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5种SMA—13级配,分析了粗细集料分形维数与集料级配和路用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粗集料分形维数Dc与粗细集料的粗料率CA、FAc相关性较好,而细集料分形维数Df则与细集料的FAc、FAf相关性较好,结合沥青混合料性能试验,提出了SMA级配分形维数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205省道SMA试验路,阐述了SMA路面在苏州地区铺筑配合比设计和现场施工控制要点,同时对粗集料采用辉绿岩 细集料采用石灰岩与粗细集料均采用玄武岩铺筑的SMA混合料性能和路面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采用粗细不同2种级配进行水泥稳定砂砾混合料的室内外强度试验,以验证砂砾材料用于骨架密实水稳混合料时,细集料用量对强度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细集料减少,砂砾与水泥粘结力下降,建议级配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砂砾材料嵌挤力对混合料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AC-25I沥青混凝土目标配合比设计中在粗细集料通过百分率的调整,细集料的选用,击实温度的选择,最大相对理论密度的确定,及最佳油石比的选定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针对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产生的车辙问题,采用分级掺配法确定粗集料用量,根据填充原理确定细集料用量,对混合料粗细级配进行设计,并对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设计进行了调整,提出了骨架密实型冷再生混合料级配。试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冷再生混合料的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粗、细集料混合、捣实的堆积空隙率12.5~17.5倍,计算水泥浆体积,得到单位水泥用量和用水量.结合0.45次幂曲线、8-18曲线和Tarantula曲线优化集料合成级配;利用Shilstone的粗细指数和工作性指数,评估集料合成级配和单位水泥用量.在实践中,发现集料合成级配对单位水泥用量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良好级配是配制高性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对再生料的级配进行测定,通过级配计算出各档料的用量。通过改变碾压混凝土中粗细集料中再生料的含量,对比碾压混凝土抗压模量,劈裂强度和弹性模量,研究碾压混凝土中的再生粗细集料对碾压混凝土的性能影响,最后得出当再生的粗细集料各占碾压混凝土集料的50%时,性能最好。虽部分性能与全天然集料有所差异,但是仍能满足低等级路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苏丹 《交通标准化》2010,(21):185-186
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的通过率、细集料的含泥量以及水泥剂量的大小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细集料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的影响。对原材料等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细集料粒径组成的沥青砂浆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用Burgers模型拟合蠕变试验结果,并通过灰熵法分析了细集料粒径对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以研究沥青砂浆的黏弹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18~2.36 mm档集料对黏弹性参数E1、E2、η2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小于0.075 mm档集料对4个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都居于其次;2.36~4.75 mm档集料对参数η1的影响程度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细集料粒径组成的沥青砂浆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用Burgers模型拟合蠕变试验结果,并通过灰熵法分析了细集料粒径对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以研究沥青砂浆的黏弹性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18~2.36 mm档集料对黏弹性参数E1、E2、η2均产生显著的影响;小于0.075 mm档集料对4个黏弹性参数的影响程度都居于其次;2.36~4.75 mm档集料对参数η1的影响程度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用于判定细集料洁净程度的多种试验方法,分别对其试验目的与范围、试验方法及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说明,推荐了不同类型细集料所适应的洁净程度试验方法及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采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和研究了集料在粗集料区、细集料区和粉料区三种粒径区段上的数量变化对二灰碎石早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集料在粗集料区的变化对二灰碎石早期强度的影响最大,粉料区次之,细集料区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各粒径不同比例的粗集料堆积密度试验结果得到合理的粗集料级配组成、选取不同细集料组成、不同粗细比例的10种级配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和车辙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75 mm通过率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和水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根据室内试验结果,结合级配应用经验,提出了适应于重庆地区气候特点的AC-20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以提高重庆地区沥青路面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集料类型对细集料沥青混合料微观形貌的影响,采用三维景深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深入研究了当集料选用石灰石、辉绿岩或钢渣时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形貌。宏观上看,石灰石和辉绿岩砂粒式混合料表面较为光滑,钢渣砂粒式混合料表面较为粗糙,表面颜色差异较为明显。结果表明:石灰石砂粒式沥青混合料表面集料沙化,集料裸露,由黏附失效和黏聚失效共同主导;辉绿岩砂粒式沥青混合料表面褶皱,沥青和集料相间分布,黏聚失效占主导;钢渣砂粒式沥青混合料表面反光区域较多,为钢渣切割面,少量区域存在空隙,黏附失效占主导。三维景深结果与扫描电镜结果很好地吻合,因此,利用三维景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均可很好地评价砂粒式沥青混合料的微观形貌,特别是微区失效特性。  相似文献   

15.
对由不同粒径的细集料组成的沥青砂浆进行低温小梁弯曲试验,并通过灰关联熵分析方法分析各档粒径的集料对沥青砂浆低温抗裂性的影响程度,以研究沥青砂浆的低温抗裂性。研究结果表明,矿粉对沥青砂浆低温抗裂性能的影响程度最大,0.15~2.36mm各档集料对沥青砂浆低温抗裂性的影响程度次之,2.36~0.475mm档集料对沥青砂浆低温抗裂性的影响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沥青混凝土用细集料3种含泥量试验检测方法原理的分析,根据3种含泥量试验检测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得出采用亚甲蓝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应采取的实际控制值和规范规定控制值之间的差别,同时提供采用亚甲蓝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应采取的相应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寿命的设计理念,结合级配碎石相应的结构层位特点,以骨架密实结构作为级配碎石材料的结构类型,并针对粗集料和细集料的主要功能,对粗集料与细集料单独设计。其中,选用骨架间隙率和承载比(CBR)作为粗集料设计指标,对细集料的设计参考贝雷法理念,以粗集料空隙率为指标,计算细集料的具体用量,至此完成级配设计。  相似文献   

18.
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采用石灰岩机制砂、玄武岩机制砂和不同掺量的天然砂共5种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评价,主要是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水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分析了几种细集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细集料的选择原则,推荐出了最佳的细集料类型.  相似文献   

19.
针对沥青混合料离析程度对沥青路面路用性能的影响不同,以某一级公路为研究对象,现场取样后进行室内试验研究。通过PQI无核密度仪对沥青混合料密度进行测定再换算为空隙率,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将离析分为细集料离析、无离析、轻度离析和重度离析。通过室内试验得出:细集料聚集部位其高温稳定性下降约51%,粗集料聚集部位高温稳定性下降约25%~50%;细集料聚集部位低温抗裂性提高了约87.66%,粗集料聚集部位下降了约14%~51%;细集料离析时水稳定性提高了约9.93%,粗集料离析时下降了约7.5%~38.6%;细集料聚集部位的抗疲劳性提高了约9.68%,粗集料聚集部位下降了约36%~65%。通过对山西省某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离析部位的实地勘察,得出通过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混合料拌和及运输过程、严格控制摊铺机的选择和摊铺操作及添加合适的外加剂可以控制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避免出现离析现象。  相似文献   

20.
徐琦 《交通标准化》2005,(12):120-122
集料在水泥混凝土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水泥混凝土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在水泥混凝土集料集配中,粗集料和细集料的级配是分开的,不像沥青混凝土的集料级配可以有一个综合级配来给出集料级配的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