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89年11月23日上海浦南大桥交通监控系统工程承包合同签字仪式在我所举行,上海市黄浦江大桥建设公司毛协营经理和我所黄忠秀所长出席仪式并在合同书上签字.该交通监控系统工程是上海市重点建设项目——浦南大桥的主要配套工程.大桥工程设计要求通过交通监控系统确保车辆过往大桥的安全和畅通.浦南大桥是上海市为适应"改革、开放"需要,开发浦东,连结黄浦江东部和西部两个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大桥的交通流量大,对监控系统的要求高,完成该系统有相当高的难度.该系统由监视和控制两大部分组成,其中包括控制子系统、交通讯号子系统、车辆检测子系统、监视子系统、通讯及传输  相似文献   

2.
南浦存疑     
编辑同志: 去年第二期《航海》杂志发表了卢崇光《黄浦江大桥在延伸》一文,叙述了上海桥之历史与对黄浦江大桥的展望,并对南浦大轿备加赞美。从去年六月至今,我和几位同学多次实地参观了南浦大桥两岸工地。我对此感兴趣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祖父解放前后数十年从事航运事业,情系长江浦江,这给了我很大影响。去年末,他的几位老同事从江苏来到久别的黄浦江畔,不顾七八十岁的高龄,参观了雄伟的南浦大桥,这令我深为感动。南浦大桥和浦东开发,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啊!  相似文献   

3.
祖父解放前后数十年从事长江航运,我在童年就结识了《航海》,《航海》就同那黄浦江的波光,常常引发我的思绪和遐想…… 第一次向《航海》投稿是在1991年的春天,当时南浦大桥正在兴建,祖父的不少老同事纷纷从各地赶来上海一睹横空出世的大桥。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我被老船长们的热情所感染,在参观南浦大桥工地后,记下了一些我和我的同学对浦江  相似文献   

4.
市场转折之时挑战随之而来 在上海浦西与浦东两岸间最先架起的那座举世闻名的南浦大桥浦东段的桥堍下,有一座不少国内外货主都熟知的杂货专用码头.1982年码头开埠以来,中外运上海外贸仓储浦东储运公司在自身拥有的黄浦江343米岸线的码头上,曾经开辟了上海至香港、澳门、日本等数条近洋国际航线,满载而来又复满载而去的杂货船虽说仅数千吨位,但每月靠泊的船舶航班却达10多艘次,川流不息的外轮进出带来了码头的一片繁忙.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双洞互补式隧道通风中车辆交通风的应用范围。计算得出车辆交通风风速。根据交通风大小设计模型试验方案。并对该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出了双洞单向公路隧道模型试验中在射流通风均匀段模拟车辆交通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对杭州南收费站共计70d的交通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车辆荷载分为7种基本轴型及12种典型车辆。基于疲劳累积损伤准则得出各基本轴型和典型车辆的等效轴重与等效车辆总重,以及各典型车辆与推荐标准疲劳车之间的换算系数,推荐了杭州市之江大桥钢桥面板疲劳计算荷载谱。  相似文献   

7.
《船艇》1991,(5)
由沪东造船厂承造的南浦大桥主桥钢结构工程,经过历时一年多的紧张施工,于5月28日全部完工,其制造质量堪称世界一流。南浦大桥是世界上第三座同类钢结构大桥,也是全国第一座最大跨径的钢结构斜拉桥,同时也是集世界造桥之精华的一座新型桥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南陆线、民丹线和东嫩线等主要过江车辆渡运量的预测、统计与分析,全面论述了过江车辆渡与黄浦江大桥的关系。指出了大桥建成后车辆渡的地位与作用并不会萎缩,它仍旧是车辆过江交通工具的主力。即使是紧靠大桥的南陆线车渡也决不能撤除,它将与大桥、隧道形成一个完善的立体越江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提出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型(FHWA),结合国内对汽车噪声的研究成果及杨浦大桥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模型中的有关参数,进行大桥交通车辆噪声预测及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噪和降噪建议。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十一五”建设计划中的综合交通信息管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体系框架作为研究重点,结合子平台和业务系统进行实例设计。首先对国内外、上海市浦西及浦东的交通管理体制、交通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其次,研究了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公众、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以下同)以及世博会等对综合交通信息的需求;在此基础上,以功能的实现为中心,构建了本信息系统的逻辑框架,并详细设计了自上而下、结构清晰、职责明确的物理框架;最后选择体系框架第2层次的环保局子平台和第3层次(含基础设施)的外环线浦东段监控系统进行实例设计,并阐明本体系框架的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长江桥区交通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桥区交通管理系统研究”系交通部季托中国航海学会进行的“长江桥通航通力研究”课题的一部分。该文从当前长江航运的实际出发,结合长江航运发展规划及“VTS指南”所要求的系统功能,提出长江桥区交通管理系统的设想,为研究船舶过桥通过能力及长江航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车道边论证方法进行吴淞口邮轮码头的交通组织设计,对极端工况下的车流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引桥交通量及码头面上的车位布置数等重要交通组织参数。并通过仿真方法证明交通组织方案的合理、有效,与理论计算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3.
文中利用决策学知识,结合综合配置的特点,对决定船舶交通监管设施综合配置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通航环境、船舶交通监管业务量、水域内的交通流量是影响综合配置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徐军 《港口科技》2008,(3):31-35
介绍了东海大桥的交通特点和国外桥隧工程、跨海大桥安全运营的管理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对东海大桥的管理措施,并提出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方案。以达到推进洋山港工程和东海大桥交通安全、促进港口安全生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金塘大桥所处的特定环境,重点分析了拟建工程附近水域通航现状及船舶交通流量,在初步了解桥区附近水域影响通航的不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几条通航方案供各方参考,并指出对于施工期间通航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杨浦大桥的工程施工和建成后的营运会带来多方面的环境问题。本文针对地面振动环境现状、施工中打桩振动和建成后营运过程中交通振动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7.
韩海航  杨卫民  曹斌 《中国水运》2007,7(11):191-194
本文从浙江交通智能交通建设应用需求出发,分析了动态交通流诱导模型在浙江交通出行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浙江交通高速公路、内河航道实时交通状况分析的方案。该方案包括了基于多个Agent诱导代理系统的诱导模型,交通流诱导系统框架等自主技术研究成果。同时,本文给出了在浙江交通出行服务实际应用中,结合GPS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GSM/CDMA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浙江交通高速公路、内河航道实时交通状况的分析和播报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8.
内河并列桥梁桥区水域船舶领域模型与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有船舶领域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内河并列跨河桥梁通航孔布置的特点,提出了适用于该桥区水域的船舶领域模型。利用该船舶领域模型,可计算得到代表船型船舶的通过能力,从而为桥梁建设、通航安全管理及海事纠纷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勇 《水运工程》2014,(2):49-54
介绍海港LNG船舶航行实行交通管制的原因,对比分析了LNG船舶与LPG船舶的危险性。结合我国内河液体散货运输船舶航行管理现状,对小型LNG船舶在内河航行的可能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认为采用双壳双底结构的小型LNG船舶在我国内河正常航行是可行的,不需要采取特殊的交通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赵永 《港口科技》2007,(7):13-15
介绍了安全指数法的原理,采用船舶运行安全指数法而建立的船舶交通安全指数法数学模型,以及运用该模型对成山头水域的船舶交通安全进行评价的具体步骤。指出“安全指数法”为成山头水域进一步加强交通管理提供了可靠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