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计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准移动闭塞是一种既能保证行车安全,又能提高运输效率的信号制式,本文在简略介绍准移动闭塞特点的基础上,推导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设计中移动闭塞,常规自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并根据本文得到的计算结果提出准移动闭塞中定位单元长度的优化设计推荐值及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2.
轨道电路的长度直接影响投资成本及行车密度。推导出了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轨道电路长度的确定方法及在不同条件下的优选值。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传统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式,并指出其在复杂的铁路系统中并不能保证轨道交通运营能力,更不能保证运营稳定性的缺陷。探究UIC406的能力分析方法,研究其能力分析模型,并通过其能力分析模型建立固定闭塞与移动闭塞下的追踪间隔时间模型,推出理论计算方法,最后通过railsys软件验证追踪间隔时间模型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速铁路按固定闭塞方式组织列车追踪运行的控车模式不同,高速铁路由于装备了CTCS-2/3级列控系统和调度集中设备,故采取以车载信号作为行车凭证、按一次连续速度模式曲线监控高速列车运行的控车模式.基于高速铁路的这一控车特点,综合考虑列车的长度、运行速度、常用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车站作业时间和闭塞分区长度等影响因素,借鉴普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给出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4种追踪间隔时间和7种车站间隔时间)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为制定规范和统一的高速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办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引入移动闭塞概念的基础上,比较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的技术差异,提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方法,推导出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对两者进行仿真计算及分析。可知,列车以相同的速度运行,列车安全间隔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比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缩短得越多;列车安全间隔距离一定时,列车的运行速度越大,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和准移动闭塞列车安全间隔时间越接近。  相似文献   

6.
基于市域快轨列车控制方式和运输组织模式,综合考虑列车长度、运行速度、制动距离、安全防护距离及车站作业时间等影响因素,借鉴铁路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思路,归纳出市域快轨列车间隔时间类型及定义,并针对不同越行条件下的各种间隔时间提出计算方法。以国内某市域快轨线路进行实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区间追踪间隔时间为45~52 s,起车附加时间为22~56 s,停车附加时间为19~46 s,列车到通间隔时间为45~51 s,通发间隔时间为18~19 s。与OpenTrack仿真结果进行对比,理论计算结果平均误差约为0.21。列车间隔时间理论计算方法的提出,为市域快轨系统运输组织计划编制过程提供了关键参数选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安全防护距离的计算模型是车载ATP(列车自动保护)的关键技术之一.影响车载ATP安全防护距离的因素包括列车位置不确定因素、ATP设备反应时间、列车制动性能等.分析了这些因素与安全防护距离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移动闭塞系统和准移动闭塞系统的ATP安全防护距离的计算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计算模型与实际工程数据存在较小的误差,模型...  相似文献   

8.
移动闭塞系统已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移动闭塞系统列车追踪间隔问题,建立了移动闭塞间隔控制模型,分析了列车追踪间隔的影响因素,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结果说明了移动闭塞系统具有缩短列车运行间隔,提高运行效率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由于外界因素影响而使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列车追踪间隔偏大的问题,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算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表达式,分析了影响列车运行追踪间隔时间的本质因素,提出了基于提前减速法的追踪间隔时间优化方法.以兰州地铁1号线线路数据为例,对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得出了相应的追踪间隔-距离曲线图.仿真结果表明,提前减速方法能很好地优化线路中关键区段的追踪间隔偏大的问题,提高了整条线路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将结合北京地铁2号线的设计,重点分析采用一次模式制动曲线控制方式和速度分级控制方式对列车最小间隔时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合理确定高速动车组列车在折返站的折返时间(简称站折时间),对进出站客流的集散过程和主要影响站折时间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现场实际调查统计数据和旅客进出站组织的合理作业流程以及作业时间序列图,提出高速动车组列车站折时间的分析计算方法。研究表明:站折时间主要受列车编组辆数、旅客人数、旅客在站台上的走行时间、车站客运通道和站台阶梯的通行能力等控制;当列车按8辆编组时,站折时间可取11min,占用到发线时间可取17min;当列车按双列重联16辆编组时,站折时间可取20min,占用到发线时间可取26min。研究结果可为高速铁路的列车运行图编制、客运站工作组织及客运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性能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映射法生成高速列车四边形贴体网格及外部流场计算六面体网格;在200 km/h和300 km/h 2种工况下,对高速列车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得出了表面压力的分布状况;对高速列车车头曲面关键点的压力进行了实车测试,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CBTC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安全间隔时间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CBTC系统的发展。本文研究CBTC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安全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推导出移动闭塞和准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安全间隔时间计算公式,并对两者进行计算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动车组换端模式,阐述了CRH5和CRH380CL两种动车组的换端过程。通过两种动车组换端条件、换端操作及换端命令的对比分析,发现了CRH380CL型动车组的换端优点。根据对比分析,对动车组换端过程逻辑控制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真空管道系统污物输送机理,建立旅客列车密闭厕所真空卸污管道系统流量计算模式,并对卸污进气量、卸污口位置、真空站抽升速率与摩擦阻力压力损失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真空卸污管道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7.
铁路信号继电器工作是否可靠将极大地影响铁路通信系统的稳定性及可靠性。以铁路信号继电器作为研究对象,对触点电压、线圈电流和线圈电压的高速数据进行采集,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频谱分析和滤波器滤波,去除噪声干扰,通过电磁继电器的电磁机构动作原理分析二次吸合现象产生的机理,研究了二次吸合时刻t_6的计算方法,得出继电器的时间参数。同时分析了时间参数与继电器可靠性之间的关系。通过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证明精度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特殊车站铁路信号区间综合监控系统组网进行分析,提出组网优化方案,对于区间综合监控系统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线CBTC信号系统作为一种实时安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时间同步机制为列车运行记录、系统报警、故障日志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系统地描述了信号系统时间同步机制,不仅包括信号系统的外部时钟源和内部时钟源,也包括信号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时间同步机制,同时分析了信号系统作为时钟源对外部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地铁列车牵引计算往往沿用铁路列车的牵引计算方法,忽略了地铁车辆对控制加速度的缓变式处理过程,给牵引计算的控制加速度、速度和运行时间计算带来偏差。给出了考虑冲击限制情况下,地铁列车最大能力运行及节能运行时的牵引计算算法,并采用实际列车和线路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冲击限制的地铁列车牵引计算算法可以提高牵引计算中列车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仿真精度,使速度和加速度的仿真计算结果更符合地铁列车运行实际,区间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可提高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