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卡式防爬器克服了穿销式防爬器的缺陷,有效地起到防止钢轨爬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列车对撞时通过配备的防爬吸能元件实现防爬及碰撞能量吸收。当两列配置有不同型号防爬器的列车发生碰撞时,由于非协调变形,可能会使防爬器的受力情况比配置同一型号防爬器的列车对撞时的受力情况更加恶劣。分析了整体型蜂窝式防爬器和刨削式防爬器的吸能特性,并通过试验和仿真对比分析了这两种防爬器对撞时的吸能特性。这两种不同型号的防爬器对撞时,刨削式防爬器受力更加恶劣,而整体型蜂窝式防爬器受力会变好,二者均可正常后退压缩。  相似文献   

3.
刨削式防爬器的防爬性能直接影响其吸能的稳定性。基于EN 15227:2020《铁路应用-铁路车辆车体的耐撞性要求》,采用LS-DYNA软件的大变形碰撞仿真分析技术建立有限元模型,对刨削式防爬器的吸能特性和防爬性能进行研究,再通过刚性墙碰撞试验验证刨削力与压缩行程的关系,通过垂向加载试验测量残余塑性变形进而验证防爬器的防爬性能。研究表明:刨削式防爬器的吸能特性及防爬性能良好;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误差在20%以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仿真分析结果真实可信,防爬性能研究方法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某型地铁车辆的铝蜂窝防爬器的吸能防爬特性,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可靠的等效铝蜂窝防爬器有限元模型。通过对不同结构参数铝蜂窝防爬器的吸能特性研究,对该防爬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将优化后的防爬器用于整车,模拟了6编组地铁车辆在速度为25 km/h时的对撞工况。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薄壁壳壁厚将使碰撞初始峰值力大幅度增加,碰撞力的波动也随之增大;在多个铝蜂窝块之间插入隔板串联组合使用,将极大地提高蜂窝块的吸能效果;在薄壁壳上开诱导孔是诱导防爬器稳定有序变形的手段之一,但是诱导孔数量过多反而对吸能造成不利影响。通过整车碰撞模拟,以欧洲铁路标准EN15227:2020的相关要求对其进行评判,证明了该防爬器具有良好的吸能和防爬性能,为铝蜂窝防爬器在地铁车辆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当前,切削式防爬器存在切削初始峰值力过高问题,会出现刀具脱落或断裂,造成防爬器失效的情况。而且,既有双切削式防爬器极易出现内部切屑在管内堆积的情况。因此需对新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切削式防爬器进行研究。[方法]先建立切削式防爬器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将切削式防爬器的切削力、碰撞吸能仿真结果同相关文献的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有限元模型模拟方法的准确性。介绍蜂窝切削复合式防爬器和改进的内外双切削式防爬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有限元模型的模拟计算,分析两种新型切削式防爬器的切削性能。[结果及结论]在切削式防爬器出现初始峰值力的位置设置诱导槽,可以有效地降低该峰值力;诱导槽的深度不小于切削深度效果更佳;诱导槽的宽度过大,会导致二次峰值力的增加,且刀具通过该诱导槽之后切削力会出现较大波动。与传统的抽屉式蜂窝防爬器相比,蜂窝切削复合式防爬器不仅吸能能力极为优秀,还能更换部件,具有可重复利用的特性。新型内外双切削式防爬器能将切屑从管内顺利排出,从而避免了切屑堆积。对比单切削式的防爬器,新型内外双切削式防爬器的吸能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的摸索、实践,蓟县车站的动态轨道衡上安装了自行设计的双卡式防爬器。作为动态轨道衡的辅助部件,较好地解决了引轨地防爬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达到高速列车碰撞过程中整车的均布吸能,实现列车各车辆同时参与碰撞吸能,提高车辆耐撞性的目的,针对现有切削式防爬器实际应用情况设计了一种切削厚度随切削行程渐变、切削行程可控的新型切削式防爬器;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防爬器切削吸能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初始切削厚度对整个切削吸能过程的影响;开展了防爬器碰撞冲击试验,考察了防爬器的缓冲吸能特性,并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初始切削厚度较薄时,切屑呈螺旋状,卷曲曲率较小,初始峰值力较低,切削过程更稳定。由于切削行程和厚度的可调节,实现了在碰撞过程中界面力在一定范围内可控,有利于保护车体及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以某城市轨道车辆的防爬器为研究对象,重点进行了与防爬器铝合金材料率相关的应力应变曲线测试、防爬器碰撞试验及相关的数字模拟计算。研究表明Johnson-Cook本构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该防爬器材料在大应变变形或材料失效时的物理力学特性,且数字模拟计算的塑性变形过程与碰撞试验结果保持了合理的一致性;防爬器加速度、纵向位移的仿真结果和碰撞试验数据相对误差均小于10%,满足EN15227-2008的防撞性验证要求。因此通过试验数据对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校正,可以提高有限元模型的精确度,为以后改进和优化车体结构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上海地铁车辆平台化技术要求及难点分析,针对性地对车体总体和外观造型进行设计优化,重点研究了防爬器的匹配及选型,最终得到符合现代列车造型特点以及技术规格书要求的车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有轨电车在近些年因其诸多优点在众多城市得以兴建和运营,但因无独立路权等原因,有轨电车易与社会车辆等障碍物发生碰撞,斜向撞击即是典型的一种碰撞场景。防爬吸能装置能够吸收有轨电车碰撞的能量,对降低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针对有轨电车防爬吸能装置斜向撞击障碍物试验实施难度大的问题,根据欧盟标准EN 15227:2008+A1:2010中对C-Ⅳ车辆碰撞场景3的要求,采用非线性显式动力学方法,利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有轨电车防爬吸能装置斜向撞击3 t可移动障碍物过程中的整体变形、吸能特性以及局部塑性应变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防爬吸能装置能够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其弹性和塑性吸能最大位移均在设计行程范围内,防爬梁无局部断裂并脱落的风险,且变形后未与车体主结构发生干涉。因此,配置该防爬吸能装置的有轨电车能够满足EN 15227:2008+A1:2010中对C-Ⅳ类车辆碰撞场景3的吸能需求。  相似文献   

11.
根据城际动车组车辆参数,介绍了防爬吸能装置设计结构及吸能原理。通过列车碰撞仿真计算和分析,验证了防爬吸能装置在列车碰撞过程中具有良好的防爬性和吸能性,对列车被动安全有着积极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基于Optistruct的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相结合的优化技术,探讨了产品结构的多目标多任务最优化设计方法,并以地铁吸能防爬器为例进行了同时满足静强度和碰撞设计2种目标要求的优化分析,最后通过静强度分析和碰撞仿真对优化结果予以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由美国运输技术中心(TTCI)与美国太平洋铁路公司(UP)共同进行的运营线路试验结果显示,在混凝土轨枕试验点安装的防爬器,对于减少中和轨温的短期或长期的变化都没有起到增强的作用.同时.当一对绝缘接头夹板出现裂缝时也未能阻止中和轨温的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验证列车编组中所采用的吸能结构配置方式及性能,文章基于多体系统动力学和Matlab GUI平台建立了钩缓装置和防爬器模型,开发了列车纵向冲击性能分析软件包.通过对比分析相同计算参数下软件包与Simpack软件的计算结果,证明了该软件包计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对比了普通车体的防爬吸能区结构与采用新型刨削吸能式防爬器的车体的防爬吸能区结构,介绍了刨削吸能式防爬器在城轨车辆碰撞安全设计中的应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某型4编组双动力动车组在研发过程中需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被动安全设计。依据车辆质量、编组数、吸能设备(车钩和防爬吸能装置)的布置和性能参数等信息,按照EN 15227标准中最严苛的C-I工况,对车辆的被动安全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车辆在碰撞的过程中车钩缓冲器、压溃管、防爬吸能装置等吸能部件能够完全吸收列车的冲击能量,满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列车车辆在偏心碰撞和倾斜碰撞场景下列车车辆的耐撞性,提出一种收缩管吸能防爬器.该吸能结构在碰撞过程中,其收缩吸能管和吸能座圆锥面产生摩擦作用,收缩吸能管产生径向收缩变形吸收冲击动能,提升非正心碰撞场景下列车吸能结构的吸能特性.采用准静态拉伸试验得到吸能管材料的本构模型,并通过台车冲击试验验证所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有效...  相似文献   

18.
悬索桥门型索塔一般采用液压爬模施工,横梁结构采用支架法与塔柱同步浇筑或者异步浇筑,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水平撑杆平衡裸塔内倾带来的位移及应力。本文结合长寿二桥主桥索塔施工实例,针对传统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主要包括液压爬模架体及倒角模板防坠落安全技术优化,横梁预应力采用与塔柱异步浇筑时预应力分级优先施工技术研究及施工缝处理技术优化,水平撑杆安装拆除及主动顶撑力施加过程中的装配式卸落安全技术研究。通过施工技术优化研究,消除传统工艺中的安全隐患,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结构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达到高速列车碰撞过程中整车的均布吸能,实现列车各车辆同时参与碰撞吸能,提高车辆耐撞性的目的,针对现有切削式防爬器实际应用情况设计了一种切削厚度随切削行程渐变、切削行程可控的新型切削式防爬器;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防爬器切削吸能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了初始切削厚度对整个切削吸能过程的影响;开展了防爬器碰撞冲击试验,考察了防爬器的缓冲吸能特性,并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初始切削厚度较薄时,切屑呈螺旋状,卷曲曲率较小,初始峰值力较低,切削过程更稳定。由于切削行程和厚度的可调节,实现了在碰撞过程中界面力在一定范围内可控,有利于保护车体及乘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膨胀式防爬器的吸能特性,对不同厚度膨胀管的材料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约束方式对静压仿真稳定段均值力的影响。通过仿真与试验对比,得到2种轮廓加压锥与膨胀管配合关系下的摩擦因数;进行不同应变率下的材料试验,研究了不同硬化模型对膨胀管高速冲击稳定段均值力的影响,并基于SHS硬化模型对不同冲击速度下的稳定段均值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厚度的膨胀管材料性能差异明显,不同边界约束方式对静压仿真稳定段均值力改变明显;不同轮廓加压锥与膨胀管配合关系下的摩擦因数不同,稳定段均值力均与摩擦因数呈正相关;采用不同硬化模型仿真得到的高速冲击稳定段均值力基本相同;使用SHS硬化模型仿真得到的不同冲击速度下的稳定段均值力基本相同,仅在碰撞初始时表现出应变率效应;采用1/4简化模型能够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