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的场坪标高的确定,不仅要满足生产运营的要求,而且要兼顾工程建设的合理性和经济性。通过分析影响场坪标高的因素,并结合南通市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幸福车辆基地的工程实例,说明了场坪标高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确定一个合理的值。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辆基地是地铁系统安全运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场坪高程需满足排水、防洪、防涝等要求。以石家庄市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二期工程北乐乡车辆基地场坪高程的设计为例,在满足规范要求及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分析区域积水深度,市政设施高程、土方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车辆基地场坪高程,控制工程投资,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3.
合理进行场坪标高设计是市域(郊)铁路车辆基地工程的研究重点与核心,文章以南京市域(郊)线宁扬城际铁路车辆基地工程为研究背景,结合其车辆基地选址现状及周边规划控制因素,在考虑满足防洪防涝基本要求下,对车辆基地场坪标高方案进行创新研究和探讨,提出基于防洪水位填高场坪和现状地面的2个场坪标高设计方案。综合比对分析得出,方案1采用充分的防洪防涝技术措施,可满足车辆基地防洪防涝的基本要求,符合周边规划城市设计,可有效减少车辆基地站场土石方工程,有效提升车辆基地工程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的定义,在基于深圳地铁5号线道岔、车辆、信号等相关技术参数的条件下,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中道岔距离有效站台端部的长度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5.
以《地铁设计规范》为依据,从车辆运用及维修角度,论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条件下车辆基地的资源共享,包括车辆检修、段场共址建设、综合维修、物质供应和管理、技术培训、专用设备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原则和注意事项。车辆基地资源共享不仅可满足车辆检修维保的功能需要,同时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重复建设,节省工程投资,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6.
车辆段、维修基地等车辆存放场所统称为车辆停放场,其规模可以按照其配属的列车数量来表示。以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对城市轨道交通线2个或多个车辆停放场规模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确定的运用车总数,综合考虑车辆段、停车场的用地、工程条件、运营成本及运营效率,以建设、运营、维修等费用为目标,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停放场规模分配的优化模型。优化方法能够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停放场规模优化提供一个普遍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高架车站的建筑、结构设计。对现行《地铁设计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采用高架线的问题表述了意见。  相似文献   

8.
从《地铁设计规范》相关条文规定出发,探讨车辆基地出入线列车一度停车再起动的平纵断面关系;分析列车在停车时、停车后和起动时等三种不同工况的受力情况。根据牵引计算原理,建立其平纵断面关系模型。以长沙市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二期工程为例,计算出入线的最大坡度与最小曲线半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大多基于同一轨面高程。大高差地形的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若采用常规的设计方案,会存在土石方工程量较大,以及难以和周边的城市规划有效衔接等问题。以哈尔滨地铁安通街车辆基地为例,在阐述该车辆基地用地条件及周边规划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特点及物业开发方案,分析了大高差地形车辆基地设计中影响物业开发的因素。提出分级场坪、设地下试车线、股道两侧路基支挡、桥建合一等技术措施,形成了1个地下试车线、2个分级场坪、3个降坡线路车辆基地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车辆制动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车辆制动系统。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管理的原则及主要内容。结合车辆制动特性分析说明了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的车辆混合制动模式及制动力分配方案,并分析说明了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车辆停车制动管理的特点。介绍了深圳地铁1号线续建工程车辆制动控制原理及网络结构,结合制动控制原理对深圳地铁I号线续建工程车辆制动管理实现方式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地铁线路设计受城市环境的影响,小半径曲线在地铁线路中普遍应用,钢轨波磨为小半径曲线主要病害,严重影响行车品质。针对不同的曲线病害状态,结合地铁车辆车轮踏面实际廓形,设计不同的钢轨打磨廓形,且曲线上下股进行非对称性廓形设计和打磨,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是有效的波磨整治方案。以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南—马家堡区间一条350 m的曲线波磨病害整治为例,简述按该方案进行廓形设计和施工的过程,后期进行连续观测,打磨整治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控制疲劳伤损,延长钢轨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从设计角度出发,对《地铁设计规范》、《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在桥梁抗震设计标准、分析方法、设计加速度反应谱及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阐明各规范的设计原理及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铁设计规范》和《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方法较为简明,便于操作;《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概念更加明确,设计方法更加具体,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工作状态把握也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在地铁供电系统综合联调项目中的实际经验,结合《地铁设计规范》和线路开通试运营专家评审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联调项目及其实现方式,包括电力监控(PSCADA)子系统功能测试、直流牵引供电能力测试、交流降压负荷能力测试、主变电所支援供电能力测试以及牵引网钢轨回路阻抗测试。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正线、辅助线及配线设计时,需要设置单渡线.由于正常线间距很难满足《地铁设计规范》对单渡线插入短钢轨长度的要求,通常采用加宽线间距的方法解决,但恶化了正线标准、加大工程量.对单渡线的插入短钢轨长度不满足《地铁设计规范》要求时,在单渡线结构不作加强和改进,并以确保行车安全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单渡线线间距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各城市都在开展或已经开展资源共享的研究,其中车辆基地资源共享是线网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铁设计规范》规定,车辆基地是保证地铁正常运营的后勤基地。车辆基地的设计范围包括车辆段、综合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和培训中心以及必要的办公、生活设施等,是地铁正常运营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通过广泛调研,目前国内大多数城市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研究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仅集中在车辆大、架修的资源共享,缺乏对车辆基地综合维修中心、物资库等全系统的资源共享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基于线网全寿命成本控制目标的车辆基地资源共享研究思路,以沈阳地铁线网车辆基地为例,提出资源共享方案。除大、架修资源共享外,进一步研究物资存储、综合维修、特种车辆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此外,对车辆基地各个单体的配置提出一定的标准化指标。在充分调研国内其他城市地铁建设经验、运营经验以及不同城市车辆基地建设规模的基础上,最终得到沈阳地铁车辆大架修资源共享、物资共享、综合维修共享、特种车辆共享以及场段配置标准化5个方面的研究结论。便于指导沈阳及类似城市地铁在新一轮的建设规划中以及未来线网规划调整中更加合理地分配车辆基地的物资、人力、设备、用地。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的通风空调工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是风亭、冷却塔等对声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工程设计中应注意准确理解相关名词概念。《地铁设计规范》中明确的噪声防护距离是以常规设备为前提的,但必要时可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降噪措施来满足要求。在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评价中的噪声限值均是等效连续A声级。合成A声级采用的计算公式在首次使用前应进行验证。在背景噪声超标的情况下,应加大对风亭、冷却塔的消声降噪程度。在设计中还应充分重视冷却塔的选址以及准确识别声环境类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国内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可以看出,每个城市的首座车辆基地普遍具有占地面积大、设计功能全的特点。结合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首座车辆基地工程实际,在充分考虑车辆基地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提出首座车辆基地设计的艰巨性,通过分析总结车辆基地的总图布置、功能定位、设计规模、物业开发、工艺创新以及绿色设计等特点,研究结论为在各地区城市轨道交通首座车辆基地设计时,要在线网的角度充分考虑功能定位和配套设施设备,在确保运营功能的同时要重点考虑检修设施设备的资源共享、物业开发以及检修工艺的创新,要打造首座车辆基地为功能齐全、工艺先进、资源共享、土地价值高的现代生产基地,该研究结论能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U型梁整体道床"人工散铺法"施工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结合青岛轨道交通13号线高架桥工程特点,研究了整体道床一次成型的施工技术。该成果在我国佛山地铁2号线、成都地铁等线路取得了成功应用,并在海外市场肯尼亚蒙巴萨港支线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该技术显著提高了U型梁轨道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解决了轨排上桥、轨排运输及轨排铺设等相关技术问题,形成了标准化作业流程,提高了整体道床的施工精度,减少了额外人力物力的投入,缩短了施工周期,给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东莞市轨道交通2号线按120 km/h设计,已突破目前《地铁设计规范》的适用范围。列车超过100 km/h时,将带来舒适度降低、运行能耗增加、隧道通风、设备设施承压大、受电弓磨耗大及故障率高等问题。为解决列车高速运行带来的问题,结合具体工程条件,对舒适度、线路、车辆、隧道以及区间设备设施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关键技术标准在项目建设中实施。2号线首期段于2016年5月27日以ATO模式、最高行车速度120 km/h开通试运营。实践证明,上述关键技术保证了2号线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舒适的要求。随着城市的发展,运行速度超过100 km/h的地铁快线越来越多,2号线关键技术标准研究给东莞后续地铁快线及其他城市地铁快线设计、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大型检测与维修车辆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维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如线路、桥梁、隧道等)维护的重要设备,是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总结大型检测与维修车辆的作业能力指标,归纳出配置标准,结合苏州市域S1线的设计实际,基于网轨检测车、打磨车、铣磨车、探伤车、隧道清洗车、桥梁检查车、轨道车组等大型车辆资源共享的考虑,给出苏州市域S1线的资源共享方案,为中国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资源共享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