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苏丽  王涛  刘陈  解中柱 《水运工程》2016,(7):158-164
受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影响,三峡库区上洛碛河段发生泥沙累积性淤积,泥沙主要落淤在河段深槽及边滩,淤积量不大,但上洛碛河段在消落期航道尺度富余不大,边滩少量泥沙淤积也能恶化该处航道条件。利用实测地形资料,对2011—2012年度上洛碛河段航道条件变化进行分析,并提出消落期相应的航道维护方案。  相似文献   

2.
介绍三峡库区航道的情况,对川江及三峡库区航行船舶的类型及航道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三峡库区实施定线制是可行的。对航道维护尺度进行了计算校核,目前航道维护尺度标准基本满足现有在川江航行船舶尺度要求。同时介绍了在三峡库区实施定线制航路改革后,由于部分航段未实施炸礁整治,目前汛期不能实现左右分边航行的原因,探讨了航标实行双侧连续配布后,航标等其他航道维护设施布设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刘辛愉  王艳芳  苏丽  王涛 《水运工程》2018,(11):120-125
针对长寿水道王家滩河段消落后期船舶积压严重、通行效率低的问题,进行忠水碛左槽应急副航道开通可行性研究。通过对王家滩河段河床演变情况及航道条件现状的分析,认为切除部分忠水碛碛翅和炸除部分牛肋巴礁石可改善忠水碛左槽柴盘子航道弯和水流条件差的现状。工程实施后,柴盘子应急副航道在当地水位151. 0~155. 0 m时维护(消落期末和汛期),航道维护尺度为3. 0 m×50 m×560 m。  相似文献   

4.
李德华 《水运工程》2017,(6):144-149
长江嘉陵江交汇口水位特征在三峡成库前后发生巨大的变化。在支流入汇和库区回水双重影响下,通过统计分析来研究该河段成库前后的水位特征。研究表明:三峡成库前,两江交汇口受支流入汇的影响呈河口特性;三峡成库后,该河段在消落期和蓄水期受三峡库区回水的影响呈库区特性,而在汛期呈河口特性。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后,长江干支流水利枢纽陆续投入运行,入库沙量大幅减少,导致库区航道条件变化与论证阶段成果有一定差异。基于2008年以来库区航道原型观测资料,分析常年回水区与变动回水区航道条件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常年回水区局部河段的细沙淤积对主航道尺度侵蚀程度需要密切关注;变动回水区消落期部分河段卵石输移及暂时性淤积将引起航道航深不足,期间天然河道转化过程中形成的复杂流态将对通航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蓄水后,库区部分岸标位于悬崖绝壁之上,职工上标检测、维护航标灯十分困难,且危险耗时。本文通过对无线遥控技术的介绍,利用遥控航标灯日光阀来检测航标灯灯光是否正常。在航道维护工作中应用无线遥控技术,对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航道维护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后,库尾河段占碛子水道泥沙冲淤规律发生变化,泥沙淤积造成消落期碍航,多年来均需要靠维护性疏浚才能保障航道畅通。占碛子水道发生冲淤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汛后蓄水减弱汛后冲刷、消落期主流分散等。对占碛子水道年内、年际冲淤变化特点和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对今后航道维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丽 《水运工程》2023,(4):149-154
广阳坝河段是三峡变动回水区朝天门—涪陵河段通航卡口河段之一,消落期需实施通行控制方能保障航行安全,严重制约了该段航道通过能力。针对广阳坝河段在消落期航道条件差的问题,采用实测地形对比的方法,对其河床演变进行分析,并对碍航特性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航道条件、提高航道尺度的整治方案,并分析其整治效果,可为提升朝天门—涪陵河段航道尺度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探析三峡库区航行原则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工程蓄水后,三峡库区(以下简称库区)的通航条件和船舶交通流特性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航道尺度增大、流速变缓、航速提高、运行周期缩短、航行成本降低,库区航运效益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0.
董元胜 《中国水运》2005,(10):34-35
库区化学品船标准船型设计理念 三峡成库后,川江及三峡库区航运条件和通航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重庆至丰都为自然航道;丰都至三峡大坝为库区航道;三峡和葛洲坝枢纽之间为二坝间航道;葛洲坝水利枢纽以下为坝下航道.而中游荆江段将成为枯水期主要碍航段之一.航行于重庆至长江口的库区标准船舶将受到众多通航建筑物的限制,除近40座大桥外,主要是三峡和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11.
正11月22日,长江航道局2017—2018届枯水期航道维护工作会在重庆召开,会议对今冬明春的长江枯水期航道维护形势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对维护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确保航道安全畅通打下坚实基础。据了解,受今年汛期水情、秋汛影响,坝下河段水位反复涨落,部分重点浅滩未能及时冲刷,大量泥沙在航道内落淤。为此,长江航道局根据汛后航道测图及近期实际航道条件进行分析预  相似文献   

12.
在三峡水库消落期和汛期河道恢复至天然状态时,五台梁礁石突出碍航,制约航道发展,亟需实施清礁整治。考虑近期航道建设和远期扩能提升需求,拟定了一次性整体切除清礁方案,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方案整治效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1)工程实施后,清礁区水深增大,过流能力增加。2)局部水流流态明显改善,水流趋于平顺,航道侧横流减至0.25 m s以下。3)4.5 m水深航道宽度在300 m以上,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证明方案合理、整治效果符合预期。  相似文献   

13.
《水道港口》2016,(1):67-70
三峡库区175 m蓄水运行后,由于水深增加,河道变宽,风浪作用增强,先前在水上设置的浮标变成了深水标,原有的航标浮具(标志船、标体、标灯)配置不能适应航道条件变化,存在着整体稳定性变差、助航效果降低、安全隐患增大等诸多问题。文章结合目前三峡库区航标设置及系留设施有关情况,通过浮具的受力分析与维护实践,对航标的浮具、系缆设施、钢缆、锚石形状、尺寸等进行了匹配选型,找到了库区深水航标合理的型号配置。  相似文献   

14.
2016年汛期,长江中下游遭遇了98年以来最大洪峰,受汛期高洪水位影响,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淤积严重,给航道维护工作造成巨大的困难。太平口水道航道条件复杂多变,是制约中游航道维护尺度的卡口水道。本文通过分析太平口水道历年航道演变特点,对该水道演变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给出2016-2017届枯水期航道维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推进西部大开发和2020年重庆建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提速,长江上游航运发展迅猛,但重庆主城港区目前的航道条件已不能满足航运发展需要,且由于受长江上游来水和三峡水库水位影响大,每年在"三区"("库区"、"回水变动区"、"山区")交替中运行,对船舶航行安全造成一定影响。文中通过对三峡水库消落期重庆主城港区通航条件、通航情况、影响通航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安全管理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以下12.5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正式开通以来,工程河段河势格局基本稳定,航道水深条件逐步改善,但是部分重点河段汛期(下文均指6月—9月)冲淤演变剧烈,航标被碰频繁,航道维护压力大。本文根据口岸直水道嘶马弯道段的航道概况、河床演变、航道维护疏浚、航标配布现状等方面,结合近年来汛期的水位资料,提出了利用汛期维护实际水深,调整#91~#92红浮,适当拓宽航道以减小弯曲航段转角的方案,该方案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受2017年洪水冲刷影响,古长堤—四十丈航道变化较大,本届枯水期航道维护难度较往年加大。本文着重对2017年汛期水情、重点水道航道变化进行分析,合理制定航道维护措施,对此段航道枯水期航道维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峡水库175 m试验性蓄水以来,变动回水区典型河段出现了卵砾石淤积碍航的问题,其中又以三角碛河段表现尤为明显。三角碛河段位于重庆港区九龙坡港前沿,属于典型宽谷分汊浅滩,主航道弯、窄、浅、险。由于三峡水库蓄水引起泥沙冲淤规律变化,航道演变也出现新的特点,主航道泥沙淤积量不大,但对航道条件影响较大,消落期多次出现船舶搁浅事故。为改善三角碛河段消落期航道条件,对其实施维护性疏浚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实测资料分析,对三角碛河段泥沙冲淤变化特点进行研究,探讨疏浚设计方案,并分析疏浚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为改善川江航道条件,拓展长江航运事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宜昌地处三峡工程所在地,三峡成库后,库区涵盖兴山、秭归、夷陵区大部分地区。据航道普查,三峡工程蓄水位抬高至175m水位时,宜昌境内三峡库区支流航道共有17条(包括葛洲坝至三峡大坝间黄柏河),通航总里程达127.5km,其中支流航道通航里程在30km以上的有香溪河;  相似文献   

20.
新安江下游航道属于山区航道,上游流量有新安江大坝调节,下游水位处于富春江库区回水范围,汛期还需要考虑与兰江洪水的组合效应,需要结合洪水频率和航道规划建设综合论证设计最高通航水位。经计算分析,新安江下游航道通航特征水位可分段考虑,其中白沙大桥到梅城三江口段处于富春江电站库区,可适当提高通航标准,改善内部通航条件;新安江电站坝下到白沙大桥段山区航道特征明显,应降低通航标准,保障通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