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期,长江航道重庆维护疏浚船舶基地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现场核查会议在重庆举行。交通运输部水运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局、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市南岸区交委、重庆海事局等单位专家及项目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单位的相关人员参与验收。验收核查委员会一行实地察看了建成后的疏浚船舶基地各类建筑物及其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2.
长江上游重庆万州段属于三峡水库常年回水区,水位变动幅度较大。为提高长江上游区域公务码头前期方案选择的科学性、合理性水平,本文结合长江航道局万州航标维护基地建设工程的实际案例,针对上游区域公务码头项目工程在项目选址、方案设计及比选、装卸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形成了总结性经验结论,可为附近区域其他码头项目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余彬彬  郑唐文 《船舶》2022,(6):81-86
长江上游航道弯、窄、浅、急,需要每年进行疏浚维护以保证船舶正常通过,但目前疏浚维护方式以硬臂式多功能抓斗挖泥船为主,配备辅助船舶进行作业。该作业模式需锚泊在岸上固定挖泥船,从而导致钢丝绳横穿航道,疏浚过程中阻碍其他船舶正常通航。该文通过对上游作业环境条件以及目前航道疏浚方式的研究,对比分析设计了一种适合长江上游航道环境条件下作业的自行走疏浚装置,并针对该装置提出了一套长江上游航道疏浚作业方案。通过对该方案的评估,得出该自行走疏浚装置及方案能够解决疏浚作业过程中其他船舶的通航问题,同时有效提升了疏浚作业效率,可作为解决上游航道施工问题的新方法,为长江上游航道疏浚作业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船舶》2019,(5)
正近日,由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设计,黄埔文冲为长江航道局建造的国内首艘采用双速比推进的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9"顺利出坞。"长鲸9"是长江航道局建设的用于长江下游深水航道维护疏浚的大型耙吸挖泥船,是继"长鲸7"后打造的又一型用于长江下游深水航道及长江口特殊环境条件和疏浚土质的耙吸挖泥船。"长鲸9"可在  相似文献   

5.
吸盘式挖泥船由于其特殊的船型特点和作业特点,特别适用于内河浅水航道的维护疏浚。该文以长江航道局建造交付的"吸盘3"号以及前续船"吸盘2"号为例,阐述了包括功率分配优化、疏浚性能提升、侧推功能设计和装驳功能设计等一系列优化设计。这些优化设计大幅提升了吸盘式挖泥船的疏浚能力、操纵性和环保性,从而能更好地确保长江航道黄金水道的畅通。文中所介绍的设计理念,对于从事工程船舶设计的专业人员有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6.
我国首次开发的新型1250 m~3/h自航吸盘式挖泥船前不久在东海船厂下水,该船由长江航道局命名为“吸盘1”号。该船是为国家重点工程——葛洲坝二期工程配套的替代进口的新型工程船舶,主要用于葛洲坝长江航道的维护疏浚,并兼顾长江中下游的航道疏浚。  相似文献   

7.
正4月1日,长江航道重庆维护疏浚船舶基地建设工程水工部分交工验收会在重庆华商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并顺利通过交工验收。4个单位工程的建成投入使用,标志着长江航道重庆维护疏浚船舶基地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为疏浚船舶的补给及靠泊需求和今年夏季的防洪度汛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系统评估2018年长江上游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实施效果,为今后航道维护工程提供技术参考。基于年度水情及航道疏浚滩段分布情况,分析维护性疏浚方案设计、施工时机和频次、施工过程的动态管理及航道可持续性等。结果显示,2018年长江上游干线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总体效果良好,滩段选择及疏浚方案设计与河道演变规律基本适应;疏浚时机及频次基本合理,最大程度地缓解了与通航的矛盾;但由于维护性疏浚未大幅改变河道水流特性和河床边界,因此天然河段浅滩航道可持续性较差,仍需加强观测,必要时采取其他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2019年8月5-6日,《长江上游朝天门—涪陵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工可报告》)咨询评估会在北京市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交通局、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内河港航中心、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三航(重庆)生态修复研究院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从长江航道局2016年工作会议获悉,"十三五"期,该局将开展航道通过能力与生态承载能力的研究,科学确定开发强度,减少对自然资源、水域环境的消耗和占用。该局将对航道维护和工程疏浚船舶进行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在工程中设计上尊重自然、重视生态,推行环保驱鱼、生态护坡等新技术,在施工中全过  相似文献   

11.
正继BIM技术在东溪口水道、长江上游航道小米滩维护性疏浚工程应用设计之后,重庆设计院技术人员不断加强对BIM技术的纵深研究,近日又将BIM运用贯穿小米滩整治建筑物坝体修复工程的整个设计阶段,并容纳了所有的建筑结构信息,该信息在项目策划、建造、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中进行共享和传递。由于坝体修复工程的复杂性,传统的平面二维设计方式难以直观找到坝体的实际修补位置以及精确的计算工程量。重庆院技术人员通过深  相似文献   

12.
《船舶设计技术交流》2005,(3):F0002-F0002
由长江船舶设计院为长江航道局设计的长江4m^3液压抓斗挖泥船主要担负长江航道水下整治,疏浚及港池的维护工作,该船航区为长江B.C级航区和J2级航段,为非自航船舶。  相似文献   

13.
正11月24日,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与长江航道局正式签订一艘13800m~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建造合同。当天,黄埔文冲为长江航道局建造的长江下游12.5 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6 000 m3自航耙吸式挖泥船也实现入坞铺龙骨。  相似文献   

14.
束梁 《中国水运》2014,(10):254-256
近年来,长江东流水道的老虎滩北槽航行条件与西港航道逐渐恶化,汛后淤积严重,严重影响通航。为保证主航道的畅通,长江航道局对该段航道开展了疏浚维护。为了解疏浚维护效果及近期的通航条件,文中以最新的航道测图资料为基础,对东流水道疏浚前后的河床演变特性及航道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实施维护疏浚措施后,西港航道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西港航道受老虎滩北槽下游淤积和老虎滩尾淤积下移的双重影响,西港过渡段通航形势短期内难以好转;建议应加强对西港航道的维护力度,在西港航道维护疏浚期间可利用东港航道作为紧急备用通道。文中研究成果可为东流水道后续航道维护工作和航道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张璠 《水运工程》2023,(8):157-162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了长江上游近年的水沙条件变化,认为2022年汛期反枯水情将给航道养护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通过总结近年的航道养护疏浚实践,提出了长江上游航道养护疏浚工作主要存在重点浅滩不利演变趋势加剧、碍航浅滩数量增加、碍航时间和维护疏浚时机高度集中、疏浚组织难度大等问题。为应对可能出现的不利水文条件下多水道集中出浅问题,提出加强中长期水情预测预报、对重点浅滩进行精准设计、采取将航道养护疏浚和整治建筑物维修相结合的综合养护方式,可为航道养护和航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9月8日,由中国船级社(CCS)广州分社检验的6000方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11"轮,在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举行了隆重地交船仪式。"长鲸11"轮是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为长江航道局建造的第2艘6000方深水航道维护疏浚耙吸式挖泥船,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长江航道武汉工程局负责管理营运。该船总长122米,型宽24.80米,  相似文献   

17.
《船艇》2008,(4):45
长江航道局订购的3500立方米/小时绞吸挖泥船,近日在南通港闸船舶制造有限公司下水,标志着长江航道维护有了首艘大型绞吸式挖泥船。该船由武汉航道工程局自筹资金建造,船长103米、型宽19米,吃水3.8米,总装机功率13600千瓦,最大挖深27米,排距6000米,适用于沿海港口和码头开挖、航道疏浚等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9月3日,长江航道局在武汉组织召开了长江下游12.5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4500m3/h自航绞吸挖泥船技术设计审查会。参加会议的有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整治中心、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筹)、长江武汉航道工程局、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设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的代表和特邀专家。与会专家和代表听取了设计单位关于该船技术设计的介绍,对技术设计报告进行了认真审议,认为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长江下游有"大水大沙"淤积变化规律,今年大汛后泥沙淤积形成浅情,特别是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中落成洲、鳗鱼沙、福北水道等航道保畅形势不容乐观。8月13日,长江航道局在镇江组织召开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汛期维护疏浚工作现场会,这是该局近一个月以来第三次部署12.5m深水航道的疏浚维护保畅工作。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河段整治建筑物新结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凤 《水道港口》2010,31(5):464-467
为了进一步增强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减少以后工程的维护量,根据长江上游航道河床、水流特点,通过分析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河段内整治建筑物的破坏形式以及破坏机理,提出了4种坝体新结构,以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河段建设工程为依托,进行了新结构试验性应用,应用结果表明,4种坝体新结构整体稳定,较好的维持了整治效果,为其他山区河流的航道整治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