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7例患者肾移植术后并发重症病毒性肝炎的病回进行了分析。发现所有患者均为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2例重叠HCV感染,HAV和HDV重叠感染各1例。表明HBV感染及在此基础上其它肝炎病毒合并感染是发生重症肝炎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环孢素A的应用和它所引起的肝肾毒性是移植后重症肝炎发生和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提出应慎重考虑HBV感染者的肾移植适应症,有HCV、HDV重叠感染者不宜施行肾移植术。对HBsAg阳性肾移植患者应加强术后肝功能的监测,及早应用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和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 (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对重症肝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 应用MARS人工肝支持治疗重症肝炎 16例共 36次作为治疗组 ,对照组为 2 0例重症肝炎 ,采用综合治疗 ,两组年龄、性别及肝功能相匹配 ;观察单次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及与主要生化指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存活率分别为 6 2 .5 %和 37.5 % (P <0 .0 1) ,单次人工肝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明显下降 ,分别由 (5 36± 175 )和 (35 2± 113)下降为 (30 1± 10 5 )和 (16 2± 6 3) μmol·L-1,平均动脉压由 (72± 8)mmHg上升为 (81± 7)mmHg(P <0 .0 1) ,心率由 (10 6± 18)下降为 (86± 12 )次·min-1。结论 MARS人工肝能有效的清除有毒代谢物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预防或减轻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3.
低钠血症对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15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将患者分为低钠血症组和血钠正常组。从病死率、肝性脑病发生率、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两组的转归。结果①合并低钠血症组79例,治愈好转44例,治愈好转率55.7%。死亡35例,病死率44.3%。血钠正常组71例,治愈好转55例,治愈好转率77.5%。死亡16例,病死率22.5%。P<0.01;②合并低钠血症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0.4%,高于血钠正常组(8.5%)P<0.01;③合并低钠血症组肝肾综合征发生率为36.7%,高于血钠正常组的(15.5%),P<0.01。结论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血钠正常组的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4.
<正> 近20年来,全国各地小儿克山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尤以西南病区患者几乎都为儿童,其中小儿亚急型克山病发病占80%。本文根据1979年6月至1982年9月在大理县医院收治小儿亚急型克山病315例的临床表现、X线和心电图检查,笔者拟将小儿亚急型克山病分为轻症、中症和重症三种类型,以便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观察慢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64例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 pHGF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8周血清IL 6和IL 8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0 1 ) ,且慢性重症肝炎 >慢性肝炎 (中度 ) >慢性肝炎 (轻度 )。pHGF治疗组的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治疗 8周后 ,其血清IL 6和IL 8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ALT与IL 6呈明显正相关 ;pHGF疗程结束后半年 ,其HBeAg、HBV DNA转阴率为 43.3%、46.9% ,转阴组IL 6、IL 8水平接近正常 ,而阳性组则明显高于转阴组 (P <0 .0 5)。结论 提示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与慢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是判定患者预后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孕不育与支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孕不育与支原体感染和抗精子抗体 (ASA)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培养法分别对 2 4 8例不孕妇女(观察组 )和 16 7例不育男性患者 (观察组 )进行解脲支原体 (UU)和人型支原体 (MH)检测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精子抗体ASA IgM和ASA IgG。同时分别选择 6 9例正常妇女和 4 3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结果 不孕症观察组及不育症观察组UU、MH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不孕和不育观察组ASA阳性检出率 (2 8.6 3% ,2 0 .96 %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7.2 1% ,6 .98% ,P <0 .0 5 )。支原体感染阳性组ASA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感染阴性组(P <0 .0 2 5 )。结论 女性不孕和男性不育均与支原体感染及免疫因素有关 ,并且ASA与支原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部位和类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 (Hpylori)感染与胃癌的部位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内镜所见和Bor rmann分型对 10 9例胃癌的部位和类型进行诊断。用ABpH2 .5 PAS及HE染色区别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用AgNOR嗜银染色法检查胃癌及癌旁黏膜胃镜活检标本Hpylori感染状况。 结果 胃癌组织内无Hpylori存在。非贲门癌癌旁黏膜Hpylori感染率 (6 6 .2 % )高于贲门癌 (4 3.8% ) (P <0 .0 5 )。H pylori在Ⅱ型和Ⅲ型胃癌旁黏膜阳性率(6 2 .5 % )与Ⅰ型 (5 3.8% )和Ⅳ型 (5 9.3% )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肠型和弥漫型胃癌旁粘膜Hpylori阳性率分别为6 5 .4 %和 5 4 .4 % (P >0 .0 5 )。慢性活动和非活动性胃炎 ,H pylori阳性和阴性胃炎在两组的分布频率无差异。结论 Hpylori感染与非贲门癌关系密切 ,与癌溃疡无关。慢性胃炎尤其是H pylori阳性胃炎是发生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基础病变 ,Hpylori是重要的始动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一种改良固相致敏红细胞吸附技术 (SPASE) ,用于快速检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 , 2 (TIMP 1 ,TIMP 2 ) ,了解血清TIMP 1和TIMP 2在各种肝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 用TIMP 1和TIMP 2单克隆抗体分别包被微量血凝板 ,加热冲洗后加入待检血清标本 ,最后加入单克隆抗体致敏红细胞。用致敏红细胞作为指示系统 ,观察红细胞吸附状况来判定结果。结果 SPASE法全过程仅需要 2 5~ 3h ,共检测 6 5 4例肝病患者血清标本 ,TIMP 1和TIMP 2阳性率分别为急性肝炎组 1 7 3 9%、1 4 1 3 % ;慢性肝炎组 3 3 1 9%、2 7 88% ;肝硬化组 82 84%、6 7 1 6 % (P <0 0 0 1 )。结论 TIMP 1和TIMP 2表达的变化可作为肝纤维化较为有用的诊断指标 ,TIMP 1的诊断意义更大。SPASE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快速性 ,不需复杂的仪器设备 ,操作简单 ,尤适于医院及基层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肝炎患者输血传播病毒 (TTV)感染情况 ,探讨其可能的致病作用。方法 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 2 5例肝炎患者TTVDNA ,对其中 3例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2 5例各型肝炎中 ,1 2例TTVDNA阳性 ,而 1 8例非甲~庚型肝炎中 8例阳性 ,血清ALT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序列分析与日本株有很高同源性。结论 证实西安地区也存在TTV感染 ,TT病毒可能有一定肝损伤作用 ,TT病毒还可与HBV、HCV重叠感染 ,但似不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10.
探讨庚肝病毒 ( HGV)与 HBV、HCV重叠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套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RT- n PCR)技术检测了 2 2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及 48例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 HGVRNA。结果  HGV与 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 31 .8% ( 7/ 2 2 )、31 .3% ( 1 5/ 48) ,重叠感染病例与单纯 HBV、HCV感染者在 ALT、SBIL水平及疾病的临床分型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GV与 HBV、HCV重叠感染的几率均等 ,HGV似不加重乙肝及丙肝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白血病的免疫病理机制 ,探讨TH1 /TH2型细胞因子平衡性在发病中的作用 ,为临床免疫防治白血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 39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前后血清IL 1 0和IFN γ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白血病患儿治疗前或复发时血清IL 1 0明显升高 ,IFN γ明显降低 ,治疗后病情缓解时IL 1 0水平下降而IFN γ水平升高 ,两者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小儿白血病的免疫病理机制与TH1 /TH2细胞功能紊乱有密切关系 ,血清IL 1 0、IFN γ水平变化可作为监测小儿白血病治疗反应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变异型 (CD44v6 )和上皮型钙粘蛋白 (E cadherin ,E cd)基因在评估肺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46例肺癌和 1 5例癌旁组织中CD44v6和E cd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 CD44v6主要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与其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1、0 0 5 ) ;E cd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 (P <0 0 1 ) ,且与肺癌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0 0 1、0 0 5 ) ;CD44v6和E cd在NSCLC中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CD44v6和E cd基因对评估肺癌进展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研究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肾脏皮质钠泵 (Na+ ,K+ ATP酶 )α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 ,探讨内源性哇巴因 (EO)的生物学效应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长期给予大鼠注射小剂量哇巴因 (2 0 μg·kg- 1·d- 1)与地高辛 (32 μg·kg- 1·d- 1) ,动态观察大鼠血压变化 ;分别应用分子生物学RT 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研究各组大鼠肾脏皮质钠泵α1、α2及α3亚单位mRNA及蛋白水平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 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血压的影响存在着明显差别 ,长期给予大鼠注射小剂量哇巴因可使大鼠血压升高 ,而地高辛对大鼠血压无影响。但哇巴因与地高辛对大鼠肾脏皮质钠泵α亚单位基因表达的影响是相同的 ,在mRNA水平均可使α1亚单位表达增强 ,α2与α3亚单位表达无改变 ;而在蛋白水平α1亚单位表达减弱 ,α3亚单位表达增强 ,α2亚单位表达无改变。结论 哇巴因在高血压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哇巴因与地高辛可导致相同的肾脏皮质钠泵基因表达改变 ,提示这种表达的改变在哇巴因导致血压升高的过程中可能并不起着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增加固定修复基牙强度、较少磨除基牙组织的洞型设计。方法 收集完整的离体上下颌第一、二磨牙 1 80颗 ,分为 9组 ,每组 2 0颗。Ⅰ组为对照组 (完整牙 ) ,Ⅱ~Ⅸ组分别制备具有临床代表意义的洞型。常规充填后 ,分别进行抗折负荷测试。结果 抗折负荷邻颈洞型较邻颈牙合浅洞型大 2 4 2 % ,邻颈、牙合洞型较邻颈牙合深洞型大 5 0 8% ,邻面洞型较邻牙合浅洞型大 9 8% ,邻、牙合洞型较邻牙合深洞型大 2 1 % ,邻牙合深洞型较邻颈牙合深洞型大 2 4 9%。结论 对基牙邻面龋坏 ,特别是邻面颈部龋坏 ,争取就自然洞型完成充填 ,能显著增加其抗折强度 ;必须经牙合面行根管治疗时 ,邻牙合面分开洞型 ,能明显增加抗折负荷。  相似文献   

15.
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m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的mATP酶活性的影响 ,旨在探讨失重条件下梭内、外肌代谢的改变。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法建立模拟失重模型 ,以钙增强的mATPase法检测模拟失重不同时期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的mATP酶活性。结果 尾部悬吊可使梭外肌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减少 ,Ⅱ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增加 ,梭内肌纤维mATP酶活性增强 ,核袋 1纤维mATP酶染色不变或由阴性转变为弱阳性 ,核袋 2纤维和核链纤维由阳性转变为强阳性。结论 模拟失重导致梭内、外肌代谢发生改变 ,梭外肌纤维类型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克山病 (KSD)和大骨节病 (KBD)两病病因至今尚未明了 ,特调查病区粮食真菌及其毒素在两病病因中的作用。方法 用病例对照研究结合实验病理学验证以探索粮食内可疑致病真菌及其相关毒素质量与两病发病的关系。结果 ① 40 2份小麦内培养出的优势菌为链格孢霉 ,其检出率与两病发病之间未见统计学联系 ,未培养出镰刀菌 ;② 2 4份小麦和 2 3份小麦面粉样品内未检出 1 1种镰刀菌毒素中的任一毒素 ,1 4 3份小麦、玉米样品内未检出AOH、AME和ZEN ;③化学纯品T 2毒素 (1 0 0 μg·kg- 1BW·d)致雏鸡KBD模型实验和链格孢霉培养粮 (含AOH 6 5 1 9μg/ g饲料 )致雏鸡KSD、KBD模型实验 ,均未见动物心肌损害和软骨损害等 ;④T 2毒素和MON实验组内 ,检出小型猪关节软骨OC—Ⅲ型损害 ,后一结果对KBD病因研究的参考价值需待更多工作之后才好判定。结论 病例对照研究和实验病理学综合结果不支持两病病因镰刀菌毒素中毒说和链格孢霉毒素中毒说。建议多家协作 ,重复粮食真菌及其毒素的检测 ,以便对两病真菌毒素病因说作出最终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D)与胆管癌的分化、临床分期、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 5 6例胆管癌石蜡标本CD的表达。结果 C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 0 7% ,其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与临床分期有关。CD在浸润组和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1 8%和 83 3% ,与未浸润组 (35 3% )和淋巴结未转移组 (5 0 % )相比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D与胆管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判断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哈萨克族人群D1 6S5 39,D7S82 0 ,D1 3S31 7三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建立该民族群体遗传学数据库。方法 运用复合PCR扩增 ,6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对 1 0 2位无关个体及 8个家系 42人的哈萨克族人群进行调查 ,并与其他种族或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三个位点分别检测出 8、7、8个等位片段 ,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定律。期望杂合度为 0 .9439、0 .935 6、0 .930 4。三个位点的累积PIC =0 .990 5、DP =0 .9998、PE =0 .95 72。此外 ,在与其他四个人群比较中发现除与北京汉族在D7S82 0位点上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其余均可见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同时 ,在家系调查中无一突变发现且均按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结论 三个STR位点的联合分析在法医学应用及群体遗传学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尿液Ⅳ型胶原 (Ⅳ 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了 5 6例慢性肾小球疾病 (CGD)患者及 1 2例正常对照 (NC)、1 0例肝硬化(NGD)患者的尿液Ⅳ C。结果 ①肾功正常的PGD患者尿液Ⅳ C高于NC ,但无统计学意义[(7.3± 6 .7) μg/Lvs(5 .7± 2 .3) μg/L ,P >0 0 5 ] ;②非肾病 (肝硬化 )患者尿液中未检出Ⅳ C ;③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尿液Ⅳ 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及CGD肾功能正常患者 [(4 1 .6± 32 .9) μg/Lvs(5 .7± 2 .3) μg/L ,(1 5 .7± 1 0 .2 ) μg/L ,P <0 0 0 1 ]。 结论 ①尿液Ⅳ C为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较为特异的标志物 ;②尿液Ⅳ C的变化更能反映慢性肾小球疾病的发展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在再狭窄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及透射电镜 ,检测兔颈动脉内支架置入后 7、1 4、30、90d的细胞凋亡。结果 支架术后 7、1 4d未观察到平滑肌细胞凋亡 ,术后 30d在新生内膜中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 ,90d时单位面积内凋亡细胞数显著高于 30d〔(4 .5 0± 1 .2 9)vs (1 3.5 0± 1 .91 )个 /0 .1mm2 ,P <0 .0 0 1〕。透射电镜下凋亡细胞表现为胞浆浓缩 ,染色质浓缩成团 ,边聚于核膜形成新月体。结论 细胞凋亡是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形成中一个重要的病理学特征 ,在后期明显增多 ,调节着新生内膜中平滑肌细胞的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