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当前采用的线网–线路–车站三级管理模式,设计了基于三级管理模式的智能应急处置系统。分析三级应急管理主体的建设重点及业务模型,提出三级应急处置系统架构,阐述线网客运组织影响分析、行车组织调整方案评估、应急资源分配建议、应急抢修全局联动、应急影响区段客流预测等智能化应用关键技术;通过信息上传下达相关功能的设计,实现了三级应急处置系统的高效协同,有助于提高非常态下线网级应急处置方案的合理性,从线网–线路–车站三级视角提升应急组织间的高效协同能力。  相似文献   

2.
提出同站台换乘车站的5种典型线路组合方案,结合重庆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实际工程进行分析对比,认为双层四线车站的线路组合、单层四线车站到双层四线车站的线路组合,以其合理可行性和整体经济性,可作为同站台换乘车站线路组合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节点换乘直接关系到整个线网的运行效率,所以,车站的换乘方案是新线建设前期研究的关键。针对新建线路与既有线路换乘需求与修建困难、管理复杂与出行便捷等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确保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具体的站址环境和既有站运营条件,提出对通行设施进行改造、扩容,努力创造客流组织可行、换乘便捷、工程可实施的技术方案。最后,对线网规划中不同线路的建设时序,从投资控制、工程可实施性和旅客出行的便捷性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预留换乘节点方式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北京西北部轨道交通网和13号线运营现状存在问题出发,分析制约13号线能力提升的瓶颈。通过对"提升西直门站折返能力方案、基于拨线改造的列车扩编方案、基于车站扩编改造的线路拆分方案"的研究,提出13号线运能提升综合实施方案。采用线路拆分重组、新建+改造相结合、扩大编组(6B改为8B)等一系列改造,优化线网布局、破除13号线运营困局、提高线网服务水平和可达性。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存在对实施规划内容认识不够、研究深度不足等问题。对实施规划研究中的系统模式、线路方案、车站、控制性重难点工程、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等规划的工作要点进行分析说明,并通过实际案例对可能影响线网实施性的重要因素,如外部环境、控制性重难点工程等进行研究,总结提炼线网实施规划工作过程中的着眼点。最后提出实施规划需与线网规划进行实时互动、处理好与既有线网的关系并及时开展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等工作建议,以确保轨道交通线网架构的稳定性和方案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满足长隆地下站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尽量缩小车站规模,降低工程投资,从整个珠三角城际网的交路设置、车站折返能力、折返线有效长度等主要技术参数入手,分析长隆站在整条线路及整个城际线网中的功能定位和对整个线网的灵活性、适应性的影响,对长隆站平面布置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并通过对折返线有效长进行优化特殊设计,即列控系统采用虚拟一定线路长度数据的方法,推荐的车站布置满足长隆站折返能力的需求,并大大降低车站规模,节省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铁线网化运营后,根据现有运营线路能源管理系统情况,规划建立了车站级、线路级和线网中心级3级的企业能源管理系统架构,以实现企业能源科学化管理和分析。线网能源管理中心建设首先要统一能耗数据模型,选择接入系统的能耗参数,确定中心级和线路级之间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入方案。线网能源管理中心系统硬件主要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系统软件设计为一个分层、分布的大型系统,采用6层架构设计、规划了5个功能模块、配置了3类服务器,实现了数据查询、统计分析、限额管理、定额管理和用能指标管理等多项功能,提高了南京地铁能源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评价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复杂网络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进行分析,建立复杂网络模型,进行特征值计算分析,对轨道交通网络进行评价。以武汉市规划2021年轨道交通线网为例,确定网络中交通压力最大的车站和区间,提出优化方案并进行评价比较。研究结论为:在轨道交通线网中重要的车站不仅是多线换乘站,还应包括介数较大的车站;疏解重要站点客流压力不能简单增加线路,而应考虑整个网络结构,增加外围的通道连接;在构筑网络时,不能仅追求网络效率,更应从网络结构的角度考虑单个车站或区间的客流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9.
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通过线网信息资源共享,优化整体资源配置,构建节约、高效、先进的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区域管理视频共享平台,实现不同线路、车站的视频信息共享,为轨道交通公安部门合理配置人力、提高效率、节省开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 6 号线换乘车站设计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地铁6号线是北京轨道交通线网中的东西干线,通过对该线换乘车站方案的思路和实践的论述,介绍不同换乘车站方案的研究情况,重点分析如何兼顾以人为本和适应现场条件进行地铁车站设计,从而提出平衡的设计方案,为今后换乘车站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轨道交通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郑州地铁ANCC系统融合了传统AFC五层架构[1]中的清分清算系统(ACC)和线路中央计算机系统(LC/MLC),打破了线路运管隔阂,线网运维模式向灵活性、自主性转变,同时实现了线网售检票数据的集中管理。对比ANCC四层架构和传统AFC五层架构,分析四层架构模式下的AFC系统运维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12.
广州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明广州珠江新城CBD核心区的旅客自动输送系统(APM)在国内第1次将自动导向胶轮系统应用于市政公共交通,从系统制式选择到设计技术要求、运营管理模式等,不同于常规钢轮钢轨系统。阐述作为国内首条真正实现无人驾驶的全地下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设计上大胆采用新系统、新技术、新工艺,并按车站无人值守的理念大大简化车站设备管理面积和隧道通风等系统,为类似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能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综合监控的全线能源管理系统建设模式。为了实现系统性的节能管理,建立了设备能耗与运行状态、环境和客流等影响因素之间的优化模型,并对能耗状态分析、设备状态管理、设备运行优化、节能控制、评估考核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该系统能够实现节能增效,减少投资成本,推动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的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利用既有张博线开行市域列车,从客流角度分析线路走向与市域客流走向的契合度,研究本项目对轨道交通的替代性和建设的必要性。结合既有铁路现状及线路运输功能,推荐增建二线改造成双线电气化铁路方案;考虑本线需要在维持货运运输的基础上开行市域列车,对本线速度目标值、车辆类型、车站布置、列控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等问题进行研究比较,推荐本线速度目标值100 km/h,开行CRH6型动车组,4辆编组,到发线有效长280m,采用CTCS系统和非接触式IC卡式自动售检票系统。同时对运输组织模式和运营管理方式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北京地铁机场线无人驾驶系统及其运营模式特点。结合北京地铁机场线的实际应用,讨论了无人驾驶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和故障情况下的运营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车站的经营模式是高速铁路运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此文在阐述特许经营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行业特许经营模式的现状,提出在客运专线车站内采纳特许经营模式的建议,并就可供采取的具体管理措施等进行探索,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阐述车车之间实现直接通信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利用列车在RBC中的注册数据(车次号)及同方向列车在区间内相对固定的运行顺序,在RBC端加入列车通信管理单元协助列车完成身份识别,并对特殊情况下的列车通信管理单元的布置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利用D2D技术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互通,在结合C3线路列车的运行特征与D2D技术的模式特征后,选择D2D基站中继模式建立前后行列车的通信模型。在车车通信系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故障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系统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可靠性满足目前铁路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基于云平台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管理系统架构和建设方式。该系统利用云计算的高效和弹性来部署建设,采用线网-车站二层管理模式,降低了线网和线路服务器等的硬件部署成本和维护成本。通过将能源管理系统内部使用的业务应用转换为基于云平台的能源管理应用软件,能源管理系统可获取云平台提供的共享数据,并将经过业务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到云平台中,以服务于云平台上其他业务,实现了数据资源的逻辑统一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复八线循环冷却水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京地铁复八线循环冷却水系统存在的问题,以国贸站为试点,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全面而系统地提出该站的改造方案,对地铁车站循环冷却水的系统模式、循环冷却水处理方法、优化和重新设计机组自动冲洗方案、变频技术在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应用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达到节水节电、减小系统运行噪音、降低运行费用、方便运行管理、保证系统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伴随城市群建设进程的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呈多制式和网络化发展,多制式交通协同指挥系统是多制式交通协同运输的关键,提出打破传统各制式轨道交通间封闭的信息服务模式、运营组织方式及应急指挥体系,构建基于轨道快线、轨道普线和市域(郊)铁路多制式轨道交通一体化全方位监督和管理平台,并从管理体系、总体定位、系统架构、主要功能、支撑系统等方面提出适用的建设方案,充分发挥不同制式轨道交通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应,提升多制式交通的综合运输效率、协同处置能力以及乘客出行获得感,对现有交通网络化运营起到支撑和完善作用,并为后续多制式轨道交通协同指挥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