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保证路面安全水平是高等级公路创造良好行车环境的先决条件之一,本文从强度安全评价、稳定性安全评价、平整度安全评价、抗滑安全评价、环境安全评价5个方面展开论述,为我国高等级沥青路面养护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沥青路面的各个性能当中,路面抗滑性能与交通安全关系最为密切,路面抗滑性能为交通事故安全提供必要制动力,大大提高行车的舒适性。本文通过对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出路面抗滑性能与路面粗糙程度、干湿状态、面层材料特性、油石比及后期养护关系密切,并提出选择合适的表层材料、增加表面构造深度、采用新型抗滑路面结构以及合理的施工质量控制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沥青路面表层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3.
路面抗滑是实现公路安全、舒适、高速行驶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鹤壁市对沥青路面抗滑表层进行了研究,提出了AKN-13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新型结构,这种结构兼顾了摩阻能力和稳定耐久性两方面要求,是沥青路面抗滑表层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4.
排水性沥青路面具有抗滑性能高、噪声低、抑制雨天行车水雾、减轻夜晚行车眩光等优点,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验证排水性沥青路面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的设计与施工技术及其工程适应性,对盐通高速公路排水性沥青路面进行了近8年的跟踪观测,得到了排水性沥青路面在实际运营状况下其排水与渗透性能、抗滑性能、噪音水平等关键路用性能的变化规律,并与相临路段的SMA路面及AK路面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表明,排水性沥青路面不仅达到了密级配路面同等的耐久性,还具有提升雨天行车安全、降低交通噪音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5.
由于多孔排水沥青路面具有独特的排水功能和良好的抗滑性能,能较好地解决雨天行车安全问题,通过对多孔排水路面的材料选择、级配要求、施工工艺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确保了该类型路面的铺筑质量,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冰雪地区的道路安全问题一直困扰道路交通部门,对路面抑制冰雪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橡胶沥青混合料是将橡胶沥青颗粒直接以骨料的形式掺入混合料代替部分集料形成新型的沥青混合料。橡胶颗粒的掺入能够帮助路面有效抑制积雪结冰,为冰雪地区的道路行车安全提供了解决方案。就橡胶沥青混合料路面和普通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发现橡胶颗粒的掺入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路面的除冰性能、抗滑性能和抗变形能力,既有利于行车安全又能增强路面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路面抗滑性能测试车SCRIM 3000对广东某高速公路7座隧道段路面横向力系数进行测试,得到隧道段路面横向力系数分布规律,即隧道外的路面抗滑性能普遍优于隧道内路面;同时结合其近几年隧道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隧道段路面抗滑性能与交通事故的相关关系,得到隧道段路面抗滑能力不足和其出入口内外路面抗滑性能差异过大是影响隧道行车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设置透水性沥青混合料表层的排水性沥青路面可以有效改善路面的雨天行车条件,但从适应排水功能要求出发,应对其结构构造及排水能力进行设计.文章从排水路面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特点出发,对其结构构造和排水设施要求、排水能力计算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区别于一般沥青路面的设计内容要求,并结合高速公路工程实践进行了设计介绍,可为其他高等级公路进行排水性沥青路面的功能与构造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抗滑性能衰减特性,该文分析了汽车行驶时轮胎-路面作用状态及抗滑机理,开发了能充分模拟行车对路面作用的加速加载试验机,同时以此设备为手段,研究了几组典型级配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衰减规律,提出了沥青混合料抗滑指标衰减非线性指数模型,模型参数能较好地反映沥青路面抗滑水平的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10.
张艳聪  周新星 《公路》2021,(2):297-299
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能力直接关系着隧道的行车安全,抗滑能力恢复是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运营需要面对的普遍问题。结合工程案例,针对运营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处治,介绍铣刨刻槽、HOG表面纹理化技术、铝矾土抗滑表层等3种抗滑能力恢复技术的关键技术参数、工艺流程及处治效果,以期为其他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指标模型进行了研究。针对现有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破损换算系数与实际不符的现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和层次分析原理计算各路面破损型式换算系数值。根据现场试验结果,建立了行驶舒适性指数评价模型。根据前人所做不同路面积水深度条件下漂滑试验结果并考虑车辙形状的影响,从行车安全性角度建立了车辙评价模型。将建立的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评价模型用于试验路段的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曹平  白秀琴  谢磊 《交通与计算机》2009,27(1):86-88,93
简述了抗滑性能不足对沥青路面行午安全的影响。在分析沥青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公路建设、养护、公路管理与服务几个方面提出了基于抗滑性的沥青路面安全行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对路面抗滑性能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应用Griptester对沥青路面纵向抗滑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行车速度、水膜和路面微观构造对路面纵向摩擦系数的影响,并探讨了各影响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路面纵向抗滑性能的影响特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道路养护维修的超薄磨耗层技术工程实例,从降低交通噪音和路面抗滑性能方面对低噪声抗滑超薄磨耗层应用进行研究。针对北京市城市交通道路在道路降噪和抗滑方面的需求,结合预防性养护的路面功能,铺筑低噪声抗滑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试验段,实现沥青路面降噪与抗滑性能的有效提升。通过采用过程通过法对现场路面噪声测试,并针对其功能层提出了超薄磨耗层与下卧层层间处置技术。通过现场检测结果表明,低噪声抗滑超薄磨耗层沥青路面与普通橡胶沥青路面相比,路面抗滑性能提高25%,噪声降低(1~4) d B;与普通沥青路面相比,噪声降低(3~9) d B,降噪抗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车辆制动工况下路面抗滑性能对弯道行车安全的影响,以车辆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为仿真平台,提出采用轮胎解析参数、整车参数、路面抗滑值构建耦合关联的车辆-轮胎-路面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湿滑路面状态下弯道行驶车辆的运动学参数值变化情况,探索路面抗滑性能与表征行车安全风险的运动学参数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路面抗滑性能影响车辆运动学参数值变化是诱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较低的弯道路面抗滑性能易使车辆在制动时出现急速横摆、甚至侧翻的交通事故;车辆两侧轮胎接地面抗滑值不均衡对弯道行车安全的影响高于对直道行车安全的影响,车辆极易在弯道制动时出现因抗滑值不均衡而无法保持有效转弯半径、进而冲出车道的交通事故.研究可为制定弯道行车安全的保障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OGFC作为我国常用的一种超薄磨耗层级配类型,具有良好的表面性能,可以保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和行车安全。与传统沥青路面相比,OGFC路面具有减少水雾和眩光、降低噪音、防水漂、改善路面标志的可见度、提高潮湿路面的抗滑性等特点。为验证辉绿岩骨料在OGFC-10抗滑磨耗层中的应用,采用高粘沥青,选用贵州黔西南地区辉绿岩骨料,在OGFC的规范要求级配范围内,提出对大空隙排水高粘沥青抗滑混合料的级配优选建议,为贵州抗滑磨耗层OGFC-10中应用辉绿岩骨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路面应具有保障行车安全的功能,而这主要取决于路面的抗滑性能。反应路面抗滑能力的重要技术指标是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抗滑构造、路面湿度、行车速度和构造深度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通过测试多条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经过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刻槽抗滑构造的路面抗滑稳定性高于拉毛构造,路面摩擦系数随速度增加线性下降;水泥混凝土道路在使用1~4 a内,高速行驶时的摩擦系数受路龄影响下降较多,而到7~10 a时,低速时的摩擦系数随路龄增加下降的较多;摩擦系数下降百分率受构造深度影响,随构造深度增大而增加,只有合适的构造深度才能有最好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8.
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路面应具有保障行车安全的功能,而这主要取决于路面的抗滑性能。反应路面抗滑能力的重要技术指标是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抗滑构造、路面湿度、行车速度和构造深度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通过测试多条水泥混凝土道路路面的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经过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刻槽抗滑构造的路面抗滑稳定性高于拉毛构造,路面摩擦系数随速度增加线性下降;水泥混凝土道路在使用1-4 a内,高速行驶时的摩擦系数受路龄影响下降较多,而到7-10 a时,低速时的摩擦系数随路龄增加下降的较多;摩擦系数下降百分率受构造深度影响,随构造深度增大而增加,只有合适的构造深度才能有最好的抗滑性能。  相似文献   

19.
沥青路面具有弹性和韧性、平整度好、噪声低、行车舒适等特点 ,并且国际先进技术SMA路面又增加了其抗滑性能与密实性能 ,从而更加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优越性。基于对SMA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技术 ,通过对临长高速公路、长潭高速公路路面改造两项目的实践 ,找出了一些可行的操作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20.
沥青路面具有弹性和韧性、平整度好、噪声低、行车舒适等特点,并且国际先进技术SMA路面又增加了其抗滑性能与密实性能,从而更加提高了沥青路面的优越性.基于对SMA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技术,通过对临长高速公路、长潭高速公路路面改造两项目的实践,找出了一些可行的操作方法与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