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武广客运专线韶关至花都段,地表水及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溶出性和硫酸盐侵蚀问题,简要介绍了目前的室内试验研究初步成果,提出了铁路路基工程中将砌片石砌体,锚杆、锚索的水泥浆或水泥砂浆的锚固体、水泥搅拌桩、粉体搅拌桩、CFG桩和旋喷桩等各类结构物抗环境水侵蚀措施和设计参数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现行混凝土及石砌体极限承载力的两种计算模式,对现行标准设计不同截面(矩形,圆形和圆端形)的混凝土桥墩及石砌桥墩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截面受压区应力成矩形分布的方案概念明确,符合设计习惯,且计算结果与现行《桥规》接近,能体现“转轨”原则,可作为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3.
结合钢桁梁活载作用下钢与混凝土弹性模量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因芜湖桥结合钢桁梁的设计需要,对C50混凝土疲劳荷载作用下的弹性模量做了试验,研究了混凝土的持续弹性模量,瞬时弹性模量,残余应变随疲劳次数,应力水平和应力幅的变化情况以及残余应变的恢复情况。由此提出了几种活载作用下钢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取值的处理方法,供芜湖桥结合钢桁梁梁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拉伸方法,在INSTRON4486电子拉力试验机上进行了非线弹性金属材料杨氏弹性模量的测试,给出了测试步骤,解决了各种塑性良好的有色合金、轻合金、铸铁、不绣钢等材料的杨氏弹性模量的测试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弹簧型界面,根据广义自洽理论和代表体元理论建立细观力学模型,以弹性理论为基础推导出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模量解析式。算例和模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的预测值在学者研究得到的参考值附近波动;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受骨料特性、骨料含量和沥青胶浆特性的影响,随着骨料模量的增加而增加,骨料体分比在0.3~0.4范围内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沥青胶浆弹性模量较小时,沥青混合料的弹性模量随骨料体分比呈线性增长,沥青胶浆弹性模量较大时,较少的骨料就能使沥青混合料模量达到最大值,骨料过多反而会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青藏铁路抗震研究为背景,研究原状冻结砂土动力特性参数。基于低温动三轴试验仪分析原状冻土动弹性模量、阻尼比及其与振动频率、围压和试验负温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动三轴试验温度-10~-0.6℃、围压0.1~0.5 MPa、荷载振动频率0.5~5Hz时,含水量为16.1%的青藏铁路DK1047+000段清水河原状冻结砂土动弹性模量试验值为900~1 350 MPa,阻尼比为0.04~0.15;随着荷载振动频率增大,冻土动弹性模量呈对数曲线增长;围压对冻土的作用分为增强效应和减强效应,围压较小时动弹性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达到临界围压后动弹性模量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减小;动弹性模量随着温度降低线性增长,负温对动弹性模量影响较明显;频率、负温对阻尼比的影响与其分别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呈近似相反的规律,随着围压的增加阻尼比分布变得分散。  相似文献   

7.
跨海预应力混凝土大桥工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预应力混凝土刚构箱梁结构大桥施工监测的设计民选用的仪器设备,对监测数据结果的分析,以及关于预应力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硫酸钙晶须作为无机纤维的一种,掺入混凝土后使混凝土力学性能获得了明显的提高。本文基于混凝土弹性模量三重球(Triple-sphere)模型,考虑硫酸钙晶须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贡献,采用Weibull分布,建立硫酸钙晶须混凝土弹性模量随龄期发展模型;对模型参数进行拟合,并分析不同硫酸钙晶须掺量对混凝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结论:(1)基于Triple-sphere模型与Weibull分布建立了适用于硫酸钙晶须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时间发展模型,并通过试验数据确定了模型的关键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吻合良好;(2)不同硫酸钙晶须掺量的混凝土弹性模量计算结果表明,5 kg/m3硫酸钙晶须掺量对弹性模量提高效果最好,与试验结果相吻合;(3)本研究成果可以为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岩溶弱发育对围岩整体变形与强度参数的影响,确定岩溶弱发育的溶洞直径分布规律和分析模型,基于蒙特卡罗法建立溶洞随机分布的三维数值模型,对不同体岩溶率的围岩进行了加载试验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灵活准确地生成符合实际分布特征的岩溶岩体模型;在相同体岩溶率的情况下,围岩级别越好,弹性模量折减越小而抗压强度折减越大;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折减系数可根据非线性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岩溶弱发育情况下,各级围岩弹性模量下降不超过15%;Ⅴ级围岩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5%,Ⅲ和Ⅳ级围岩抗压强度下降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速铁路连续梁工程混凝土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重点探讨了砂率、水胶比、粗骨料、矿物掺合料、养护时间等因素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动载试验方法,对比分析梁体加固前后的桥梁横向振动测试结果,对襄渝线下行段进行了安全评估,提出了提速对策,建议对梁体、石砌桥墩、片石混凝土桥墩进行加固,研究结论可供提速线路桥梁加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地震荷载下高含冰量冻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荷载作用下高含冰量冻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对西北地区地震多发地段的冻土工程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兰州的重塑冻土进行动三轴试验,分别研究了地震荷载下不同控制温度(-6,-3,-1℃)、不同含水量(30%,50%,75%)以及不同围压(0.3,0.5,1,2 MPa)下高含冰量冻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和动弹性模量。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条件下冻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呈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并且不同温度、不同围压和不同含水量对模型参数都有着影响。动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每升高1℃,弹性模量就下降12~15 MPa。围压对动弹性模量的影响有强化作用和弱化作用,-6℃时动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大而增大,-1℃时大应变情况下动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大而减小。对于高含冰量冻土,动弹性模量随含水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室内试验对灌注桩桩身缺陷的超声检测方法作了进一步研究,建立了超声检测波形参数与桩体的强度,静弹性模量的相互关系,为缺陷桩的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获得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弹性模量随强度等级和钢纤维掺量的变化规律,并确定超声脉冲法和冲击回波法所测动弹性模量与其静弹性模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制作RPC试件24组,分别采用超声脉冲法、冲击回波法和静力法测定了各组试件的强度或弹性模量。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RPC静弹性模量与立方体抗压强度及动弹性模量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RPC钢纤维掺量对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以及波速的影响较小,相应影响可以忽略;RPC静弹性模量随抗压强度等级的提高而增大;超声脉冲法表观波速约为冲击回波法的1.06倍,但两种方法所确定的动弹性模量相近,静弹性模量约为动弹性模量的0.9,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抗压强度相近时,RPC的弹性模量介于普通钢纤维混凝土和高强混凝土之间。  相似文献   

15.
碾压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普通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力学性能的对比试验结果,并从细观力学角度分析碾压混凝土的特性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6.
针对动车组铝蜂窝地板芯子结构的周期性特点,建立了求解共面弹性模量的胞元模型,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得到了共面弹性模量的数值结果。通过与试验及解析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的计算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17.
西安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土建7标段玉—洒盾构区间主要风险点为穿越市区玉祥门外浅埋石砌三联拱桥,盾构穿越前对穿越的石砌三联拱桥进行三维建模计算,采用必要的加固措施以及设置试验段掘进并优化施工参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邀请专家对方案进行会审、把关。穿越期间采取有效控制土仓压力、刀盘转速、刀盘扭矩、调整注浆压力、加大注浆量和盾尾油脂用量、及时进行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加强桥基沉降监测频率等技术措施,确保了玉—洒盾构区间安全顺利地穿越了浅埋石砌三联拱桥。  相似文献   

18.
对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法,混凝土及石砌矩形和圆形截面实体桥墩,处于单向及外向偏心受压状态下,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索。对不计材料抗拉能力的截面强度计算公式进行推导,绘制了相应的关系曲线和数据用表。  相似文献   

19.
郭钟群  赵奎  谢良  肖海平 《铁道建筑》2012,(10):150-153
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性能所涉及到的问题较多,具有不确定性。在混凝土受干湿循环硫酸盐腐蚀的试验基础上,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混凝土动弹性模量值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条件下,试件的动弹性模量在初期有微小上升后明显下降;浸泡环境下,试件的动弹性模量先上升后缓慢下降,说明干湿循环较浸泡环境下混凝土腐蚀更快速。GM(1,1)灰色模型对混凝土动弹性模量预测精度较高,为混凝土受腐蚀破坏的预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部分斜拉桥的动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一座塔梁固结、梁墩分设的部分斜拉桥进行动力性能研究。根据该桥特点 ,分析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和混凝土弹性模量变化对部分斜拉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并将分析结果与该桥静动载试验的结果作对比 ,从而得出研究部分斜拉桥动力特性时应综合考虑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 ,可以忽略弹性模量变化 (动弹性模量 )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