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丰保卫  姚勐  王士成 《公路》2011,(10):224-226
综合广西沿海铁路南宁至钦州北段扩能改造工程茅车岭隧道工程实例,简要分析和总结了浅埋全风化地层管棚施工技术.为保证施工安全及检查管棚施工的实施效果,对隧道做了净空收敛量测、喷射混凝土应力监测、钢架应力监测和锚杆应力监测.  相似文献   

2.
地下工程施工过程的不确定性,要求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以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文中以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汀州隧道实际超前地质预报为工程背景,通过对TGP探测成果的研究,剖析了“部分区段前次探测的尾端与后次探测首端结论不一致”这一技术难点的原因,并针对此类情况提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结合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地下互通立交分岔节点矿山法隧道的反挖施工方法,用于不具备由大断面隧道段往分岔小断面隧道段施工的条件时,对隧道的地下互通立交分岔节点采用矿山法施工.该方法包括无中导洞连拱隧道施工、先导洞扩挖施工、主隧道反向开挖施工技术,可为类似的地层分岔隧道施工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4.
在大跨度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监控量测工作非常必要。本文以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LJ-4标王村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对隧道右线Ⅴ级围岩深埋段初期支护进行监控量测,测试结果表明:在王村隧道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上台阶CD法进行施工,能够保证隧道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浅埋暗挖施工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城市交通的愈发拥堵,连接各城区之间新建公路隧道工程多采用大跨暗挖方案,因此隧道浅埋段施工对围岩扰动控制影响分析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烟台五卒山隧道,采用FLAC3D选取两种适用的施工方法对该隧道浅埋段开展施工工序优化分析,分析不同施工方法对隧道围岩的扰动影响。分析表明双侧壁导坑法引起隧道的最大沉降位移比CRD工法增大约13.7%;双侧壁导坑法的最大水平收敛约为CRD工法的3.08倍;底部隆起值CRD工法略小;说明采用CRD工法对工程围岩扰动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地层条件下的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以渝长扩能项目唐家嘴隧道为工程依托,为保证下穿段安全快速地通过,经技术经济方案比选,有限差分法数值模拟验证,确定下穿隧道最优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双层初支+三台阶法具有工序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工期短、经济性好等优点,对高铁路基沉降及轨道偏差的控制处于标准之内,下穿段隧道施工宜采用此方案。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投入2 000多万元研发的隧道宽幅防水板施工新工艺在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米攀段项目部成功应用。该工艺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作业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还能够提高施工质量,大大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隧道宽幅防水板施工新工艺是根据防水板幅宽为7 m的情况,采用8 m长防水板台车进行无纺土工布和防水板挂设,配合超  相似文献   

8.
陈志平  张照秀  叶兴军 《公路》2011,(6):205-209
慈母山隧道是重庆市城市快速干道之"三横线"的关键节段工程,隧址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隧道涌突水、断层破碎带、煤系地层与瓦斯成为工程的主要不良地质和施工地质灾害问题.为查明上述不良地质,沿隧道轴线采用高频大地电磁测深(EH-4电导率系统)方法开展地球物理探测,并根据探测结果,圈定了低阻异常区,与隧道施工开挖对比分析表明,发...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渝北至长寿高速公路(渝长高速公路扩能)项目唐家嘴隧道下穿3条高速铁路路基段为例,建立有限元模型模拟大跨隧道开挖过程,判定大跨隧道下穿3条高铁路基段的安全性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大跨隧道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天羽  罗志刚 《公路》2012,(7):311-316
因地形地貌原因,很多隧道进洞口围岩呈浅埋偏压状态,结合岩性软弱、节理裂隙发育等情况,使洞口段掘进施工难度加大,有时设计资料中洞口段技术措施仍难以控制掘进后初支变形以至于侵入二衬空间,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大乘山隧道是一个较典型的浅埋、偏压,同时围岩岩性软弱的工程实例,系统介绍大乘山隧道洞口段施工中,针对浅埋、偏压及不良岩性,在山体位置和洞身范围采取技术措施,提供了初支变形及监控量测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1.
扬州瘦西湖盾构隧道工程施工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承震 《隧道建设》2015,35(8):828-833
扬州下穿瘦西湖盾构段采用直径为14.93 m的泥水盾构施工,成功穿越1 275 m硬塑膨胀性黏土地层,有效解决盾构刀盘结泥饼、泥水舱及管道易堆积堵塞、刀盘扭矩大、盾构推进速度慢、泥水分离困难等一系列施工难题,是我国迄今为止在膨胀土地区进行的最大直径的泥水盾构施工工程。从扬州瘦西湖隧道的工程重难点出发,结合现场具体情况,系统总结隧道盾构施工中的全断面黏土地层高效环流及出渣技术、膨胀土地层盾构适应性改造技术、硬塑黏性土地层的盾构施工技术与开挖面稳定性控制技术,0.42 MPa高压气环境下动火焊接技术、小半径曲线精准接收技术和双层大直径隧道内部结构快速施工技术等,对我国膨胀性黏土地区大直径泥水盾构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许青峰 《隧道建设》2007,27(1):65-69
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那马隧道设计全长2788m,地质松散破碎,而且穿过多处断层。施工中发现出口部分段落处于山体滑坡层上,地质情况相对复杂。由于工期紧迫,施工方案选定中采取增设斜井增加工作面的方法,而且针对各地质不良段,分别采用管棚预支护结合小导管注浆加固突泥体及周边围岩、钢拱架加强支护等措施,成功安全穿越不良地质段。对此隧道施工方案以及不良地质段处理措施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陕西省黄延高速公路扩能工程骆驼茆隧道沥青路面工程实例,就隧道沥青路面施工工艺、施工方案、通风技术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4.
刘鹏 《隧道建设》2013,33(6):474-480
在胶州湾隧道工程中,为满足城市交通规划和区域交通疏导要求,采取设置地下分流匝道的设计方案。双车道匝道隧道与3车道主隧道在地下小角度交汇,形成分岔隧道。由于该分岔隧道段埋深浅、地层条件差、地面环境复杂,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通过工程类比、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确定小净距隧道段范围,对变净距并行隧道中夹岩分区段采取扩挖换填混凝土、对拉锚杆等措施;在特大断面隧道段通过预注浆加固地层、加强初期支护,采用台阶分块开挖方案;施工中采用微震爆破技术,较好地保护了围岩,最终成功实现了此浅埋分岔隧道的快速施工。通过现场监控量测数据反馈分析,所采取的支护参数、工程措施、施工方案合理,确保了工程的安全、顺利建成。  相似文献   

15.
金鸡山隧道拓宽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七林 《隧道建设》2011,31(5):577-582,592
金鸡山隧道的环境复杂、控制因素多,其拓宽改造方案需要考虑既有条件和工程安全。通过对金鸡山隧道拓宽改造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实施方案可采用增建D隧道和扩建A隧道;D隧道施工前应进行B,C隧道的病害加固和防护;爆破施工应采用微震动控制爆破技术,应进行既有隧道的震动监测、交通管制和台车防护;A隧道的爆破拆除应尽量先清除衬砌背后的松散岩体,可采用预加固措施和人工凿除初期支护。  相似文献   

16.
《公路》2017,(5)
以成都老成灌路改造进行大规模下穿隧道开挖为背景,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水砂卵地层邻近敏感建筑开挖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在对砂卵地层地质、工程空间结构条件以及安全控制要求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基坑采用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台阶转碴开挖方法,确定了主体结构施工遵循"纵向跳段,竖向分层,从下至上"的施工原则以及施工工艺。实践表明,提出的邻近高度敏感建筑的大型基坑开挖方法、围护结构方案、施工工艺以及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可以保证大规模下穿隧道开挖和近距离高架铁路桥墩安全,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成至瑞安段第4合同段的燕子山隧道洞口出口段为研究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 NX对隧道洞口段进洞施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采用环形预留核心土施工方法时施工先后顺序对地表(原有路面)沉降量的影响,并与现场地表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处理措施及结论可为燕子山及具有类似隧道地质地形和临近已有工程构筑物的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福建长福高速公路首个进洞隧道——A2段青岩山隧道近日正式进场施工。青岩山隧道是长福高速公路全线最长的一个隧道,也是全线控制性工程,其中,青岩山隧道洞口工程今年5月已完成。长福高速公路A2合同段线路全长7.9 km,征迁总面积53.5 hm~2,已实现征交地14.5 hm~2。为推动项目建设,施工方积极谋划,对已交地的区域全面展开施工作业。。  相似文献   

19.
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地层沉降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林刚  何川 《公路》2004,(3):136-140
以金丽温高速公路二期工程里东隧道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法对温州端洞口段40m连拱隧道进行了施工全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得出了地层及地表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沉降分布规律与大小,并与1/20的实物相似模型试验进行对比,提出了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地层沉降变化规律与施工中应重点关注的区域,对实际工程进行直接指导并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隧道浅埋偏压段地层较薄,多属于强风化带,围岩一般较破碎,且通常夹有土层,在目前以新奥法设计、施工的隧道中是控制段之一。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塔(岭)高速公路上的长干1号隧道浅埋偏压段为依托工程,选取一个典型断面即冲沟沟底K13+610处,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开挖过程和支护结构的性状进行仿真模拟分析,找出危险断面上的重点控制部位以便施工。分析结果显示,按给定的条件和参数,隧道施工开挖和支护安全并有富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