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资讯     
正湖北"铁水联运"缓解三峡船闸检修压力3月中旬,武汉铁路局宜昌车务段发布消息,在三峡大坝北线船闸停航检修期间,武汉铁路局联合沿江水路、公路等部门实施货物翻坝分流,截至目前,"铁水联运"货物120万吨,降低企业综合运输费用近4亿元。2月2日至3月14日,三峡大坝北线船闸实施自2003年通航以来历时最长的一次停航检修,期间三峡船闸通过能力仅为正常的45%。(记者陆民敏)  相似文献   

2.
郭涛 《中国水运》2000,(11):26-28
三峡永久船闸是世界上闸室和阀门数量最多、运行情况最复杂的船闸工程,是永久通航初期船舶通过三峡大坝的唯一通道.确保船闸初期阶段可靠运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设备故障规律和葛洲坝船闸、三峡临时船闸的运行实践,对可能影响永久船闸初期正常运行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晨  王丽铮  张伟 《水运工程》2018,(11):11-15
三峡大坝船闸建成之后,库区船舶通航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船舶大型化发展迅速。船闸内系缆设施的承载能力有限,而船舶大型化发展应满足闸室安全停泊的要求。通过实船试验方法,选取典型大尺度过闸货运船舶,实测闸室停泊过程中系缆状态和相应数值,分析影响船舶过闸系缆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改善船舶过闸过程中停泊安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江南集团技术》2001,(4):I002-I002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供水、养殖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大坝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三斗坪,永久船闸位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左岸,为双线平行布置的五级连续船闸,其中靠山内侧一线为北线船闸。每级船闸主体结构由六个闸首和五个闸室组成,总长1607米,每级闸室的有效长度为280米,宽34米,最小水深5.0米。  相似文献   

5.
三峡蓄水后宜昌断面枯水位下降趋势及应对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立  许文盛  何小花  韩飞 《水运工程》2006,(5):59-64,73
宜昌断面的枯水水位是反映葛洲坝船闸通航条件的特征参数。自葛洲坝修建以来,宜昌断面枯水位明显下降。三峡蓄水以后,宜昌断面的来沙量降低,河床发生冲刷调整,枯水位将发生相应变化。依据实测资料,对三峡蓄水运用初期宜昌至虎牙滩河段的冲刷特性、宜昌枯水位的变化、影响宜昌断面枯水位的因素以及下降趋势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应对宜昌水位下降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金辉 《水上消防》2014,(2):22-25
<正>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蓄水、发电和通航,产生了具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使川江航道得到了根本改善,告别了过去急流险滩的历史,促进了水上运输业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国家提出西部经济大开发的战略,更进一步地促进了长江中上游水上运输业的空前发展,为促进西部经济大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三峡5级船闸的投入使用,通过船闸的各类船舶消防安全现况参差不齐,特别是现在船舶通过三峡船闸需要时间长,对三峡船闸的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船舶一旦在闸室内发  相似文献   

7.
王定 《水运工程》2024,(3):87-91
针对应用《船闸总体设计规范》进行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制动段布置时遇到的问题,从船舶通航安全角度阐述了船闸引航道制动段、口门、口门区和连接段的内涵。介绍了国内外现有船闸口门区通航安全判别标准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特性及船舶舵效原理,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船闸通航安全制动段水流条件判别方法,对船闸整体模型试验及船闸总体布置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海青 《中国水运》2012,(11):40-41
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提前20年达到设计值,现有船闸通航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三峡大坝通航能力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文章利用相关理论与数据论证了新建三峡通航设施的必要性,提出再建长江三峡通航水梯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已成功蓄水至135米,三峡大坝永久船闸也于6月16日顺利完成了试通航.川江的航行条件和通航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社会各界对三峡成库后库区航运业的发展.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避免船舶对库区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三峡永久船闸的通过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船型标准化等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张春贤部长在今年全国交通厅局长会议上代表部党组提出的交通跨跃式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在长江、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以及其他主要水域基本实现船舶标准化.2020年全国内河运输船舶基本实现标准化的战略目标。随着三峡蓄水成库以后.库区的航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迫切需要我们加快推进库区船型标准化工作。  相似文献   

10.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3):255-255
据报道,依托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建设的我国首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不久前在宜昌挂牌。该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究船舶过闸交通组织与枢纽联合调度技术、通航建筑物检测和安全评估技术与设备开发、船闸运行与船舶过闸安全状态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1.
吉哈诺预计,在新船闸投入使用后的最初几个月,每天可以通航5艘新巴拿马型船,其中3艘可以是新巴拿马型集装箱船。随后,新船闸将能够通航10艘新巴拿马型船舶,而现有船闸将继续通航巴拿马型及该级别以下的船舶。  相似文献   

12.
<正>11月30日,韩江丰顺东山水利枢纽船闸完成年度检修,于上午九点半恢复通航。在梅州海事人员的指挥协调下,当天共有80余艘船舶按照船闸管理规定进行排号登记,空载和重载船舶共40余艘安全有序通过船闸。据悉,该船闸于11月1日起进行为期一个月停航检修,因地处韩江中游,是梅州通往潮汕地区的必经水道,船闸停航检修,大量船舶停泊在船闸附近锚泊区。检修期间,梅州局多次派执法人员到现场了解船闸检修进展,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作业,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检修工作顺利进行,按时恢复通航。11  相似文献   

13.
基于schijf方法,提出船闸通航船舶下沉量的理论预报模型;借助三峡船闸通航船舶下沉量实测数据,采用误差分析方法,提出理论预报值的误差修正模型;提出适用于船闸通航船舶的下沉量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14.
唐桂刚 《水运工程》2011,(3):117-120
船舶大型化给船闸通航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刘老涧船闸通过安装超高报警装置等来应对超高船舶对船闸安全通航的影响。阐述3种超高报警装置在船闸通航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着重介绍红外线报警器的选型、安装、故障诊断及排除。  相似文献   

15.
敬勇 《中国船检》2002,(6):10-12
举世闻名长江三峡工程已经进入明渠截流的时间,对航运业更为严峻的考验即将来临.到2003年6月水库蓄水至坝前水位135米且永久船闸通航,长江航道将经历明渠和临时船闸同时通航、明渠截流而临时船闸单独通航、临时船闸封堵和水库蓄水断航、永久船闸初期通航的变迁过程.三峡水库建成后,万吨级船队可大半年直通重庆,宜昌以上航道将大大改善,促进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的开发和对外交流,使长江成为名符其实的"黄金水道".抚今追昔,从长江三峡的一期工程开始至二期工程收尾,中国船级社(CCS)作为内河航运权威技术部门之一,为三峡工程建设对航运的影响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在规范科研、明渠通航检验、防范船舶污染环境、跟踪库区水域变化对船型变化的要求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面对航运检验市场变化带来新的思路,新的领域开拓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三峡枢纽河段的船舶航路、气象水文条件、三峡大坝船闸过闸流量、过三峡船闸的船舶吨位分析等因素进行浅析并形成初步优化后配布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为给我国未来跨海通道建设后的航标管理提供借鉴,考察美国、欧洲的跨海大桥水域航标布设情况,考察发现:国外对桥区水域的船舶定线制设置比较谨慎,但设置的船舶定线制水域基本覆盖整个桥区水域;航标配置总量较少,多布设在航道转向水域或暗礁水域,航路间距也较大,未出现在桥梁轴线两侧密集布设航标的情形。加强航标布设,协助船舶尽快适应改变后的通航规则,提高桥区水域通航安全管理水平,是跨海大桥建设后的通常做法。  相似文献   

18.
在连续多孔通航桥梁和间断多孔通航桥梁营运期航标配布中,针对桥区左右通航标表达信息易混淆的问题,本文通过实例对比,提出了用不同节律的白色闪光来区分桥区分叉航道以及桥区相邻航路的方法,帮助船舶准确地区分桥区通航桥孔对应水域和非通航桥孔对应水域,保障桥区通航和桥梁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9.
《水运工程》2012,(6):14
自2002年6月4日起,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航道部门对三峡坝区航道航标配布进行了优化,三峡大坝—葛洲坝两坝间乐天溪航段航道维护宽度增至180 m。乐天溪航道整治工程上锚地炸礁工程已于5月底顺利完工,乐天溪航段从单向控制恢复为双向通航。  相似文献   

20.
数字     
《中国远洋航务》2016,(10):13-13
9月18日下午,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未来,一艘艘船舶,将经过这座巨型“空中电梯”的托举,“翻越”三峡大坝。2003年6月投运的三峡船闸可容纳万吨级船队,船舶通过船闸时,就像上下五级台阶,故有“大船爬楼梯”的比喻。而三峡升船机过船规模为3000吨级,船舶在承船厢里像乘垂直电梯一样在空中升降,故有“小船坐电梯”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