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岐--侯官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是闽江水口--福州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重点河段,一期工程已经竣工。探讨该河段浅滩成因及演变特点,重点论述该河段整治原则、整治方案,以及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地处祖国东南沿海。闽江是该省的一条主要河流,全长281.5公里。闽江上游——自水口至南平一段长约87.5公里,河床系石盘或基岩而上复卵石,礁石星罗棋布,计有大小滩险140多处,而且坡陡、水浅、流急,并伴有强烈泡旋水。船舶在该段石质而多滩险的河床航道上航行颇为困难,有时在枯水季节,甚至停航。为排除闽江上游河段的零星暗礁,并进行航道障碍清理,福建省航运管理局航道养护工程大队原有两艘挖泥船——炸礁用的“闽钻  相似文献   

3.
林国银 《中国水运》2014,(11):60-61
闽江南港航道整治工程于2010年底投入试通航,通过对整治前后航道观测及实测资料进分析,初步分析评价整治效果,为今后闽江高等级内河航道进一步整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闽江口通海航道是福州港(指闽江口内港区)连接闽江内河与外海的咽喉通道。闽江口自马尾至口外海滨长约50公里,航道共有6处碍航浅滩。该航段航道在实施整治工程前,只能乘潮通航5000吨级海船。自1981年至1987年实施一期航道整治工程,达到乘潮通航万吨级海船;1991年至1998年实施二  相似文献   

5.
明渠平面布置型式对流速、水位等水流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航道整治的效果。以沙溪口坝下航道整治工程为例,研究了明渠边坡、出口型式、外接丁顺坝、明渠宽度、明渠长度等因素对明渠内水流特性的影响,提出了作为雍水方案条件下通航明渠的布置原则:(1)通航明渠距离雍水目标区域不宜太远,且一般适用于枯水河宽可缩窄河段;(2)应沿主流方向布置,明渠内外地形应有利于水流的平顺;(3)出口应采用对称型式,出口两侧地形应避免大的起伏。通过合理布置明渠和对明渠附近河槽形态进行整治,可将沙溪口船闸下游近坝段水位抬高至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6.
陈欢 《中国水运》2021,(1):36-39
本文介绍了互联网卡一体化智能航标灯的技术和特点,充分利用电子技术、智能电池技术、太阳能光伏技术、大功率LED技术及无线遥测遥控技术的最新成果,对航标灯及其太阳能充电电路关键技术参数进行自动采集,通过RF无线方式将采集到的参数传输到物联网NB-IOT通讯终端,由物联网NB-IOT传输到航运监控室,整个过程全自动,免维护。依托闽江干流马尾罗星塔—水口航道整治工程航标工程的建设,推广应用互联网卡一体化智能航标灯后,改变了该航段航标灯维护管理状况,提升了闽江航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7.
闽江潮汐河口汊道浅滩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梓 《水道港口》2005,26(3):172-177
闽江河口属多岛式强潮河口,河道内多有汊道,在汊道口或汊道内均出现有浅滩,水深一般都在2.5 m左右,严重阻碍了船舶的通航,为此对闽江通海航道进行了一期和二期整治。通过整治各浅滩水深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取得了整治工程的成功。文中介绍了闽江河口水文泥沙的形势,并着重介绍了汊道浅滩整治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裕溪闸下航道治理工程是合(肥)至裕(溪口)航道整治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合(肥)至裕(溪口)航道直通长江的“喉咙口”。本文介绍了裕溪闸下航道治理工程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谭艺 《水运工程》2004,(10):119-120
《航道整治工程技术规范》(JTJ312—2003)(以下简称《规范》)是交通部组织编写的行业标准,其适用于天然河流、湖区和库区的航道整治设计与施工,属于航道整治工程设计及施工的强制性标准。《规范》(90版)是交通部关于航道整治工程的第一本技术规范,它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航道整  相似文献   

10.
石衡  魏光裕 《水运工程》1996,(10):146-149
较系统地介绍了马尾港区的河段特性及航道整治效果;同时介绍了闽江口内沙浅滩的成因,整治方案的比选过程及工程实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7月25日从福建港航部门获悉,福州港闽江口航道增深工程于日前通过由福建省交通厅主持的竣工验收,正式投入使用。业界人士认为,福州港闽江口航道增深工程的建成,对改善福州港进出港船舶通航条件,促进福州经济发展,推动该港区的开发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卫星遥感分析闽江口深水航道演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一梅 《水运工程》2003,(7):30-32,38
通过对7个时相Landsat卫星TM影像资料处理与信息提取,研究闽江口在不同时相、不同径流和不同时刻的悬浮泥沙来源、分布、扩散和潮汐动力。据此,分析影响闽江口深水航道演变因素,整治航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袁林 《水运管理》1999,(7):38-41
“以电养航”是我国内河航运业筹集资金的一种尝试,即以电站发电收入作为水运基础设施,尤其是航道的整治、养护所需资金。目前,“以电养航”的试点项目包括西江桂平航电枢纽、西江贵港航电枢纽、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和闽江沙溪官蟹航电枢纽等。其中,西江桂平航电枢纽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灌河口5万吨级航道整治问题,依据河道地形水文及已建工程资料,分析了灌河口河床演变特点和碍航特性,并对该河段航道整治的思路和对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灌河口近岸地形近年来基本稳定,出口北水道的维持条件趋好将有利于出口水道的整治;为改善航道条件,航道整治工程可考虑在已建整治工程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双导堤工程设计,优化建筑物布置方案,使其能够有效地拦截潮流携带的泥沙,归顺航槽内水流条件,保持航道的畅通、稳定。  相似文献   

15.
闽江水口下游航道路治方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江水口电站的调度运行改变了下游来水条件。本文研究了这种变化对航行条件的影响。探讨了增加航道水深的可能性,介绍了竹岐至淮安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的动床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6.
长洲枢纽坝下—界首河段位于西江航运干线广西境内末端,其上游已建或规划建设多座梯级枢纽,该河段河床受到清水冲刷,加之人为无序采砂,河床下切明显。配合贵港至梧州3 000 t级航道工程建设,现状条件下航道设计水位已较前期工可阶段有明显下降。为了保证贵梧3 000 t级航道工程的建设,文章采用长洲枢纽运行后实测地形、水文实测资料,对长洲枢纽坝下—界首河段设计水位进行重新推求,并根据推求结果提出贵梧3 000 t级(长洲坝下—界首)河段航道设计水位应充分考虑长洲水利枢纽运行导致的河床下切以及航道整治开挖为3 000 t级航道共同影响引起的枯水期水位备降值。  相似文献   

17.
彭伟  詹锐彪  王斐 《水运工程》2017,(12):169-173
针对沙溪口水电站坝下河段存在的枯水期船闸门槛水深及航道水深不足、流速大流态紊乱的碍航问题,采取筑坝、新建明渠及炸礁相结合的整治思路,调节左右汊分流比,抬高枯水期船闸出口水位,增加航道水深,调整流态,改善船舶航行条件。采用1∶50正态物理模型对航道整治方案进行试验研究,并根据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案研究分析,优化后方案船闸门槛水深、航道水深、流速及流态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黔、郁两江汇流口位于来宾至桂平2 000 t级航道工程末端,连续分布铜鼓滩、羊栏滩,两滩碍航特性各异且联动特性明显,成为制约航道等级提升的重要连续滩群。由于前期羊栏滩历经多次整治,现阶段汇流口段碍航控制滩段由羊栏滩上移至铜鼓滩滩段。文章采用实测地形建立铜鼓滩、羊栏滩航道整治物理模型,结合两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方案,对连续滩险进行水流条件试验研究,指出滩段水流条件受地形控制明显,沿程可划分为铜鼓滩中前段、衔接段和羊栏滩中后段三段碍航控制段,以消除挑流点、平顺水流边线、有效增大过水断面面积为碍航滩险主要整治思路,配合设计航线调整,可满足来宾至桂平2 000 t级航道设计要求,改善大藤峡坝下两江汇流口段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0,(6):576-576
<正>苏北运河全线建成二级航道据报道,2010年11月30日,投资9.7亿元、历时6年的京杭运河徐扬段续建二期整治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以此为标志,京杭运河徐州蔺家坝至扬州六圩口404 km航道全部建成国家二级航道,成为我国内河航道中仅次于长江的等级最高、渠化程度最好、船闸设施较为完善的人工航道。即日起,2 000 t级船舶可全年从江苏徐州直达长江,并可昼夜双向通航。(殷缶,梅深)  相似文献   

20.
闽江口内沙浅滩是闽江通海航道浅滩段最长,水深最浅,碍航最为严重的沙质浅滩。二期整治要求水深达到-5.8m,乘潮通2.0万吨级海轮。文章主要介绍内沙浅滩整治工程方案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与推荐方案实施后所取得的工程效果,并提出了继续增深治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