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不同几何尺寸纤维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尺寸聚丙烯纤维混杂对水泥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自由收缩、抗裂性能及抗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纤维可以明显改善其性能,而不同尺寸纤维的混杂优于单一纤维,且不同长短纤维的最佳混杂比例介于5∶5~7∶3之间。从不同尺寸的纤维在相应结构层次上的叠加效应角度来阐述纤维混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混杂复合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断裂性能的影响,采用切口梁,对11种配合比的单掺及混掺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进行断裂试验。基于断裂试验结果,采用理论分析方法,以比例极限强度、峰值强度、断裂能为评判指标,对其断裂性能、混杂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TF纤维和PF单掺纤维混凝土断裂试验呈现出脆性破坏;试验中CTF,PF纤维断裂试验的最佳掺量分别为1.2,1.0 kg/m3;基于双掺纤维(CTF+PF)混凝土试验结果,分析得到了试验中双掺的最佳配比,同时通过计算得到对应于fl,fu和GF的混杂效应系数分别为1.146,1.117,1.247,呈混杂正效应。  相似文献   

3.
高性能纤维素纤维及其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宗才 《公路》2008,(1):165-169
系统研究了高性能纤维素纤维、钢纤维、纤维素纤维及钢纤维混杂纤维混凝土的弯曲疲劳特性,探讨了龄期对纤维素纤维增强粉煤灰混凝土疲劳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纤维素纤维混凝土疲劳强度比素混凝土提高6.8%;纤维素纤维与钢纤维联合使用后,构件的弯曲疲劳性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钢纤维掺量64 kg/m3与纤维素纤维掺量1.3 kg/m3混掺时,混杂纤维混凝土比单掺钢纤维64 kg/m3的混凝土疲劳强度提高15.4%。即混杂纤维将会充分发挥各种纤维的优势,对改善疲劳性能的作用比单掺钢纤维和纤维素纤维都显著。纤维素纤维增强粉煤灰混凝土70 d时疲劳强度比34 d提高11%。  相似文献   

4.
混杂纤维(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具有耐腐蚀、耐碱性、密度低、不连续结构、易于使用等特点,它能大幅提高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降低开裂风险。主要研究了混杂纤维在不同箍筋间距下,对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杂纤维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梁的极限抗剪强度、延性、刚度和韧度,大幅降低混凝土梁的开裂裂缝宽度,但其有效性会随着箍筋间距的减小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研究低掺量情况下混杂(钢-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各组分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程度,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案,找出混杂纤维低掺量情况下,混凝土在满足强度、工作性(施工性能)、耐久性各方面优良性能时的较优配比,对混杂纤维高性能混凝土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6.
康宏伟  窦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2):74-77,114,115
该文以钢纤维体积率、长径比、外形和聚丙烯纤维体积率为因子,安排正交试验研究了混杂纤维各因素对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并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到了混杂纤维混凝土的较优配比。结果表明:纤维各物理参数对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综合性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钢纤维外形、聚丙烯体积率、钢纤维体积率、钢纤维长径比;基准混凝土中加入长径比为70、体积率为1.5%的端钩形钢纤维和体积率为0.055%的聚丙烯纤维混杂时,对高性能混凝土增强和增韧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聚丙烯纤维、钢纤维及两种纤维组成的混杂纤维在不同掺量情况下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还分析了混杂纤维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3个不同的水胶比:0.30、0.35、0.40和3种纤维体积掺量:0、1.0%、1.5%,研究PVA/钢混杂纤维对混凝土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结果表明:水胶比越大,混凝土脆性越大;纤维掺量是影响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韧性的主要因素,纤维掺量越大,纤维混凝土变形硬化现象越明显,并且韧性指数值也越大,从荷载-挠度曲线中可以看出 PVA/钢纤维混凝土的变形硬化现象较 PVA纤维混凝土的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21个混凝土棱柱的轴心抗压性能试验,研究了碳、玻纤维层内混杂纤维布(IHFRP)约束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全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变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 IHFRP显著提高了柱的承载力,对于相同层数纤维布约束试件随着混杂纤维布中碳纤维含量的增加,承载力增长越显著;(2)基于试验数据线性回归得到了混杂纤维布约束混凝土棱柱的强度计算公式,IHFRP约束混凝土棱柱的强度约束系数为5.45; (3)IHFRP显著改善了柱的延性性能,通过延性指数较好地分析了约束混凝土棱柱的变形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混凝土的耐高温性能,基于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总结了纤维和纳米混凝土的高温劣化机理,并综述了纤维和纳米粒子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耐高温性能的研究进展。分析表明:1)混凝土高温爆裂现象与蒸汽压力机理、热应力机理以及热开裂机理有关;2)混杂纤维可降低基体各部分之间的温差、释放蒸汽压力等,从而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结构高温稳定性;3)纳米粒子通过优化微观结构有助于增强水泥基体的耐高温性能;4)纤维和纳米粒子共同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水泥基材料耐高温性能。该结论可为混凝土耐高温性能和高温试验明确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外贴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构件通常发生FRP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剥离破坏,使得FRP的强度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外贴法与机械锚固法相结合的新型复合粘结技术(HB-FRP).为了研究复合粘结技术对试验梁的抗剪加固效果,结合在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损伤特点,本文对16根抗剪试验梁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加固桥梁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慧峰  熊旭光 《公路》2003,(2):103-107
通过对碳纤维的物理力学性能和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抗弯实验分析,提出了CFRP加固混凝土梁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并介绍了CFRP在桥梁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FRP筋与普通钢筋(HRB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在受弯过程中的裂缝开展机理及其计算方法,设计制作8根混合配筋混凝土梁和3根普通钢筋混凝土梁。通过改变FRP筋种类、FRP筋直径、钢筋强度、FRP筋和钢筋配筋面积比以及截面配筋率等参数,对比分析试验梁抗弯承载力、裂缝分布、平均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的变化规律。给出FRP筋与钢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建议计算公式,并结合相关试验数据对其预测值和试验值进行分析,证明建议计算公式的精确性和合理性。根据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梁裂缝宽度计算理论,结合现有试验结果,对21根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受弯开裂特性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正常使用阶段平均裂缝间距lm和受拉纵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的计算公式,修正裂缝宽度短期扩大系数τs,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短期最大裂缝宽度的建议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混合配筋混凝土梁正截面仍符合平截面假定;随截面配筋率的增大,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平均裂缝间距和最大裂缝宽度均逐渐减小;单层配筋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最大裂缝宽度比双层配筋大;平均裂缝间距建议计算公式精度较好;短期最大裂缝宽度建议公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混合配筋混凝土梁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志钢  常英 《交通科技》2007,(4):80-82,108
介绍2种应用于水泥砼路面和沥青砼路面的软纤维加强筋。通过对不同类型软纤维的比较,以及纤维水泥砼和纤维沥青砼在我国的应用和工程案例,说明软纤维加强筋作为新型路面添加材料的重要性和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了SBS改性和博尼维纤维加强沥青混合料两种措施,制作了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普通沥青混凝土掺加纤维及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掺加纤维等4种沥青混合料。通过室内对这4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抗老化性及水稳定性的测定,对改性沥青及纤维加强的效果与路用性能指标进行了全面的试验研究,得出了SBS改性沥青及纤维加强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钢筋混凝土结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结构受损后的加固。其中,碳纤维增强复合塑料作为一种新型的加固材料在混凝土桥梁结构中运用越来越多,对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迅  贺雄飞 《隧道建设》2010,30(4):392-395
通过试验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主要探讨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拉强度、脆性性能、抗渗性、抗冻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机理分析,为纤维混凝土的理论研究积累试验数据,为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工程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水胶比对钢纤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文章通过对不同水胶比(保持用水量不变,调整胶凝材料用量)条件下钢纤维混凝土物理性能、抗压强度以及抗冻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水胶比的增大,钢纤维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大,表观密度先增大后降低,抗压强度和抗冻性呈现降低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