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茆长胜  李彪 《水道港口》2013,(2):139-143
根据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汛末蓄水对长江中游航道条件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正常运行期的蓄水调度方案进行了优化探讨。研究结果初步认为:目前水库蓄水时间必须提前至9月,宜昌下泄流量应大于10 000~12 000 m3/s,每日流量变幅不宜超过1 500 m3/s。  相似文献   

2.
正进入12月以来,长江叙泸段航道水位快速下退,12月合江门08时水位均值0.5m,最低水位达到0.35m,较多年同期均值水位偏低约0.85m,低水位出现时间较往年提前约1个月。水位陡落的主因是上游来水减少,岷江高场流量由1660m~3/s迅速减少至712m~3/s,为近5年同期最小流量,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下泄流量1740m3/s,接近每年的最小流量,导致长江叙泸段航道水位短短10天内由2m快速下退至0.35m,长江叙泸段航道余家湾滩、风簸碛滩等重点滩险航道维护尺度接近计划维护尺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运》2021,(1):29-29
根据《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向溪管理分中心关于开展向家坝下泄流量1500m3/s调度实践的函》,向家坝水电站将于2021年2月21日开展调度试验,期间下泄流量将减小至1500m3/s,且可能短时低于1500m3/s。根据来水情况预测分析,届时宜宾合江门水位将可能低于0m,这将是长江叙泸段航道整治建设完工后,十二年来辖区出现的最低水位,极低水位会对船舶安全航行造成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周克当  高凯春  韩飞  陆英 《水运工程》2002,(5):41-44,51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按三峡水库调度方式,对宜昌站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提出对水库优化调度方案的最小下泄流量要求以及可能产生的碍航问题。  相似文献   

5.
施工导截流设计是保证大坝主体工程施工期安全填筑的重要保障。遇到10年一遇洪水时导流洞泄洪,下泄流量134m~3/s;遇到50年一遇洪水时,大坝可做临时围堰挡水,导流洞泄洪。保证大坝安全施工,顺利度汛。根据河道来水量,经计算确定了截流戗体前水位为1,243.64m,确定截流堤顶高程为1,245.0m,最大高度11.0m。  相似文献   

6.
正7月27日,长江航道整治中心在宜昌市组织召开了2000m~3/时自航吸盘挖泥船吸盘4建造项目验收会。来自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局、长江航道整治中心、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筹)、CCS武汉审图中心、船舶设计院、建造船厂以及用船单位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共计23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汛期发电调度应服从防洪调度,并兼顾航运调度,为摸索向家坝电站泄洪工况下对航运安全的影响,组织开展了不同流量级泄洪工况下实船通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向家坝升船机当前最大通航流量可由7900m~3/s(枢纽泄洪不超过1500m~3/s)调整为:①1000吨级标船:最大通航流量为8500m~3/s(枢纽泄洪不超过2200m~3/s);②500吨级以上非标船:最大通航流量为7500m~3/s(枢纽泄洪不超过1000m~3/s)。  相似文献   

8.
岷江是是联系周边省市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通道,船舶的安全航行对该航道的通航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基于非结构化网格的平面二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对龙溪口电站下泄非恒定流条件下船闸下游口门区附近的水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可知,对于工况一流量从单机533m~3变化到2,665m~3的过程中,该区域回流流速均控制在0.3m/s以内,满足通航需求;对于工况二右岸引航道下游700m均为主流回流区,回流流速在0~0.4m/s之间,口门区回流平缓,未超过规范要求的0.4m/s;对于工况三当第5~7台机组完全开启时局部最大横向流速已经超过规范规定的Ⅲ级航道横向流速最大标准。该模型的建立为电站机组开启和关闭时间的确定提供指导,减缓水位和流量的骤变对船舶航行带来的影响,对进一步认识岷江航电枢纽下泄非恒定流对通航带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7月5日,长江中游航道维护2000m~3/h自航吸盘挖泥船("吸盘4")在南通顺利交船验收。长江航务管理局规划基建处,长江航道局规划基建装备处、财务审计处、档案中心、长江航道整治中心,长江航道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筹)、长江宜昌航道工程局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验收。"吸盘4"是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设计、江苏海新船务重工有限公司建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检验法,分析宜昌站和汉口站来水来沙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研究三峡工程蓄水运用后宜昌至武汉河段的新水沙特性。结果表明,三峡水库的运行调平了流量过程,使得枯水期缩短,中水期延长;三峡水库开始运用后,两站年输沙量和部分月份月输沙量发生突变,输沙量急剧减少;进入宜昌至武汉河段的泥沙大幅度减少,几乎可以认为是"清水"下泄;出库"清水"从沿程河床获取泥沙后不饱和度降低,输沙量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认识长江中下游枯水情势发生的复杂变化,采用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对宜昌、沙市、汉口、大通等重要控制站点的枯水位进行分月变异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宜昌站枯水期发生中、强的变异;沙市站发生强、巨的变异,变异程度最强;汉口站发生纯随机(无变异)至强变异;大通站发生纯随机(无变异)至中变异;各站点10—11月均发生向下的变异,与2003年相比,2021年汛后宜昌、沙市、汉口站水位(流量)分别下降了0.76 m(6 000 m3s)、2.82 m(7 000 m3s)、1.66 m(1万m3s),大通站则未发生明显变化,其对航运的潜在影响需加强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航为向家坝水电站功能之一。为发挥电站通航效益,明确电站适宜通航水流条件,前期通过实船试航试验初步确定电站最大通航流量不超8 500 m3/s,且最大泄洪流量不超2 200 m3/s双控标准。然而,在近年船舶通航实际调度中发现,向家坝水电站通航水流条件除受下泄流量影响以外,还受下游岷江、横江洪水顶托作用影响。通过建立向家坝—泸州一维非恒定流模型,模拟当汛期向家坝水电站依次按4 000 m3/s至8 000 m3/s各级流量恒定出库时,分别遭遇岷江、横江5~100 a一遇不同典型年洪水顶托后,向家坝水文站水位日变幅、小时变幅情况。得出当遭遇岷江50 a一遇、横江100 a一遇洪水顶托时,向家坝水文站最大水位小时变幅分别达0.55、1.19 m/h,最大水位日变幅分别达7.59、6.87 m/d;且仅当遭遇岷江、横江5~10 a一遇部分工况洪水顶托时,向家坝水文站水位满足小时变幅不超过1 m/h、日变幅不超过3 m/d双控要求,其余工况下水位变幅均超标准。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向家坝水电站通航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哈达山枢纽调水对扶余下游河段航运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臣  王剑飞  刘新 《水道港口》2001,22(4):164-168
利用拟合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分析研究了哈达山水利枢纽建成后 ,下泄 2 5 0m3 /s流量方案对扶余至三岔河口河段通航条件的影响 ,并提出了初步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在长江中游石头关水道测试近10个月的新型防草渣航标船在本届主汛期防草效果初显。近日,受长江中上游流域强降雨及三峡水库加大下泄流量的影响,长江中上游各港埠水位快速上涨且涨幅较大,江面杂草、流木、缠绕物较多,这些时刻影响着航标标位的稳定性,也给航道维  相似文献   

15.
曹娥江新建清风枢纽船闸东侧将原翻板闸拆除,改建为10孔泄水闸,泄水闸东侧为清风枢纽电站,船闸下游河道缩窄导致泄水闸和电站下泄水流对船闸下游引航道流态造成不利影响。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不同流量和泄水闸开启方式对船闸下游引航道的影响。试验表明:当河道流量大于850 m3/s时,无论采用何种泄水闸开启方式都无法使船闸下游引航道流速满足规范要求;当河道流量小于850 m3/s时,采用所有闸门均匀开启的方式均有利于减弱泄水闸下游回流强度,同时使引航道流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裴金林  刘怀汉 《水道港口》2006,27(3):165-169
三峡水库坝下航道有8处重点浅滩和7处一般碍航浅滩。根据主要浅滩的碍航特性,为保证三峡水库初期汛后水库蓄满和减轻对坝下航道的不利影响,对长江委原设计的正常蓄水方式、清华大学的推迟蓄水方式、武汉大学的提前蓄水方式和长江航道局的有控制延长蓄水方式等4种不同汛后蓄水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针对各汛后蓄水方式存在的优缺点,结合日平均最小下泄流量和两坝间水位日变幅的要求,提出了汛后蓄水的较优调度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1 概述 西辽河总办窝堡引水工程由24孔拦河闸、3孔冲沙闸、左岸莫力庙取水口和右岸引辽济清取水口4部分组成,其中,左岸莫力庙取水口在拦门河闸上游800m处,其它3部分均处于同一断面上.该河段属游荡性河流,水流含沙量大,河道冲淤迅速.汛期最大含沙量为166kg/m~3,河床质平均粒径为0.25mm,推移质平均粒径为0.117mm,悬移质平均粒径为0.04mm.该工程的设计标准为二十年一遇,流量为847m~3/s;校核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流量为1964m~3/s.该工程试验要求在流量大于100m~3/s时,保证莫力庙取水口与引辽济清取水口能同时引水,并且要求在讯期各取水口不被淤堵,拦河闸、冲沙闸能顺畅地泄洪排沙.  相似文献   

18.
金沙江与岷江干支流上水电站调峰发电下泄非恒定流引起下游叙泸段河道水流条件显著变化。结合一维非恒定流数学模型和实测资料分析研究叙泸段河道内代表性非恒定流传播过程及其造成水力参数相对于概化恒定流条件时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叙泸段河道内典型非恒定流波长为218 km,传播速度3 m/s;随着传播距离增加波衰减幅度减小,波形变得光滑;当宜宾水位处于波峰时,下游沿程流量呈现递减趋势,波谷则正好相反;相对于恒定流条件,其流量变化范围为0~730 m3/s,水位抬升0.5~2 m;断面平均流速变化在-0.5~0.2 m/s,比降变化范围为-0.2‰~0.2‰,比降最大值为1.38‰。  相似文献   

19.
陈淑楣 《中国港口》2010,(10):61-62
<正>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大量泥沙被拦蓄,出库含沙量大大减少,清水下泄导致葛洲坝下游河道发生新一轮长距离冲刷,水库运用若干年后,下游河道冲刷才基本平衡。由于河床下切,宜昌至城陵  相似文献   

20.
刘勇  张毅 《水运工程》2015,(1):134-138
金沙江最下游梯级向家坝水电站已蓄水至正常蓄水位,但相关航运参数仍存在较大争议。为保障长江上游干线基本维护尺度,用保证频率法、保障航道基本维护尺度反推流量法、天然入汇比分配法等对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在干支流均建电站的条件下,按照天然入汇比分配法较为合适;在不考虑非恒定流及河床冲刷影响的情况下,向家坝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不应小于1 296 m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