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跨度梁拱组合桥由于竖向刚度较大、梁高较小成为高速铁路常用桥型。为研究梁拱组合桥的地震反应特点,对一(60+128+60)m梁拱组合桥建立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特征值分析,根据其振动模态分析梁拱组合桥的振动特点,并采用时程分析方法对该桥进行弹性和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在多遇地震下满足截面偏心距要求;在罕遇地震下满足延性率要求;结构满足小震不坏、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相似文献   

2.
梁拱组合结构收缩、徐变效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宜万铁路宜昌长江大桥主桥为130 m+2×275 m+130m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结构,收缩、徐变对结构影响复杂,重点分析收缩、徐变对结构各部分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改善收缩、徐变对结构不利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大跨度V形刚构拱组合桥利用V形连续刚构的主跨斜腿与钢管混凝土拱的拱座连接形成,具有拱和V形连续刚构共同受力的特点,其结构性能已不同于一般的梁拱组合体系桥。通过本研究,揭示V形刚构拱组合桥的梁拱组合效应。研究结论:由于拱肋对V形连续刚构桥的加劲作用,V形刚构拱组合桥中跨在活载作用下的最大弯矩和最大挠度均减小约50%;组合结构桥由于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中跨后期下挠仅为V形连续刚构桥跨中下挠量的12%;V形刚构拱组合桥的竖向刚度是V形连续刚构桥的2.56倍以上,V形刚构拱组合桥的梁拱组合效应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桥为通顺路上跨京承铁路立交工程。详细介绍了方案选择、构造布置、结构计算分析以及动力特性、稳定性分析等方面的内容。设计表明,单拱肋梁拱组合体系桥梁具有减小桥梁跨度、外形美观、结构合理、经济性能好等特点,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动力性能。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工程对梁拱组合体系桥吊杆控制张拉力4种确定方法(倒拆法、正装-倒拆迭代法、无应力状态控制法和影响矩阵法)的实施步骤及结果进行有限元计算研究分析,并针对从拱脚向拱顶、拱顶向拱脚及1/4主跨向两侧3种张拉顺序过程中的结构受力状态进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吊杆张拉顺序下各构件均能满足设计需求,但对于体系复杂、规模较大的梁拱组合体系,吊杆张拉过程可能出现部分构件受力超标现象,因此需重视吊杆张拉顺序比选.  相似文献   

6.
采用基于力边界条件的节段模型分析方法、基于位移边界条件的节段模型分析方法以及多尺度模型分析方法,对大跨度梁拱组合体系桥梁中的某个整体节点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结合现场试验,分析该整体节点的力学性能,对比研究梁拱组合体系桥梁复杂整体节点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各测点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差异大多在20%以内,较为吻合;由于整体节点的处理方式不同,导致整体节点的节段模型计算结果与多尺度模型计算结果有所差异;对于复杂梁拱组合体系桥梁局部结构分析,多尺度模型分析方法能够较准确的描述其实际状态和刚度,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7.
以温福铁路昆阳特大桥为背景,分别建立全桥空间分析模型及横向框架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梁拱组合桥箱梁横向应力顺桥向的变化成峰状,并且峰顶和峰谷处的横向应力绝对值随着向跨中靠近而逐渐减小;对于边跨无吊杆区域,刚性支承框架法计算结果能够包络全桥实体建模计算结果,验证了刚性支承框架法在无吊杆区域计算横向应力的合理性;对于中跨有吊杆区域,采用刚性支承框架法计算横向应力,横向框架宽度应取吊杆间距的1/3或以上。  相似文献   

8.
某梁拱组合桥在开通运营的3年时间内即发现吊杆索力偏离设计索力较大,且主梁不同部位伴有裂纹产生的现象。在桥梁现状检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第三方数次对桥梁进行检查测试的情况,对吊杆内力及其时程变化进行理论分析,并与实测吊杆内力进行比较,进而对类似桥梁的分段施工和运营维护提出合理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某座大跨度吊拉组合铁路桥为原型,分别计算分析桥型采用罗布林型和迪辛格尔型,在不同斜跨比的情况下,结构的刚度和内力特性,选择较优的斜跨比和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槽形梁拱组合桥梁在悬灌过程中的线形控制是桥梁施工的主要控制环节和重难点,梁拱组合结构桥梁不仅要对连续梁进行线形控制,还要对拱肋安装精度和吊杆张拉力进行控制,以对整体结构的线形和受力进行控制。介绍了对武汉轻轨槽形梁拱组合桥梁施工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和现场观测形成主动和被动控制系统,成功实现了对国内首座槽形梁拱组合桥梁进行线形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利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了配装副构架径向转向架敞车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交叉连接杆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交叉连接杆作用力在制动工况下最大,且基本上都受拉力;在惰行工况和牵引工况下交叉连接杆作用力的大小差别较小,力的相位变化相反;交叉连接杆作用力的频率范围在10Hz以内,属于中低频受力构件。  相似文献   

12.
板桁组合结构体系受力特性及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对板桁结结构的各结构体系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设计过程中能根据各体系的受力特点,对不同的构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文中针对芜尖长江大桥连续梁的板桁组合结构各体受受力的情况,在板桁组合结构计算分析中,将结构划分为3个体系,对各体系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计算,认为板桁组合结构第一体系受力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混凝土桥面作为主桁上弦杆缘的一部分参与结构整体受力,在恰当考虑桥面有较宽度后,第一体系的受力分析可以按常规的杆系结构分析办法处理,第二系为由纵横梁及桥面板构成的加劲板,可采用叠加桥机板单元的网格梁组合模型进行分析,而第三体系受力主要是分析其在轮压荷载下的受力状态,分析时应按实际情况考虑多个车轴下的轮压布置,并考虑纵梁支承刚度差异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钢桁梁腹杆插入式节点杆端应力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为便于制造与安装,大跨钢桁连续梁桥往往在采用整体节点,腹杆与主桁节点连接时,腹杆插入节点板中,采用高强螺栓两面连接。由于仅连接杆件的两个面,另外一面(或两面)不直接承受节点板传递的荷载,必然存在剪力滞效应。通过建立钢桁梁腹杆的几种典型截面的有限元模型,研究两面连接腹杆端部的应力分布,从而掌握腹杆端头板件应力分布的规律并用于指导钢桁梁桥节点设计。研究结论:杆件端部最大正应力均发生在螺栓群末端;一般来说,杆件板厚越大,螺栓连接沿杆件长度方向的排数越多,最大正应力与名义正应力的比值越小;截面形式变化、板件厚度变化不会对最大剪应力的发生部位产生影响;杆件中部,截面应力趋于均匀,剪力滞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文昌桥的通车鉴定试验,测试了无腹式拱桥这种桥型在各种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为新技术的推行和工程竣工验收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陆光闾  胡匡璋 《铁道学报》1997,19(5):95-102
对秦皇岛站大里营刚性斜拉杆铁路斜拉桥用三维有限元进行了整体空间分析。系统分析了在竖荷载作用下槽形主梁的空间作用特征,提出了设计建议。理论分析结果和有机玻璃整体模型实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介绍2×16 m、交角45°57'的框构桥,一次顶进施工中的方向控制技术.其中包括桥体吃土时和全部入土后两种工况的受力分析;顶镐布置与施工参数测定.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斜拉索安全性病害和功能退化,斜拉桥在运营一定年限后需进行拉索更换。以某大跨双线铁路斜拉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斜拉桥的斜拉索更换方案,该方案仅对出现病害的单根拉索进行拆除更换,无需中断桥上铁路行车。基于空间非线性有限元手段,计算拉索更换所致结构效应。结果表明,拉索更换会引起轻微的主梁线形不平顺和结构竖向刚度降低,桥面列车需作限速通行要求,换索状态下,桥梁各构件受力均满足规范要求,本文提出的换索方案是安全可行的。结合计算结果,针对换索方案的拉索张拉工艺和施工条件提出建议,以保证换索施工全过程的桥梁受力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铁路特大桥钢箱梁顶推过程受力分析及改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铁路在建特大桥的2×90 m连续钢箱梁叠合钢箱拱主桥斜向约22°跨越交通繁忙的高速公路.钢箱梁的架设采用胎架上拼装再顶推的方法.3个主墩间没置6个临时支墩,且其中4个临时支墩的横盖梁需跨越高速公路路面,跨度达18 m,顶推中钢箱梁偏在一侧.运用ANSYS软件对顶推过程中钢箱梁的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析,研究前端墩处钢箱梁的应力分布、应力超限原因及改善方法.结果表明:计算必须考虑钢箱梁、横盖梁、滑道等的变形;滑道和钢箱梁的纵、横向受力很不均匀,直接顶推时钢箱梁的应力超限;减少各滑道横桥向高差可有效改善钢箱梁受力状态;较小的滑道橡胶支座刚度可有效改善各滑道纵向受力的不均匀性.滑道支座采用弹性模量为500 MPa的橡胶材料,一次抬高临时支墩横盖梁远离钢箱梁端支座3 cm,并将中间滑道2,3再抬高2~3 mm时,顶推过程中钢箱梁应力不超过190 MPa,满足强度要求并留有一定的余量.该措施已被应用于施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加劲钢斜撑PC组合梁是在传统的箱梁翼缘端部和外侧腹板之间设置斜撑杆,以适应较宽桥梁的横向受力需求,该类型桥梁结构在国外的公路桥梁上有所应用,而在国内铁路桥梁中尚未见应用.银西高铁渭河特大桥主桥采用四线整体设计,桥宽达到22.8 m,设计采用60 m加劲钢斜撑PC组合简支梁,满足桥梁横向受力的前提下减小了底板宽度,为下部...  相似文献   

20.
在大秦线2万t重载组合列车中部从控机车车钩和车辆车钩受力测试试验的基础上,对大量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2万t重载组合列车中部从控机车车钩纵向力、横向力与车钩偏转角的关系,以及车辆间车钩受力的规律,提出解决中部从控机车轮轨横向力和减小车钩损耗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