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忠民 《公路》1993,(5):25-28
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已成为现代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主导发展方向。本文简述这一理论的基本概念,从土木工程结构功能、结构极限状态分类、土木工程结构的可靠性和概率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四个方面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2.
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于1987年10月5日至10日举办了“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的公路桥梁极限状态设计法”学习班。来自全国二十多个单位的近四十名学员参加了学习。建工、铁道部门的专家、教授介绍了工程结构可靠性研究的国内外动态和《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讲授了工程结构可靠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铁路桥梁荷载的调查、检测和分析方法以及混凝土桥梁和铁路钢桥的可靠性设计方法。中国建筑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公路隧道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结构设计方法的发展,将可靠度理论应用于公路隧道工程设计是当今的发展趋势.介绍了可靠度理论在隧道工程中的现状,指出公路隧道可靠度研究中关于不同跨度的荷载、围岩抗力系数等的统计特征的研究较少,使得公路隧道概率极限状态设计存在困难.鉴于此,重点分析了公路隧道可靠度分析方法,提出了实现公路隧道概率极限状态设计的思路.探讨了...  相似文献   

4.
公路路堤结构可靠性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综合分析路堤结构边坡稳定和沉降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可靠性理论,提出了适合可靠性设计的极限状态方程和路堤结构设计参数的变异水平,并在对可靠度方法及目标可靠度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路堤结构可靠性设计框图。其成果中供路基结构设计方法由确定型向概率型转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以结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多系数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已经成为国际结构工程界的大趋势,我国在结构可靠性理论研究和应用上已和国际标准接轨。比较了按结构可靠性理论进行设计与传统设计理论的不同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工程基建能力不断走向海外,对国内外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标准进行对比研究极为必要。通过四个方面的对比,结果表明:①中国与国际主要标准在可靠性设计总原则上的规定基本一致,但具体执行标准,中国以行业划分,欧洲以结构设计类型划分;②以分项系数反映可靠水平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是目前中欧可靠性设计标准的主流;③欧洲标准目标可靠指标的确定以工程风险分析法为主,具体数值较为统一,中国标准以校准法为主,但具体数值未经社会风险可接受水平统一调整;④欧洲标准分项系数的确定采用了确定性方法,中国标准分项系数的确定以一次可靠度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学习研究极限状态法和容许应力法设计理论的基础上,从使用年限、荷载标准值、分项系数等方面说明现行公路桥梁规范的极限状态法不适用于施工便桥,并在工程实际中将混凝土运输车满载工况作为设计荷载,采用容许应力法进行钢便桥的设计计算,并与公路-Ⅰ级车辆荷载效应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军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可靠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极限状态法建立了机场道面可靠性的设计标准。基于可靠性理论,以飞机作为设计荷载,考虑荷载和温度翘曲应力的共同作用,建立了军用机场水泥混凝土道面可靠性设计方法。以实例计算的结果与用现行设计规范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相对误差仅2.60%,说明文中建立的可靠性设计法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公路》2000,(6)
国家标准《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已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从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2000年4月26~28日在福州由标准主编单位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公路工程委员会桥梁专业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了标准的宣贯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介绍了标准的编制背景、主要技术内容和使用中应注意的内容以及工程结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标准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极限状态设计原则、结构上的作用、材料与岩土的性能和结构的几何参数、结构分析与试验、质量管理和…  相似文献   

10.
"定值设计法"长期在公路桥梁结构设计中被使用,但因为"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优越性能越来越凸显而逐渐将其取代。就结构可靠度理论应用于公路桥梁设计中的问题进行研究,重点研究桥梁结构可靠度的Monte—Carl0法(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的Mc模拟)和实用分析方法,并研究工程界广泛使用的一次二阶矩法,针对其弱点,根据结构可靠度指标的几何意义以Jc法为基础,利用计算机建立结构可靠度指标计算优化模型,对求解方法着重研究,通过在桥梁工程中的实际算例证实这一方法切实可行并具有极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环境和景观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明挖道路隧道建设越来越多。该文对此类工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首先,就破损阶段法和极限状态法这两种设计方法,对相关规范进行了解读与分析;然后,分别对抗剪强度和抗弯强度进行了不同方法的计算对比;最后,得出结论,城市明挖道路隧道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合理的,能够达到不低于破损阶段法的安全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回顾了岩土工程中极限状态设计的历史发展过程,比较了用于陆上和近海结构物设计的总安全系数与局部安全系数,研究发现,土方工程,挡土结构物,陆上和近海基础的临界和可靠性极限状态设计,在不同规范中所使用的安全系数是非常类似的。在临界极限状态设计中,局部安全系数是与荷载和土体参数的变异性以及设计近似化和施工误差相关系的,这些因素影响了结构物的标准破坏概率和破坏的严重程度,而对于陆上和近海结构物来说它们的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某跨径为85m+150m+85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公路桥梁结构设计系统GQJS,研究其符合承载使用要求的结构设计方法。通过对该桥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持久状况和短暂状况)下2种工况的验算分析,表明该桥结构满足现行规范的各项要求。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将铁路桥设规的水平提高一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我国铁路桥设计规范的发展,回顾1985~1997年我国铁路桥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提高我国铁路桥设计规范水平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①就实用讲,容许应力法不如极限状态法,而可靠性理论现在只能用于辅佐极限状态法。②逐步学习并传播世界先进结构规范——欧洲结构规范(Structural Eurocode)是当务之急。力求循序渐进地按我国的需要,为各种结构编出各自的简明、适用、先进的设计规范。  相似文献   

15.
公路路线设计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公路路线设计指标不确定性(随机性),以可靠度理论为基础,建立设计指标极限状态下功能函数,利用一次二阶矩法求解可靠指标.通过可靠指标来分析平面全无控制交叉口停车视距设计,并与目前公路技术标准进行比较.同时对影响停车视距可靠性的各随机变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车辆运行速度均值和方差及路面摩擦系数均值对停车视距设计指标可靠性影响最大.从而也验证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公路路线设计比传统的定值设计法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从现有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成果出发,以实现混凝土桥梁设计使用寿命作为耐久性设计的目标,结合混凝土桥梁的结构设计特点,提出了一套实用耐久性设计方法.通过相关内容的文献收集、整理及结果分析,确定了引起结构性能退化的主要耐久性作用及其极限状态,系统总结了现有耐久性设计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基于分项安全系数的耐久性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将环境作用的影响作为荷载,采用结构设计规范常用的荷载与抗力的关系式,引入分项安全系数,针对影响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能的主要环境作用建立了对应的极限状态方程,进行耐久性极限状态的验算,并详细论述了相关安全参数的意义和取值范围.最后以碳化作用为例进行了耐久性验算.  相似文献   

17.
铁路桥梁浅基础承载力可靠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铁路桥梁浅基础采用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讨论了浅基础极限承载力取极限承载力基本值加宽深修正值之和的模式;根据有关资料和可靠性原理推导了地基土极限状态条件下的宽深修正系数、地基土抗力变异性计算表达式及基于铁路桥梁设计标准图的可靠度校准计算方法,并通过大量计算分析,提出了铁路桥梁线基础的目标可靠度指标和地基土的抗力分项系数;其中还讨论了浅基础的换算抗力方法和荷载~抗  相似文献   

18.
针对库仑土压力理论的不足,提出用塑性极限分析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并以塑性极限分析土压力计算理论为基础,推导出挡土墙稳定性的可靠度计算方法,建立相应的可靠度计算的中心点法公式,并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揭示了不同的参数对挡土墙稳定性可靠度指标的影响,可以为岩土工程的极限状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极限状态法的基本原理,综述了该方法的概念及应用于岩土工程的特点.特别对岩土工程中,不同的极限状态、分项修正系数、参数的取值以及荷载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就应用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做了分析.本文的内容可在今后岩土工程极限状态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郑继光  王潮海 《东北公路》2000,23(4):32-34,83
本文在全面介绍加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中两种极限状态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对两种极限状态计算中的区别和联系加以分析,并与容许应力法做以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