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郑西客运专线四电系统集成的安全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的影响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的危害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危险源识别原理,采用层次分析(AHP)法对影响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从物质、能量、环境等方面考虑,找出影响城市地铁运营系统安全的薄弱环节和关键性因素,建立分析评价模型;结合天津地铁实际运行状况,建立天津地铁运营管理中危险因素各项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给出各层元素的单排序权重和总排序权重,并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出基于“人-车-轨道-安全管理”的安全运营系统与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的事故预防对策。为我国城市地铁运营安全状况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求解排序法(TOPSIS),对轨道交通安全性评价进行建模.采用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利用TOPSIS计算其正、负理想解和接近度,依据接近度对轨道交通安全性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构建的轨道交通安全性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为轨道交通安全性提供一种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10.
高速铁路故障致因复杂,安全评价难以定量化精确描述。为保障高速铁路运营安全,从人员、设备、环境、管理4个方面构建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各安全因素间耦合关系;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模糊综合评判相结合的模糊网络分析法(F-ANP)建立高速铁路运营安全评价模型。首先通过调研考察和参考相关研究,建立安全评价因素集和评语集;然后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安全因素权重,其中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和列车信号与控制系统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的贡献度最大;最后根据专家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建立评价矩阵,并通过模糊变换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速列车舒适性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十分复杂的过程,评价指标权重的大小直接影响评价结果的准确度。本文通过建立高速列车舒适性多元指标综合评价体系,以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主观权重,变精度粗糙集(VPRS)理论确定客观权重,并通过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将两者权重有机结合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定多元指标的权重值。通过实例验证,表明该方法确定的高速列车舒适性综合评价指标权重更加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山区铁路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构造作用强烈,软弱围岩大变形灾害频发,经常会引起支护结构变形、开裂甚至坍塌等,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危险性评价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大变形破坏特征及发生规律,构建完善的大变形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综合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基于功效系数法理论及计算规则,构建一种隧道大变形危险性评价模型,将其应用于成兰铁路杨家坪隧道大变形危险性评价。研究结论:(1)大变形与围岩洞壁最大主应力、岩石抗压强度、围岩强度应力比、岩石弹性模量、围岩级别、地质构造、地下水密切相关,评价指标总体反映了大变形发生所需的地应力环境、围岩性质和岩性条件;(2)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引入距离函数,综合主观赋权和客观赋权建立组合赋权规则,解决了单一客观或主观权重的差异性和片面性问题,使得大变形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具科学性;(3)本文模型评价结果的准确率达到90.9%,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可为预防隧道大变形灾害发生、降低施工损失及安全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安全性评价指标多,且多为定性评价,提出将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应用于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运输的安全评价中。首先通过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在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中,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两者相结合求得权值。然后应用灰色评价原理,对各指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急剧增加,有些已经投入运营的地铁车站逐渐无法满足乘客的出行及换乘需求,需对其进行针对性拓建。地铁车站拓建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变形控制要求严格,施工过程中受力体系多次转换,极易发生安全风险事故。以北京地铁宣武门站接驳拓建工程为研究对象,重点考虑4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建立多层次运营地铁车站接驳拓建施工风险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指标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接驳拓建施工风险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宣武门站接驳拓建施工为三级风险,既有地铁、周边管线和既有结构破除3个指标达到四级风险,需采取专项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研究成果对相关工程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在多样化气候特点、地理环境、资源条件下,各节能措施对铁路绿色施工过程中节能效果的贡献率,提出一种基于G1法和改进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的节能措施效果分析方法。引入主观偏好系数,并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将G1法所确定的主观权重和改进DEA法所确定的公共权重相结合,实现对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的确定。以此为基准,通过计算其效率指数的大小对施工项目节能措施综合效果进行排序。以某地区大型铁路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节能措施综合效果评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良好的吻合性,验证了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及方法的科学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个方面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并对权重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以便达到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综合评价体系旨在客观、准确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和不足,并为以后的建设及改造提供理论依据和改进方向,在保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的服务水平,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的评估问题,根据农村道路情况分析并提出一套完整全面的评估框架:构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指标体系,以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多目标决策技术中的协调分析法建立农村道路安全分析、评价与决策模型,并给出一个实例分析。通过灵敏度分析与实例结果对比,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框架和方法能够很好解决农村道路交通安全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列控系统在运营过程中风险态势与趋势难以预测的问题,将集对分析(Set Pair Analysis, SPA)引入列控系统运营风险评估中。基于人、机、环、管的系统理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SPA的三元联系数与不确定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列控运营指标权重,以五元联系数建立同异反风险评估模型,利用SPA的联系态势与偏联系数评判列控运营风险态势以及风险发展趋势。实例分析表明,该系统运营处于同势7级,属于低风险状态,且总体风险呈现"同"、"异"、"反"相互交错的发展趋势,并对其呈现多次下降趋势的指标提出对应防护措施。验证了该模型能够较好的评判该列控系统运营安全的风险等级,进一步完善列控运营安全风险趋势评估的不足,为列控运营风险管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铁接触网系统在运行和检修中存在诸多不安全因素,采用云模型理论研究高铁接触网系统安全性评价问题,利用结构熵权法进行权重计算,提出对高铁接触网系统开展安全评价的方法。从人员、设备、管理、外部环境和技术装备保障5个方面,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6个二级指标;运用结构熵权法优化指标权重,可兼顾计算的主观性与客观性;选取云模型理论计算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度与特征值,产生正态云滴,利用Matlab工具绘制各安全等级和评价综合云模型的图形,并确定最终安全风险等级;以某铁路局集团公司某供电段接触网工区为例进行实证检验,与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的安全性进行研究,结合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的特点,建立了包括车辆、道岔、轨道梁等3个系统共计13个指标的多因素多级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造递阶层次安全评估模型,确定各层评价因素相对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安全状况进行评估。重庆市跨坐式单轨交通3号线实例分析结果显示跨坐式单轨交通设备模式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良好"。由计算所得指标权重可知,道岔是影响单轨交通设备安全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车辆,最后是轨道梁。评价结果及影响因素排序可为控制跨坐式单轨交通事故及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