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阐述高铁发展背景与地域文化的重要性、解析地域文化设计理论和深入了解周口的地域文化,重点分析周口东站站房装修的地域文化表达.通过分析室内设计的局部细节与整体效果,突出地域文化在站房设计中的重要性.将地域文化作为影响高铁站房设计的重要因素,以此优化高铁站房设计.  相似文献   

2.
高铁站房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设计越来越多地融入地域文化,以传播弘扬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城市地域文化魅力.通过阐述地域文化与高铁站房的关系,总结高铁"文化站房"设计理念及地域文化表达手法,以邓州东站为例,基于邓州地域文化特色,以抽象与变形、模仿与隐喻等手法对地域文化进行抽象化表达,展现了邓州东站独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对高铁站房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交通运输.高铁站房作为城市门户,将其赋予时代特征与地域文化,可以更形象地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地域特色.以南阳东站为例,以当地文化背景为设计理念,对其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灵感与元素进行分析,总结环境艺术设计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其他高铁站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铁站房作为城市的重要门户,与地域文化结合成为高铁站房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高铁站房越来越多地承载了传承和弘扬城市传统文化的作用.禹州是以钧瓷等文化著称的华夏第一都,从钧瓷价值、钧瓷工艺和钧瓷特点3个方面梳理禹州钧瓷文化,结合禹州站站房设计理念,通过原型演变、故事隐喻、多样化表达3种方式将钧瓷文化元素设计融入站房.阐述禹...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发展,地域文化与人性化设计表达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高铁站房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其地域文化的展示尤为重要.从文化元素提取、文化元素体现、人性化设计3个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人性化设计在我国高铁站房中的应用思路与实现,并以平顶山西站为例进行具体阐述,为相关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铁车站的设计重要性凸显,高铁在不同时段客流量的变化,对站房规模、候车环境和人们的出行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京张高铁是老京张铁路的替代和延续,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意义,其站房设计因为加入了奥运因素,需要同时满足奥运、非奥运期间的流线和功能,导致站房在不同时段的客流量和客流需求具有较大的变...  相似文献   

7.
京张高铁是国家规划实施的重点建设项目,意义重大.通过分析京张高铁在线网与站房布局、站房与城市融合、站房复合功能、站房绿色人文的新思维、新要求、新趋势及其给设计管理带来的新挑战,分别从站房布局新思维、站城融合、复合功能站房、多专业协作、科技创新及质量体系方面归纳总结出京张高铁站房设计管理中的创新理念和策略方法,为后续此类...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实现地方文化与高铁文化的完美融合,郑万高铁平顶山西站候车大厅内立柱选取弧形汝瓷板画作为装饰面.但这种装饰面在高铁站房的应用,尚无可参考的安装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建筑装修效果要求,设计一种安装固定结构,并制定一套完整的安装解决方案.实践证明,该安装固定结构能够保证装饰面安装到位且牢固可靠,安装方案...  相似文献   

9.
结合东北某大型高铁站房施工,针对严寒气候及电气设备的特殊要求等,在图纸会审阶段及深化设计调整阶段,对图纸中存在的使用安全缺陷进行改进,以保证站房使用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京张高铁清河站是全国首个采用《绿色铁路客站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获得三星级设计标识的铁路客站项目,在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践性。首先介绍了清河站的设计概况与特点,阐述了铁路站房绿色设计发展的现状及研究的必要性,然后从土地利用集约化、土建装修一体化、智能遮阳百叶选取、光导管使用等方面,对清河站围护结构的节能率、自然采光、气流组织等进行模拟分析,对清河站的绿色设计及创新进行重点研究,最后总结了铁路站房绿色设计的特点、优劣势及星级评价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京张铁路不仅是2022年冬奥会的交通保障线、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经济服务线,同时是京张铁路百年历史的文化线,是展示中国高铁建设成就的示范线,更是铁总"智慧铁路、智能站房"精神的落地线,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首先提出高铁车站面临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京张高铁车站的设计概况及面临的挑战,重点从站城融合——"始发站主辅客站+中心城区隧道"模式的应用、车站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绿色站房设计、全线景观及文化艺术设计等几个方面阐述京张高铁车站的各创新点及设计思路,其中在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方面,对清河站、八达岭站、太子城站及张家口站进行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BIM技术飞速发展,在高铁站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柳州站既有站房设施老化、交通不便等问题,借鉴我国2个已完成的站房改造工程经验,在优化施工组织方案、保障既有线安全、提升施工质量等方面深入应用BIM技术,缩短了建设工期、降低了既有线安全风险,为BIM技术在既有站房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提供较好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及子系统应用到高铁站房中,如电动窗、电热风幕、电伴热、电动百叶、能源管理系统(远程抄表)等等,多为人工控制或独立控制,管理不便且能耗浪费较大。仅对空调通风、照明和扶梯等机电设备进行监控的常规BAS系统,已经不能满足运营管理节能减排的要求。以京张高铁站房为例,介绍基于BAS的能源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提出对高铁站房内的通风空调、给排水、照明、电扶梯、电热风幕、电动窗、电伴热等设备进行全面、节能、高效的自动化监控。为高铁站房和交通枢纽的BAS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依托贵南高铁南宁北站站房建设工程,从全过程BIM技术、BIM标准体系建设、站房数智化建造总控系统建设3个方面,介绍BIM技术在铁路站房工程信息化方面的创新应用。基于BIM标准和网格空间创新应用搭建的站房数智化总控系统,在创建BIM质检部位、自动形成Web端制式表单、系统审批及电子签章、数据联通和构件级质检文件关联等具体应用中取得良好效益,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BIM及信息化技术在铁路站房工程领域的应用落地。  相似文献   

15.
BIM技术作为信息化高新技术的重要代表,在高铁站房建设项目管控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周口东站项目难点,在站房施工中引入BIM技术,通过建立互联协同、安全监控、数据收集、经验共享等信息化生态圈,真正实现高效、共享、协同工作,实现施工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达到高效管理、智能管理的目的,为项目施工提供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新建太焦城际铁路晋城东站、高平东站两座高铁站房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高速铁路站房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及关键施工技术,并制定试验方案和流程开展了缓凝粘合剂的稠度对预应力筋摩擦损失的影响分析。通过试验对胶黏剂的稠度、硬度及缓粘结预应力钢绞线的摩擦系数分析,认为当现场施工温度超过25℃时,缓凝粘合剂的固化会被加速,摩擦损失增大。因此,现场施工中需要准确控制施工温度和缓凝粘合剂的实际张拉适用期,以保证在摩擦损失较小的张拉适用期内完成张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铁事业的发展,高铁站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建筑类型.基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的"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16字建设理念的设计视角,以郑阜高铁许昌北站为研究对象,结合铁路客站的设计实践,介绍许昌北站在交通衔接、出行环境、文化体现以及智能发展等方面的设计理念和效果,以期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方式快速发展,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场站一体化衔接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交通枢纽站房也朝着功能复合、地域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本文结合高铁黄山北站的设计实践,从站区规划、设计构思、平面功能、建筑结构、室内装修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城市自然风貌以及文化传统对站房设计的影响,提出了交通枢纽站房设计中将站房与城市、站房内外部、站房内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系统性设计的设计方法和室内空间与外部造型和谐统一。地域特色的抽象提炼表现手法可为其他高铁综合客运枢纽站房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邢介东 《铁道勘察》2023,(2):124-130+147
为了对服役期间高铁站房的安全状态进行及时评估和科学预警,设计并研发了一套高铁站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子模块、数据采集子模块、传输及处理子模块、数据管理子模块、安全评定与预警子模块及用户界面子模块。对各子系统的功能要求和实现方法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该系统的结构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通过分析济南东客站站房结构关键构件的应变、应力、风荷载等相关数据,得到以下结论:济南东客站站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行平稳,数据传输稳定;站房结构风速、振动加速度、拉索索力等均在合理阈值范围内,结构处于安全状态。实现了对结构状态的实时掌握,有助于保障济南东客站的安全运维,为以后站房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设计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型高铁站房逐渐发展成为集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长途车站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车站功能的复合化也要求空间布局由原来的平面化模式向立体化模式转变.而立体化模式使得建筑层高往往受铁路轨道层高程及地铁轨道层高程的双重影响,导致出现建筑层高及空间受限的问题.以京张高铁清河站设计为例,提出一种建桥合一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