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与国内长大电气化铁路运营隧道进行类比及污染指数分析方法,预测未来秦岭隧道运营状态空气有害物质含量,CO为1.01mg/m3,NOx为0.10mg/m3,SO2为0.15mg/m3,TSP为0.51mg/m3,得出了秦岭隧道在投入运营后,自然通风状态不会造成空气环境超标污染的结论。本研究虽表明单一污染物不会引起急性中毒与职业病,但在有害气体综合作用下,不能排除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健康有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加强隧道综合防尘工作,我们采用滤膜质量法和仪器直读法,对京九线23座隧道施工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气象条件进行了监测与分析,采样品368个,粉尘最高浓度4.7mg/m3、最低0.8mg/m3,平均2.6mg/m3,超标率68.6%,有害气体主要是CO浓度的超标,最高浓度180mg/m3,超过卫生标准的占被测数的57.1%,其次为NO2,SO2和H2S等。气象条件均在允许范围之内。结果表明,目前长隧道施工中关键问题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隧道通风与综合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隧道施工中柴油机废气浓度测定及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发现,当NOx含量在5 ̄15mg/m^3、CO含量在60mg/m^3以内时,作业工人无不适反应。在NOx含量超标5倍、CO含量超标2倍时,作业工人则出现竦眼等症状,其发病人数随空气污染程度加重而增加。为解决废气污染,确保作业工人身体健康,提出了正确使用净化剂;燃油中采用减烟节能增效剂;加强有效通风、机械保养及个人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郑州站覆盖站台空气污染物的测定表明,冬季SO2、NOx、CO,春季NOx、CO的日均值不同程度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3级标准(GB3095-82)。尤其冬季春运时受车流密度高和列车取暖炉等因素影响,较春季污染严重。建议在覆盖站台上采用局部机械通风装置,加强对茶水炉、采暖炉的管理,以改善站台上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电力牵引的双线铁路运营隧道空气污染状况,选择军都山隧道进行现场测试。在现运行图确定的客、货运列车运行条件下对臭氧、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总碳氢、醛类、氧气含量及粉尘测试。结果表明,电力牵引的运营隧道内有害气体大大低于国家卫生标准,但隧道内粉尘浓度较高,夏季0.4~2.1mg/m3,冬季1.2~10.7mg/m3;氧含量较低。为此根据隧道运营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周期时滞人口扩散模型:δN(x,t)/δt=Dδ^2N(x,t)/δx^2+N(x,t)[a(t)+b(t)N(x,t-mω)-c(t)N^2(x,t-mω)],0〈x〈l,t〉0,δN(0,5)/δx=0=δN(l,t)/δx t≥mω,得到了正周期解全局吸引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泥岭隧道内安装了两台射流风机,通风10min隧道内有害气体NOx和CO的浓度控制在国家标准以下。实行机械通风后,反风向自然风不能将机车排出的废气返回到隧道内,有利于提高洞内设备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8.
奎先运营隧道射流通风效果的卫生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摸清当前车流密度下不同运营状态,自然及机械通风排烟效果,同时探索不同给风时间对排烟效果的影响。项目 在奎先隧道内进行空气中C0、N0x、C02,02的测定。结果 射流式通风的排烟效果明显优于自然通风,试验提前通风与列车上行出洞后实施机械通风较为合适。结论 奎先运营隧道射流通风效果基本达到通风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关角隧道洞口风幕式风道通风效果及通风必要性以及通风条件。在现行图确定的客、货物列车运行条件下进行测试,测试条件分自然通风及有风幕的机械通风,以NOx和CO的浓度作为评价依据对通风效果进行卫生学评价。测试结果表明该隧道在没有机械通风的情况下,洞内有害气体浓度超过部标,需要进行机械通风。开两台风机和有风幕的情况,通风13.5min洞内的有害气体可降至允许浓度以下。  相似文献   

10.
为制定预防危毒品为站污染措施,采用空气耗氧量(AOD)指标对吉林北危毒品库站污染状况进行测定,对工人进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站危毒品库房中AOD含量在10.2 ̄37.5mg/m^3范围,平均含量17.5mg/m^3,明显高于普货库房和清洁区AOD含量,存放或装卸液态有机毒物空气中AOD含量较一般固态有机毒物高;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该站作业工人呼吸性疾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普货站作业工人患病率。建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综合信号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及系统功能,并详细说明了各信号子系统的结构及系统功能.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基于无线通信的无人驾驶移动闭塞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这种基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自动控制系统将使机场轨道交通成为国内第一条完全无人驾驶的线路.机场线信号系统采用先进的列车控制系统,信号传送稳定可靠,列车间的安全防护距离更短,列车运营可以进一步缩短发车间隔,提高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2.
简要分析了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运行间隔及客流发展趋势,并建立了相应扣车模型,对故障情况下需扣停列车的数量、必须扣车的时间,以及每列列车停站的时间进行了计算。重点对扣车模型在非等间隔地铁线路上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扣车模型在地铁行车调整中的应用情况,为行车调整理论计算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介绍国内有轨电车的发展现状,结合苏州有轨电车2号线综合指挥调度系统(tramway integrated dispatching system,TIDS)项目,对TIDS主要的系统功能进行简要说明,对有轨电车TIDS系统自动监控功能进行详细的功能模块划分,并围绕列车位置的监视与追踪,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冗余策略的列车追踪方法和列车定位矫正算法,用于列车定位和显示。方案可在确保线路运行安全和运营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效率、提高稳定性,对后续有轨电车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方案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流固耦合关系下列车高速交会的安全特性,防止气流与列车相互作用对列车结构和运行安全性造成过大影响,综合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有限体积法和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更符合实际的列车交会流固耦合振动仿真方法,同时求解流场方程和系统动力学方程,并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和传统的分离方法对350 km/h等速交会安全性进行分析,综合2种方法所得结果与线路试验数据,证明了流固耦合仿真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2种方法的差异。采用流固耦合方法更能保证列车高速交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以广州地铁21号线快慢车越行运行图规划为实例,提出了越行运行图规划的策略和基本方法。通过具体的编图实践展示了快慢车不同开行比例及密度条件下的越行方案,并对运行图规划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编图结果证明了快慢车越行方案的可实施性,也从实践上证实了越行运行图的规划策略,解决了具体的工程规划及设计问题,可为行车组织设计及方案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CR400BF型动车组网络系统中的列车骨干网进行应用分析,重点论述列车骨干网及其控制逻辑在复兴号动车组上的应用,从而展示复兴号动车组的智能化优势和以太列车骨干网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7.
论证列车脱轨力学机理是列车-轨道(桥梁)系统横向振动丧失稳定。基于系统运动稳定性能量增量分析方法,提出列车-轨道(桥梁)系统横向振动稳定性分析的能量增量判别准则:当列车-轨道(桥梁)系统横向振动极限抗力做功增量大于系统横向振动最大输入能量增量时,横向振动状态稳定;反之,系统横向振动状态不稳定;二者相等时,横向振动状态处于失稳临界状态。基于上述准则,提出系统横向振动失稳临界车速与容许极限车速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证明方法的可行性。采用上述方法得到高速铁路板式无砟轨道列车失稳临界车速为607.5km/h,容许极限车速为486km/h,证明我国高速铁路运行安全度较高。  相似文献   

18.
横风强度对平原上集装箱列车横向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原大气边界底层速度型,对平原上运行速度为120 km/h的集装箱列车在横风角为90°8~12级横风下的空气动力载荷进行数值研究.研究对象分别为机车牵引装载着12.192 m(40英尺)集装箱的3辆NX70型平车和3辆X6K型平车的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平原上X6K型平车装载集装箱所受升力的平均值约为NX70型平车集装箱的25%左右;2个列车模型中位置相同的集装箱所受侧向力基本相等,集装箱所受翻滚力矩约为NX70型平车集装箱的60%左右.铁路集装箱车辆的设计对其在平原上装载集装箱所受升力的影响很大,对集装箱所受侧向力的影响很小;集装箱平车底架的大面积空隙有利于列车底部和集装箱底部之间的空气流通,可有效降低集装箱所受升力和翻滚力矩;合理的铁路车辆设计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原上集装箱车辆运行的横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旅客信息系统的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轨运输的旅客信息系统广泛使用了信息和通信技术.这种系统既用于地面,例如站台上,又用于移动的列车中.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显示、计算机和通信开辟了新的功能和应用场合.继续发展的这些技术,给旅客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利于铁路运营部门和旅客的新功能.德国铁路公司的403/406/411和415/605型车辆使用了最现代化的旅客信息系统,文章以该系统为例介绍这种移动应用的技术现状以及由于技术进步提供的新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货物列车编组计划(TFP)在铁路运输组织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编制是一项复杂的课题。目前,在编组计划编制理论和方法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从研究对象、建模方法、求解算法分别介绍国内外TFP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比并评述国内外编组计划在编制流程、构成内容和建模方法3个方面的特点;最后探讨在优化方法和优化内容上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