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VBR视频业务的混沌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混沌理论的相空间重构技术,分别用自相关函数法和伪邻点法计算4条标准VBR(Variablebitrate)视频流I帧序列、GOP(groupofpictures)序列的时间延迟与最小嵌入维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Wolf算法得到其均具有正的最大Lyapunov指数。这一研究结果表明VBR视频业务在不同时间标度上均具有混沌特性,这为VBR视频业务的混沌建模和预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变比特率视频业务的混沌局域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变比特率视频业务具有混沌特性,本文在相空间重构的基础上,利用混沌时间序列的局域一阶预测法对两条标准的变比特率视频业务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能够很好地与实际值相吻合,而且不存在预测时延。相比自适应线性预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为有效地进行网络资源分配和流量控制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用混沌理论对变比特率视频业务进行建模和预测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VBR视频流量预测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带宽分配算法———滞回算法。与Girish提出的门限算法和Youssef提出的基于GOP场景检测的带宽分配方案相比,对缓存尺寸的需求、信元丢失率等性能有明显提高。大量的仿真表明,该算法能够以较低的开销(带宽重分配次数百分比≤2%)同时兼顾了CLR和带宽利用率,而且只有在缓存队长超过迂回门限时才触发带宽重分配过程,有利于在线实现。  相似文献   

4.
利用FARIMA模型,对铁路数据网中的真实数据流量进行建模并分析,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FARIMA模型的铁路数据网流量预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同时描述网络流量的长相关特性和短相关特性。将FARIMA过程转换为差分过程和ARMA过程进行趋势预测,并且根据平均绝对误差、绝对百分比误差等多项指标进行比较验证。通过对高速铁路数据网6个月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利用不同的参数设置预测未来2个月的流量趋势,并与真实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基于ARMA模型的预测方法更为精准,能够适用于铁路数据网流量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轨道交通旅客信息系统(PIS)的广泛使用,PIS系统视频流的车/站互传的流量预测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在旅客信息系统通过无线信道传输的视频流,通常不具有任何先验统计特性,而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又非常需要关于视频流量的可预测统计信息。基于这种需要,本文提出一种快速视频混沌特性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计算序列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分析其混沌特性,为使用混沌的预测方法估计视频传输流量进行预判决。在对Lyapunov指数进行计算前,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在不损失数据内在特征的前提下,明显地降低计算量。通过对实际数据的仿真验证,证明该算法在判断准确性、实时性等方面均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6.
郑毅  黄丹  危婷  陈常嘉 《铁道学报》2012,34(9):58-64
在流媒体服务研究领域,服务器流量是衡量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P2PVoD系统中,用户作为视频资源的使用者和提供者,其行为模式对服务器流量产生较大影响。这一特点是以往其他流媒体系统所不具备的,而现有文献又缺乏对以上特点的研究分析及建模。本文以P2PVoD系统的实用网络测量数据为基础,研究用户行为模式与服务器流量的关系,建立用户行为的"时间性模式"模型,并由此推导出服务器流量与频道流行度及资源分布的关系模型,继而通过实测数据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最终确立了测评P2PVoD系统性能的模型,即服务器流量、用户规模(系统日用户数)、频道容量(系统总频道数)间的关系模型。此研究对于改善、提高P2PVoD系统性能具有理论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全过程、全地域、全方位的要求,广州地铁部署的安全风险协同处置平台以内嵌的智能化建模和预测技术为核心,融合了数据融合、数据挖掘、物联网、视频监控和GIS等关键技术.平台的应用实践表明,实现了安全风险的预警,达到了事前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变形监测对于建筑物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作用.结合工程实际,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变形数据进行建模预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分析在短期数据预测中精度较高,随着预测时间的增加,预测精度逐渐下降;建模数据越多,模型精度越高;同时,建模数据变化越平稳,数据预测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把握苏州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的离散特性,利用SARIMA模型和GARCH模型,对苏州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客流进行离散特性建模,并使用宽度流量比指标对6座典型车站的客流离散特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特性的预测方法及车站设计和客流的疏导与管理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5.8GHz无线频段车-地视频传输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轨道交通车-地视频传输应用的需求和适用性.介绍了轨道交通车地间视频传输系统的组成,并对无线局域网技术进行了分析.结合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试验现场实地测试结果表明,可以支持有效的视频传输流量.验证了5.8 GHz频段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能力.测试与分析均表明,802.11a技术适合在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领域中应用,作为视频控制、旅客信息传递、高清视频等业务传输的无线通道.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ATM网中VBR编码的视频业务模型,提出一阶自回归、瑞利分布残差而不是高斯分布的AR序列模型-RAR(1)。实验表明,该模型能产生足够多的大信元帧数,这对于研究信元丢失率特性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它的产生十分简单、实用,其自相关函数逼近负指数衰减;稳态概率分布可调整为Gamma分布和端利分布。以瑞利分布作为VBR比特率分布模型,统计复用的数值结果表明,在较少(16个)VBR信源复用时十分逼  相似文献   

12.
介绍短时交通流预测的背景和意义,将短时交通流预测的方法分为5类,包括基于统计分析的预测模型、非线性理论模型、基于仿真的预测模型、智能预测模型及混合预测模型。对这5类预测模型进行逐一介绍,并对其在算法复杂度、预测精度、计算时长、适用路段等方面进行分析。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领域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是数据来源多样化、混沌理论和深度学习逐渐发展,组合预测模型更加多样,预测精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综合业务应用的IP网络其流量具有突发、混沌与多重分形特征,本文利用混沌相关理论对实测的综合业务IP网络流量进行了混沌特性分析与预测,验证了IP网络流量具有典型混沌特征,证实了混沌预测方法在短期流量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针对综合业务应用IP QoS的两种保证模型DiffServ与IntServ,本文基于DiffServ模型在核心、骨干网络中的良好适应能力及混沌预测在短期信号预测方面的优良特性,提出了基于预测的区分业务模型实现框架及基于混沌预测的动态QoS实现算法。通过OPNET的网络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静态QoS参数配置方法和基于测量的动态QoS设置方法相比较,本模型及方法在网络重负载环境下使各业务的QoS性能指标及网络总体吞吐量均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4.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捷运系统是国内引进的第一条旅客运输快线,其通信系统组成与国内轨道交通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独到之处。主要介绍车载移动视频的解决方案及其特点,以及视频报警联动功能的应用,对国内轨道交通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轨道不平顺严重威胁铁路行车安全和设备的使用寿命。研究轨道高低不平顺的变化特点和劣化规律对重载铁路轨道维修管理有重要指导作用。基于灰色区间预测建模理论,研究重载铁路轨道高低不平顺变化特点和劣化规律,预测轨道高低不平顺未来的发展情况。为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采用神朔铁路上行10个高低超限病害高发单元区段的共17个月的历史轨道高低不平顺检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和预测效果良好,对神朔铁路轨道的养护维修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预测模型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未来经济规划与决策的有效制定。将灰色GM(1,1)-Verhulst组合预测模型与马尔可夫链方法相结合,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的知识,提出基于Markov链修正的熵权法灰色组合预测方法,并以甘肃省2004年~2015年铁路客运量作为原始数据序列进行模型拟合,而且还以此为基础对甘肃省未来几年内的客运量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论:(1)在已知实际客运量年份内,该灰色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比单一灰色预测模型更高、更加准确;(2)采用马尔可夫链方法获得该组合模型的偏差规律,并依照此规律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即由一个单一的预测数值修正成为区间和概率组成的预测范围;(3)通过比较2016年~2017年的客运量实际值、组合预测模型的单一预测值和Markov链修正的预测区间值,发现Markov链修正的预测结果与客运量实际值的吻合性良好,进一步验证此预测方法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7.
铁路枢纽车流组织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分析铁路枢纽车流组织问题的背景,特点及优化目标,给出铁路枢纽车流组织所需的构模参数,梳理与路网联系的车流类型及结构,综合考虑直通,改编,地方车流的作业过程,建立基于铁路枢纽资源约束的非线性0-1规划模型,并将遗传算法应用于该问题的寻优过程。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噪声预测模式的确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声学理论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噪声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噪声的预测模式 ,文中还明确了各预测参数 ,以利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实际应用。同时通过北京、广州地铁地面和高架线路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的验证比较 ,表明应用该预测模式计算误差在 1.6dB(A)范围内 ,说明所推荐的预测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