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尾气分析浓度测试仪测量汽车所释放的尾气,通过分析仪测试所得到透水沥青路面光触媒涂覆层对汽车尾气降解,并对其渗水性能进行试验。探索纳米TiO2光触媒材料对汽车尾气降解效率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纳米TiO2光触媒溶液中只有纳米TiO2对汽车尾气有降解作用;随着时间的递增,这种材料的降解效率逐渐增加,并且在105分钟中的降解效率变化率最高;纳米TiO2光触媒材料在纳米二氧化钛/硅丙乳液为30%及其纳米TiO2光触媒材料涂覆量为30 g/900 cm2时,其降解效率最高;在透水沥青混合料表面涂敷这种材料,对透水沥青混合料的渗水性能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
以可分解汽车尾气的排水性橡胶沥青混合料为对象,对其性能测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iO_2掺量的增加,累计分解率、有效分解效率合累计分解量先增大后减小,根据TiO_2对汽车尾气中HC、CO、NO的有效分解效率及累计分解率,TiO_2添加量选取8.0%较为适宜。添加TiO_2对混合料水稳定性改善效果十分有限,增加空隙率可增强混合料对汽车尾气降解效果。冻融劈裂强度比和残留稳定度随着混合料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小,水稳定性能逐渐降低,结合水稳定性与降解尾气能力,PAC-13空隙率控制在15%~19%较为适宜。橡胶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深度与摆值随涂料量增加而降低,这表明通过道路表面涂膜,橡胶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降低,过低涂覆量不能达到实际需求,涂覆量下限值选取350 g/m2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该文针对薄层式和微表处式两种纳米TiO_2封层式光催化分解尾气型沥青路面的研究,利用自主开发设计的一套光催化尾气分解试验设备及试验相关方案,分别在紫外光和室外自然光照下对不同TiO_2掺量的薄层式及微表处式混合料进行尾气降解试验研究,并对两种不同TiO_2掺量下的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评价,分析表明:一定掺量的纳米TiO_2可有效改善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TiO_2掺量为60%(占矿粉比例)时的薄层式混合料和TiO_2掺量为50%时的微表处式混合料具有较好的尾气降解效果及良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掺加TiO_2的排水沥青混合料降解汽车尾气的效果和水稳定性,将TiO_2以二次改性的方式掺加到沥青中,制备试件进行催化汽车尾气性能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得到TiO_2的最佳掺量为8.5%(与沥青质量比),并验证其对混合料水稳定性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另外,通过评价不同空隙率沥青混合料对汽车尾气的降解效果和水稳定性的影响,最后综合建议可降解尾气的排水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空隙率为15%~19%,且相对越大越好。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二氧化钛材料的掺入工艺、粒径、掺量等因素对沥青混合料的体积指标、力学性能、降解尾气的性能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初步给出定性分析结论,为掺入二氧化钛材料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应用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明  温学钧  田健君 《上海公路》2022,(1):90-95+99+145
新型的纳米二氧化钛环氧乳化沥青铺装技术有着降解地下道路汽车尾气的效果,且施工期间产生的空气污染较小。为使这种优势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现对其光催化效果和地下道路的光照布置参数进行研究,从影响沥青路面降解尾气效果的各因素进行探索,分析不同因素对尾气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考虑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不同纳米材料粒径、不同混合料载体、光催化材料的不同掺量、降解时间长短以及光照强度等。利用气体分析仪,对各因素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分析沥青混合料中添加光催化材料后,对尾气中CO、碳氢化合物HC(丙烷为主)、CO2及氮氧化合物NOx的降解效果,并进行地下道路灯光布置案例分析,得到光照参数与降解率的关系,最后给出光照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RAP(回收沥青路面材料)掺量对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突破以往厂拌热再生中RAP掺量较低的瓶颈,通过设计不同RAP掺量的AC-16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并对再生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拌和压实温度以及路用性能进行试验,研究温拌再生混合料的性能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沥青用量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而最佳新沥青用量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减少,温拌剂的温拌效果随着RAP掺量的增加而减弱,温再生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在RAP掺量为40%~50%时变化加剧,最终确定温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RAP掺量宜控制在40%~50%。  相似文献   

8.
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的基础上结合SHRP高性能沥青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对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进行设计优化。以不掺入导热填料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为基础配合比,分析确定掺入石墨后最佳油石比。同时,结合材料复合理论,对不同掺量石墨的导热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及导热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确定石墨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含沥青稳定基层结构的全厚式沥青路面温度特性基础上,得出沥青基层混合料性能试验的合理温度,结合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级配对沥青基层混合料抗永久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级配比连续级配抗永久变形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废旧塑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规律,本文选用吉林省常用基质沥青及级配类型,通过测试加入不同掺量的回收塑料颗粒的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研究其对沥青混合料抗车辙及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本文的试件成型工艺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回收塑料的用量,可以使得沥青混合料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当超过该用量时,将使沥青的粘度过大,从而导致沥青混合料成型困难,增加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从而降低其力学性能。依据车辙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可知,在最佳回收塑料掺量条件下,加入回收塑料的沥青混合料具备优越的高温稳定性和抗水损害能力,这对于提高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怀月 《中南公路工程》2006,31(5):40-42,51
在分析含沥青稳定基层结构的全厚式沥青路面温度特性基础上,得出沥青基层混合料性能试验的合理温度,结合蠕变试验,分析了温度和级配对沥青基层混合料抗永久变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骨架密实级配比连续级配抗永久变形能力强。  相似文献   

12.
尚文勇  周政  陈俊 《中外公路》2023,(4):279-283
为了对比常见路面涂层填料的光反射和尾气降解效果,分别制备Nano-TiO2、Nano-ZnO、Micro-TiO2为填料的3种路表涂层,采用自行开发的光反射率测试仪,进行不同填料掺量下涂层的反射率测试,确定填料最佳掺量;在填料最佳掺量下,对3种涂层沥青混合料的反射率进行测试,对比Nano-TiO2、Nano-ZnO、Micro-TiO2对光反射效果;采用自行开发的尾气浓度分析仪,测试3种涂层在光催化条件下对气体CO、HC、NOx的降解率,比较3种填料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反射率为5.46%~6.11%;反射涂层中填料最佳掺量为30%;涂刷涂层后,混合料反射率大幅下降,相同涂层用量下3种填料反射效果优劣排序为:Micro-TiO2>Nano-ZnO>Nano-TiO2,0.9kg/m2用量时Micro-TiO2涂层的反射率达59%;填料对尾气降解效果的优劣排序为:Nano...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泡沫(乳化)沥青和水泥掺两种粘结材料对冷再生混合料路用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通过车辙试验、贯入剪切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加速加载试验、四分点加载疲劳试验、研究了泡沫(乳化)沥青和水泥两种粘结材料对沥青路面冷再生混合料高低温性能、长期高温抗变形能力以及抗疲劳耐久性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车辙变形量主要是压密变形所致,水泥掺量越大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高温性能和高温剪切疲劳性能越好;随着水泥、沥青粘结料掺量增大,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对于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而言,存在一个最佳的泡沫(乳化)沥青和水泥用量,在2.0%~4.0%泡沫沥青和2.5%~4.5%乳化沥青用量下适宜的沥青粘结料与水泥掺量比例为1.5∶1~2.7∶1;对于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抗疲劳性能而言,存在一个最佳的沥青粘结料和水泥掺量,为确保冷再生混合料具有最优的抗疲劳性能需达到沥青结合料和水泥掺量的相对平衡,用于冷再生混合料适宜的水泥掺量为1.0%~2.0%。为完善泡沫(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设计方法以及性能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民  张锋  李玉龙  吴光蓉 《中外公路》2007,27(4):285-288
分析了浇注式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特点,探讨了Sasobit改性剂的改性机理,研究了Sasobit改性剂对浇注式沥青及其混合料的性能影响规律,以实体工程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表明:Sasobit改性剂的掺入提高了沥青60℃的粘度并降低高温(135~240)℃的粘度,有效解决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与施工和易性的矛盾,但同时对混合料低温性能有一定负面影响,其适宜掺量为2%~3%。  相似文献   

15.
灌注式水泥-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在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中填充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兼具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的复合材料.采用体积法设计高空隙率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其最佳沥青用量;通过不同水灰比和不同灌浆量的水泥浆灌注的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低温劈裂强度,确定水泥浆的合理水灰比和单位面积合理的灌浆量.利用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水泥-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和良好的水稳定性,在普通水泥浆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沥青混合料同样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灌注式水泥-沥青混合料设计与路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注式水泥-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在开级配的沥青混合料中填充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兼具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特点的复合材料。采用体积法设计高空隙率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并通过马歇尔试验确定其最佳沥青用量;通过不同水灰比和不同灌浆量的水泥浆灌注的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和低温劈裂强度,确定水泥浆的合理水灰比和单位面积合理的灌浆量。利用车辙试验动稳定度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评价水泥-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水泥-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和良好的水稳定性,在普通水泥浆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水泥-粉煤灰一沥青混合料同样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我国沥青混凝土道路养护中的路面开裂问题,为沥青路面建设与预防性养护提供数据支持,为区域养护政策与标准制定提供理论支撑,特针对当下公路沥青路面和城市道路沥青路面中普遍存在的开裂病害进行了自愈合性能影响因子研究。为了更好地模拟道路开裂和研究自愈合性能影响因素,从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着手,基于四点小梁弯曲疲劳试验,通过N_(fNM)方法中的评价方法,选取疲劳恢复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方法对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沥青用量、沥青种类及级配等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选用灰关联分析研究各因子显著影响水平。结果表明:首先,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与其空隙率成反比关系,随空隙率的增大,其疲劳寿命恢复率减小;其次,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与沥青用量成正比关系,随沥青用量的增大,其疲劳寿命恢复率增大;再者,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要比普通沥青混合料更好,且随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标号的增大而增大;最后,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其疲劳恢复率也是不一样的,随着最大公称粒径的增大,其疲劳寿命恢复率减小。同时,灰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沥青种类对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次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和沥青含量对其自愈合能力的影响较显著,而级配类型对沥青混合料的自愈合能力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了确定橡胶沥青排水路面混合料中二氧化钛的适宜掺量,选择二氧化钛掺量为混合料质量的0.2%、0.3%、0.4%、0.5%,将二氧化钛和水泥一起添加到橡胶沥青混合料中,制备车辙板试件进行室内试验研究,通过自制的汽车尾气及石英玻璃密闭容器来检测二氧化钛对尾气的吸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二氧化钛掺量的增加,吸收尾气能力变强,掺量达到0.5%时,由于气体浓度、光照条件等原因使反应达到了饱和,0.4%掺量与0.5%掺量的二氧化钛吸收效果较为接近,综合考虑建议二氧化钛的掺量选择0.4%。对掺入0.4%二氧化钛的混合料进行水稳定性试验,其水稳定性有所降低,但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利用相变材料物相转变时吸收或释放大量热量而本身温度保持不变的特性,用溶胶-凝胶法制备PEG/Si O2相变颗粒,并将其以等体积替代法替代粒径小于0.6 mm的细集料应用于沥青混合料中。考察了PEG/Si O2相变颗粒对4种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敏感性及高温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EG/Si O2相变颗粒的掺入可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并且掺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当其掺量达到5%时,可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降温5℃以上,而级配对沥青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影响不明显。PEG/Si O2相变颗粒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影响与相变颗粒的掺量及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有关。相变颗粒的掺入在降低沥青混合料最高温度的同时,可降低沥青混合料发生高温车辙病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以布敦岩沥青作为改性剂,70号基质沥青作为基础沥青,进行试验室内的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的生产制备,对AC-13C和AC-20C2种代表性级配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3%BRA最佳掺量的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BRA的掺入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明显,不同矿料级配组成对BR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影响较大;2低剂量BRA的掺入对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能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33.0%BRA最佳掺量下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各项力学性能比基质沥青混合料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适用于各气候地区公路路面结构层的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