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斌  陈永美 《驾驶园》2010,(9):65-65
我国的道路交通以右侧通行为原则,正常在道路上直行的车辆,由于交通视线好,发现情况早,出现的险情经处置得当,可以化险为夷。而左转弯的车辆,转弯时,视线不畅,需要借车道行驶,同时转弯相对来说比较突然,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湖南省普通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存在的路权分配缺乏、渠化设计不足、转弯车道设置错误等问题,阐述了公路平面交叉的优化设计原则,介绍了渠化转弯车道的设计方法,并以3个工程应用实例说明了公路平面交叉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3.
总结和分析了车流运行特性对交叉口改造类型的选择及通行能力的影响,阐述了改造中设计指标的选取原则。提出在考虑信号周期、绿灯周期、直行车道车辆排队等候长度等因素下右转专用车道展宽段长度、过渡渐变段长度以及出口道长度的几何设计计算方法。通过研究汽车列车右转弯行车轨迹特点的基础上推导了简单型复曲线线形的曲线要素指标,并计算了不同主、副曲线半径下右转车道宽度。  相似文献   

4.
一、早变晚不变,路口最关键 现在在城市大多数交叉路口前,都设有导向车道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首先确认各车道导向标志的指导方向,并在距交叉路口约30~50米处按照行驶方向驶入相应的导向车道.在通过交叉路口前要早打转向灯,早变道;经过交叉路口还要坚持"右转弯走小弯,左转弯走大弯"的原则,以确保安全通过交叉路口.  相似文献   

5.
现在在城市大多数交叉路口前,都设有导向车道线,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应首先确认各车道导向标志的指导方向,并在距交叉路口约30~50m处按照行驶方向驶入相应的导向车道。在通过交叉路口前要早打转向灯,早变道;经过交叉路口还要坚持“右转弯走小弯,左转弯走大弯”的原则,以确保安全通过交叉路口。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公路平面交叉设计的原则,分析当前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存在的交叉口缺乏路权分配、转弯车道设置不当、交叉口渠化设计不当等问题,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公路平面交叉设计中应注意的诺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常生活当中,往往有很多影响驾驶安全的习惯。比如:为了能看到较远的距离,夜间行车一直使用远光灯;变更车道或转弯开始时才开启转向灯;左转弯时不观察后方情况;错过转弯时机后强行变更车道;红灯未变时向前移动;信号灯变为黄色时加速通过;无规律地频繁变换车道;在拐弯处轧中央分道线或外侧分道线;跟车距离太近;道路平坦、情况较少时,放松警惕、打瞌睡等等。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高速公路行驶环境下车辆在车道保持阶段的行驶轨迹特征,给车道宽度值确定提供参考,在重庆市主城区2段高速公路上开展了38名驾驶人的实车驾驶试验。使用车载设备采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车辆行驶速度、行驶轨迹和“车辆中心点-车道线”横向距离。基于以上数据,计算轨迹横向偏移值和“车身轮廓-车道线”侧向余宽等参数,分析高速公路直线/曲线路段的车辆轨迹横向偏移和侧向余宽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曲线路段和直线路段的期望轨迹横向偏移存在差异,曲线路段行驶轨迹的本质特征是轨迹往曲线内侧偏移,而直线路段的车辆轨迹是倾向于往车道左侧偏移,但曲线路段紧贴车道线行驶的车辆占比要低于直线路段。直线路段车道左侧余宽最小值、期望值分别集中于[0.2 m, 0.6 m]和[0.3 m, 0.9 m],曲线路段车道左侧余宽的最小值和期望值主要分布在[0.2 m, 0.7 m]和[0.5 m, 0.9 m]范围内;车道位置对期望轨迹横向偏移和车道侧向余宽均有影响,左转弯路段的左侧余宽要低于直线路段和右转弯路段;在左转弯路段内侧车道行驶时车辆与中分带的距离更近,因此左转弯的事故风险更高;行驶速度增加时,内侧车道的车辆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长江一环线-书院路立交桥所处的环境分析,确定在一个象限里建筑该立交桥,并成功地解决了在一个象限里布置四个左转弯车道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集散车道的设计一直是我国公路技术标准及规范中的一项空白,在工程实践中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通过对集散车道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实践经验,本文详细论述了高速公路集散车道的设置原则,提出了集散车道关键要素的设计方法,与工程设计人员探讨,并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坪隧道是大广高速公路广东省境内连平至从化段的一座特长隧道,按双洞6车道设计,左、右线隧道分离布设。介绍上坪隧道工程地质条件、衬砌结构设计、洞口设计、防排水设计及通风设计等,为其他同类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云南省昆明市轿子山旅游专线公路第2合同段三处避险车道的设计情况,介绍了在山区公路中如何选定避险车道的位置、避险车道设计方法及相应设施的选择,并对避险车道总体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完善现行标准、规范,满足日趋精细化的工程实践需求,开展了快速路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方法研究.总结了快速路出入口组合形式与最小间距划分方式,根据车辆变道,提出将交织段进一步划分为合流变道段与分流变道段;以尽量避免分合流车辆对主线交通流干扰为原则,重新建立了不同组合形式下出入口最小间距计算式.针对快速路主线自由流、稳定流上段和稳定流3种运行状态,考虑匝道车速,分别建立了加、减速段长度计算模型;引入间隙接受理论,建立了等待合流段长度计算模型;以变道条件最差为前提,结合主线车道数,提出了车道变换长度的确定方法 ,并据此优化了加速车道、减速车道、车道变换、出口标志识认4类长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三级服务水平下,对应于不同主线设计速度、车道数和匝道设计速度的出入口最小间距推荐值,结果表明,在76.5% 的工况中,推荐值小于规范值;推荐值高于规范值的情况集中于主线设计速度高于80 km/h,单向车道数为4的工况中;对应于60 km/h,80 km/h,100 km/h的主线设计速度,推荐值平均比规范值低160 m,138 m,70 m.与规范值相比,推荐值能满足更为灵活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车辆在减速过程中的行驶特征,分析了国内互通立交减速车道平面线形设计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主线减速段和匝道减速段的概念,明确了减速车道的界定,给出了减速车道长度的计算方法和取值表,并阐明了减速车道平面线形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5.
地下道路出入口设计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提出了地下道路出入口布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比较了直接式和平行式变速车道、分离式和整合式分流合流布置形式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出入口视距设计保障和过渡段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高海拔山区高速公路面临长大下坡与冰冻积雪双重危险因素,极大地影响其运营安全。以四川省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为例,通过合理降低越岭隧道标高、在连续长大下坡段插入缓坡或反坡、设置服务区或停车区、加宽硬路肩形成大货车车道等设计方法,实现连续长大下坡分段非连续化,为大货车刹车毂降温主动提供条件。从被动措施方面介绍了交通安全设施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长大下坡路段和冰冻积雪路段安全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区高速公路设置避险车道能有效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依托二连浩特至广州高速公路粤境连州三水至怀集怀城长大下坡路段的避险车道设计实例,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文献,对山区高速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周辉 《汽车运用》2010,(8):37-37
<正>安全行车,文明行车,是每个驾驶员应遵循的原则,但在实际行车过程中表现出的一些不良驾驶习惯,会影响行车安全,值得警惕并克服。转弯时不注意后方来车在经过没有专用的左转或右转的车道时,不注意后方来车,没有打转向灯提  相似文献   

19.
该文在分析T型互通立交匝道端部交通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不同匝道设计车速标准,结合设计车速要求,提出变速车道类型及渐变段长度确定原则,最后,将上述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案例中.  相似文献   

20.
《公路》2021,(4)
为进一步促进连续流平面交叉(continuous flow intersection,CFI)的研究与应用,对其左转车道最小长度展开研究。首先,在明确CFI的交通组织方式后,根据CFI左转车道的几何特征和功能将其划分为左转引道、左转跨越段和移位左转车道等3段。其中,左转引道由渐变段和加宽段组成,横向跨越段纵向距离由跨越车道数和设计速度确定,移位左转车道最小长度由减速段和左转排队等候段两者中的较大值决定。其次,根据汽车横移渐变率和运动学方程分别计算渐变段和减速段长度;根据M/M/1单车道系统排队理论和交通流理论并结合既有研究成果确定排队等候段长度;根据圆形轨迹换道模型确定引道与移位左转车道之间的合理间距。最后,将3段长度建议值叠加,得到不同设计速度下CFI左转车道长度的合理取值。结果表明:设计速度对CFI左转车道的长度影响最大,车辆横向位移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